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大明新朝阳产业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06      字数:2518
  李东阳接过弹章,足足有六本,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山东共有六府,济南府、东昌府、兖yǎn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其中,曲阜属于兖州府,六本疏奏,皆来自兖州府的御史王春谕。此子让他亲自前往曲阜,只怕有深意,一会儿在路上再仔细看看。“弹章本官收下了,你回去吧。”李东阳转而看向管家:“自老夫离京日起,每日写一封家书送来。”管家一脸懵逼,以前老爷离京,也没写过家书啊?严成锦面色微动,想不到李东阳防范得如此周全。李东阳看了严成锦一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本官也有几手准备。蹬上宽大的双马马车,随着一阵塔塔的碎步声,在视野中渐渐变小。严成锦对着管家道:“家书就让本官代劳吧。”“可可以吗?”管家忐忑不安。“当然可以。”薛氏笑着看向李清娥,嗔怪:“你爹怎就不明白你的心思?”女儿到了出阁的年纪,从大理寺陆少卿,到刑部右侍郎魏绅之子。上门提亲的大户,足以有十二户了。皆被女儿婉拒,除了严成锦,怕是再也看不上其他人。严成锦是九卿之一,老爷还有什么不满意?“严大人有闲暇,不妨到府上坐坐?”薛夫人道。“良乡新出了胭脂,其颜色颇为新奇,名唤斩男,赠与薛夫人。”何能忙将包袱打开,紫色胭脂盒递到严成锦手中。化妆品在后世,是市场庞大的朝阳产业,良乡一直投斥巨资,打造大明第一胭脂品牌,迎客松。老爹推出红楼后,本就是妇女之友。严成锦的目标,是让它成为丝绸那样的符号卖到西方,拯救万千贵妇于水深火热中。薛氏心中猛然激动,面上却不透露半点:“严大人,说斩男色是?!”李清娥不解地看向严成锦。一旁的丫鬟和大妈侍女,竖起耳朵,生怕遗漏。全京城最好的胭脂,当属迎客松。严成锦点头:“涂上这种胭脂 男子皆会被夫人美貌所打动 故名斩男。”薛氏眸中放光,越看严成锦越喜欢 对李清娥道:“娘要回去试胭脂了。”等薛氏走后 严成锦仔细思索,若留下来与李清娥相会 有什么后果。李东阳方才一瞥,只怕不简单 他是机敏的人 为了诛杀刘瑾,甘愿与刘瑾狗苟为奸,玷污自身清名。岂会没留后手?究竟是什么?见他许久不说话,李清娥出声打断:“严大人担忧父亲?”“无事。”“严大人送母亲此物 只怕会引来爹爹不喜。”李清娥有些担忧道。“就算不送 李大人也不喜欢本官。”严成锦忽然想立律法,在大明推行恋爱自由,不再受父母媒妁制约。到衙门的礼房登记,就可以结成姻缘。应该会被读书人骂死吧?严成锦道:“小姐,可否借手一用?本官想量量尺寸。”李清娥花容失色 听闻严成锦的话,羞得两颊微红。虽说父亲不在府上 可下人还在周围。何能和风娇大惊,想不到少爷 会说出这等伤风败俗的话。“前些日子,得了一块青白石头 不是上好的玉石 却还算好看 想做成镯子相赠。”大明读书人,流行送定情信物,玉石、银饰或者木梳,用于睹物思人。严成锦虽不喜欢这套。但李清娥毕竟是大明人,要入乡随俗。李清娥心知是定情,心中微动:“此物,要问过爹爹,小女才能收下。”“无妨,本官会在家书中,向李大人提亲。”一阵轻风吹过,周围的下人纷纷石化。这是趁人之危,老爷在府上的时候,你怎么不提?严成锦看向李清娥。自从弘治十一年登门,他与李清娥,相识三年有余。通过重重考核,是大明为数不多能与他结成姻缘的女子。大明女子出阁早,十六就可以出阁。三年前,李清娥就已经到了出阁的年纪。为他耽搁三年,再不出阁,恐怕会在京城,招来闲言闲语。老爹在家书中也常催促,让他早已成婚。李东阳段位极高,但试着提提,也无妨。奉天殿,看到都察院只有五人,弘治皇帝眉头渐渐皱起:“严卿家告假了?”感受到大臣们的目光,方学思索片刻,微微躬身:“严大人似乎去了李府,命臣代为告假,这是疏奏。”小太监拿着奏疏,呈上去给弘治皇帝。弘治皇帝瞥了眼后,交到一旁。“昨日,朕看到监察御史王士召疏奏,京城一连烧毁屋舍十余座,灾火实多,朕想在朝阳门外,引水修河渠,诸公以为如何?”“臣以为可!”京城若失火,后果极为严重,故有制,在京城设火甲。但仍需要用修沟渠,让百姓有近处可以取水。工部曾鉴担忧:“臣恐会引得良乡水位跌落,不利于商船和漕船通行。”京城常年无雨可下,只能从河道引水。良乡茨尾河,就是其中一条河流。良乡大船载着货物,吃水很深。弘治皇帝暗自责怪,有事要和严成锦商议,此子却沐休:“明日早朝再议,告诉严成锦,不得再休沐。”坊间的楼宇屋舍,所用的材料皆是木料。稍有不慎,起火就会烧毁整片房屋,甚至烧毁整座京城。五城兵马司也救不过来,需引起重视。宫里放置了许多大水缸,为得正是防火。方学微微躬身领旨。这几日,严大人很忙,不知在查谁的宗卷。还派逮捕司八百里加急,离开京城。忙于此事,才不上朝,不知又要弹劾谁了。李府,严成锦将雕琢好的玉镯送来:“这是玉镯,还有给李大人的家书。”管家拿过书信,犹豫要不要送去。如此明目张胆,老爷知道,会被气死的吧?看了眼羊脂玉镯,薛氏深知贵重:“严大人,清娥为李家闺秀,得老爷同意,这门婚事才成。”虽有意促成,但李家书生门第,也不能失了礼数,败坏李府名声。可以先下定情之物,要不要拒绝,还得老爷做主。“本官给李大人去了书信,不出十日,就会回信,李大人会同意的。”薛氏愕然,自家老爷深思熟虑,决定的事难以变通,什么能让他转意?李清娥同样好奇,父亲眼界高远,想影响他的决定,并不简单。“严大人写了什么?”“不可泄露,十日后便知,玉镯就先留在府上吧。”严成锦从李府回来。虽说李东阳离开了京城,但为李清娥的名节着想,不能频繁地去李府,每日一次就好。“少爷,李大人若不答应,咱们就让老爷回来提亲!”“你说得对,可是如何让我爹回来?若引得大臣猜忌,又如何是好?罚抄严府做人小心经,五十遍。”何能萎靡了。老爷镇守延绥,没有陛下的旨意,是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严成锦陷入沉思,书信应该快送到李东阳手中,希望他不要太震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