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牧鸭治蝗
作者:一笑澄明      更新:2023-05-30 22:43      字数:2340
  顺天府内有许多皇庄和官田,听说蝗虫正大批往北来,大臣们都着急了,那是吃自己家的庄稼啊。“陛下,悬赏驱虫如何?朝廷颁布昭告,以蝗换银,就如同当初灭鼠行动一般,想来二万两银子,应该能除去。”户部大臣急忙提议。二万两银子灭蝗,让流民去抓?亏你想得出来,这蝗虫之数不知是鼠的多少倍,靡费岂止二万两银子。“不妥,一来靡费太高,二来蝗虫都在田里,人人都下田踩踏,良田都要变成荒地。”李东阳道。刘健和谢迁点点头。弘治皇帝在御前来回踱步,大寒刚过去,如今又来了蝗灾,顺天府的数十万顷良田,不仅是有皇庄和官田,还有许多百姓的田地。沉吟片刻,他忽然想到了严成锦。这次治蝗岂不是和上次灭鼠有同工之处?弘治皇帝对着一旁的牟斌道:“让严成锦来见朕。”翰苑,严成锦翻阅着大明律,一旁的王守仁正在埋头苦抄新唐书,这原本是严成锦的活。可他帮王守仁争取到了上等的评定结果。为了感激他,王守仁主动将他三个月之内的编修任务都揽了下来。“老高兄,你看这样成不成?”王守仁知道,老高兄是个极为慎重的人,要求自然极高,做不到他满意,谈何感激。抄完之后,老老实实将新唐书递给严成锦看。传闻王守仁的家族,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代,王羲之的书法冠绝古今。是不是属实严成锦不知道,但这个家伙的书法,是真的好。“嗯,可以,伯安啊,往后我的编修任务,就要麻烦你了。”严成锦怕他松懈,只是轻轻夸了一句。王守仁心中大喜,能让老高兄说出可以的人,除了老高兄自己,似乎没有别人,他是第二个。老高兄谨小慎微,如果不是他自己亲为,极难有他满意的。王守仁继续埋头抄录。正在这时,牟斌健步如飞走到严成锦身前,打断了他的阅读:“贤侄,陛下宣你,即刻与我去奉天殿。”醮斋刚过,严成锦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事能让牟斌亲自来请,便问:“大人透露一下,我做些准备。”“河间府的蝗灾,往顺天府来了。”牟斌大步在前头带路。严成锦早已陷入了沉思。他在顺天府有许多良田,除去陛下赐给的千亩,还有后续购置的三千多亩良田。真要让蝗虫白嫖了,今年定然损失惨重。“本官常年在陛下身边侍奉,倒是有一些经验,你若是不知,一会儿便告诉陛下,当用火烧,这样既不会显得太无知,对陛下也有个交代。”牟斌怕他一会儿什么都说不出来,一个连田都没下过的读书人,不懂治蝗也正常,可陛下毕竟对严成锦抱有期待。到了奉天殿,刚准备行礼,弘治皇帝就急道:“河间府发生了蝗灾,朕观你上次灭鼠时,步线行针,八面圆通,无可挑剔,朕知道你谨小慎微,怕你心中压着什么想法不敢说,便直接召你过来了。”严成锦黑着一张脸。这不能怪我啊,史书都说您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可我看你揍朱厚照的时候,也没少下狠手。史书不可尽信,不得不多留一些心眼。不过,与弘治皇帝接触多了之后,弘治皇帝在他心中的信任排行,也在慢慢水涨船高。不过关于治蝗,后世倒是有个办法。严成锦躬身行礼:“臣有个粗浅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李东阳老脸狠狠地抽搐一下。若是日后这小子真当了自己的女婿,定要让他将这个坏毛病,纠正过来。大臣们有些不以为意。弘治皇帝却眼中放光:“严卿家尽管说便是。”严成锦道:“臣要先问几个问题,蝗灾是何时发现的,数量几何,北上的路线是否清楚,天气状况如何?”在讲之前,当然是要先做足充分准备,了解更多情况,以便于分析。“就在前日,不计其数,至于路线嘛,尚未有人来报,今日无风无雨。”李东阳道。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听他这么一问,这个家伙似乎很有经验的样子,不由多了几分期待。严成锦沉吟几声。这几个问题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很大的关系,只是弘治皇帝不知道罢了。天气状况,大雨会让蝗虫繁殖得更多。知道迁移的路线,可以提前准备应对。弘治皇帝等人眼巴巴地望着他,正等着严成锦开口,没想到,严成锦一开口的一句话,就让他们感到很失望。“在河间府,臣也无能为力。”弘治皇帝和李东阳失望之际,严成锦却又开口了。“但蝗虫敢来顺天府,臣有个办法,或许能叫它们有来无回。”弘治皇帝站了起来:“什么办法?”“恳请陛下,立即召集十万鸭子大军,在京城待命!”弘治皇帝以为自己听错了,向李东阳投去询问式的眼神。李东阳懵然点头,没错啊陛下,他方才说的,就是十万鸭子大军大臣们下巴惊得掉到地上,差点捡不起来。连奉天殿里,那些一向老神在在的太监,也向严成锦投去惊为天人的目光。严成锦没有瞎说。在河间府他的确没有办法,这年头没有空运,等你把十万只鸭子赶过去,蝗虫早就换地图了。河间府的损失是必然。但蝗虫迁徙到顺天府,还要三日左右的时间,可以提前做足准备。河间府的蝗灾不过短短几日形成,虽然嘴上说不计其数。但严成锦不信。古人看到震撼的景象,都喜欢用夸张手法来描述。他猜测数量不过百万而已,牧鸭治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若飞在天空鸭子还没办法,落到地上鸭子就有办法了。弘治皇帝和大臣们一脸懵逼。什么时候听说过用鸭子来治蝗虫,怎么听都觉得是在开玩笑啊?李东阳却陷入深思,严成锦这家伙平日十分谨慎,又岂会说出招致祸患的话,难道真的奏效?严成锦知道他们不信:“此法为牧鸭治蝗,鸭以蝗虫为食,一只鸭子可日食蝗虫百余只,只要在京城和顺天府召集鸭子大军,赶至蝗虫迁移的路线上,蝗灾或许可解。”“蝗灾耽误不得,若是不奏效,你如何承担。”一个大臣质问。弘治皇帝颔首点头。严成锦想了想,道:“耽误了时机,臣当然罪该万死,但臣手上有免死金牌,不如就还一枚给陛下,充当臣的项上人头?”“”弘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