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离经叛道的考题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06      字数:2610
  早朝,想起宫外大批书生离京,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朕听闻,宫外之事,严卿家要如何处置?”百官侧目,此事,因严成锦担任主考官而起。返乡路途遥远,只怕考生来不及在三月,返回原籍,错失秋闱。严成锦躬身作揖,试题虽然出完了。但,距离秋闱,还有近三个月。不能交给礼部封卷,更不能在朝堂上提及,会出大事。“臣虽没有著书,但这次的策题,并不难,陛下可以昭告天下。”这个消息传出,能安稳住书生。李东阳低头沉思。看此子笃定的神色,想必,已出完考了。百官宛如被雷击中。“不会太难?难道,此子的已经将考题出完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谁知是真不难,还是假不难?”殿中窃窃私语。弘治皇帝将信将疑。此子为了出题,连宅院都搬走了:“司礼监传通政司,出邸报稳昭告天下。”“奴婢遵旨!”等百官退去,六部和内阁被留在大殿,关上殿门。朱厚照没见严成锦,不乐意了:“老高何时出来?”今日,他去严府,发现府还在,人没了。老高搬走了,连他也不告诉,他特意来找严成锦,问他搬到何处了。小太监堆着笑意:“陛下和严大人在商议秋闱之事。”朱厚照眸中放光,来了兴致,趴在敞窗上?扣了个眼睛?睁大眸子往里看。此时,大殿中。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目光炯炯:“严卿家的策题?出完了?”李东阳几人神色凝重。张升一脸正色,秋闱的策题事关礼部。北直隶的主考官通常会先到各府监考多次?才有可能被任命为京城的主考官。明初至今,京城的主考官?皆四品以上的大儒。严成锦不仅没有离开过京城?连大儒也算不上。严成锦看向李东阳几人,道:“陛下佐证,若今日之事传出去,不是臣鬻题。”朱厚照眼前放光?使劲让耳朵贴着窗纸?听清楚要考什么。弘治皇帝颔首点头,三公和六部大臣全神贯注。“臣这次策题,不是从四书五经中所出。”哗~嘶…各种吵杂的声音响起。明朝科举的考题,出自四子的书,以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这是定例。不管换成哪一个主考官,都需要从里面出题。不从里面出?这不就是改制了吗?张升脾气火爆:“好啊,本官就料到交给你?会来这一出!不从四书五经中出题,你想从哪里出?!”“科举取士?为朝廷选举栋梁之才?历来如此?臣以为,此举不妥。”熊繍躬身。刘健颔首点头,想插几句话,却发现,差不多被说完了。李东阳沉吟片刻:“你要从理学院中选取试题?”“下官不能说,陛下将主考官给臣,还望相信臣。”刘健生气地嗤鼻,你打太极呢?内阁和六部的大臣,除了刘健和马文升外,脾气都极好。可此时,不禁有些动气。不在四书五经中出题,还不告诉他们从哪儿出。严成锦略微低头,不敢说。从心学中出题,既然科举考的是圣人的学问,王守仁也是圣人,为何不可?儒学更重于礼,讲究反求诸己。心学更讲究研究和实践结合。而科学的发展,正是来源于大量的实践和实验。大明如今更需要心学。通过科举能将心学,推广至天下,且儒学和心学,并不冲突。就像语文和数学,并不冲突。只是,怕说出来会被大臣喷死。毕竟,王守仁还只是名不经传的书生。弘治皇帝思索片刻,对内阁和六部大臣:“诸公退下吧,萧伴伴替朕将太子押走,朕知道他在外头。”窗户上的人影,就是朱厚照。刘健几人相视一眼:陛下想与严成锦独议。纷纷躬身作揖,退出了大殿。萧敬想留下听听,可将弘治皇帝脸色严肃,应了声是,便退出去。“殿下,别偷听了,陛下让奴婢带您回东宫。”朱厚照背负着手,看了眼萧敬:“本宫有急事要出宫,你就不必跟着了。”萧敬赔笑,你是要出宫散播消息吧?“殿下,宫中之事,万万不可外传。”朱厚照轻哼一声,不乐意了:“放心,本宫知道分寸,不会乱说的。”大殿中,只剩弘治皇帝和严成锦两人。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面色如常:“你要从何处出题?”严成锦仔细思索片刻:“臣出的题目,来自心学。”霎时,弘治皇帝感受到一阵凉意。从四肢汇入胸口,严成锦的回答令他十分错愕,以至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学是王守仁的学说,朕让他在良乡讲学,已是宽仁。“朝廷尊儒学为正统,其余皆为闲书,更何况心学是否有理,还未有结论!”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迟疑:“臣有一句话,或许会冲撞诸公和圣人,不知……”“你说!”“内阁的刘公三人,以及六部的六位大人,代表的是儒学。王守仁、宋景、谢丕、李兆番和汪机,代表的是心学,陛下认为,他们哪一方,更有功于朝廷?”王守仁屡次替朝廷征战,平定战乱。宋景不必说,火器和良乡皆出自他之手,大明的商业得以兴盛,与他有莫大的关系。汪机更不必说,救太后和朕有功……而刘健和谢迁等老臣,为治理天下,立下功劳无数。就犹如左膀和右臂,他评不出好坏来。可弘治皇帝想不明白:“宋景等人,与心学有何关系?““王守仁的心学,正是从宋景等人身上,所悟出的道理,知与行合一。臣不是质疑朱学,只是,该如何格物?或许,只有朱子自己才知道。没有具体方法流传于后世,后人就不能效仿,那么圣人的真理,便只有朱子自己知道。而心学不同,知和行合一,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只是此事,还请陛下保密,臣怕百官会……”弘治皇帝沉默不语。此时,大殿外,李东阳几个大臣还未离去,心急如焚。科举试题,不从四书五经中出,要从哪里出,非得等这小子出来,问个究竟。良乡,官道上,一匹枣红色快马飞驰,朱厚照兴高采烈地拍着马屁,直奔良乡藏书阁。衙役知他身份不简单,将马牵到马厩里。藏书阁里的书生少了些,却依旧还有许多人。“本秀才有消息,秋闱有两道策题,不考圣人的学问。”大堂中一片哗然。四书五经考了近百年,突然不考了?质疑朱厚照的声音四起。朝廷刚才发出邸报,今年的秋闱考题,不会太难,怎么又变了?杨慎知道朱厚照的身份,忙问:“小朱秀才,从何处得到的消息?”“那人的姓名,不能透露,尔等若不信,会吃大亏,本秀才手上有讲义,你们要不要?”朱厚照笑问。“杨兄,莫要信他,他就是想骗银子。”杨慎知道朱厚照是太子,摇头:“小朱秀才与严大人相熟,他所言,应当是真的。”与严成锦相熟?书生们呆若木鸡。十年寒窗苦读儒学,突然告诉我等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