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内阁六桌会议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14      字数:2242
  弘治皇帝正在看疏奏,忽然抬头看向严成锦:“朕听闻,代王世子想请乞,更换封地?”严成锦道:“臣未答应帮他请乞,封地不可随意更换,以免患不均。”明初时,朱元璋分封藩王,分为两种。一种在九边守国门,封地在宁夏、大同等重镇。诸如安化王和代王。一种在鱼米之乡享清福,封地在江南、湖广。诸如宁王和寿王。边境的藩王,起初是因能打仗,被朱元璋派去守国门。但朝廷不让藩王掌兵权,几代下来,就废了。驻守在边镇,毫无意义。刘健道:“严成锦说得不错,上一任代王淫荡贪腐,不永废爵位,已是大恩。”谢迁和张升点头表示赞同。萧敬见缝插一句话:“启禀陛下,蒋大人入京了,您看今日觐见,还是明日?”“让他歇一日吧。”弘治皇帝道。蒋冕掌管南京六部,井井有条,倒是想见见此人。正在这时,严府。蒋冕背负着手,昂头打量四周墙垣,破败的瓦砾,白漆掉落露出墙中的石体。他转过头,看向管家:“这就是严成锦的府邸?”管家一脸茫然:“就是这里,小的打听了许久,确认没错。”蒋冕点点头:“还算清廉秉正。”话锋一转,又问:“严成锦妻妾几何?”“听说,只有一个夫人,没有妾室。”蒋冕点头:“嗯,也不好女色,还算身正体直。”南京,有一些严成锦的传闻。入京后,他顺道先看看严成锦的府邸,不像传闻说,是个身缠万贯的贪官。蒋冕从西华门走出去,一条自西向东的繁华街道,延绵二里。大道两旁,楼台屋舍林立,门铺正面相对,人头攒动,骏马轩昂。他不禁感慨:“京城比本官当年离开时,繁盛许多。”这时,一匹枣红色大马驮着人影来到身前。厂卫翻身下马:“蒋大人,陛下让您休憩一日,明日再入京。”“那是谁的轿子?”蒋冕却望向远处。锦衣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是严大人的轿子。”严成锦隐约听见自己的名字。撩开轿帘,见一个穿着儒裳的中年男子站在中央,面相中年,鬓角却有了白发。这老头的发型很时髦。见有人敢拦轿子,何能心中大喜,许久没有在少爷面前立功了:“这边有路你不走,非要拦我家少爷的轿子,小的们,绕道。”蒋冕愣住了。轿子从他的身旁,饶了过去。寻常官员被拦轿,小厮定会叱喝一声,将拦轿人打得半死。这轿子怎么躲着人走?蒋冕走上来,又站在轿前:“本官蒋冕,今日入京赴任,不想碰到严大人。”竟是蒋冕?不过四十出头,头发就白了,看来……在南京上班,真的很辛苦。“蒋大人好啊,本官还有事,先告辞了。”轿子并未多停留,很快,消失在蒋冕的视线中。蒋冕本想见严成锦一面,“也罢,明日早朝,自然会见到。”回到府邸,严成锦刚走进门,却听门子道:“少爷,方才一个老头来看宅子,像是个大官。”蒋冕来看他的宅地干什么?此人计谋不低于李东阳,一言一行,必有深意。严成锦不禁沉思起来。西区,另一座宅邸。刚进入新府,蒋冕就朝书房走去,管家提醒:“老爷不休息吗?”“官俸太高了,徒增国库负担,我要与诸公商议,降一降俸禄,你准备册子和笔墨。”翌日,早朝。严成锦前面多了一个男人,赫然是昨日见到的蒋冕,穿上官衣后,多了几分官威。以为蒋冕会有所表现,却见他一言不发站在旁边。静观时变,不妄自进言。廷议毕,弘治皇帝看向蒋冕:“听闻蒋卿家,在南京城有诸葛孔明之称?”“陛下谬赞,臣不敢当。”散早朝,回到内阁。刘健落座后,命人上茶。大家开始虚寒一番,蒋冕不认识严成锦,其余都是老熟人。“本官严成锦,字老高。”蒋冕面色古怪:“本官蒋冕,字敬之。”“刘公,下官想议一议官俸,观国库支出,如今,官俸反成大头,该降一降了。”刘健几人沉默下来。严成锦心中微动,抬头看去。蒋冕拿出册子,递给刘健:“明初,正一品官员俸禄是每月米八十石,如今,是一百四十石,还不折色,足足近两倍。明初七品县令月俸,七石大米,如今,变成十三石,成了国库重负。”内阁值房沉寂片刻。李东阳先开口:“由低入高易,由高入低难,敬之兄想按旧制,恐怕难了。”以前,军饷和俸禄是财政大头。涨俸禄后,俸禄支出比军饷多一半,每年折算银两百三十七万两左右。诸公能明白蒋冕的苦心,但实行起来,殊为不易。蒋冕点头,翻开案下一本册子:“李公有理,虽不容易,但愚弟或许有办法。此乃高皇帝所立的《醒贪简要录》,可按祖制,裁减官俸。”以祖制压迫,没有官员敢又异议。刘健和李东阳互视一眼。严成锦心中腹诽,难怪去看他的府邸,今后,果然很难跟蒋冕相处。蒋冕想推行的吏治,是守井哲学。官员老实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干那么多活,就拿这么多钱。用精神让官员自身清廉,又节省国库支出。而他想推行的吏治,是高薪养廉。用物质,给官员高薪厚禄,让他们免去饥寒之忧,不去贪墨银子,以求天下吏治清明。“本官以为不可,蒋大人本意固然是好,但如今,此举,会逼得官员贪墨。”习惯了大鱼大肉,忽然没了。不去贪墨,银子又从何来?蒋冕是清官,住的府邸很破旧,可很难要求别的大臣,也受这种清寒之苦。蒋冕看向刘健和李东阳四人:“四位阁老何意?”“如今国库收紧,能推行自然好。”家中有良田万亩,又有宅邸,俸禄这点银子,对于刘健几人,都不算太多。刘健蹙眉,一直想裁减朝廷用度,不知从何下手。每月一官能省五两银子,天下官员数以千计。一年到头,就是几十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