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少女脱贫记 第42节
作者:潇湘碧影      更新:2023-05-31 00:10      字数:7400
  【前面的自信点, 你那不是错觉!】【我也看出来了,驰宝是个豌豆公主。】【对了,驰宝不是医生吗?他每天这么闲的搞直播, 不用上班的吗?】【假的吧,弄不好是村里的屠夫呢。说什么医生, 都是艹人设而已。】【谁艹人设了?梅梅也没说过驰宝是医生好吧。不都是网友自己猜的?】【那就是你们给自家主子抬咖咯?】【什么抬咖不抬咖?看个直播而已,别搞娱乐圈那套行吗?】【……】弹幕里很快吵成了一片,龙向梅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随着直播间的热度激增, 莫名其妙的争吵不可抑制的多了起来。村里的口水仗,她能用武力威慑,可隔着网线, 她对捣乱的人却无可奈何。一些网友们虽然能帮着她吵几句,可大部分上网的人都是来找乐子的,战斗力跟喷子们不可同日而语。最让人烦躁的是,当直播间吵的太过火,那些想看直播休闲的真正的用户群体,便不愿意在看着不开心的地方浪费时间了。而在互联网的世界,所有商家所竞争的,正是用户的时间。所以娱乐圈要引导粉丝做数据,不仅仅是为了数据好看,更重要的是占据粉丝的时间,让他们无暇他顾。搞直播也是一样,很多播主每天播8-10个小时,为的同样是抢占时间。因此,让用户愿意驻足,成了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员的首要目标。而直播间里赶客的争吵,几乎是每个播主都深恶痛绝的。龙向梅抬眼看向直播间:“几个带头闹事的,房管小姐姐麻烦处理一下。”网站配置的房管很快行动,把几个挑事的禁言踢出一条龙。弹幕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龙向梅的直播间,卖的是田园生活。哪怕她展现的田园并非李子柒那样绝美的宁静牧歌,但调性依然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慢节奏的农家日常。一天到晚的乌烟瘴气,绝不是沉默的大多数网友们乐意看到的。房管出手,弹幕顿时和谐了不少。龙向梅估摸着刚才参与吵架的网友们冷静了下来,才缓慢的开口:“驰宝还在上学。他之前出了点意外,正在养伤。过段时间伤好了就回学校了。”张意驰的情况确实引人怀疑,网友们又是最有好奇心的群体。与其让他们越猜越离谱,把猜测搞成了“既定事实”,不如及时澄清。刚才龙向梅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却没有透露出丝毫的多余信息。医学生千千万,一个暂时因伤休学的,没有了神秘感,自然也没有了让人探究的欲望。不过,弹幕里的好奇宝宝还是不少。立刻有人问【出了什么意外啊?要不要紧?】【出意外?从来不露脸,难道破相了?】【破相了小姐姐也不离不弃吗?我又相信爱情了!】龙向梅:“……”盯着后台的张意驰轻笑一声:“没破相。你们小姐姐是个颜控,我破相了她肯定不要我了。你们别咒我啊!”【咦?颜控?驰宝你长的很帅吗?】【既然没破相,干嘛不露脸?让你女朋友一个人做主播,不觉得过分吗?】张意驰:“……”龙向梅无奈的拍拍手:“同志们!我仿佛记得我们是个脱贫致富的剧情流爽文。追问感情线的你们走错频道了啊!”弹幕顿时一片笑声。龙向梅说完,不再看屏幕,三下五除二的把所有的箱子拆开。她力气极大,几个电器在她手里好像没重量般,轻而易举的扛到了一边。又手脚利索的折叠纸箱,用麻绳捆成一扎,单手拎起,利落的扔到了一旁。【66666,梅姐这股利索劲儿我是服气的。】【5555,为什么梅姐的动作那么帅?想嫁!】【梅姐,我也长的很好看的。你性别不要卡的那么死……】看着恢复了正常的弹幕,龙向梅笑出了声。随即,她拍了拍那台商用洗衣机,对网友们道:“看到这台洗衣机没?超大容量,并带专业的紫外线杀菌功能。在洗干净污渍的前提下,还能做到有效杀菌。值得信赖。”【???梅姐你今天改带货洗衣机了吗?】龙向梅:“不带洗衣机,他们又没给我广告费。”弹幕又开始哈哈哈。龙向梅接着道:“我们村呢,至今还非常的原始,很多地方很不方便。比如为了洁净,厕所与主屋分离。又比如说,木构造房子怕水,所以浴室也放在后院,冬天洗完澡出来,冷风一吹,那酸爽,简直了!”“但是呢,我们村远离城市,安静且祥和。开春之后,天气转暖,是个很好的休闲场所。如果你们觉得生活压力大,想体验一下慢节奏的生活。欢迎来我们村小住。专业的洗衣机我已经备好了,有洁癖的驰宝监督,我保证每间房子都是干干净净的。你们来的话,梅姐请你们喝油茶哦!”龙向梅的民宿广告来的猝不及防,弹幕区又一次被笑声占满。人其实是很感性的生物,早先张意驰拍过大圆村风光,那时候白雪皑皑,比现在毫无特色的普通村落不知美多少倍。可看惯了各色风景纪录片的网友们一点不买账,别说亲自前来小住,给直播间发条弹幕都嫌麻烦。然而,当网友们每天在直播间里听着龙向梅唱歌、看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调侃着村干部又来卖货时,不知不觉的,就与这个地方建立了感情与羁绊。他们眼睁睁的看着龙向梅从极端的窘迫,变得富足;看着她的首饰变多;看着家徒四壁的木房子里,渐渐添上了电器。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从心底升起,宛如体验了一次沉浸式的脱贫致富的游戏。很多网友不停不歇的砸雷,是喜欢龙向梅的性格,更是想为脱贫做出点微末的贡献。可以说直播间里的收益,有一半是源自于龙向梅的劳动所得,另一半却是网友们自发的“捐款”。这也是龙向梅迫切想“转型”的缘故。她知道自己拿过多少同情分,但于她而言,她更想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虐粉固粉那一套或许有效,很多播主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但龙向梅不愿意,她希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希望大家见识到苗家真正的美。城市化进程,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可以想见的,大圆村至少10年内,都很难脱离现状。纵然羡慕同镇的其它村庄已然盖起了三四层的砖房子,但他们无力改变。木结构的房子没有隔热也没有隔音,屋瓦更是脆弱的隔三差五要收拾,否则必然沦落到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的窘迫境地。但是,木结构的房子同样具备了无限的风情。鳞次栉比的建筑,精致的窗棱门廊,点点滴滴,带着浓郁的苗家风味。苗族支系繁多,各支的语言、风俗、乃至装饰习惯,都大有不同。可以说,大圆村虽不起眼,却很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是祖先留给他们的财富。因此,与其让网友们因为同情,而一味的付出。不如把美景送到他们面前。在快节奏的城里呆得累了,趁着假期,来到几乎没有一丝商业化气息的苗寨里悠闲的走一走。听听虫鸣莺啼,看看青山绿水,彻底放松身心,积蓄下一次冲锋的力量。如此一来,网友的钱花得开心,村民们的钱也赚的理直气壮。双赢的局面,才可能长久。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木房子在大家的感观里,就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一张属于苗家的名片。村民们可以另选一个地方,盖起现代化的建筑,享受住在套间里的快乐。外来的游客,则可以住进传承千年的村落,感受岁月的痕迹。龙向梅把心中的畅想,大略的跟网友们聊了聊。很意外的,一直不停上蹿下跳的掐子们并没有出声,整个弹幕区,全是网友们的各种鼓励与出主意。甚至有好几个网友表示,他们曾做过旅游相关的企划,随后会把当时用过的方案,发到龙向梅的私信里,免费给她做参考。看着快速掠过的弹幕,龙向梅心里暖暖的。管仲说,仓廪足而知礼节。大圆村地处穷山恶水,因此她的成长总伴随着刀光剑影。每一天睁开眼,都可能遭遇铺天盖地的恶意。与奶奶斗、与伯父斗、与外婆斗、与舅舅斗、与爸爸斗、与妈妈斗。尽管偶尔也能获得来自苏妙云等人的善意,但她的生活依然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她战斗力极强,无论是骂街还是打架。青春期后,似乎横扫全村,再无敌手。可战斗力再强,她也会烦躁,也会疲倦。经历太多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向往平和。密密麻麻的、充满了鼓励与温柔的弹幕,足足持续了5分钟。龙向梅心里暖的仿佛置身于温泉中,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轻松且惬意。良言一句三冬暖,人生漫漫,没有人能坚强的独自面对一切。有人支持的感觉真好。“我会发财的。会尽力帮着干部们,带领全村奔小康的。”龙向梅含笑看着镜头,郑重的道,“一言为定!”弹幕又一次铺了满屏,龙向梅在层层叠叠的“一言为定”中,结束了今天的直播。第68章 厨房工厂 龙向梅把新添的家电摆……龙向梅把新添的家电摆在了相应的位置, 又通电进行了测试。确认没有故障后,上网点了收货,并顺手打了个五星好评。过了两天, 特意买的对开门大冰箱与洗碗机等电器也送到了家。龙家的厨房原先是没有抽油烟机的,这次索性一起买了。品牌方驻本县的销售点派来了安装师傅。新买油烟机是适合土灶的新款,吸风口贴在灶台上方, 既不占地方,抽油烟的效果又十分的好。一番安置下来, 龙家的厨房终于有了现代化的模样。其实按照张意驰的想法,厨房最好拆了土灶, 换成燃气灶。可惜燃气管道暂时铺不过来,罐装液化气配送也不方便。只能安慰自己, 柴火农家菜算是卖点,忍了吧。装完电器, 龙向梅又喊人在猪圈附近盖起了小厨房。挨着猪圈的小厨房,专门定制了个特殊的铁锅。铁锅底部有个像锅炉的闸门, 煮猪食的时候关着,等猪食煮好了后,打开闸门, 猪食顺着事先准备好的铁质引道,滑进猪食槽。猪食槽是长长的一条, 引下去的猪食能均匀的分配到每个猪圈里。猪食槽外,为了防止猪等不及猪食放凉,烫坏了嘴的情况, 还专门定制了栅栏,不到时间不开启。并且为了好操作,栅栏弄成了电动的。与此同时, 小厨房与栅栏处都设置了定时器,并放置画着表格线的黑版。这是张意驰把医院管理的思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的农家养殖规范。要知道农村里无论养什么,都相当的粗糙。这个粗糙,不仅体现在养殖上,更体现在生活习惯上。因陋就简是农村里最常见的状态,然而什么事都因陋就简,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劳力浪费。同时,农户们也没有明确分工的意识。他们会简单的分工,多半是男人种地,女人做家务。可是这又不绝对,且没有直观公平的奖惩机制,导致做事推三阻四,且人人都觉得自己付出最多,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时间长了,人人有怨气,户户有矛盾。这就是每年过年都要掀桌子吵架的传统艺能的最主要的原因。张意驰暂时管不了全村,但自己家还是能做主的。眼看着要到抓猪崽的季节,从来做事有计划的他,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在了前面。因为龙向梅必然不满足于养几头猪几只鸭子,到了年底凭借三瓜俩枣,勉强完成村里的脱贫指标。他们想要的是致富,真正意义上的致富。那么,没有原始资本的他们,如果想从养殖业开始走出第一步,请人必不可少。一家人互相推诿,结果无非是年底摔桌子摔碗的大吵大闹而已,毕竟是自家的基业,总有人愿意多付出。但请来的临时工们,可不会管别人家的死活。没有明确的管理,很可能亏的血本无归。目前准备这些,可能为时过早。但张意驰等不了。事实上前几天,去北京出差的夏天奇,顺路拜访了带他的师兄林知行。林知行是个严肃且严谨的人,尽管因学医之故,对病人有足够的同理心。但对张意驰的逃避,依然相当的不满。倒不是他堂堂协和高材生不重视心理疾病,只是认为张意驰不应该躲在犄角旮旯,而是应该立刻回学校,有病治病,没病滚去读博。博士一年两次考试,三月份张意驰是赶不上了。十一月份那次,是林知行留给他的底线。张意驰的导师童院士常年忙的找不着北,每年新收的学生,都扔给大点的学生带。林知行足足带了张意驰三年,说是师兄弟,实则为师徒。林知行发了话,张意驰无论如何也得做好准备。何况,林知行没让他立刻返校,已是非常体谅他的实际情况了。对张意驰而言,回去读书倒没什么。从小学霸的他,在学业上不说惊才绝艳,也是顺风顺水。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导师,一路走来,羡慕死百八十个同行不在话下。只是协和也是他爸妈的母校,熟人遍地都是,他保证自己回校第二天,他爸妈就能杀到学校。想着学校门口,那套专门买来照顾他上学的房子,他脑子眼都是疼的。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真的想带着龙向梅去陪读了。有镇山太岁在,绝对能摁住他爸妈别出幺蛾子。村里劳动力急缺,好在龙向梅要求不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猪圈鸭舍鸡笼重新规划妥当。只等到了农历三月,去集市买幼崽了。剩下最后一点空余的时间,龙向梅并没闲着。她从邻居家弄了台二手的真空机,又进了一批方便米饭,她的成品菜铺开张了。直播做出经验的龙向梅知道,单纯的吆喝在这年头已经不吃香。于是她专门做了一期关于腊牛肉的节目,邀请关系不错的周季喜的老婆何丽琴现场演示腊牛肉的做法,并把他们家的熏肉房拍了进去。有了前置准备,再直播炒个菜,网友们被她馋的不要不要的,淘宝后台一直叮咚叮咚的响个不停。盯着后台的可不止龙向梅,还有苏妙云与杨文忠等基层干部。眼看这条路行的通,他们立刻行动了起来。那么多份菜,光靠龙向梅一个人是绝对炒不完的。于是经过杨文忠的协调,他们租下了家附近的、隶属于村里的一片空地,搭了个能勉强遮雨的棚子,用最低廉的代价,搞出了个简易厨房。厨房看着很是磕碜,灶台都盖不起,杨文忠不知从哪摸出了个旧油桶,切成两截,就是两口灶台。但先进的又很先进,那台轰隆作响的切片机,还是很有科技范儿的。龙向梅架着直播设备,大大方方的跟网友们介绍着自己农家菜的“工厂”:“你们别看很简陋,但是真的很干净的。台子啊、案板啊、锅碗瓢盆啊,每天都有擦洗消毒。”说着她指着一个巨大的荷叶锅道,“用大锅架上蒸笼,蒸汽消毒半个小时。驰宝说,很多医疗器械,这么消毒都够了。你们放心大胆的吃!”【哈哈哈所以最后又搞成了生产线吗?别人都是恨不得表示我们很土,我们很原始。只有我梅,恨不得告诉全世界,哪怕是条七拼八凑的生产线,也绝对要亮出来!】【不愧是学习强国优秀学员,狗头!】【我就等着过几天我梅举着炒菜机跟我说,你们的腊牛肉都是它炒的,姐坚决不动手!】龙向梅看到这条弹幕,沉吟了几秒,抬手一指不锈钢架的另一头道:“炒菜机确实有……”弹幕【……】你梅姐还是你梅姐,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从不让人失望!“咳,”龙向梅干咳一声,“炒菜机我试过了,虽说工业用的炒菜机比家庭版的好用,设定好程序的话,几个配料格子能掐着时间,有序的投放物料。但只能适应部分菜式,很多菜不如我自己炒的好吃。当然,前几天呼声很高的腊牛肉我试过了,味道不错。毕竟腊牛肉考验的是熏腊的水准,而不是炒菜的技能。既然你们对炒菜机感兴趣,今天呢,我就直播一个炒菜机炒腊牛肉怎么样?”【不,我们对炒菜机并没有兴趣,只对吃的有兴趣!】【我还是觉得自己动手炒的好吃,炒菜机没那个味道。】龙向梅没搭理抬杠的,大圆村的空心化触目惊心,她不可能不依赖炒菜机。加上她又打算搞民宿,早晚被人扒,还不如坦坦荡荡的展示出来。她知道有很多人迷信柴火土灶、迷信手工制作。但更多的人无所谓手段,他们只追求最后的味道。龙向梅觉得,自己抓住后者即可。至于前者,放弃就放弃了,她又不是人民币,还能人人喜欢不成?简易厨房开张,不意外的再次引来了围观。苏妙云生怕出状况,亲自镇在了当场。当然,她之所以这么上心,不仅仅是因为担心龙向梅吃亏。最重要的是,龙向梅开的既然是“工厂”,那肯定要人手帮忙。她仗着与龙向梅的交情,把自己负责的其它贫困户弄了过来。她手里有四个对口的贫困户。除了有精神病的那家实在没办法之外,其余两家情况也很令人揪心。其中一个是个哑巴,名叫刘远浩,男性,45岁。有过短暂的婚姻,但因残疾,年轻时性格偏激,总是对老婆疑神疑鬼,动手打了几次之后,老婆果断的跑了,至今没回来。他年年岁岁的去报警,派出所只能敷衍。总不能直接告诉他,你前妻已经在外地嫁人,生了俩儿子,过的特别幸福吧?残疾人从来是贫困户里棘手的存在,难为苏妙云接手了两家,龙向梅感谢她的照顾,爽快的把刘远浩喊来家里干活,日结计件模式,总算缓解了一些他的窘境。至于他爱打人什么的,她霸王龙又不是打不过,敢炸刺一顿胖揍,直接暴力碾压,不信他敢跳。另一户说起来更惨。户主是个卖菜的,去年在马路上被货车撞死了。货车司机也是个没钱的,赔偿金至今没到位。户主的老婆刘晓君就此守寡。刘晓君今年才34岁,搁现在农村男多女少的情况,求娶的人不少。奈何她放不下三个孩子,没舍得走。于是被死死拖在了村里,上头要照顾因丧子而备受打击的公婆,下面要抚育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刘晓君为了养活全家,打了好几份工,一天到晚不归家。13岁的长女能照应弟妹了,因此她婆婆苏友桃被苏妙云塞了过来,帮着打下手赚零钱。只要龙向梅生意足够好,苏妙云的精力能分去照管精神障碍那家的四个孩子。让他们别再跟泥人似的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直播间的网友们看的辛酸。“厨房工厂”开业的第一天,下单量便超过了预期。很多网友对待脱贫,总是一副赤子之心。只要受困者愿意努力,他们往往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帮扶。因此,在龙向梅不知道的时候,直播间里的自来水,悄无声息的流淌进了各个社交平台。3月31日,全村腊味销售殆尽。村支书杨文忠骑着他的三轮车,带着他的团队,风驰电掣的穿梭在各个村寨协调进货。但也是这一天,龙向梅锁在“厨房工厂”的切片机与炒菜机不翼而飞。与此同时,所有搬不走或不值钱的器材,全部被掀翻在地,现场一片狼藉。龙向梅站在如同废墟的厨房内,眼眸如冰:“看来,有些人是活的不耐烦了!”第69章 人民公敌 派出所的民警很快赶到……派出所的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 在外跑业务的杨文忠等人也火速赶回,看着被摧毁殆尽的棚子,一个个的脸色铁青。不用多问, 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在农村里并不罕见,不提龙向梅层出不穷的鬼点子,很多时候, 谁家卖菜多卖了几块钱,菜地都常常被破坏。要么故意踩坏, 要么故意扔染血的卫生巾恶心人。农村泼妇们高声骂街的技能,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说起来, 是见惯不惊,但这一次, 村里人尤其的愤怒。因为以往的破坏,害的是某一家。恨人有笑人无也算人类劣根性, 看着村里的“大户”吃亏,大家嘴上帮着数落, 心里不定多高兴。可龙向梅的直播带货,直接受益人是好多户人家。现在卖的最好的货品,正是小份装的炒腊味。龙向梅脑子活, 她不单纯卖腊肉,而是进了一批方便米饭。方便米饭有自发热功能, 拆开包装后,把真空包装的小份腊肉放在米饭上,等饭热的功夫, 腊肉自然也可以吃了。相当贴合工作党们在办公室吃午饭的需求。因此他们淘宝店的销售数据喜人。有了拳头产品,其它诸如米粉肉、扶贫香芋等销售自然不在话下。毕竟即使是被称为社畜的上班族,也未必愿意每天都吃腊肉。龙向梅趁机推出的组合口味, 不意外的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