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进宫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24      字数:2193
  走到都察院值房,“爹为何不坐?”严成锦看向老爹的双脚,似乎颤抖得有些厉害。严恪松本来是不害怕的。可是严成锦把衙役遣散,关上值房的门,又把窗户放下,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你不会想把爹送进去吧?”严成锦见他一脸凝重,就知道老爹以为他要写弹章,看来不说出来,老爹不会安心。“儿想整饬兵部,增海上总制。”大明的水师,本来有总督,但在天顺年间被裁撤了。至今,在江南之地没有两广的总督。历来,兵部的重心在河套,设立三边总制,轻视海上水师,但今后,朝廷的海上活动会愈发频繁,需像三边那般,设立总制。“原来是此事,你记得朝中的惯例吧?只有总督。”严恪松走到茶桌旁坐下,呷了几口茶水,定定心神。沿海的卫所散乱,不似九边,有清晰的编制,一个守将能调动数十个卫所,如臂指使。“所以,儿要增加总制,爹上疏向新皇请乞。”这是兵部的事。让出一份功勋,也方便今后老爹入阁。“若是寻常的事,爹还能向新皇上疏,你要新增总制的官职,只怕爹上疏后,也会遭官抵制。”九边要抵御外患,又远在边陲,控兵多无妨。沿海要设总制,掌控兵力多少,三十万还是五十万?而且,江南是繁华之地,一人握着这么大的兵权,不怕造反吗?“爹所言有理,只是儿已想到,只管上疏即可。”“”严恪松。在值房中一直踱来踱去,才在旁边的书案旁坐下。“爹试试,成锦啊,你若是变制累了,不妨换个爱好,比如多娶几房小妾?”严恪松尝试转移儿子的爱好。“儿不累,多娶几房小妾才累呢。”严成锦又在值房中,与老爹反复推演一二,严恪松从都察院出来,已经快要接近午时。华殿。“小严大人就是这般跟老严大人说的。”叶准朝太上皇弘治躬身。太上皇弘治眯着眼睛,本想打听严成锦的那个身似长龙的事,没想到,却打听来了这事。“朝廷设总督,是何时?”“景泰年间,于谦任兵部尚书,彼时岭南用兵,于谦请旨设立两广总督,还有马昂,在英宗时任兵部尚书,前往两广之地赴任总督。”总督和总制不同。如三边总制掌控的兵力,足有四五十万兵马,两广总督通常在十余万,没有设总制的先例。“严卿家为何如何注重水师?”太上皇弘治自顾自地的道。“爷,要不要派人去问问?”萧敬小声的试探一句。太上皇弘治摇摇头,他退至后宫不理朝政,此时也不会再站出来,除非大明要亡朝。东暖阁,朱厚照忽然勤政,让内阁和六部大臣抱着疏奏来见,不限时辰。李东阳几人欣喜若狂,各自抱着一摞疏奏来,排队等候禀报,唯独严成锦手上空空,宛如是来凑数的。“诸位师傅,就先从兵部严师傅开始吧。”排在最前面的李东阳面色僵硬,好像哪里不对劲。严恪松不安道:“海上的船舰数量,愈发庞大,东南沿海卫所,一盘散沙,臣请乞增水师总制、总兵和总督,变制与三边同。”这番话说得猝不及防,诸公面色愕然。抬眸看去,却见朱厚照面色如常,再傻也知道新皇早已知道,命他们来议政,不过是由头。李东阳仔细琢磨,“东南沿海的卫所,变制不过几千人,设这么多官职做什么?”诸公的目光落在严恪松身上。东南沿海的卫所,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倭寇通常只有几百人,故而,卫所的官兵也通常是几百人。严恪松沉吟片刻,将刚才严成锦教他的话,说了出。“北方瓦剌和鞑靼,已尽归大明,当将九边的大军,迁移东南沿海。”九边的士卒,足足有上百万人。可如今鞑靼和瓦剌的王朝被瓦解,虏人分到了草原,建立律法,家家户户以牧羊为生。已经没有百万军队戍守的必要。“严大人所言有理,有京师三十万大军在京城,反倒是东南沿海,约来越多商船和海盗出没,需大军稳定局势。”一旦安定,江南自然而言就会发展。谢迁看向朱厚照,这是硬生生把边军,变成水师。刚要说话,却见谢丕道:“臣附议。”京城,长安街道。刘瑾和钱宁骑着马,驻足在街道的岔路口,左右张望,有些犹豫不决。“刘哥,这回咱们先见谁?”“咱也不知道,若王守仁在京城,还能向他请教。”刘瑾左右看看,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上一次,他就是先见了严成锦,以至于被派去黄金州,若是先见新皇,求得宠幸,说不定就不必出海了。半个时辰过去,一顶轿子从长安东街走来,轿帘微微撩起。“刘瑾!”刘瑾转头看见了高凤,脸上圆润了许多,似乎在京城过得不错,看戴的官帽,还没升掌印太监。“高公公去哪儿?”“奉命去朝天宫给张太后祈福,你要进公见新皇,别怪咱没提醒你,谷公公还在宫里。”高凤如他乡遇故知,有些亲切。谷大用还活着?刘瑾眸中光芒闪烁,忽然有了主意,看向旁边的钱宁,“去建昌伯府送信。”上次没毒死谷大用,这次见新皇,只怕不容易了。还是要先见严大人,在那之前,需带点礼物。一刻钟后,建昌伯府。“这真是哥给我的信?”张延龄有些狐疑,看向刘瑾,“交出全部宅邸和田地,换取黄金州的封地?”刘瑾道:“建昌伯看眼字迹,不就知道了吗?”“我不认得字迹,你等等,我要进宫问问阿姊,她认得。”刘瑾有些愣住了,这家伙一遇到银子,就变得精明起来。“建昌伯若不信,便将信还给奴婢。”“不成,若是哥说要卖,身为弟弟,定是要帮他卖的,你随我进宫,去见张太后。”张延龄钻进轿子。“”钱宁看向刘瑾。刘瑾却面色如常,道:“走吧,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