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与秦香莲(十)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3-26 13:40      字数:3389
  县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富户们一同出陈粮、出仆人,在县城城门口支起了几个粥铺。

  [系统,连旱了三年,为什么没有官员下来赈灾?]秦香莲一手扶着后腰,一手摇着扇子,心烦意乱的问道。

  [陈家庄这一带不是受灾最严重的,何况已经免去了三年的税收。]攻略20极客观的道。

  [哪里更严重?]秦香莲停了停正摇着起劲的大扇子,追问道。

  [也是河南的,与这里只隔几个大县,有一部分人已经饿死了,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家乡,成了流民,也有不少流民向这边来的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攻略20道。

  [话本里,这个时间公公婆婆已经饿死了,原主已经带着一对儿女讨饭上京了吧。]秦香莲用帕子擦着一直在出汗的额头,下颈,还有后背,就是不方便擦,唉,无艳又去忙了,身边还是少个贴身服侍的。

  [差不多。]攻略20道。

  [……我来分析一下啊,陈世美带走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家里只留半年的存粮,然后就遇上了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干旱,第一年还好,可以靠着当年收成与存粮勉强挨过去;第二年开始就不好过,但可以用良田换粮食(婆婆一定舍不得全部换掉良田),也可以向秦二妹家借粮(秦二妹是新媳妇,也没有权利借太多);到了第三年,良田也换不了多少粮食了,更是不好意思向秦二妹借粮,就算是借到了,她也不会舍得给公公婆婆吃。……最后的结果是老人饿死了,她与一对儿女活了下来,等来了县城大户人家开始施粥。这个时候,她好运的又遇到了京城回来的族人,说起陈世美的情况,听说他没有死,还当了大官,她便有了勇气向族人借粮,一路讨着饭进京了……]秦香莲自娱自乐的编话本。

  [……]攻略20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边正分析着借粮的事。

  秦家大弟弟连夜上门来,是来借粮,公公做主借出了几十斤的蝗虫。

  娘家那边,今年秋收是一点收成也没有,也听秦香莲的,在自家院里种了几株玉米,可是人都要渴死了,那玉米自然也就枯死了。

  现在,除非是马上下雨,不然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明年秋收,自已那可怜的五十斤粗粮又能养活谁呢。

  目前,全家人都在城门口排队领那稀得能照出人影子的粥。

  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那就是利用小弟的婚事,和拿自己儿女换口粮。

  无论哪一个,秦大弟都不大乐意。

  “我马上要生了。让你娘子带着孩子一起过来住两个月吧,大的照顾我月子,小的陪着冬哥和春妹吧。”秦香莲听了娘家的情况,也不着急,早就想到有这么一天,没有安慰这个弟弟,只是平静的道。

  “谢谢姐姐。”秦大弟垂下头,自己太没用了。

  “好了好了,早些回去吧。让哑仆和无艳送你回县城吧。”在秦大弟趁夜要悄悄离开前,秦香莲给他递去一份信封,里头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宣纸,写着一个地址和藏粮食的地方。

  那把钥匙是秦香莲头一年准备起来的破旧小院子,粮食是前年住县城时悄悄准备下的,不是河南人喜欢吃的小麦,而是南方人喜欢吃的稻谷。

  这个最好存放,一直密封在一个地窖内的米缸里,十几个米缸,有上千斤稻谷呢,省着些,可以让娘家吃上半年。

  “嗯,村口有人等着我。”秦大弟一直低下头。

  “好。去吧。信别让人看到。”秦香莲又多嘱咐一句。

  大弟离开后的第二天早上。

  秦香莲去婆婆那里,先将自己手上十亩下等田的地契递给婆婆,才说了要接娘家大弟媳妇过来帮着自己做月子。

  “哪里来的?”婆婆盯着地契,问道。儿媳妇长进不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多了十亩田。

  “娘,你别生气啊,听我慢慢说。……我前两年不是上山采药吗?她们见了就传了出去,县城的药铺早就关了,找到了大夫,也没有药啊。她们就私下找过来,我给看了看大夫开出的方子,是有对症的药材,就给配了,治好了,她们没有钱,又舍不得粮,就送来了下等田。”秦香莲简单说明一下。

  “嗯。知道了。你自己放着吧。”婆婆点了点头,过来配药的事,她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是用下等田付药费的,她还以为是用银子、金子之类的首饰。

  “还是您收着。不瞒您说,相公进京,我是要带着孩子们跟过去的。当然,最好是您与爹也一起过去。”秦香莲笑吟吟的道。

  “宝哥没有说过今年要进京啊。”婆婆惊道。

  “对,那是三年后的事。”秦香莲点头。

  “这样啊,那我与你爹说说。”婆婆没有兴致说下去,宝哥向来有自己的主意,儿媳妇也学着宝哥,到时候,大不了就让冬哥和春妹留下来。

  两日后,大弟媳妇带着一儿一女上门来了。

  这一回当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瘦弱。

  陈世美搬去了书房,侄子也被八岁大的冬哥拖去书房,要当小先生,给他上课。

  小侄子今年才四岁。

  今年秋收时,秦香莲家一共收了三百多斤的玉米粒。

  这个结果,使公公又惊又喜。

  果园子里才多大的空地啊,一亩也没有到吧。

  可,山上的收获更好,不枉秦香莲兢兢业业的上山洒水。

  每亩四五百斤收成,好在消息没有外泄,让没井的村民平均分。

  有井的人家也没有生出什么妒忌之心,自己屋前屋后也有种着呢,收成是没有山上的一半,可不是还有存款支撑着吗?

  陈家庄大部分人家是没有打井的,万一他们光脚不怕穿鞋的,举着锄头一起杀过来,他们也怕的啊。

  秋收过后,秦香莲生下一女。

  她立马给自己吃下一颗修复丸,心里轻叹一声,是个闺女呢,北宋的女人不好当呢,下一回还是吃颗生子丸吧。

  这个闺女被取名为玉妹,是玉米的玉。

  公公对玉米的感情很深呢。

  因陈家果园子土地湿润,公公将果园子的桃子、梨子、葡萄等水果一收,就种下了冬菜。

  陈世美让哑仆给同窗送信。

  半夜时分,同窗赶着马车,带着十几个家丁过来,悄悄在村口将几大筐的水果运走。

  去年因蝗虫,提早摘了,没有成熟,全部晒干了自己吃。

  今年,果园里的水果特别甜。

  陈世美便想换成银子,以防万一。

  [狗男人,是不是还想进京的事?]未出月子,秦香莲听说了这事,问道。

  [应该不是的,是他没有银子买笔墨纸砚了。]攻略20怕宿主气到了自己,有它看着呢,就算他走到半路,也能让宿主追上去。

  [对,他好像没有出话本子了。没有灵感了吗?]秦香莲好奇的问道。这个狗男人,不大与她说外头的事。心烦了,就去睡书房。

  [他是挺心烦的,心静不下来。只能不停的练字。]攻略20道。

  [好习惯。]秦香莲笑赞道。

  县城门口施粥的棚子只维持了三个月。

  因为外地过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施粥的棚子被抢了两回,县令与县城富户们商量了半天,才定下了方案。

  当日便下令关上了城门,是要表达驱逐的意思。

  富户那边又放出话来,三天之内离开的流民一人可以带走五斤口粮。

  三天后,大部分流民离开了。

  县令与富户们都松了口气,就怕激化矛盾,到时候暴发更大的冲突。

  可还有一些实在走不了的,走不了的流民有生病的大人,还有年龄半大不小的孤儿,以及只剩下半条命的老人。

  对此,县令也有了对策,向各个村落里长家送去一个消息,不必出钱,不必出粮,可以免费领走一个仆人。

  这个时候,秦香莲已经出了月子,大弟媳妇也带着儿女离开了,冬哥和春妹没了小伙伴,难免会失落几天。

  她并与陈世美说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你也去看看吧,有眼缘的,别人看不上的就捡过来吧。

  反正家里有麻子婆,哑仆,还有丑丫,再来一些被捡剩下的残疾孩子,也不是不可以的。

  陈世美跟爹娘这样一说,爹娘去看了看自己家的粮仓,还是那么多,便点头同意。

  自家有家仙,粮食越吃越多。

  “行,就当积善行德吧。让人家先挑,剩下的都接回家。”越想越觉得如此,何况自家果园子与别人的差别很大,还是能有收成的。

  这一回,陈世美捡回了一个断脚的中年男人,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男一女,正好可以给一个冬哥,给一个春妹。

  外头缺医少药的,陈世美知道自家不缺草药,好人做到底,他还接来了大夫,在陈家草药的配合下,中年男人被重新正了骨。

  他是受了难,养好了就要走,也没有签下卖身契,陈世美也点头同意了。

  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

  临近年关,天冷,终于下雪了。

  “下雪了!”

  “下雪了!”

  这一句话,被惊喜交加的孩子们从村口传到村尾。

  去年与前年的冬天都没有下雪,下了雪,等化了可就是水,开春,没准就能种粮食。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个故事《包法利夫人》,我昨天晚上看了几章,心底难受的很。

  年龄大了,伤不起,看不了悲剧。

  当年看《家》《春》《秋》时,也不会失眠呢。

  为了平复心情,我决定了,让爱玛嫁给老实人夏尔,然后放心大胆的去攻略另两个。

  这叫什么?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