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皆大欢喜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2:47      字数:3112
  张升仔细摸了摸金子,上头没有铭刻出于哪一制造局,滑溜溜的,倒是有点奇怪,便在原地等失主。来回踱步的时候,又踢到了一块金子。“哎呀!哪个挨千刀的丢哪么多金子。”张升发现,地上有四块金子,只要从这里走过,想不踢到都难。“奇怪”正当他疑惑时,演员出现了,牟斌对偶遇的场面非常熟练,走过来笑问:“张大人下值了?”“嗯,牟大人可有掉东西?”张升试探性问。“没有。”“呃那便不是你。”“张大人怎么不走?”“本官方才捡到一物,在此等等失主,牟大人先请吧。”张升谦让,这么大几锭金子,失主定然会回来寻。牟斌不露痕迹地点点头,便回东暖阁禀报。“陛下,张大人也捡了金子!”严成锦心中大喜,礼部两个佐官都捡了金子,没准能全部领盒饭,让程敏政回来主持礼部。弘治皇帝心中一紧。牟斌继续道:“张大人没有私昧,还问是不是属下丢的,他还在左掖门的小道等候失主呢。”弘治皇帝欣慰地点点头,眼中微微泛着泪光,“礼部尚书有可选之人了。”“臣不信,臣亲自去检验!”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懵了,你这家伙自己提出来的,你自己不信?弘治皇帝想掏出打龙鞭抽这个家伙一顿。奈何这家伙不是自己的儿子,爹打儿子,那叫管教,君主打臣子,那叫刑罚,终究不是那么方便“严爱卿不必如此慎重,张卿家的为人,朕是相信的。”严成锦站起来,躬身:“礼部推选部堂,还是慎重一些为好。”史书里说张升清直,小时候见到钱袋子也不捡,为了勾引他,还下足了本钱给他特殊“照顾”,足足五锭金子!刘大夏和焦芳都是两锭。“本宫也去!”朱厚照喜滋滋道。弘治皇帝见他执意,便颔首点头,今夜这一试探,结果有点失望,但得张升一个贤臣,也算稍稍有些安慰。严成锦和太子告退后,弘治皇帝忽然看向李东阳,询问道:“户部执掌大明国库,两位卿家觉得,试探一下韩文如何?”李东阳三人面色古怪陛下还试上瘾了刘健摇摇头:“臣相信韩文的为人。”“臣觉得,不试为好,让大臣们知晓,必定人心四散。”弘治皇帝点点头。出了奉天殿,严成锦直奔左掖门的小道,今晚的夜色很好,朱厚照并行在旁,还有个伴伴打着灯笼。“老高,你要故意为难张师傅?”“臣只是慎重一些,心中不坏,殿下不要乱想。”“你安排程师傅在良乡,如今又要为难张师傅,定然是想让父皇将程师傅召回礼部,你放心,本宫就是来看看你是如何坑害忠良,不会告诉父皇,本宫也喜欢程师傅。”“”严成锦。朱厚照这厮,定然是对比了杨廷和和程敏政,觉得程敏政好,才这么说。左掖门的小道,张升来回踢着小道,怕有遗落的金子,抬头望向道口,“失主怎么还不来?”近半个时辰过去,失主难道还没发现金子丢了?正在这时,看见有人往这边走来,打着灯笼,似乎是太子殿下,连忙躬身:“臣张升,见过殿下。”“张大人好!”严成锦顿了顿,道:“下官丢失了一物,通体金黄,重得压手,有五块,不知大人瞧了没有?”张升冷哼一声:“怎么现在才来!本官等你拿了回府用膳呢!”掏出怀中的金子来,甩在严成锦手上,躬身向朱厚照告辞,背负着手,气咻咻地走了。朱厚照和严成锦呆若木鸡。“老高,怎么办?”“下次换十块试试。”严成锦暂时将张升划入待定清臣行列。次日早朝,霞光普照。弘治皇帝命内阁拟旨,升张升为礼部尚书,升秦紘为兵部尚书,调徐仁戍守宁夏边城,严恪松戍守宣府。严成锦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年关前,老爹还能回京一趟。那九锭金子,弘治皇帝没有要回去,此事暴露难免会引来大臣猜忌,故而肉痛了许久。但九錠金子试出来一个清官,弘治皇帝觉得值得。朝中,大臣都怕了都察院一个行事慎重的御史。传闻,他弹劾了刘大夏,才让刘大夏丢了部堂之位,还致仕了。再想想,前几日弹劾傅翰,傅翰也致仕了这弹劾胜率太特么高了,惹不起!回到都察院,戴姗责备:“你的路,走窄了!你可知户部右侍郎与刘大夏有姻亲,刘大夏提拔的大臣也不少”“下官是御史,他们有怨言,便让他们来弹劾,下官反弹就好了。”你还反弹?戴姗瞪大眼睛,这还是严成锦?傍晚,严成锦下值同王越一同回府。刚进门,何能便交上来一封书信,是刘大夏给他的感谢信。严成锦回到书房,悄悄打开:老夫多次以病请乞致仕,陛下都不许,这次多谢贤侄大恩!明日老夫回乡,安享天年,就此信与贤侄道别。“陛下的老毛病,他勤勉,便想他身边的老臣也勤勉。”许多七老八十的大臣,多次请乞致仕,他都不许。像王恕这样致仕的老臣,也被从老家请出来,享受九九六的福报。刘大夏六十三了,还有病。许多老臣只想留一点余生,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到了嘉靖朝也一样,杨廷和权势滔天,晚年主动请乞致仕,严嵩位极人臣,同样,意外的请乞致仕。他们在朝中待久了,厌倦了,守着金山银山,却没时间花。人死了,钱还没花完,这是人生一大遗憾。看完信,严成锦默默地烧了。提起笔,立即给刘大夏回了一封信。锦衣卫多在府上盯梢,没人盯着何能,出去买个菜的功夫,就把信送出去了。刘府,刘大夏打开信一看,在书房中踱步,疑惑:“这小子怎么知道我有三宝太监的宗卷,他要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水路图做什么?”本来不想理会,拿起信再看一眼,底下一行小字,他不淡定了。信最后写道:大人致仕,此乃欺君之罪,下官一定会守口如瓶的。言外之意,不给就告老夫欺君?刘大夏怎么有种感觉,这小子,一开始就打卷宗的主意!“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呢!唉!”傍晚,王不岁抱着一堆宗卷大摇大摆来严府。严成锦让刘大夏派人送去老王书局,王不岁成天抱着书稿进出,锦衣卫也不在意。“少爷,这些是您要的东西,封好了,小人没看。”“去吧!”严成锦回到书房,打开卷宗一看,果然是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宗卷。这玩意儿屯到后世卖,能值一套房子吧?第二天下值,严成锦就听说刘大夏打点好了车马,回老家华容养老去了。坐着轿子来刘府,牌匾被人摘下。这次六部正卿任选,结束了。“不出一个月,老爹就会回京城了。”海南,琼州府屯田营。广袤的田地里,玉米长出郁郁葱葱的嫩芽,翠绿如玉,周围的木头烽燧上,有重兵看守。“那些土司又来看了,李大人抽空,去衙门要个文吏吧。”许进忠提醒李康。这书呆子一直在琢磨什么“海瀚”,大半个月没琢磨出来。土司隔三差五就来围观,虽然不做什么,总让他有种不安全的感觉,要是收成的时候,土司来截粮就麻烦了。“这海瀚本官还是琢磨不出来,究竟是何意,也罢,先去衙门要个文吏吧。“监军大人让我等来海南,并非是为了种玉米,而是拓荒!将整个海岛的荒地开拓出来。”如今这片郊野已开荒,换地方免不了要和土司打交道,李康准备挪地开垦了。李康骑上马。这里去往琼州府衙门,需经过山野小径,许进忠命一众亲卫保护他,省得被土司截杀。一个时辰后,琼州府衙门。李康来到衙门前,将缰绳交给屯田卫,大步走入衙中。“黎大人,本官想调用一个能与土司交流的书吏。”李康是朝廷来的钦差,黎廷玉不敢怠慢,命六房的文吏,全都过来,站成一排。“呵呵,李大人,在这里久居的汉人,或多或少,都能和土司说上几句。”李康扫了六人一眼,看见一个很稳重的老秀才,“你会说土司的话?”“会,小的家中,便有与土司姻亲的族人。”老秀才上前一步,恭敬道。“他叫海正,是吏房的文吏。”黎廷玉和煦一笑。李康诧异:“你姓海?那这里可有叫海瀚的人?”“小的村寨里,倒是有个书生叫海瀚,不知是不是大人要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