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弹劾了一个省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3:03      字数:2424
  夜色苍茫,海风呼啸。王守仁下令道:“倒火油,烧山!”山上为顺风方向,能令火势迅速蔓延,枯枝落叶多年无人捡拾,倒上火油很快就能烧起来。董玟紧张兮兮地望着山上,火光一点点吞噬黑夜。滚滚白烟,弥漫在山林。就算是逆着风向,众人也觉得异常呛鼻,甚至熏得有点睁不开眼睛。此时,彭山顶上,扎营的萨摩国士卒换防休憩。“今日王城来的急报,琉球和倭寇击沉了船。““还杀了大王子,国王让大久保将军,提着王守仁的头回去。”哨兵在瞭望台上犯困,有一搭没一搭地聊道。山下火光大作,浓浓白烟将山顶包围,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失火了!快看山下!”一阵急促的金鸣声,士卒从营帐里钻出来。山下火红的光亮,包围山头,遇风则涨,很快窜到眼前。浓浓的烟雾,弥漫在山林间,有火把也难以分辨,更熏得人眼泪直流。副将大友龙造当机立断,慌乱道:“哪里来的大火?谁放的火!”“大友将军,军营中有火药,火很快就烧上来了。”亲兵哭丧着脸道。军营中囤积着大批火药料,遇到明火,必定会炸开。“撤到山脚!”火器重达三石,需几人合力才能抬下去,还有三撑怒,均是重型杀伤武器。浓烟熏得人喘不过气来,甚至有士卒从山上摔下。王守仁举起单筒望眼镜,在海风的吹动下,红彤彤的烈火焚尽山林。“每人分发半日口粮!一个时辰后行军。”冲过这道隘口,要马不停蹄对大久保奇袭。等他重新布阵,将会更加难打。董玟不知王守仁要做什么,连忙下了一道军令,分发干粮。手里拿着碎饼,望着山头势不可挡的烈火,吃完这口干粮,也该烧得差不多了吧?“王大人,我等没有舆图,不知隘口后的地势如何,先派探子去打探,再行军也不迟。”“不可!等火势烧到山顶,就冲过去。”王守仁拿着单筒望远镜,宛如石头般,一刻不休地盯着山顶。似乎在等待一个时机。士卒们知道有恶战要打,狼吞虎咽。一个时辰后,红彤彤地火苗,蹿到了山头,火线也慢慢收缩成一个点。“行军!”五人探子先行探路,大军紧随其后。董玟不知道王守仁在等什么,但他能肯定,王守仁在等的是一个时机。只是王守仁从来不肯透露半句。地上残留余温的火炭,被大军踏灭,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冲过隘口后,王守仁对着董玟道:“董大人带一千人搜寻山林,追杀山上的伏兵,他们带着火器和重弩,必定走不远,切不可让他们回到军营。”琉球士卒大部分没有甲胄,穿着布衣,防御不了重弩。董玟知道事关重大:“王大人呢?”“本官与大久保决战。”隘口的防线被攻破,敌人必定士气低落。这时候正是敌军最弱的时候。此时,萨摩国大营中。几座用海石堆砌起来的石屋,黑暗而静谧,传出均匀的鼾声。“将军!王守仁率军冲过隘口了!”屋里传出一阵急促的声音,门被打开。大久保露出得意的笑容:“琉球折损了多少人?”“没没有折损。”大久保拔出佩刀,不可置信地怒道:“本将布置了二十门火器,一百台三撑重弩,就算是我亲自冲关,也要损失惨重,怎么可能?!”探子双腿发抖:“将军您看彭山。”大久保转头望向侧旁的彭山,只见火光大作,延绵十几里,正往这里烧来。竟是火攻!用烧山来驱赶伏兵,此人的计策,真是妙啊。大明的兵法中,就常常用火攻的办法。但火攻需要懂得判定风向。大久保敢肯定,敌军中必定有会观天象的人。“鸣鼓!”鼓声大作,士卒们纷纷从军营里爬出来,列好阵型。大久保带了八千兵力来围剿王守仁。八千兵力,又以步兵为主,人人手中皆有倭刀,他们凝视着远处的山峦,锋锐的刀刃银闪闪发光。京城,都察院。严成锦翻看云南巡按御史的疏奏。这是要变天?“将这封疏奏交到吏部,就说交由吏部处置。”姜文小心翼翼的接过疏奏,来到吏部的值房。吏部文官看到御史走进来,略有几分警惕,御史极少来吏部,来就是清查值房纪律的。“这是严大人交的疏奏。”吏部员外郎吴庆狐疑地翻开疏奏,下一刻,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要要变天?!”姜文有点摸不着头脑,却微微躬身:“严大人还说,疏奏交由吏部处置。”吴庆嘴角的胡子微微抖动,憋着的脏话吞回去,骂了严成锦,那是要被弹劾的。拿着疏奏,匆匆忙忙地来到另一间值房。马文升戴着叆叇认真疏奏,凭借良乡制作的这副镜片,大致能看得清细小的字。“马公,您看这封疏奏,严成锦命人送来的。”马文升推了推叆叇,不紧不慢地翻看,霎时,蹭地一下站起来:“这这是要做什么!!”吴庆痛斥道:“严成锦还说,疏奏交由吏部处置。”哼,这虽说是请罢,却也是弹章。明明是都察院的事,这小子又推诿了。马文升沉吟片刻,渐渐冷静下来,疏奏揣进袖口中,大步走出吏部值房。午时一刻,内阁和九卿来到奉天殿。午朝为小朝,只有内阁和各衙门部堂,严成锦猜测,马文升应该看到疏奏了。“陛下,臣有事要奏!”马文升迫不及待地道。见他一脸严肃,弘治皇帝和内阁等人,竖起耳朵。“闵珪传回疏奏,要请罢蜀地大小官员,一千二百余人!”弘治皇帝心头咯噔一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难道朕又做错了什么?内阁等大臣纷纷惊讶地侧头。蜀地的官员才多少人,大小知府、知州、知县,以及各镇守太监,总兵、巡抚,加起来也不够一千。应当是加上了吏员,否则,怎么会如此多人。这是要把蜀地的官员,全都撤裁了也不够啊。让弘治皇帝和大臣们忐忑的是,发生了什么事,要撤裁这么多官员?只有严成锦面色淡然。闵珪为人刚直,是由他举荐到西南当巡按,传回来的疏奏,定不会有私。古时就有乐不思蜀,后世又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乃是人间天堂!官员行事作风,自然与京城迥异。闵珪雷厉风行,去了蜀地巡查考核,这样闲适的作风在他看来,就是懒政失职。可你也不能砸了别人的饭碗啊?“究竟发生了何事,令闵珪如此?”李东阳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