第一章 四口之家
作者:柯不贰      更新:2023-05-31 09:03      字数:2355
  大宋国,乾佑县境内。秦岭山下。山是高山,水是绿水,阳光是盛夏里毒辣的烈日。嘎吱嘎吱!群峰挤出的沟壑之下,能看到两辆马车呈“一”字,沿狭窄陡峭的山道缓慢行进。一阵嘹亮的歌声由前车传出,惊飞枝头鸟雀:“朝辞长安彩云间,百里山路三日还。两岸蝉声鸣不住,车马已过万重山。”声音来源于最前的马车,一经吟出,便引来后方女眷的拍手称赞:“小郎做的好诗!”“好诗?不过是仿照李太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说季弟,平日里骗骗腊月这些丫鬟可还行,要是爹检查功课,那可要注意了。为兄有些想不明白的是,你自小端的是聪明无比,怎就不好好读书呢?同为兄一起考进士?”“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只能闲来听听曲,浏览大宋的万里河山。我李贤,几斤几两,心中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咳咳,到是兄长你,即将而来的科举,如无意外,连中三元怕是不在话下!那可是为我李家光宗耀祖之事,小弟我也能沾沾光!”“什么连中三元,这话万不可为外人听去,只会说我李志狂妄。不过,为兄苦读十多年,一个进士是怎么样也要拿下的!”后面这人话语中,竟隐隐展现出一份狂意和自信。前车相互打趣的二人,皆是乾佑令李自明之子。大的叫李志,小的叫李贤。李志生于咸平元年,自幼聪慧好学,幼时在老家华阴县被誉为神童。年不过十八,尚未娶亲,就读完州学,准备今秋参加州试。李贤,也是乾佑令李自明的小儿子,要比李志小上四岁,淳华三年生人。或是李家遗传的问题,和父亲李自明,兄长李志一样,都是自幼聪慧者。只是性格懒散,平日不求上进,如同一条咸鱼,让做父亲的李自明苦恼不已,每每感慨怎么生了这么一个“逆子”,甚至好几次都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亲儿子!到是其母赵氏多有溺爱,一直将李贤当做手掌心的一块肉。再说说乾佑令李自明,开宝三年生人,当年在华州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其于至道元年,二十五岁时,便夺得华州解元。次年春,准备参加省试时,行之半路,得生母病重消息,匆忙返程。这一晃,到了咸平元年,生母去世,李自明守孝三年,直到咸平三年,才重新参加科举。后不负众人之所望,李自明再中解元,而后又以省试第三名的成绩进入殿试行列。最终在殿试的前几天,因感染风寒,而致状态不佳,只名列第五,赐进士出身。次年,授七品乾佑令。今年,乃是李自明担任乾佑令的第三个年头。按照大宋的磨堪制度,进士出身的官吏,多是一年一考一迁转,非进士出身,三年一考一迁转。放于李自明这里却有些不适用,缘何?主要因其耿直的性格,在上任之初,为民事直言不讳的顶撞过上司京兆府尹。这梁子结下后,李自明每年的考核都“被”恶意的不达标,进而持久留任在乾佑这贫瘠山区。好在他官声极好,治下百姓亦是多有称赞,于乾佑县更是有“李青天”、“强项令”的称号。名声传开了,以至于有不少士子慕名拜会。其妻子赵氏,名叫赵芸,为华阴大家族赵家小女,持家有道,甚是贤惠。当日见家中官人初来乾佑束手束脚,即主动来此帮衬。就这样,活生生把还在县学进学的幼子李贤,弄成了留守儿童。且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亦是相敬如宾。每逢佳节,膝下二子多会同来乾佑于父母相聚,待上三两日,以诉亲情。由此看,李家,于大宋的万万家庭中,看似是普通的四口官吏家庭。但无人知晓,李家小郎李贤,自出生之日就换上了一个来自千年后的灵魂。……沿山道而行,山峦不断倒退,能看到沿河修建的绿油油的小块农田。一些是乾佑令近两年指导开垦的,一些是本地百姓原有的土地。终赶在日落前,两辆马车化成斜影,抵达乾佑县城外。车马入了县城古旧的城墙,直行走过狭长的石板街道,便是低矮的乾佑县衙。与县衙相邻的左畔建筑,是乾佑去岁新建的县学,甚是宏伟。“大郎,小郎,地方到了!”行至县衙大门口,马夫吁了一声,停下了手中缰绳,恭敬地向里面喊了一嗓子。又从坐着的前沿位置拿出一个马凳,放于地上,以便下来的人搭脚。率先跳下来的是李贤,不过十四五岁,生的眉清目秀,全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机灵气,任谁见了都会心生欢喜。他右手持一把折扇,着一袭青衫,如画中走出来的翩翩美少年。他偏了偏头,大大的眼睛一扫陈旧拥挤的街道,再望了眼远处对自己敬畏而衣着破烂的行人,脸上少了些平日的散漫,心生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北方宋辽连年征战,加之收成不好,不少民众背井离乡,或寻亲,或另寻一处生息之地。作为南北要道、素有“秦楚咽喉”之称的乾佑县,路人自比往年多了些。注意后方的女眷也已下车,李贤忙对车夫嘱咐道:“腊月几个力气小,二狗子你去帮忙搭把手,把书箱和衣物搬入内衙。”这说话的间隙,李志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相对于弟弟李贤,有些清瘦,不过蓄起来的胡须,使之平添了几分沉稳。他浑身上下散发这一股书卷气,手中拿着的不是折扇,而是一本书册。即使处于旅途,也不忘温习功课,足见是个好学之人。李志目光一扫,见县衙门口的门房探头走了过来,他将书籍递给旁边的随从,朝李贤道:“今次要比计划提前一日抵达,爹娘兴许还不知我们到了,季弟先与我去拜见爹娘。”李贤哦了一声,老哥发话,他自无不可。一路的旅程,他累得像条狗。行路难,行路难,难怪古人出趟远门好几年。眼下顺利抵达目的地,总算能美美第睡上一觉了!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迎接一场“小考”。县衙门前,兄弟俩整理好衣衫,同往衙内走去,与那门房说了两句什么,不一会儿就被恭敬地迎了进去。乾佑官寺后衙内,得下人通报两个儿子来后,正在食用晚饭的李自明夫妇匆匆放下碗筷,一前一后往衙外走去。夫妻俩还没迈出衙内,就见一高一矮的两个少年走来,齐齐稽首。“孩儿李志(贤)拜见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