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二十章 三合一
作者:茶檀      更新:2023-05-30 07:35      字数:11142
  瞧这话说得,道德绑架啊?

  周嘉妮歪了歪嘴,没接话。

  她计划晚上开团,按说可以收点蔬菜卖卖,甚至越多越好。但考虑到放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的东西,一下消失太多没法解释,所以就把这念头放下了。

  至于今晚上要去收的红薯,赵梅、于晚霞不知道这事,自己可以在外头收起来,悄悄上架。

  也不用担心老乡出来吆喝,这年头大家对这种事都恨不能藏着掖着,没哪个会主动出来漏,更不可能跟旁人家对对,合计算算她周嘉妮一共买了多少红薯。

  玉米也都是分别谈的,约的时间也不同,能打个差混过去。

  至于豇豆,这次开团只卖十斤,晚上她出门拿红薯的时候会带上一部分,说有人找她要,于晚霞她们不会刨根问底。

  加上筐、邮票,还有这几天她自己零散收的花生,足够了。

  所以蔬菜收不收的无所谓。

  再者说,这说话方式也让人没有购买的啊。

  邱则铭皱了皱眉,道:“一次买十斤?吃不完坏了怎么办?”

  韩阳跟吴立华对了一眼,这不是他二人考虑的问题。

  见他们这样,邱则铭就明白了,冷笑道:“浪费的不是你们的钱?”

  韩阳赶紧笑道:“咋能浪费呢?丝瓜、辣椒啥的能存好几天呢。”他没说卖给赵卫国的多是菠菜和韭菜。

  他们商量好了,对于好说话的,就让他们买菠菜、韭菜这些;不好说话的就让他们买丝瓜、辣椒这些相对保存时间长的。

  见邱则铭跟周嘉妮反应都不积极,一点也没有新知青的自觉,吴立华觉得面子过不去,冷着脸说了句:“以后大家可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

  刚才还是道德绑架,这就有点威胁的意思了。

  邱则铭冷声:“那有什么办法呢?把你扔出去也不合适。”

  “你……”

  “好了好了,别争执,有话好好说。”韩阳不敢去看邱则铭的脸色,赶紧对周嘉妮笑道:“周同志,你呢?”

  女同志好说话,应该不会不给他们这个面子。

  虽然有钱赚,但周嘉妮也不想被按头,她笑眯眯地将矛盾加深,道:“十斤要不了,一两斤还差不多。”

  吴立华肚子里正窝着火,不耐烦地道:“一两斤我们还用的着来费这个口舌?”

  除非能一下给十斤的钱。

  周嘉妮平静地道:“哦,那就算了。”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按头还按的这么理直气壮就不好了。

  也是这两天忙晕了,忘了上辈子新知青集体帮着老知青去卖菜这件事。

  当然,组织这种事自是非刘爱玲同志莫属。

  理由是新知青目前没有吃不上饭的问题,理应帮助老知青解决眼下的困境。

  她把除了邱则铭几人之外的新知青叫到知青点开会,热热闹闹的组织了一场帮扶活动,还当场宣布让周嘉妮带队。

  不用想,她肯定积极响应,不但傻兮兮的免费帮老知青摘了一晚上菜、第二天还带队背着筐坐车去县城赶集摆摊。

  大家哪有做小买卖的经验?最后自然是菜没卖完,又背回来一多半。

  刘爱玲倒是找了合适的理由没跟着去集上,却把面子工夫做到完美,在傍晚时分一脸焦急的等在村口,看到他们就远远的迎上去道辛苦。

  之后发现菜没卖完,又自责的表示是自己连累了大家,难过地红了眼圈,弄得一身疲惫的众人还得反过来安慰她。

  紧接着刘爱玲又表示,不能让老知青们对他们失望,她提议大家自己掏钱买下来。

  还一副大义灭亲的架势当众批评周嘉妮,说是她没把队带好,应该自我检讨。但又话锋一转,说周嘉妮也是为了帮她,所以这个检讨她刘爱玲自己来做。

  这松弛有度的转换,让周嘉妮感动之余还自责的不行,为了表示歉意,自己掏钱买了二十斤。

  最后浪费了一多半。

  但那件事却让刘爱玲在老知青里拉满了好感,后来她比很多资历老的知青先回城,没一个对此有意见的。

  掏钱费力的是自己,可好名声又都让刘爱玲赚了。

  想到这里,周嘉妮心里一阵郁闷,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话:走xx的路,让xx无路可走。

  就在韩阳准备带着吴立华离开时,她鬼使神差地喊了句:“等一下!”

  吴立华转身挑起眉毛,心说到底还是得服软。

  周嘉妮大脑飞快地转着,思量着说道:“这样吧,你们有多少我全收了,但我有几个条件,如果能答应就合作,不能答应就算了。”

  韩阳赶紧道:“周同志,你说来听听。”

  “帮我去找队里申请牛车,我自己去赶集;再开一张自产自销证;蔬菜价格不能高与一分五,并且按我的要求采摘和包装,不过问我的销售方式。”

  吴立华皱眉道:“一分五太低了,卖给赵卫国都是按两分一斤。”

  周嘉妮连个眼风都没给他,只看着韩阳:“你们回去商量商量,能答应,能办下来就来找我,不行就算了。”

  韩阳狐疑地道:“给你多少你要多少?要是卖不完咋办?”又问,“你会赶车?”

  旁的好说,牛车,还是交给一个新来的知青,队里应该不会同意。

  周嘉妮笑道:“卖不完是我的事,我能提出自己赶车,那肯定是会啊。”

  韩阳对周嘉妮的提议持怀疑态度,张了好几次口,很想说他们去集上卖过菜,到时候集上很多卖菜的老乡,全部卖完根本没那么容易。

  所以对周嘉妮表现出来的笃定,他好奇的心里跟有爪子在挠一样,特别想知道,但周嘉妮摆明不会说,只好道:“我回去跟大家商量商量。”

  两人离开,邱则铭看过来,没多问,倒是说了句:“你要是想往省城运,我帮你联系运输队。”

  这话表明了他有路子,如果周嘉妮解决不了,他可以帮忙。

  “谢了。”周嘉妮笑道,“哪天我需要的时候,邱同志可别推辞。”

  邱则铭颔首:“自然!”

  另一边,赵卫国跟严满仓刚找上在地里敲玉米茬的刘爱玲。

  “刘爱玲同志是最热心不过的人,找她准没错。”赵卫国把严满仓带到刘爱玲前面,严满仓惊喜地笑道,“刘同志,原来是你啊,一看到你我就知道找对人了。”

  这的确是位热心肠的好同志!

  刘爱玲热情地笑道:“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赵卫国这才知道两人认识,那就更好说话了,他大包大揽地道:“爱玲同志,是这样,老知青这边……”

  他把老知青当前面临的困难一说,过程中提了一句自己跟王长征买了十斤菜支持他们,最后都没等他问刘爱玲愿不愿意也表示一下支持,刘爱玲就看向严满仓,痛快地道:“帮助有困难的同志是理所应当的事,我要十斤。对了,我要二十斤好了,帮周嘉妮同志要十斤,你们就不用去问她了,这钱我先帮她垫付。”

  严满仓脑子里闪过一张动人的容颜,谨慎地问道:“这位周嘉妮同志可是那天你提过的好朋友?”

  还提过是这批知青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

  “正是她。”刘爱玲笑容爽朗地道,“严同志不会已经见过了吧?”

  严满仓黝黑的脸微微一红,点了下头。

  赵卫国在旁边有些不高兴地道:“爱玲同志,她那份钱干嘛要你垫付啊?”

  刘爱玲谴责道:“看你说的,我跟嘉妮是邻居,又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姐妹,我为什么不能帮嘉妮垫付?”

  赵卫国撇了撇嘴,心说那就是个白眼狼,刘爱玲在火车上帮了她一路,结果也没见她多知恩。

  严满仓任务完成,还是超额完成,大大的松了口气,感激地道:“刘爱玲同志,那我这就回去给你们摘菜,你忙完带着周同志来知青点就好,到时候我帮你们把菜送到老乡家。”

  刘爱玲干脆的应了声好,接着一脸好奇地问道:“对了严同志,你们的自留地为什么不种成粮食呢?”

  要是种成粮食,现在也就不至于到处找新知青帮忙了。

  严满仓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硬卖菜给新知青,还给人家定量,他也觉得很难堪。

  这计划是缺钱缺粮缺的最狠的几人提出来的,他们就是想仗着资历按头新知青。

  也有人反对,但最终还是不想得罪那几个油盐不进的,加上又想到卖菜分钱的事,都选择了闭嘴。

  对上刘爱玲好奇地眼神,严满仓含糊地道:“种过,收成不好又改成种菜了。”

  其实是个别缺粮的人监守自盗,他不偷自己那一分地的,偷其他知青的。

  还有人自己偷自己,然后跳出来喊冤,贼喊捉贼。

  这就导致最后收获时所有人脸色都黑如锅底,下一茬不约而同都不种粮食了。

  至于一半粮一半菜,总有人觉得分不均,以为自己吃亏,最后索性种啥都种啥,少些争执。

  集体生活就是这样,人的品质也不是统一的。

  刘爱玲点点头,聊天转圜的时间里,她想到了对策,道:“严同志,我有个想法可以帮你们解决菜的问题,严同志要不要听一听?”

  “听,当然要听,刘同志你说!”

  刘爱玲胸有成竹地笑道:“你们想补工分,不舍得请假去赶集。但我们暂时没有这个困扰,不然这样,我先去动员动员大家,晚上咱们在知青点碰个头,开个会,组织新知青帮你们把菜拉到集上卖掉,这样既解决了你们的问题,还不会耽误你们补工分,怎么样?”

  严满仓眼睛里的感激都要快要化成实质了,他激动地道:“爱玲同志,要是能行,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

  刘爱玲摆摆手,谦虚地笑道:“还不知道能不能把大家动员起来呢,不过有帮助其他同志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是乐见其成的。这样,严同志先别急着摘菜,菜留在秧子上才新鲜,晚上咱们开会看情况再定,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太好了,爱玲同志,让我们怎么感谢你才好。”严满仓握住刘爱玲的手晃了晃,“我这就去告诉其他同志这个好消息,让大家也都记住爱玲同志的这份情。”

  严满仓都忘了等赵卫国,激动地跑去通知其他人。

  赵卫国拧着眉,他已经买过菜了,难道还要再帮老知青去集上卖菜?似是不太赞同,但还没等他开口,刘爱玲就道:“要是能将大家动员起来,把你跟王长征买的那些也带去集上卖掉。”

  赵卫国顿时一松,买菜的时候他也知道最后肯定得浪费一部分,但是又怂的不敢说啥,现在好了,爱玲同志能帮他,感激地道:“是我格局小了,谢谢爱玲同志,你这不光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也解决了我的困难。”

  他全然忘了集市开集是有固定时间的,不是你想什么赶集就什么时候赶集。

  刘爱玲俏皮地道:“那么,卫国同志,我帮你解决问题,你是不是也得帮帮我啊?”

  赵卫国把胸脯拍的咣咣响,道:“爱玲同志请吩咐。”

  “帮我去通知一下咱们这批新知青,尤其是嘉妮那边,你要亲自去。”

  赵卫国笑容一收,不高兴地道:“我不乐意去找她。”

  他们刚刚结束挑粪没几天,周嘉妮又是那个脾气,到时候肯定得讽刺他两句。

  刘爱玲道:“卫国同志,我这是在给你创造机会跟嘉妮和好。要是因为私事找她,你可能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现在是为了帮助老知青,是公事。”

  赵卫国想到那天周嘉妮的奚落,他撇撇嘴道:“和好就算了,我可不伺候大小姐。不过公事嘛,我愿意为了爱玲同志去走一趟。”

  说完,就像是领了什么光荣使命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了。

  刘爱玲把这件事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和新层面上,老知青肯定感激她,但接到通知的新知青心情就没那么妙了,都觉得怪怪的。

  可到了帮扶的层面,又不好意思说不去,甭管愿意不愿意的,都应了下来,但心里有点不舒服。

  通知完孟见娣他们,赵卫国找到周嘉妮,语气硬邦邦地道:“周同志,爱玲同志对你可真是太好了,刚才差点帮你垫付十斤菜钱,你可别辜负了爱玲同志的这份好意,接下来要全面支持她的工作,知道吗?”

  周嘉妮两眼一黑,咬牙吸了口气压着,表面却一脸莫名:“我住的老乡家自己就种着菜呢,爱玲为什么要帮我垫付十斤菜钱?”

  赵卫国居高临下地道:“当然是为了帮助老知青解决困难,你不知道老知青那边……”

  周嘉妮打断他的话,诧异地道:“赵卫国同志你是不是弄错了?那可是十斤菜,爱玲不可能不尊重我的意见就擅自替我做主的,你一定是在污蔑爱玲同志!”

  赵卫国气道:“你爱信不信,我污蔑谁也不会污蔑爱玲同志,你要是不信就去问问。”

  周嘉妮也大声道:“不用你说,我一定会找爱玲同志问问的。”

  什么玩意儿就替她垫付菜钱,还得让赵卫国来嚷嚷,以为能替刘爱玲宣传好人好事呢。

  赵卫国都不想跟周嘉妮说晚上开会的事了,气得转身就走,刚走两步,就见韩阳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语气激动地道:“同意了,我们都同意了……”

  赵卫国面上一喜,上前两步道:“我就说,爱玲同志的提议大家一定不会有意见的。”

  他那十斤菜应该不会烂在框子里了。

  韩阳缓了口气,才道:“什么爱玲同志?我说周嘉妮同志的提议我们同意了。周同志,大队长想找你问问这事,咱们过去一趟吧。”

  然后又道:“周同志,我这一路腿都要跑断了,你可千万不能诓我们,说好了菜交给你,卖不出可不能退回来。”

  周嘉妮抬脚就走,道:“银货两讫,你们怕啥呢?”

  赵卫国不解,追上去道:“韩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韩阳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谁搞错了?赵卫国,你要是没事就回知青点等着,说不定一会儿周嘉妮同志要给我们讲话。”

  周同志不是说得按她的要求采摘和包装吗?肯定得讲话。

  赵卫国:……

  赵卫国不理解,白昊阳也不理解,他去找邱则铭打听:“铭哥,你给她出啥主意了?”

  邱则铭摇摇头:“我给人家出什么主意?”

  他提过帮忙联系运输队,周嘉妮都没接茬,看来是有别的路子。

  白昊阳挠挠头:“行啊她,看不出来啊!”

  周嘉妮去了大队长那里。

  张宝生没问周嘉妮准备怎么卖货,而是倒背着手把她领到牛车旁边,道:“赶一圈我瞧瞧。”

  她不是说要自己赶牛车出去卖菜么?摆明是不想让人知道她的门道,可若是不会赶牛车,后头连谈都不用谈了。

  所以,先看看这小姑娘到底会不会赶车再说。

  周嘉妮上一世在乡下打磨一辈子,遇上的王斌是个混日子的,可她不能混,她得养孩子,别说牛车马车,她连拖拉机都开过。

  另一边的刘爱玲已经在组织晚上开会的说辞了,在她看来,这是个不可多得好机会,只要这把运作好,她在老知青里的人缘算是稳了。

  只是以往习惯了身边有周嘉妮配合,她现在有点单打独斗的感觉,难免放不开手脚。

  不过这回,她有把握将周嘉妮用起来。

  远远的见赵卫国过来,刘爱玲扬起笑脸,道:“卫国同志,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赵卫国眉头紧拧着,道:“爱玲,你快跟我来吧,周嘉妮竟然把这事大包大揽了,这不是存心跟你过不去吗?”

  刘爱玲脸色唰的变了,声音尖锐地道:“什么叫周嘉妮大包大揽了?严满仓同志呢?你跟他都能作证那是我的想法啊!”

  赵卫国没注意刘爱玲下意识作出的激烈反应,道:“不是你那个想法,她说她能把知青点的菜全卖出去,但提了很多苛刻的条件,现在应该在大队长那里了。”

  又嗤笑:“就她还能把知青点的菜都卖出去,她知道知青点多少菜吗?真是吹牛!”

  刘爱玲一听不是占用她的想法,松了下来,意识到自己刚才过激地反应,掩饰一般加重语气道:“她这不是胡闹吗?要是卖不出去误了事,怎么跟人家交待?嘉妮真是越来越任性了,想一出是一出。”

  等跟着赵卫国过去,看到优哉游哉赶牛车的周嘉妮,刘爱玲如被雷劈一样定在那里。

  “喔——”周嘉妮拽着牛停在张宝生面前,跳下来笑道,“队长,刘叔,我这算合格了吧?”

  试驾的是刘叔负责的那辆车,刘叔虽然一百个不放心,但也点头承认周嘉妮赶车赶得稳。

  张宝生犹豫片刻,把周嘉妮叫到屋里,没问她具体准备卖菜,而是问了句:“你…家里认识卖货行的人?”

  他实在想不出这丫头能用什么方法把菜卖出去,刚才站那儿半天,就想到了他们合作过的卖货行。

  手艺人多的生产队,在忙完秋收后就会组织社员做编织品,然后联系卖货的把式,商量好定价,卖货人带着出去销售,走一趟可能五六天,可能七八天,也可能更久,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回来跟队里报账,算生产队的收入。

  这是个技术活,旁人带着货不一定卖出去,有经验的把式都是只带着钱回来。

  但这行的行规也严,讲究师徒传承、会互相拜把子,团结的很,外人轻易接触不到人家吃饭的本事。

  周嘉妮提的要求虽然没明说,却能看出她的防护姿态。

  如果懂点卖货行的本事,那就能理解了。

  周嘉妮可不敢拿这个当借口,摇摇头:“没有!”

  张宝生眼里闪过失望。

  他们前进大队没有这样的能人,有货也只能从别的生产队找,人家给他压价压的狠,同样的东西,比如一个三升的箢子,人家本生产队是十五,从他们这边收只肯给十块。

  你说不用他们?人家扭头就走。

  张宝生倒背着手来回走了两趟,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问,而是道:“你一个姑娘家自己去县里不安全。”

  镇上没有集,顶多在供销社旁边摆一溜摊子,卖不出多少东西,他理解的周嘉妮的赶集,是去县城。

  “这样吧,找个人跟你一起,到县城要是不想让他跟着,就让人家找地方等着,你去卖菜。”张宝生觉得周嘉妮所谓的赶集应该只是个借口,她肯定有别的渠道。

  二三百斤要是赶趟集能全卖完,县城周边那些生产队早发了。

  再则,他也担心牛,这么远的距离,要是牛在半道上不肯走了怎么办?外人可没有他们庄稼人这么爱惜牛,把牛给累着怎么办?

  周嘉妮思量着。

  她没打算自己一个人赶车去县城,太远了,不安全。

  没人跟着,她就到镇上,在镇上卖一部分,她再开团卖一部分,先紧着不容易储存的开团。像是丝瓜、辣椒这些放两三天也影响不大的,就先存仓库,第二天接着开团。

  她主打一个先把货弄出去。

  不过有人跟着,能去县城逛逛,她还挺心动的。

  考虑几秒,周嘉妮点头:“好!”

  算算日子后天才开集,明天晚上来开介绍信和自产自销证就行。

  从屋里出来,韩阳、吴立华在内的七八个老知青都在外头等着。

  赵卫国跟刘爱玲也在,刘爱玲眼神复杂的看过来,刚想上前说什么,但韩阳比她还着急,紧张地问道:“周同志,队长怎么说?”

  他们大家都同意了,周嘉妮又保证不退货,现在就怕队长卡着。

  刘爱玲又退了回去,如果队长那边拦着,就不用她说话了。

  “队长同意。”

  刘爱玲呼吸微滞,心头的不甘和愤怒,差点让她表情都维持不住。

  这么好的机会,偏偏让周嘉妮破坏了。

  韩阳他们可开心了,邀请道:“周同志,那晚上去知青点开个会,给我们讲讲?”

  周嘉妮笑道:“这其实没什么好讲的,后天开集,后天早上大家四点起来采摘、过称、包装、装车,当场结算,银货两讫。”

  吴立华道:“怎么还得我们给你摘?”

  周嘉妮笑眯眯地道:“这位同志,纠正一下,是你们给你们自己摘,我只负责销售,旁的不管。对了,提前摘下来的蔬菜我不要,我只要后天早上现采摘的。”

  这话一出来,脸色最难看的就是赵卫国,呕的不行。

  现在也反应过来了,集后天才开呢。

  那他挖出来的那些菜咋办?

  刘爱玲心头也呕的慌,甚至怎么也调整不好脸上的表情,也没有理由去质问周嘉妮,她可没那个魄力保证买走的菜卖不完也不会退,竞争不过,真的争不过,直接转身走了。

  周嘉妮望了眼刘爱玲的背影,收回视线,同时再次婉拒了老知青的邀请,回家吃饭。

  赵梅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关心地问了两句,跟于晚霞他们一样,都担心周嘉妮的菜卖不出去。

  周嘉妮笑道:“放心吧,我有办法。”

  吃完饭她就去找赵梅借编织袋子,道:“嫂子,我用用编织袋,出去给人家送点东西。”

  赵梅以为跟老知青那边有关,赶紧拿给她,周嘉妮拿了十来斤干豆角,大模大样的出去。

  倒是合适的借口,都不需要明说。

  出门借着夜色把干豆角收起来,去村里刘洪刚家收红薯,验货、给钱,准备走的时候刘洪刚媳妇许美菊问道:“周同志,我听说你要帮知青点那边卖菜?”

  这事不是秘密,村里好多人都听说了。

  周嘉妮大大方方地道:“对,先试试。看能不能打开销路吧,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婶子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因为先答应了知青点那边,光他们的量就不少,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等出了结果再说。”

  许美菊抓了把瓜子塞到周嘉妮口袋里,笑道:“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泛,多帮咱想想办法。”

  婉拒了许美菊要送她回去的提议,出来把红薯一收,拿着空袋子回了家,进门也没闲着,点着油灯坐那儿写东西。

  于晚霞跟孙萍都挺替她担心的。

  她俩可听说周嘉妮做保证了,卖不出也不退还回去,真要是砸手里,那得损失多少钱?

  于晚霞道:“嘉妮,真的不需要我们帮忙吗?”

  “如果能成功打开销路,往后需要人帮忙,我肯定先考虑你俩。”周嘉妮笑道。

  孙萍过来帮她剪灯芯,下意识朝本子上瞄了一眼,忍不住惊呼道:“嘉妮,你这是…你这是要干吗呀?不会是要送出去吧?为了他们做这么大的牺牲至于不至于?”

  “什么呀?”于晚霞好奇地趿拉上鞋子过来看,惊愕了下,也道,“我的天!”

  周嘉妮笑喷:“你俩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她就是写了几个家常菜的菜谱,当然,在后世这些制作方法特别常见,不过就现在来说,是很多人认为能养家糊口的手艺,可能想学还都找不着门路呢。

  这是周嘉妮能想出来的方法,总得实际卖出去一部分,要是能成功,这也算她的业绩了,团购群光用来托底都行。

  她还计划了下,后天路过镇上,先去趟国营饭店,能谈下来最好,谈不下来接着去县城,若县城的单位也都不收,那就去集上,买五斤菜送一张菜谱。

  于晚霞都感觉到自己心在滴血,正色道:“不,你真打算把这几个菜谱送出去啊?”

  她看周嘉妮列了个表,把子肉的制作方法,还有蒜蓉菠菜、蒜蓉蒸丝瓜、南瓜饼、醋溜白菜、豆角焖面、红烧排骨、松鼠桂鱼……

  周嘉妮道:“看运气啦,能用一张就通关最好。”

  于晚霞有些心疼,道:“我听说老知青原本想让我们帮着分担,一个人买十斤?其实我们可以去找队长反应,没必要惯着他们这些毛病。”

  孙萍也道:“是啊,我觉得他们就是欺生。真是可笑,当地老乡都没这样,他们倒是先欺负起我们来了。”

  周嘉妮挑挑眉,道:“你们觉得我是为了他们?如果真能借这个事打开销路,肯定还是归生产队啊。”

  孙萍道:“比归那些老知青让我心里舒服一些,不过你这付出能换来啥啊?”

  能换来进阶的台阶?

  周嘉妮当然不能这么说,她道:“让生产队多赚点钱,分到社员和我们头上的就多。”

  嗯,这样解释格局就大多了。

  “会分给我们?”见孙萍瞪大了眼睛,周嘉妮才知道,这些制度还真有人不清楚,她道:“就拿工分来说,为什么有的地方十个工分三四毛,有的地方七八毛,还有一块多的?不就是看生产队进项多少么!”

  于晚霞跟孙萍了然地点了点头,但还是把老知青骂了一顿,嘟哝着去躺下了。

  周嘉妮继续写菜谱,这些都是她后来跟短视频上学着做过的,不能说百分百复制过来,但能记个差不离。

  写了几句,进群开了个红包,顺便浏览了下当前正在开团的内容。

  最后一条团购信息是运动裤,再往上是运动鞋,这些周嘉妮都不能买。

  又往上翻了翻,周嘉妮差点惋惜地吐槽出声。

  有个豆豉辣酱,这个她能买啊,但显示售罄了。

  默默腹诽:“盯着的时候不发,稍微错过一下下都不行。”

  退出来进了开团页面,准备把这几天攒的货出了。

  照片除了邮票都拍好了。

  编织筐是那天跟草帽一起拍的;豇豆她拍了整个晾晒过程;红薯借的生产队的红薯地,花生她就拍两张,抓了一把放在手心里,连手一起拍了进去。

  现在只需要把邮票的照片补一下就行。

  这个小巧,还不用担心惊动躺在炕上小声聊天的孙萍和于晚霞。

  七十年代的邮票、破旧的桌椅,加上一盏昏黄的油灯,拍出来效果出奇的好,跟大片似的。

  拍好照片,她开始依次编辑内容。

  【农家自制散装干豇豆开团,盐水煮熟后自然日晒脱水,限量十三份,优惠价298/

  500g。】

  【田园风纯手工编织收纳篮,祖传手艺人精心编织,天然原色,不上色不上漆,用着放心,限量开团,价格119/个。】

  【怀旧七十年代正版老邮票,保存完好,嘎嘎新,绝对保真,图案随机,开团价109/张。】

  【自家种的花生,粒大饱满,余的不多,遇上就是特别的缘分,开团价159/份,1000g。】

  【老品种白心红薯开团,精选大果,今日福利价99/份,五斤装,数量不多,先到先得,绝对是你记忆里的味道。】

  信息编辑完,周嘉妮设置发出顺序,先开收纳篮,十分钟后干豇豆,接着红薯、花生,邮票压轴。

  她主要是对邮票没信心。

  也不能这么说,她担心群里的顾客对邮票的真伪没信心。

  能出几张是几张吧。

  还是五元红包,她发红包的时候群里刚好掠过一串小龙虾的图片,这是复开的团,都复开好几次了,销售非常好。

  周嘉妮咽了咽口水,合上手掌静待二分钟再展开,很好,小龙虾已被顶飞,她的筐卖完了。

  干豇豆还得再等会儿,她先写东西。

  周嘉妮在这边忙的不亦乐乎。

  远在省城的家里,余慧芳吃完饭,把双胞胎儿子打发出去玩,才严肃地宣布:“妮妮的信到了。”

  原本应该是全家普天同庆的一件事,可只要一想到这封信可能欠了刘家一个人情,余慧芳就心塞的不行。

  下午她就拿到信了,愣是没敢吱声,也没敢看,就怕她那傻闺女通篇都写刘爱玲如何如何好,她非心梗不可。

  除了信,还有包裹单,计划明天中午去取,顺便给闺女寄信和包裹。

  姜新凤有些迫不及待地催促:“妮妮写了啥,快给我念念。”她不识字。

  周万里见余慧芳严以待阵的样子,好笑地道:“没那么严重,这是女儿的信,又不是炸弹。”

  余慧芳没好气地道:“弄不好比炸弹还吓人。”

  虽然这么说着,还是小心翼翼的撕开了信封。

  周嘉妮这封信写得很用心,她为自己的任性向家人表达了歉意,而后就是说了这一路的见闻。

  当然,掠过了她作的内容。

  接下来就是给家里人分享前进大队的风土人情,还在信里提到了惠惠一家、提到了于晚霞和孙萍,以及上工的情况。

  没叫苦没叫累,仿佛乐在其中的样子。

  余慧芳本来缩着一颗心看的信,越看越放松,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乡村画面。

  不过,她突然想到什么,心口猛地一紧,抬起头来表情怀疑地道:“这是咱妮妮写的吗?”

  字是女儿的字,但不叫苦不叫累完全不是他们女儿的风格。

  余慧芳忧愁地道:“咱妮妮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还是说,刘家那丫头教着她这么写的?”

  这也太懂事了,懂事的让他们心慌。

  周万里还在看,嘴里道:“你先看完。”然后他目光一顿,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一目三行地确认了几遍,才抬起头低声道:“妮妮竟然在信里说她跟刘爱玲不是朋友了,有些事她要好好再想想。还说……”

  索性轻声念道:“不过爸妈你们别担心,我只是明白了一些事,觉得刘爱玲心思太深沉,打算离她远点。对于刘家,我希望爸妈做些面子工夫就可,切莫深交。”

  余慧芳猛地把信抽过去,一目十行看完,抚着胸口长长地松出一口气,可算舒坦了。

  周万里眉头紧锁,他觉得闺女可能真遇到什么事了,不然不能这么清醒。

  姜新凤赶紧催这两口子小声给自己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她听完连连点头,道:“回信的时候问问妮妮,刘爱玲有没有劝她跟咱联系这事。”

  余慧芳板着脸,道:“对,是得问问。”

  她开始给女儿写信,中间还夹杂了几段姜新凤的口述、周万里的口述,还有她自作主张替双胞胎儿子加上的对姐姐的思念。

  女儿要的书她也早就收拾好了,第二天去取包裹,顺便把信和包裹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