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举荐天官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11      字数:2413
  曙光初破,皇城。在一顶红色的四抬大轿中,王鏊偷偷用热毛巾,搓了搓脸,才走下轿子。百官陆续朝左右掖门走去,准备上早朝。这时,青衣黑帽的门皂走过来:“王大人,王瑞大人想见您,说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王瑞在吏部衙门坐衙。吏部衙门和宗人府,都在皇城以东,坐东朝西。离宫门有些距离,快要上朝了,王瑞这时候找他干什么?王鏊想了想:“不去!”门皂又小声道:“王大人说,您不去的话,就告诉您,昨日韩文去了安定侯府。”至于严成锦,王鏊是听说过,他丁忧回乡三年,此子竟然入阁了……离谱,实在离谱!也不知他如何谄媚陛下,升迁速度,令人咋舌。广庭中,韩文看见严成锦走来了,便走上堆着笑意:“贤侄啊,昨日世叔脾气冲了些,你莫要生气,登门拜访,是有事商量。”平日以大人相称,今日,却喊贤侄。韩文老脸微微一红,尴尬得不知所措,脸色无比复杂。严成锦问道:“韩大人是说,内阁举荐之事?”“正是,户部有王琼足以,本官想去吏部,替朝廷分忧。”内阁三公要举荐王鏊,难以改变,他只是区区东阁大学士,内阁末辅。并无实权。严成锦仔细想了想,道:“内阁三公举荐王鏊,虽然板上钉钉,但本官有四成把握,让韩大人任吏部天官。只是,韩大人要答应本官一个条件。”韩文眼神迟疑不定。四成把握,再加上两成,就有六成了啊!但此子是东阁大学士,内阁的末辅,连他都办不成的事,想必不会简单。“贤侄说说。”严成锦道:“下次本官改制,韩大人需支持本官。”韩文瞪大眼睛,果然这家伙没憋好尿,改制轻则伤及祖制,重则得罪士绅的利益。近百年来,各项制度都已完善。“若是利于天下百姓,本官自然不反对。”“那便说定了,还请韩大人,把这份契书签一下。”严成锦掏了掏袖口,翻找了一会儿,抽出一本册子。韩文神色僵硬在脸上,竟有种被人下套的感觉,此子是早就准备好了吧?再仔细阅读每一个字,乃是一封保密契书和君子协议。“麻烦韩大人快一些,本官思考计策,需要时间,就快要上朝了。”严成锦催促一声。韩文左右看看,深吸一口气:“先说好,利于天下百姓,利于朝廷盛世,本官才支持!”“这个韩大人不必担心。”等韩文签了字,严成锦又从袖口掏出红泥:“顺便盖个章吧?”顺、顺便?韩文气得牙齿打颤,这是顺便的事吗?想了想,他还是伸出手,在落款上按下手印。用里衣擦了擦,可不能让锦衣卫知道,韩文道:“本官可是画押了,你莫让本官失望。”“韩大人莫高兴太早,本官说了,只有四成把握。”严成锦说道。走到左掖门,金钟响了。百官持着芴牌,满脸恭敬地走进奉天殿。韩文心有疑虑,严成锦说内阁会举荐王鏊,王鏊离开京城三年,不仅无功,还领朝廷俸禄。刘公再举荐不准,也不会举荐王鏊吧?弘治皇帝扫视下方一圈,才缓缓地道:“内阁有事要奏吗?”大殿中,所有大臣心照不宣,齐齐看向刘健。吏部天官,管辖文选司、验封司、考功司、稽勋司,负责任命和考核官员,权柄只在内阁之下。昨日,从文吏口中得知消息。内阁今日,要选出两位六部部堂!刘健站出来道:“吏部尚书,是百官之首,吏部有不少疏奏,送到了内阁,臣能阅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内阁想举荐谁?”弘治皇帝问道。“内阁想举荐,吏部右侍郎王鏊,为吏部尚书!”刘健躬身后,李东阳和谢迁点头,表示赞同。韩文不可置信地张着嘴巴,严成锦说对了,此子没有骗他,真是王鏊!吏部天官总共有两个人选,一人是王鏊,一人是韩文。百官意料之中。严成锦站出来道:“臣却想举荐,户部尚书韩文!”刘健没好气地回过头,此子要搞内斗不成。百官满脸错愕,内阁有不同意见?不过,在他们眼中,严成锦靠弹劾上位,卑鄙至极,算不得大学士。而且,三公一同决定,绝无可能更改了。韩文抿着嘴唇,陷入沉思中,此子怎会平白无故举荐他?“严卿家,可是觉得王卿家有何不妥?”弘治皇帝眼神直勾勾盯着严成锦。“王大人丁忧回京,对京城诸多变制生疏,韩大人执掌户部,不论是督修大运河,还是出兵九边,皆需动用靡费,可谓了然于心。臣以为,韩大人比王大人更能胜任!”严成锦道。一个退休了三年的官员,忽然出来当一把手。若天下吏治不变还好,可这三年来,大明有了诸多的变化。站在大局上,韩文更能胜任一把手。王鏊不服气道:“谁说本官对朝中政事不熟?!”“陛下,臣想出三道题,考考王大人,若王大人能答对两道,便是臣多心了,王大人如何?”严成锦说道。王公千万不要答应啊!百官着急地看向王鏊,此子的问题,就如同他府上的暗语,没一个是常人能答上来的。“你说吧!”王鏊冷哼一声,在家乡守丧时,常常看邸报,岂会不知朝事?萧敬神色紧张,完了……严成锦道:“王大人请听题,敢问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员,共有多少人?”吏部执掌百官,六品以上的官员,并不算太多。身为吏部的部堂,理应是清楚的。弘治皇帝目光落在王鏊身上。王鏊仔细想了想,言之凿凿地道:“若是加上武官,共计有一千七百八十四人!对吧?”李东阳心中叹息一声,微微摇头。户部右侍郎王琼暗自替王鏊惋惜,第一道题,就答错了。大殿中,气氛有些沉闷。王鏊感觉不对劲,有些慌了:“难道不对?”严成锦不回答,却看向了韩文:“敢问韩大人,京城六品以上官员,共计几人?”“一千八百二十一人,增设了都察院的府、州、县衙门,都为六品,此外,还有户部海关的督官,以及配备的监察武官。”韩文如数家珍道。王琼颔首点头:“韩大人说得不错,王大人,您说的,是三年前的官制了。”户部需核算俸禄,故也知道京官的人数。弘治皇帝看向吏部的主簿:“梁卿家,对吗?”“韩大人所言不错。”王鏊宛如石像般,僵硬又羞耻地站在那儿,看向严成锦:“第二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