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三)
作者:呵气成霜      更新:2022-03-26 13:35      字数:4581
  简陋公寓内, 玛拉边翻着旧报纸边调侃着问:“系统, 能不能先让我抽一次奖啊?”

  “不能。抽奖是一个月一次,宿主。”攻略20一如既往地答道。

  窗外, 烟雨朦朦。

  玛拉无精打采地问:“系统, 你那里有除了《魂断蓝桥》之外的电影片吗?太, 太无聊了啊!”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 跨泰晤士河,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四季温差小,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空气湿润, 多雨雾。

  这该死的雨雾, 潮湿又阴冷,会使普通人在一个冬天内要感冒二三次,之前的玛拉一病就是数月,当然除了气候之故,更多的原因是心理上的, 爱人死了,我为什么还活着呢?

  “宿主,攻略20系统没有电影片。”攻略20回答。

  “……”今日的玛拉有些紧张。她写好了信, 并在信封上留下了这里的地址。再请基蒂亲自送去,并让她最好能等来回应,如果对方给她钱, 就只管收下带回来;如果没有回信,也没有钱,那也不必等了。

  反正留下了地址,让克劳宁公爵先生也好好的考虑考虑,或者与罗伊母亲也商量商量。对贵族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她这样开口求助,克劳宁公爵多少会打赏一下的吧,是吧?

  片刻后,玛拉托着腮,透过窗框,望向朦朦细雨,又开始安慰自己,如果克劳宁公爵先生不回信,也舍不得给钱;那就算了。她只是想让他帮忙,渡过这段困境,也好安排朋友基蒂。并没有想过依靠上克劳宁公爵先生了。

  中国的老话:“靠山山倒靠水水跑”,一切只能靠自己。

  可是,一联系到这个时代的社会,自己的身份没有文凭,没有背景,没有履历,不,她的履历上,只有芭蕾,只会芭蕾。之前会的技能,一下子都解决不了她目前的困境。除非,她去当护工,赚取那点微薄的薪水。

  不,玛拉不乐意,战争期间的护工又脏又累,收入又少……想来思去,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写,第一本,就写《魂断蓝桥》。

  玛拉想啊,这电影是1931年上影的,现在还没有影子呢。

  为了生活,只能对原作编剧说声抱歉了。

  因为租的是极便宜的房间,所以没有会客室,连厨房的用具也在房间里,与卧室中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隔。当然,也没人来造访这一对年轻贫穷的朋友。还有中间有张吃饭用的房子,现在正放满各种已经过期的报纸。既然决定了内容,就把各种报纸的副刊给剪了下来,保留好,在不久之后,就会用到。

  倒不是玛拉不想直接寄给出版社,而是玛拉根本没有管道知晓出版社的地址。而报纸显然就容易得多,特别是副刊。书名就是《魂断蓝桥》,笔名想了老久,觉得还是定:克劳宁夫人。

  玛拉算计着,一战结束的某一天,她在系统位置的指引下,会在某个场合,再次巧遇上男主罗伊克劳宁,之后就开始新的贵族生活。

  克劳宁夫人,这个暗示不错吧。

  定下来,玛拉就开始动笔。

  思绪如潮,下笔如神。

  一下午就写了不少,疲倦时她自言自语道:“如果今天基蒂没有拿到钱,再写上几天,就先寄去报刊。”唉,为一块面包折腰,一切为了生活。这几天的吃住太差了,营养也不够,特别是对刚刚病癒的身体。不能这样子对待自已。唉,开始自己的奋斗吧!玛拉,一切都会美好起来的。

  这时,房间外传来了开锁声。

  听到声音,玛拉停下手上的笔,若有所思地从摆满了报纸与纸张的书桌上抬头,望向门口。

  进来了两个人,除了基蒂之外,还有一位是穿着十分体面的老绅士,像一些老影片里的英国“管家”。心里纳闷着,是谁啊。基蒂的客人,不会的,基蒂不会这样做的。

  经过简单介绍后,才明白这位是克劳宁公爵先生的私人秘书。他带来了一笔英镑,以及克劳宁公爵先生的几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子的:在战争期间,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或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路上怕是不大安全,如果不急的话,就在伦敦换个好些的公寓,耐心的等待一两年。等战争结束后,再上路吧。如果真要在这个时间段,离开伦敦,那一定得注意安全,还请你朋友跟你一起,也有个伴。

  克劳宁公爵先生的秘书,表达完克劳宁公爵先生的意思,留下英镑,脱帽躬身离开了这里。

  基蒂摸着放在书桌上的大笔英镑,俏皮的仰了仰头,插着腰,说:“现在有钱了。”随后就做了几个优雅的芭蕾动作。

  “是啊,现在有钱了。”两个姑娘,就这样欢快地的笑起来了。基蒂大声说:“我们一起庆祝吧。”

  玛拉望着依然开朗、乐观的基蒂,露出欣慰的笑容。觉得有这位朋友陪着真好,真好!

  玛拉没有接着与基蒂讨论庆祝的话题。想了想,问:“基蒂,现在你有什么计划?”看到基蒂一愣,没有接话。

  玛拉就接着用更明白的话来表达:“就是你现在想干什么?你还想跳芭蕾吗?还是想学什么技术或是手艺?自己开个店做生意?还是找个男人结婚”。英国男人愈来愈紧俏了,想结婚要下手快、很、准。

  基蒂好像有些迷惘,她慢慢的组织着语言:“我只会芭蕾,没有了芭蕾后,为了活下去,就……”突然没有了声音,她不说了,大概是想起来,自己还瞒着玛拉去当街头女郎的事。

  沉默了下,基蒂一笑,很大声地说:“你想干嘛,我也跟着干嘛。”真是典型的外国女孩,万事不过心。再大再难的事,一下子就放开了。

  玛拉觉得有点饿了,摸着肚皮,说:“那我们就在这里庆祝一下。把我们房间里能吃的东西全都拿出来吧,边庆祝边讨论这个问题。”说着就动起手来,整理书桌上的资料,这张桌子,即当书桌又当餐桌,作用大着呢。

  桌上收拾干净后,她们再房间里能吃的东西,都端上来。

  吃了半饱,她让基蒂把怎样找到克劳宁公爵先生,再怎么与他说话,他怎么回答,当时的表情如何等等,反复地说给她听。

  玛拉要分析下克劳宁公爵先生是什么意思?

  是希望她离开,还是留下。

  又为什么?

  思来想去,觉得他不可能来灭口,因为“杀人案”发生,总会或多或少留下痕迹,万一在未来的某一天,让罗伊知道自己叔叔找人杀了他的未婚妻,那罗伊他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不会快乐了。而他与罗伊的关系也就不复从前了。

  还有一点,目前现在罗伊是死亡状态,罗伊先在德国俘虏营呆了半年之久,才被赎回,之后送到瑞士休养,1918年战争结束前又归队。

  这样一分析,玛拉觉得自己可以真正放下心来。于是对基蒂说:“我们去伦敦市郊,找个房子,安定下来,再找事做。以后我们就不跳芭蕾,这个年龄可以退下舞台。我在房间呆久了,就不想出门。我要开始写。把听来的、看来的、幻想出来的情节,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你觉得怎样?”

  基蒂笑着摆手,“听你的,都听你的。”虽然基蒂不知道写,能挣到钱,不过她觉得自己能挣钱养着玛拉,就像之前那样子。不过,在陌生的地方,不能再做这个职业,一切重新开始。

  “那你快去辞了工作吧。整理好行礼就可以离开这该死的地方了。”玛拉直接给基蒂安排了行程。

  “行行行,亲爱的。”基蒂说着,就站起来,去整理东西。

  玛拉看基蒂这样说干就干,很是喜欢。在这个陌生的年代,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面对这陌生的世界,有这么个朋友,真是一个好事啊。

  等听到基蒂说,已经辞去工作了,之后两人退了房间,跟房东克拉克夫人说要离开伦敦。还寄了一封信给克劳宁公爵先生,说自己去市郊找个房子,先休养几个月,再准备离开伦敦的事,十分感谢您的慷慨解囊,等一切好起来之后,会把英镑寄还给您,不过这需要时间等等之类的客套话。

  玛拉和基蒂在几天之后,就大包小包的提着去了车站。之前基蒂就去打听过了,知道莱斯莫恩这个地方不错,比真正的乡下要高档不少。周围住的邻居也大都是些工厂主,小乡绅。

  因此,这次的目的地就是莱斯莫恩这个地方。

  当到了那里,俩人稀罕地眼睛不够看,睁大眼睛看了一路的风景与人。两个人先找了一个市集旁的小酒店住下了,这样方便打听房子与工作的事。玛拉看时间还早,就放下东西,与基蒂说出去走走,不过她们两个都不放心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放着,当然其实是不放心那些英镑。

  在伦敦的时候,她们两个人就讨论过“财不露白”,“隔墙有耳”之类的事情。早说定一人出去,另一人必须留下来。最后还是基蒂出去,玛垃留了下来。其一是玛拉大病初愈,坐了这样久的马车,得休息下。其二是基蒂热情、开朗,与陌生人交流比较容易些。

  玛拉吃了东西,先睡了一觉,再起来开始写。

  “基蒂好像出去很久了,不会出什么事情吧。”玛拉喃喃道。可,之前听说,莱斯莫恩这个地方,治安挺好的。当玛拉想出去找找时,基蒂终于回来了。

  “你去哪里了,这样久?”玛拉没好气的问。

  基蒂大眼睛一转,十分快活说:“……集市旁有家服装店在招工,我进去看了看,衣服不大好看。与老板娘聊了几句,老板娘十分热情,她是这边人,她说晚上回去帮我们打听打听房子。我说要租,如果便宜的话,买也成。”之后,又在楼下与酒店员工说起自己要租房的事。

  傍晚时分,玛拉出去散步,买了些吃的用的,就回来了。

  接下去几天,玛拉大部分时间呆在房间写,而基蒂大部分时间出门找房子。

  市郊的几处房子,基蒂一一看过之后,回来与玛拉一一讲起,又听取了各自的要求与意见。最后,觉得其中一处比较好。

  找个时间,玛拉去看了,是幢有个不小庭院的灰色二层小楼,房体为简单的两层格局,上层是主人卧房和客卧,下层是起居室与厨房餐厅和仆人卧室。虽然不大,但对她们来说很不错了,家具虽陈旧,但都是现成的,重新洗刷过,收拾收拾就能住进来,最后买下了这幢。

  前后两院都不小,现在都是种了些不知名的花草,还有两棵不认得的大树。褐色的栅栏上爬满了藤状绿植,还开出漂亮的花朵,在这初夏的早晨看起来分外清新。

  据介绍人说,这片地方的人都是些爱重脸面的体面人,有谁谁谁和谁谁谁,还提到了一个警察局的某位官员的妹妹家也在这里,所以比较安全。而且,离集市不远,买东西也方便。

  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整理好后,玛拉和基蒂终于住了进去。玛拉看到这不小的庭院就喜欢上了这里。房产证上是写两个人的名字。说好,两个人是亲人,是姐妹。为了谁住主人卧房,和谁睡客卧推让了很久,最后基蒂说自己出去工作,而玛拉则一整天在家里写,需要大的房间。最后让玛拉住主卧。

  玛拉与基蒂商量着,发现彼此对未来生活的打算是一致的。

  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开源节流。

  所以,搬进来之后,就在集市上,玛拉就买了许多基蒂完全没想过的东西,幸好,来之前已经向邻居借了一个手推车,不然还真的提不回来这一车的……动、植物?可以这么形容吧?

  牛肉、面粉、蔬菜、奶油这些常见的食材不算,玛拉还买了十只鸡苗,三只小鹅,一只小奶狗,几包各式菜种,还有钓鱼杆和许许多的笔和纸。

  “不能浪费了那大片的院。”玛拉指了指前院与后院那几分地,大言不惭地说。虽然她没亲自下过地,不过她出生地乡下,见多了下地的农民伯伯,又跟着朋友去了很多次“农家乐”,她觉得自己能侍候好这么点地,应该没问题的吧。

  用水不用钱,那么这么几包菜种,就足够维持这几年的蔬菜供应了,很划算。其它的,散养吧,管着它们吃住就成。到时真的不行的话,找个女仆吧。会干活的女仆。哦,能干的女仆。

  买房子,就把克劳宁公爵先生给她们的钱,花了个近乎一半。

  让玛拉与基蒂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必须开始努力工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