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作者:青猫团      更新:2023-05-30 05:43      字数:6508
  牛尾狸因以树上果子为食,肉甘美清香,咬在嘴里比猪肉嫩,比鸡肉香,而且在口味上适当的有些甜感才能与肉质本身的甘嫩相辅相成,所以深秋雪月时的牛尾狸常以酥梨做衬,深冬时的风腌制法也是以蜜酒调和。余锦年这次以蜜调味,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蒸出来的牛尾狸油润色红,味香肉嫩,肥而不腻,还多了菇笋的香气。蒸好后扣在盘中,色泽淋漓,故而称为“红扣牛尾狸”。如今院中算上仆役厨娘,少说也有八九口人,余锦年又快手做了清炖山药兔、鸡茸蘑菇汤,并专门为季鸿做了几道清淡的小菜。做好了菜,见季鸿还没回来,余锦年沉不住气地跑到院子门口张望,许是昨夜飘了些雨丝的缘故,今日的空气比昨日清爽一些,对面宅邸的台阶前,拥了三四个小孩子玩丢石子儿的游戏。这游戏余锦年小时也玩过,便是将一把石子儿抛起,用手背去接,接得多的是赢家。他见那几个孩子抛接的就是从野鸡肚子里剖出来的那样的小石块儿,因为圆圆的,比一般石子儿规整些,所以很受孩子们喜欢。余锦年不由过去多看了几眼,本来只是看,谁知看着看着就动起手来,竟撩起衣摆席地而坐,与他们玩儿起来了。石星等人在桌前等了好半天,也不见余锦年回来,忙出去找,结果迎头撞上了不知何时回来的主子,已站在了那少年身后。季鸿朝他比了个禁声的姿势,便静静站在余锦年背后围观,看他手指灵活地将几块鸡腹石玩得花样频出,将其他几个孩子手里的鸡腹石赢了个七七八八。其中一个孩子不高兴了,撅起嘴巴道:“喂,你家大人叫你回家吃饭了!”“等会,玩完这把。”余锦年唰得将几块石子儿抛起,正要去接,却见一道袖影划过,半空之中劫走了他的石子儿,他仰头去看,便瞧见了季鸿眉梢微扬的侧脸。季鸿将几块石头在手里转了转,道:“确实是叫你回家吃饭。”余锦年扇了扇眼睫,腾得站起来,嘻嘻笑道:“哎呀,你回来啦。”季鸿:“我不回来,你怕是要玩到废寝忘食。”几个孩子巴巴地等着他们家“大人”能做主,把余锦年赢过去的石子儿儿还给他们,那几个石子儿可是他们几个一块攒出来的。谁知道两人拂拂衣袖,竟一前一后说笑着回家去了。小孩子们愣愣地盯着已紧闭的院门,不多时,终于“哇”得一声委屈地哭了出来。余锦年等人终于坐到了饭桌上,好在是夏天,菜稍微凉一些也能入口。席间季鸿手里把玩着那几块没收来的鸡腹石,观察着石头上的纹路,脸上多了些意味深长的表情。余锦年给他盛了一碗鸡茸蘑菇汤,夹了几块最为肥美的牛尾狸到他碗中,对着那块石头不由默默翻了个白眼,讽刺道:“什么年代了,竟还有人玩狐鸣鱼书的把戏!”季鸿奇道:“何为狐鸣鱼书?”余锦年一下子想起他们的历史轨道与自己所知的不同,许是还没有过这个典故,于是将什么“大楚兴陈胜王”的故事稍加改编,胡诌了一个版本跟他讲了讲,说道:“你瞧这鸡腹石,可不正是与鱼腹藏书如出一辙?不过是迷惑民心的手段罢了。”季鸿将几块石头扔到桌上,问道:“那依你看,这石上是何寓意?”“这不是很简单么。”余锦年拨弄着其中一块,圆石微微一滚,露出了石腹上深刻的几条纹路,隐约凑成了几个字,“夏以稻亡——稻者,禾之子也。这是摆明了,有人要搞你们家哪!”一旁的石星段明几人诚惶诚恐地私下碎语起来。季鸿又听余锦年绘声绘色地讲了几个似真似假的故事,非但没表现出什么不安,反而笑了笑:“我有时觉得,你师父定不只是个神医那般简单。若是你师父还在,恐怕闵相都该退位让贤了。”余锦年腹诽,那可不么,我“师父”纵贯上下五千年,横夸中外千万里,便是二十个闵相加一块儿也比不上哪!季鸿简单用过膳,挥挥手叫不相干的人都下去了,只留了段明石星几个心腹及余锦年在房中,这才开门见山地说:“早几日,南方各地就出现了山物四奔的现象,这样的寓意石更是数不胜数,东部沿海等地甚至在病亡焚烧后的骨灰中发现了此石。凡出现此石之地,官民哗然,如今更是谣传北旱南涝与这场大疫,都是天降异像,意在警醒世人。”“放屁。”余锦年小声咕哝。季鸿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只是这风波当下,首当其冲的却不是我,而是宫中的阿姊。宫中传来消息,以陆党为首,已连日上奏,弹劾阿姊擅宠误国,如今天降异象,更是直指贵妃将来必定祸乱朝纲,遂请天子以朝纪为重,清肃后宫。”余锦年道:“啊呸!天灾便是天灾,人祸就是人祸,与女人有什么干系?!若是一两个女人就能左右国运,岂不是彰显他们那些‘为国为民’的大人们有多无能?”话是如此,却挡不住就是有人要借此大做文章,将季贵妃推到这风口浪尖上,背后究竟意欲何为,难道是要刻意挑唆郦国公府与天子的关系?但如今季家虽得宠,但并无大权,搞他们家还不如搞闵家有赚头。段明忙问:“那宫里如何说,娘娘如今可还好?府上又怎么说?”季鸿摇了摇头:“宫中形势瞬息万变,阿姊最近怕是寸步难行了。便是天子偏爱,又能护到几时。”余锦年忽然问:“闵二公子回京了吗?”“尚未。”石星道,“闵二公子自去奉城后,原本每三日便与连少监去一封信,后来却不知什么缘故,突然没了音讯,害得连少监日日差人来府上询问。”段明插话说:“听说十二王爷已回越地了。传得倒稀奇,说是这位十二爷不知何故触怒了陛下,罚了两年俸,谴回封地反省。至越地后,这位十二爷竟当真奉旨,闭门不出了。”“……”余锦年转头看了看季鸿,季鸿也恰好回眸来,二人相视对望片刻,似是想到了一块儿去。季鸿道:“先派人去找雪飞,我们也择日回京。”——院外的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游戏,忘却了被余锦年诱骗去的那几块石头;滁南百姓们除却一开始的惊奇惶恐,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只是偶尔茶余饭后小声地说上几句,并不敢大声宣扬。然而城中谣言四起,孩童之间懵懵懂懂地传唱起不知名的歌谣,问起是谁所教,却又无人能道出个所以。城中瞬息之间又戒备了起来,府衙和城门口多了许多持刀的军兵。而城外老林之中,那老猎户抓了一把晒干的陈茶,将牛尾狸中剖出的石块扔进烧得火红的炉灶之中,孤身出去透了口气,他坐在门前的一只树桩上,口中嚼着茶叶,望着头顶飘过的云彩。风卷云皱,草打花稀,惊飞林中鸟。待屋里的年轻哥儿出来唤他吃饭,老猎户已在林中坐了许久,听见叫声,才打了打身上的尘土,进屋时又不由叹了一声,愁道:“唉,怕是要变天咯……”第157章 青门绿玉盅陈阳等御医司一行人准备返京时,时节已过了大暑,暑气逾过顶峰,莲红入暮,腐草为萤,天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落些雨,再往后便要慢慢地入秋转凉了。这场大疫前前后后折腾了数月,好在天公也作美,终于算是平息下去了。倒真应了当时季鸿临行前允诺的,道是最晚月夕日前能够回去。燕思宁本是来蹭治水的功劳的,却不想平白无故大病了一场,在黄泉水里来回趟过几回,虽说是叫余锦年给拉扯了回来,但到底是年纪小,伤了根基,此时还有些病恹恹的。余锦年在楼中找了间临窗的空房,正坐着翻看病案,归纳其中相似的病例,燕思宁便被一群内侍簇拥着来了。这位大皇子来滁南时妥帖的锦衣已显得有些空荡荡,脸蛋更是不复圆润。他进来了也没打扰余锦年看书,只留下了贴身的齐恩,便叫其他人退下,自己拣了余锦年对面的地方坐下了。半晌,余锦年才从病案中抬起头来,敲了敲手边的小碗,对进来的伙计道:“劳烦,给殿下上一份青门绿玉盅。”燕思宁本想说什么的,听他这么说又老实坐下了,不多时就瞧见那伙计径直捧来一个巴掌大的西瓜,正奇怪,鼻间就传来一阵别样的菜香。伙计将西瓜放在一个微凹的圆碟中,立住了,便伸手揭开了顶端的瓜盖——原是里头别有洞天。外头看着是个完整的小西瓜,里头的瓤却都被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菜丁,诸如才下季的早熟龙眼,圆白胖嫩的莲子,细碎的胡桃、松子、杏仁肉,和一粒粒黄豆大的鸡丁与火腿丁。舀了一勺嚼在口中,果仁的香与火腿鸡肉的嫩齐齐充斥在舌尖上,隐隐地又有西瓜淡淡的清甜。吃了小半盅,燕思宁才想起来说话:“看来你也不是只会做猪食,这道菜挺好吃的么。”余锦年闻言轻笑一声:“原来大殿下也会夸人哪?”“……”燕思宁恼羞成怒一阵,张嘴又要习惯性讽刺,却被身旁的齐恩捅了一肘子,他闭上嘴,闷头将西瓜盅吃了个精光,才清了清嗓,抬起头别别扭扭地说,“你救治本宫有功,想要什么奖赏?”余锦年看了他一眼,突然答非所问道:“这鸡用的是山上的野鸡,最近便宜得很,不过肉倒是嫩。这拆下来的骨头熬成了一锅鸡汤,很是鲜美。还有现杀的野兔。就当给殿下送行了。”说着又抬手敲一敲桌上的小碗,叫进来个小伙计,吩咐说,“给殿下上一道黄焖兔,一盏归芪鸡汤,其他的让厨下看着做。”归芪鸡汤有养血之效,正适合大病初愈的燕思宁。不多时,伙计便呈上来几道菜,还贴心地添了一碗五谷饭。这些日子为了保命治病,燕思宁大半月没见荤腥油水,这会儿见了满桌子的佳肴,只闻闻味儿,便觉得口中津液横生,明明也不是多珍贵的菜色,竟觉得比在宫中吃的御宴都要香一些。菜一上齐,燕思宁抽了竹筷就往嘴里扒了两口,片刻听见齐恩清咳两声,才发觉这吃相不雅,忙坐正了,慢条斯理地往嘴里送。“我知道你什么意思,那些鸡腹石我也见了,可这事我管不了。”燕思宁说,“听说前几日,钦天监夜观天象,有太白金星闪现,道是凶兆,如今朝堂内外非议不休,南方的歌谣更是传入了京中,民间都已传开了。父皇难以服众,不得已封禁了昭阳宫,禁足季贵妃。”“此时京中官员莫敢与郦国公府扯上干系,不落井下石都算是好的了,肯为季家说话的更是寥寥。虽有闵相仗义执言,但收效甚微不说,反惹了一身的腥,被人弹劾与宫内阉宦沆瀣一气,败坏朝纪——这事父皇也头疼得很,我就算是皇子,能有什么好办法?”余锦年道:“也不要你做什么。你回去了便将滁南的事一五一十地说,我们季大人是如何从暴乱流民的手里替你挡刀的,是如何不畏疫病亲查疫情,又是如何没日没夜地在病榻前照顾殿下……总之,我们季大人的忠君之情天地可鉴。殿下最好在朝堂上说,在散朝时候说,哪里人多在哪里说。”燕思宁插嘴:“等会,他何时没日没夜照顾我了?”余锦年不讲理道:“我说是就是,我照顾的等同于他照顾的。没有我你现在还能活着喝鸡汤么?”燕思宁:“……”余锦年“和善”地笑了笑,仍是低头看书,时而在纸上批注几笔。“你这人真是奇了怪了,许你黄金万两、房屋千幢你都不要。”燕思宁懒得与他讲理,一边夹菜,一边探头去瞧,稀奇道,“你这字,虽然丑了点,但回折勾转之间,却有几许青鸾笔法的意思。你也看青鸾笔帖么?”“巧了。”余锦年头也不抬道,“我这字可不是看笔帖来的,正是青鸾公子一笔一划地手把手教出来的。”“……”燕思宁光顾着吃了,竟忘了这茬,又听他形容了几句季叔鸾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他习字的,顿时嫉妒得嘴里发酸,气得将手上的汤盅重重一置,“这鸡汤好生难喝!撤下去!”余锦年点点头,吩咐下人:“想是厨下不小心放多了醋,酸着殿下了。你去,再重做一份,顺道拿些牛乳冻上来。”嘱咐完毕,又对燕思宁说,“听齐总管说,殿下也喜好乳制吃食,正好晨起时来了位卖牛乳的婶娘,我便叫厨下做了些乳冻来吃。”燕思宁瞪了齐恩一眼,齐恩忙低下头去。于是被余锦年左哄右骗的,燕思宁往肚里塞了不少东西,待余锦年看到最后一册病案时,他已吃得肚皮滚滚,正趴在窗口,捧着消食茶看底下长街上人来人往。实在是难以想象,之前还曾是哀嚎遍地的滁南府,竟能这么快就恢复了生机,而自己更是这神奇医术的亲身经历者。燕思宁虽然因为嫉妒的缘故,与余锦年不怎么对付,可看到眼下这种街市鼎沸的场面,还是忍不住感慨道:“你还真是药仙下凡。”余锦年忍俊不禁:“这世上哪有什么药仙,不过是见过的多了,能做到临危不惧罢了。”燕思宁将他细细打量良久,好奇道:“我听说季叔鸾为人冷若冰霜,我父皇的宴请他都有胆量回绝,连他的至交好友闵家公子都常常吃他的闭门羹,他对府外之事更是漠不关情……这人,是如何栽到了你的手上?”他凑近了观察余锦年,“你莫不是给他下了什么蛊!”余锦年老神在在地摇摇头:“你这话应该去问他呀!也可能是他……见识太短了罢。”他竟敢说才绝天下的季叔鸾见识短!余锦年放下病案,另抽了一张新纸,工整地写下了几张药方交给齐总管,道是接下来路上要吃的药,有巩固之用的方子,也有补身养血的药丸,以及路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燕思宁虽然口中嘀咕着“有御医司一路相随,何须你来操心”,手中却接下了余锦年的好意,过了会又忍不住问道:“你不跟着一起回京?待回了京,父皇定是要封赏的。”余锦年摇了摇头:“这楼里还有些善后事宜需要处理,我须得晚上几日。”两人说着,楼下陈御医他们已将车马整顿好了,燕思宁只好起身下楼,才一出门,就在楼梯口遇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季鸿。季大人已换上了干练的骑装,那一握惯常垂在肩头的墨发也已高高束起,以一支小玉簪固定。余锦年见状走下楼来,踩在较高的一阶楼梯上,扶着季鸿的肩膀帮他理好了歪掉的玉簪,轻声嘱咐他路上小心。季鸿握住他的手腕,眉头微蹙道:“当真不与我们一同走?此间的事,吩咐段明他们做便好。”余锦年笑说:“他们不懂医,如何做得好?”季鸿:“我将石星留下来给你,再给你留一匹好马。”余锦年摇头:“不用了,我坐什么马回去都一样的,再说了眼下正乱,不知有多少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你,还是让石星他们跟着你罢。”“……”燕思宁已经上了马车,回头见那两人在楼前黏黏腻腻,跟拉不开的拔丝芋头似的,觉得后槽牙都要倒掉了,不禁翻了个白眼,又听他们就把侍卫留给谁的问题挣扯半天,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抬手敲了敲车壁,扬声道,“季大人!本宫瞧着那才修缮完毕的河堤也不怎么牢固,季大人不若留下来再安排安排,届时与余大人一起上路罢!”余锦年还想说是不是不太妥当,季鸿却已经二话不说回身谢恩了。燕思宁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连假都懒得作,气得撂下车帘,哼了一声:“好个季叔鸾,就是等本宫这句话呢!”齐公公坐在车前,也不禁偷偷笑了笑。——虽说大皇子发话了,但依礼还是要送到城外十里,季鸿骑了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前头揽着余锦年,慢悠悠地挂在车马队伍的侧后方,一手持缰,一手绕在少年的腰前,摸着这腰腹上的肉比之前少了几斤。余锦年半靠在季鸿胸前,手掌覆在他的手指上,轻轻地摩挲着,小声道:“回了京你要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季鸿低下头,接着身高的优势在他颈边埋首一吻,“只是可能要牵连到你了。”燕思宁在车中跺了几下脚:“大庭广众,光天化日!简直有碍观瞻!”齐恩挥了下鞭:“殿下明年就十五,也该出宫立府了。殿下是喜欢有才情的,还是喜欢容貌倾城的?这京中才貌双绝的也有不少,听闻李尚书家的小女儿今年十三,会得一手好琴音。”燕思宁奇怪道:“好端端的怎么提起这个。”齐总管:“小的见您一直盯着那两位大人瞧,还以为您羡慕得紧,心里想成亲了呢!”燕思宁恼羞成怒:“再多话割了你舌头!”“……”齐恩唔唔点了几下头。送出十里,季鸿的人就停了下来,与齐总管互相作了揖行了礼,便各自上路返程。道旁竹林飒飒,微风徐徐,比起前些日子的闷热,林间已透出了些凉爽的气息来,头上艳阳已斜,映得官道上金灿灿一片,季鸿握缰的手上更如白玉覆了一层金箔一般。余锦年回头去看他,见他眼下那道为燕思宁挡刀的伤痕已经愈成了一道细细的疤,脸上的伤疤向来是最难好全的,如今这伤在眼下,更是让人一打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玉人儿,要是脸上留个疤,不知要懊哭多少暗恋他的王公贵女。季鸿也注意到少年在观察自己,于是勾起嘴角,打趣他道:“怎么,嫌弃相公变丑了不成?”“……”余锦年本是在想祛疤膏的方子,听他这么调侃自己,哼了一声,“怎的你就是相公了,你那八抬大轿何时经过了我的门前?名不正言不顺,莫要想我倒贴你。”“好好好。”季鸿笑着改口,“你是相公,是我倒贴给你。”他又伸手摸了摸余锦年的腰身:“等回了京,请几个京绣手艺最好的绣娘来,给你做身袍子,在这袖边滚上几道金线。嗯,下摆也滚上银云纹,再着玉匠给你打几副腰饰。”余锦年不解:“我要那么好的袍子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