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请乞致仕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08      字数:2269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扬州府衙门。扬州知府陈良辅,走到衙堂的小院,抬头望天兴叹:“到如今只下了一场小雪,诶,只怕是灾年。”水对于扬州极为重要,扬州有大大小小的河道,要走商船。开春,一旦水位不足,商船就无法通行。门皂拿着邸报兴冲冲跑进来:“老爷,京城来的邸报,太子妃有喜了。”邸报传遍大街,如今,扬州的人都盼望着,惠民药局能开到扬州来。陈良辅助打开邸报,看见“第二根半价”的大大字样。“粗鄙!这等不耻之事,也写在邸报上,定又是奸臣严成锦所为!”对于严成锦,他打听到消息很少,据京城外派的官员和监守太监说,不是什么好官。传闻,严成锦在京城整日谄媚太子,年纪轻轻就升了九卿。怂恿朝廷开办惠民药局,五十两银子,一位!惠民药局再也不惠民了。“老爷,今日,扬州都是这样的邸报,是老王书坊发出来的。”门皂小心翼翼地道。陈良辅将邸报丢在一旁,心烦意乱:“去里运河。”“老爷,大白日的,画舫还没开张呢,而且,大人光天化日睡艺伎,传出去对您名声也不好,最近御史衙门,查得可严了!”门皂猥琐一笑,想不到老爷是这样的人。“本官睡你个头!”陈良辅气急败坏,他四十有余,早已过了沉迷酒色的年纪。如今,扬州只下了一场雪,只怕明年开春,会极难营生,他也无心拈花惹草。从衙门出来,肚子有些饿了。看见老汉拉着长寿面,口中垂涎,坐在摊凳上:“老翁,两碗肉面,一碗白面。”两个门皂有些不好意思,怕回衙门后丢了差事,连忙要请客。老汉见是官爷,也不敢得罪:“不收银子,不敢收银子。”“我是扬州府父母官,岂能搜刮百姓的膏腴?拿去。”陈良辅从怀中掏出钱袋,给了几钱银子。不知哪个好官在朝中提议,天下官员涨两成俸禄。所以,他的月例还算充足。门皂疑惑地问:“老爷,咱们去里运河做什么?”“看水位。”陈良辅的话传出,周围忌惮的百姓面色微微一动。老翁丢掉手中的面团,他跪伏在地上:“陈老爷,您可要管管,最近士绅们带着人,将里运河的河口封死,不许放水,没有水,庄稼怎么种?”陈良辅放下木筷,顿时,没了吃面的心思。驾马来到里运河,水位很矮,露出河里的石头。士绅堵住支流的河道,是为了走商船,而百姓需要支流的水,来灌溉农田。这就是士绅和百姓的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正在这时,另一个官员打马走来,似乎也在看河道的水位。是都察院驻扬州府的御史,李献章!“陈大人,下官已经将疏奏传回都察院,相信严大人很快就会禀报陛下。”陈良辅沉声道:“严大人能理会自然好,不过,运河水位枯竭,岂是人力能违抗?”知道了又能做得了什么?……京城,文华殿。弘治皇帝命朱厚照在詹事府读书,闲暇时多陪陪太子妃,敢出宫,就没收藏银。朱厚照骂骂咧咧几句狗皇帝,却不敢违抗,亲自点名,要听严成锦讲经筵。陛下的旨意,严成锦当然是要来的。“臣今日嗓子哑了,殿下换个讲官吧。”讲经筵是一件辛苦的事,就像讲一天的课,还要表现出专业。朱厚照浑不在意,乐道:“那就换一个吧,詹事府有一个学识渊博的师傅,本宫让见识见识。”经筵的排班表,是由陛下来定,但弘治皇帝无暇,就交给了内阁和詹事府。不过,朱厚照不喜欢读书,能让他这样的夸赞的讲官,除了自己,还有谁?朱厚照像拿起菜谱,这是一本经筵课程表,杨廷和和王华他都听腻了:“费师傅,本宫今日想听你讲学。”严成锦心头微微颤动一下,费宏?历史上,朱厚照很喜欢费宏。费宏原本在詹事府平平无奇,但朱厚照登基后,只用了三年,就将他升到了内阁大学士。就像坐火箭起飞,比他现在升官还快。至于朱厚照为什么喜欢费宏,是历史之谜,严成锦也有点好奇地转头,只见,文官当中一片骚动。杨廷和嘴角微微抽搐,他早就让费宏在家待业了:“今日费宏没来,不如,就由臣给殿下讲大学衍义吧?”上次想谈弹劾严成锦,费宏却跑去严府告状,真乃小人也!幸亏,没有收到都察院的弹章。朱厚照皱着眉头:“本宫好不容易来听一次经筵,费师傅会懒政失职?且本宫好几日没见他了。”“殿下,费宏身体不适,向臣告假七日,有疏为证。”杨廷和从袖口中,掏出疏奏。朱厚照没再多说什么,严成锦低头沉思。……京城东区,费府。费宏仔细品着寡淡的茶汤,夫人孟氏苦口婆心:“老爷,好不容易在京城为官,咱们真的要回江南?”应天府也有翰林院,但南直隶的翰林院是养老之地,远比不上在京城。给太子讲学,是前途无量的事。费宏吹了口茶沫:“我也不想回南直隶,可如今在朝中……不说也罢。”陛下尊杨廷和为帝师,他提杨慎的卷子不成,得罪了杨廷和。又跑去给严成锦告密,哪里还有官路?“你区区一个侍讲,去南直隶能安排什么差事?!”“你错了,我是致仕,不是请乞平调。”……奉天殿,弘治皇帝翻开疏奏,眉头奏成川字:“刘卿家,朕记得,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刘健颔首:“是,此人还曾是翰苑最年轻的翰林,想不到,却无心仕途。”若不是严成锦出现,此人就是翰苑开朝以来,最年轻的翰林。李东阳等人对他略有耳闻,只是,不明白费宏为何突然不想为官了?严成锦想了想,道:“费宏请乞致仕,或许与杨廷和有关,臣当初提严嵩,费宏提杨慎,解元却为严嵩,陛下想想便知。”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是口无凭证污蔑朝廷官员。与杨廷和交好的几个官员,怒道:“严大人,话可不要乱说!”“陛下,不妨将杨大人招来,亲自问一问?”严成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