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郡县安南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09      字数:2381
  柴府,大门前。读书人提着束脩,准备进见柴升。柴升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比六部中最年轻的张升,还年轻十四岁。这意味着,马文升和曾鉴等人致仕,柴升的仕途,才刚刚开始。在六部和内阁中,和柴升结下束脩之礼,最前途无量!若能入朝当官,至少可以受柴升照拂二十多年。读书人提着腊肉,站在府门前焦急的等候,一个个等着面见柴升。可他们看见,有一个清秀的书生不用排队,直接就被门子领进去了。顿时,像吃了大亏般,咋咋呼呼起来。严嵩小心翼翼地走进府院。这是他迄今为止,见过最恢弘的院子,五进五出,跨门槛都跨累了,还没到地方。绕过正堂,走到中堂,堂上有三个穿着绯袍的大老爷。首座的人,身穿锦鸡绯袍的,严嵩道:“学生见过柴大人。”柴升笑容可掬,请的手势示意:“坐吧,本官惜才,听说你是北直隶解元?”严嵩却没有坐,听出玄外之意,柴升想收他做门生。“多谢大人赏识,恕学生不能拜入柴大人门下。”柴升笑容僵硬在脸上。杨同板着脸道:“柴大人是兵部尚书,本官看,你也不是聪明之人。”严嵩躬着身子:“学生已有心属的恩师,如柴大人无事,学生想回去看书了。”气氛忽然有些尴尬,柴升心想,严嵩应该求着他收为学生才对。可如今却是,严嵩竟有些不屑一顾。柴升道:“可否告诉本官,你恩师的名讳?”严嵩摇摇头道:“那位大人的名讳,不方便透露,再者,他也未收学生为门生,不可称为恩师。”“严成锦!”“严成锦!”杨同和庄轩失声脱口而出。在朝中,只有那个人,不便透露姓名。严嵩错愕地抬头,强装镇定:“二位大人莫要乱猜,学生什么也没说。”是严成锦无疑了!杨同愈发笃定,可此子向来对抡才大典不上心,为何会收严嵩?柴升热脸贴了冷屁股,又不喜严成锦,心中难免不快:“送严解元出去吧。”严嵩从中堂出来,看见了湛若水和崔铣,相互作揖,转身走了。……严府,严成锦冥思苦想,大明使臣为何死于东京城?为何又放一个探子回来?史上,肃宗黎敬甫在位仅仅六个月,后黎谊继位。黎谊像商朝的纣王,暴虐无道,沉迷酒色,以杀人为乐。若将安南交到此人手中,安南不会再臣服与大明。朝廷为是否出兵安南,悬而未决。派人去调查,路途太过遥远,不出兵,又有损大明的威严。他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准备明日谏言。何能小跑进来禀报,讨好似的笑道:“少爷,严嵩求见您。”严成锦头也不抬:“不见,本少爷忙着,再打扰,扣光你年终月例。”何能嗖地一下,消失在严成锦的视野中。片刻功夫,又来到府门前,对着严嵩道:“你回去吧,咱们少爷不想见你,快滚。”严嵩面露难色,想了想:“可否帮学生带句话?就说柴大人想招揽学生为门生,但学生并未答应,让严大人不要多想。”呀,是你多想了?少爷何时会在乎区区一个解元。不想打击这个书生。何能满不在意地应了一声,砰地关上门。……翌日,清晨。又议到安南斩杀大明使臣的事。弘治皇帝面色阴云密布,安南之事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国库空乏,一旦开战,动辄几十万靡费。只为争一个面子,就要花去几十上百万银子,并不理智。昨日散朝后,诸公仍然在议论此事,一直迟迟未定。弘治皇帝冷静下来:“诸公以为,是出兵,还是不出兵。朕想了一夜,严卿家所言有理,此事,确像乱臣借朝廷之手,除去安南国王。”给他人做嫁衣,心中也很不爽。柴升道:“若朝廷不出兵,西南必定大乱,臣以为,该出兵!”自永乐之后,安南一直肆无忌惮的侵扰西南。朝廷不管不顾的态度,才让他们嚣张跋扈。若杀了使臣,还能相安无事,一直稳定的西南,将会从此开始受安南侵扰,就连暹罗、吐蕃等国,也会效仿。马文升道:“柴大人说的不错,为了西南的安定,要出兵!”“陛下,李兆先运回的银矿,仅能炼出九百七十万两白银,如今又要出海了,还有修整大运河的糜费。朝廷攻占安南,能做什么?”韩文不赞成出兵。战争不能掠夺,就是赔本的买卖。正在这时,都察院一道不刺耳的声音加入群聊:“臣或许,有一个两全之策。”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干咳一声:“严卿家说看。”“郡县安南!”此话一出,诸公面色微动,显然明白了严成锦的意思。永乐年间,成祖就曾郡县安南,将安南作为大明的疆域。但朝廷要派重兵驻守,消耗靡费,又得不到好处,后来,就当作累赘丢了。谢迁转过头:“严大人的意思,将安南作为朝廷的郡县?”柴升还以为是什么高明的办法:“永乐年间,早已有过郡县安南,此乃折损靡费之举。”在后世,安南是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可见其产粮实力。安南全境都能种植大米,但朱棣并未发掘这块土地的价值。拿下安南,朝廷将拥有第三个鱼米之乡。严成锦道:“臣想,将安南作为朝廷第十五个布政使司,据臣所知,安南产米,胜过江南。”弘治皇帝和百官瞳孔猛地一缩。江南,占据朝廷赋税的半壁江山啊!刘健诧异:“朝廷怎么不知道?”“安南常年内乱,百姓无法安心耕种,且又缺乏农具,荒地无法开垦,才令朝廷被蒙蔽。”严成锦道。安南如此挑衅大明,正好给大明一个出兵的机会,将计就计。弘治皇帝倒是不知道,安南土地如此肥沃:“严卿家如何知道,安南的良田肥沃?”李东阳有些担忧地看向严成锦。不过,见此子并不慌乱,显然早有准备。严成锦看向韩文:“敢问韩大人,安南每年向朝廷交换多少大米,可有拖欠?”韩文道:“足足有六百万石左右,从未拖欠!”嘶!大殿中一片安静。朝廷收秋粮,仅仅一千五百万石左右。安南一个小国,竟能用六百万石粮,交易铁具?严成锦也吓了一跳。只有一种可能,安南朝廷,往死里剥削百姓。弘治皇帝板着脸,竟有些激动:“韩卿家怎么不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