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使节进京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2:45      字数:2179
  宁夏边陲的大帐,严恪松收到朝廷的谕旨,命他挑选五百精锐出来,回京师,参加弘治狩。调动边军,需要弘治皇帝旨意或兵部的调令,不能擅离职守,调走五百精锐会让守备力量降低。严恪松只好把军营大帐先撤回宁夏城中,暂时坚壁清野,防止鞑靼人期间偷袭。他当然不知道,这次回去演习,是要和亲儿子操练的京军比试。严恪松拍了怕林松的肩膀:“此番就由你回去,记住,亲军是陛下的亲儿子,给本官狠狠地教训他们,不要让陛下觉得,咱们边军只会吃大白米饭。”林松是他手上最厉害的兵,虽不是将领,但却有着将领的作用。林松从小就跟着部族首领征讨四方,武艺高强,又熟读大明的兵法,此番回去,定能战胜京军。林松跪在地上:“属下定不辱命。”严恪松长叹一口气,变得伤感起来:“狩之后,别忘了,去见见少爷,他一个人在京城不易。”茫然四顾,又继续道:“老爷也没什么可以带给他的,就给他写一封书信吧。”林松虽是军中将士,但更多却是严府的家臣。当初他从达延汗手中叛反,并非是想要帮大明,只是想跟着迎客松而已。从军中挑选出两百五精锐,剩下的是一般的士卒,这样的阵营,对他来说足以。京城,朝廷的邀函发出后,chao鲜的使节最先到达京城,在奉天殿拜见了弘治皇帝。随后,鞑靼、安南、暹罗、吐蕃、哈密、女真等诸多使节也都陆续到了,被安排在鸿胪寺中,等待弘治狩开始。虽然这次是向外邦展示国力,震慑外邦。但弘治皇帝想震慑的,是鞑靼和安南。鞑靼常年侵扰河套地区,是大明最大的敌人,这就不必说了。安南时常爆发叛乱,瞧不起大明,这个小弟,也要好好敲打一下。弘治皇帝问道:“狩没几天了,严成锦准备得如何?”牟斌面色有些古怪:“京营还在操练中。”正在这时,京城外的营房中,严成锦和朱厚照两个家伙,闲来无事,开始吟诗作对。“朱紫尽公候,厚颜最风流。照镜自端详,欲比冠军侯。”“殿下觉得,臣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朱厚照黑着脸,老高真不是东西,明明是写诗骂他,还要叫他欣赏。“别以为本宫不知道,你用本宫的名字,骂了本宫,本宫也要写一首诗骂回你!”朱厚照不乐意了。“殿下请便。”朱厚照喜滋滋清了清嗓子,背负着手,在营房中踱步,开始酝酿情绪:“严门有子入青庐成此良缘甚欢喜,锦上鏖战三千阵,醒来枕边无一人。”朱厚照笑嘻嘻问:“老高,你觉得本宫这诗写得如何?”这种诗他一学就回了,也学着严成锦作了一首打油诗。“殿下欺人太甚!这分明是骂臣的诗,还如此不堪入耳。”“哼!是你先骂本宫,本宫才骂你的,你若不骂本宫,本宫又怎么会骂你?”一道淡淡的声音传入营房。“依朕看,这两首诗,写得很好嘛,一首骂当朝太子,一首骂当朝京营监军,好诗,真是好诗呀。”弘治皇帝似笑非笑地走进来。严成锦张着嘴巴,朱厚照惊得说不出话来幸好只骂了朱厚照厚颜无耻,朱厚照那狗东西更不要脸,竟骂他梦朱厚照无辜望着弘治皇帝那张笑眯眯的脸,忽然觉得,原本慈祥的父皇,笑容很瘆人。弘治皇帝自顾自地坐了下来,手放在膝盖上,笑问:“朕方才没听清,你们两个,谁再给朕念一遍呐?”“儿臣不知父皇要来,才作了这首诗,恳请父皇不要揍儿臣!”朱厚照知道弘治皇帝想揍他。弘治皇帝嘴角依旧笑意:“朕今日没带打龙鞭,你放心的念吧。”朱厚照也不傻,念了还不揍死他。“父皇一来,吓得儿臣什么都忘了,真的不记得了!”弘治皇帝的脸沉下来:“拿打龙棍来!”打龙棍?朱厚照瞪大眼睛:“父皇什么时候做的打龙棍,怎么不跟儿臣说一声?”“朕做一根棍子还要跟你说?”只见弘治皇帝从牟斌手中接过一根黑棍,照着朱厚照的pi股一顿猛抽,看得严成锦心惊肉跳。弘治皇帝嘴里骂道:“朕让师傅们教你,你却用学识做这等秽诗,辱骂朝廷大臣,不仅把朕的脸丢尽了,把詹事府师傅的脸也丢尽了!谁允许你跑到京营了!”朱厚照不敢还嘴。更何况,这棍子跟挠痒痒似的,还不如王守仁揍他疼呢。严成锦有点慌,下一个是不是该轮到他了?弘治皇帝揍完了朱厚照,转向了严成锦:“太子是朕的儿子,故而朕教训他,你觉得朕该如何罚你?”这个弘治皇帝真是个讲道理的人。严成锦心中狂喜,掏出一块免死金牌:“不如陛下就打它一棍,以示惩罚?”弘治皇帝老脸微微一抽,片刻后道:“朕不打你,使节们很快就要到了,你可知,狩对我大明的意义,京军操练得如何了?”距离狩,还有七天的时间。石景山的高台都搭好了,墙也筑好了,唯有王守仁操练的京营。“请陛下相信王守仁!”弘治皇帝皱着眉头,他不相信王守仁,但他相信严成锦,这个家伙向来稳重谨慎,凡事总是要做到滴水不漏,有了他这句话,稍稍安心了一些。严成锦不是偷懒,而是不想给王守仁添乱。一个队伍不能下两个命令。“那朕便等你的消息。”朱厚照被弘治皇帝带走了。这两日,京城有些热闹,巡视京城的五城兵马司多了,还有厂卫在暗中走动。各国使节入京,难免会带上一些“闲杂人等”。大明闭关锁国,不与各国通商,不开放堪合,这次狩是一次难得的交易机会。许多使节暗中与大臣或士绅相会,订购了生丝、茶业等商品。周彧的府上就很热闹,各国使节来下了生丝、彩丝、瓷器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