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千古难题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2:48      字数:2761
  程敏政眼中噙着热泪,太子成才了!这词足以名传千古!朱厚照兴高采烈回头,用鼻子看着众人,趾高气扬,心中心中喜不自禁。“你来对出接下来的词!”杨慎欲言又止,思索许久,也想不出来比这个更磅礴豪迈的意境,惭愧道:“在下输了,之前所吟的诗,都不及这一首词,老高兄藏拙,实在佩服!”朱厚照心中一喜,回头问问这杨慎是谁,本宫要拜他为师,学写词!“这首词不是本宫写的,真巧,写这首词的人也叫杨慎,不过只有这两句。”朱厚照为人高傲,这样的词他同样心生敬佩,不屑冒充。就这?书生们既激动,又大失所望。程敏政微微张着嘴巴,可惜啊,这么好的词,只流传这么两句。一时间,这首词成为藏书馆的最高挑战。无人能对出来接下来的诗,程敏政写了后续几句,却自感狗尾续貂,将纸丢进箩筐里。半个时辰后,张贤听到这首词,震惊不已。立即请匠人在藏书馆前,立下一座石碑。刻下这两句词。江南的滕王阁,凭借滕王阁序名动天下!或许,良乡藏书馆也能凭借这两句词,名震天下,流芳百世。石碑上只有两句,却有一股磅礴气势迎面袭来,叫人拍案叫绝!剩下的空白,只能由后人来写,张贤本想悬赏一百两银子,但这样的诗诱以金钱,就俗了。紫禁城,华盖殿,弘治皇帝大惊失色,反复念着这首词,浑身热血沸腾,心中激荡,久久不能释怀“竟有如此磅礴意境,光是念出来,就让人精神抖擞!好词啊!这是太子写的?”“臣也不知,不过太子曾在东宫偷偷研究音律,也写过词。”牟斌如实禀报。弘治皇帝苦笑摇头:“不可能是太子写的,若是他所写,早就来向朕邀功了。”牟斌颔首点头,觉得有道理,难道是严成锦写的?也不可能严成锦这样的年纪,怎会有如此高的超脱领悟,写这首词的人,分明是经历了一生,是个老成之人。杨府,杨廷和念着这两句词,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一次又一次惊叹,胸中激动难以平静:“写得好,写得太好了!”杨慎从良乡回来,向父亲讨教,谁知道父亲听了,惊叹不已,和他的反应如出一辙。杨廷和摇头叹息:“难,接不上来,为父也接不上来,是谁写的?”杨慎有些委屈:“朱小寿说,写这首词的人,也叫杨慎”朱小寿那不是殿下吗?杨廷和哭笑不得,太子偷跑出宫,竟是为了同自己儿子斗诗,杨廷和干咳一声,道:“儿啊,日后朱小寿再找你斗诗,你就让着他。”“父亲知道他?”“他是太子殿下。”“”杨慎。两句词,捧红了良乡藏书馆。京城和周围州县的老儒生也来瞻仰这块石碑。“只要把后几句接上来,就能名垂千古。”严成锦发现,良乡这巴掌大的地方,到哪儿都能看见儒裳纶巾的读书人,比良乡百姓还多。“读完书便回去睡觉,也是无趣。”“是啊,江南好,江上烟波,夜里正是画舫热闹的时候,咱们进京太早了。”街上走几个书生。可惜,摩天水车不能开,每日少赚近百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三千两,一座豪华的宅邸。这些书生大多家财雄厚,良乡没地方花银子,他们反倒觉得无趣。大明是个有想法就能赚银子的时代,热水囊一出来,许多士绅把汤婆子丢了,抢购热水囊。秋粮征收在即,张贤对着严成锦道:“大人,秋粮可否缓一缓,下官上疏奏请乞,明年再征收?”收上来的秋粮不多,眼下兴修水路,每日要花去三石米粮,两石白面,才能勉强维持。新修藏书馆掏空了良乡的府库。拖欠税粮在大明极为常见,更有甚者,闹个灾荒,朝廷把新税和欠税全免了。“欠着吧。”严府也没有多少银子,一下子掏出十五万两开办造船厂,家里的府库空了大半。出了衙门,走在良乡的大街上,看哪里都像银子。“这座宅邸是谁的?”严成锦打量着这座宅邸,常年失修,比严府还要老旧一些,朱漆掉了,露出腐烂的木头。“这座旧宅,卖了几年了,价钱太高没人要。”当初买商铺时,王不岁打听过,这么破也敢卖一千二百两。地段不好,又是在良乡,给五百两就是天价了。就算是在良乡街道上的商铺,最高也只开了一千两。“帮我买下来!”严成锦道。王不岁以为自己听错了,修缮还要花一百多两银子呢。是了,严少爷最喜欢破旧的东西王不岁很快找到这宅子的主人,将地契带回来,严成锦看了眼,竟是那个叫胡恭的旧宅。打开院门,里头还藏有三个流民,不用化妆,长得也像鬼一样啊。乌漆嘛黑,瘦骨嶙峋。有点渗人王不岁正要驱赶他们离开,林松手放在长枪上,家丁也拿起棍子,怕他们扑上来打人,严成锦却拦住他们。“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不去草棚那边?”“小人刚从河间府来,没有草棚。”晚来的流民没有草棚,也没有田地,只能躲在这里过日子,外头冷,抗的住的出去找吃食,扛不住的蜷缩在这里。“去草棚那边吧,自会有人安顿你们。”几个流民感恩戴德,跪在地上,接连磕头。严成锦对着轿夫道:“带他们去找张大人,在草棚区那边再搭一个草棚。”轿夫领着他们去了。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大致了解这房子的结构,房子够大,隔出来能做一个很大的“奇遇屋”。严成锦在工部学习的绘图技术,再次派上用场,画着一张草图,让王不岁找匠人来修缮。“按这图来修,不就黑了吗?”王不岁怀疑严成锦的画图技术。“就是要黑。”王不岁找了工匠来,将院子的顶部封上,整个府邸变得阴森起来,大白天吓人。更让王不岁不解的,严少爷还买来了棺材、绳索、镜子、冥纸、大锅、梳子、红布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十日过去,整个宅院终于按严成锦的要求布置完了。良乡流民草棚,忽然举行选丑大赛,王不岁摇摇头:“不够丑,下一个。”“长得丑还有人要?”“不知道,这不是工坊的大东家吗?他有特殊的癖好。”许多流民因为长得不够丑,而自惭形秽。自认为长得丑的站了上去,因为看到王大东失望的眼神,信心倍受打击。到底要多丑王不岁选了二十个人,带去给严成锦挑,经过严格筛选,只留下十五个人。接下来便是排练,流民藏在指定的地方,听着严成锦指挥,什么时候该出来。“原来是吓人啊?这个我们会啊!”“”这些流民竟无师自通,严成锦从头走了一遍,差点没给他吓死有点瘆人的感觉了。“大门要换一下,换得喜庆一些。”严成锦觉得这个大门不行,容易给人吓跑。王不岁干脆挂上大红灯笼,跟一般的客栈没啥区别。次日,老王书房印出邸报,良乡奇遇屋开门做生意。最关心老王书坊消息的是书生,在良乡早就闷得不行了,就想寻点乐子。大门外围着书生,特意来看看这奇遇屋。“王东家,里头是卖什么的?”“里头不卖东西,就是几个流民,装扮一番,吓唬人,想寻乐子的,可以进去看看,一两银子一人。”王不岁笑着把情况如实相告。“别怪我没提醒你们,这宅子里很吓人,胆子小的,别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