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者:青猫团      更新:2023-05-30 05:38      字数:6676
  “我在。”季鸿道,他知道少年在怕什么,却并未以“你不要害怕,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这种话来安慰余锦年,而是说,“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尽情害怕,我永远在。”余锦年听着听着就破涕为笑,在季鸿身前轻轻啄了他一下,啄罢又闷下头,黏糊糊地依赖在对方的身上。而此时前堂并不知道他俩窝在后厨交耳,清欢听吩咐,找出了一只小红泥炉子放在桌上,又拿来余锦年切好的鲜嫩生羊肉、火腿肉、鹿肉脯,以及羊腩、肝片,准备了调料,娇耳汤端上了桌,余锦年与季鸿也到了,与家人坐下来慢慢炙着肉吃。窗外风冷霜酷,窗内割腥啖膻,热火融融。嫩红的鲜肉片得纸薄,涂上豉汁儿来烤,待肉片滋滋儿冒油,撒上粗盐与孜然,余锦年自己还要另沾辣子,时不时投喂季鸿一口,如此边吃边烤,其乐无穷。未及富贵,先及温暖。许是节日欢腾气氛感染,就连在床上躺了月余的二娘也似乎好转了一些,能撑着起来了,也歪在躺椅上笑吟吟地看他们几个打闹,时不时挥挥手,叫闹得厉害的穗穗过来,替她整一整衣襟。余锦年知她吃不了这些难消化的肉,若是硬吃不克化,又免不了加重病情,便到厨下另给二娘用煮熟的白扁豆碾成细沙,加上甜甜的蜜糖,融搅在一起,做成扁豆甜羹来吃。白扁豆和胃解毒又补脾,保护黏膜,还有抑癌抗癌的作用,多少吃些总是没有坏处的。冬至日除了吃祛寒娇耳汤,也有吃汤圆、吃面的,各地不同,南边还有喝冬酿酒的习俗,余锦年前世是南人,但养父老家在北地,所以南南北北的习俗他都见过不少。此时便将之前打来的米酒黄酒盛出来,各淋上一匙桂花蜜,盛酒力的吃黄酒,不胜酒力的则吃米酒。二娘则是喝用山药、薏米熬成的水,做茶饮代酒来吃,为个热闹意思。炙肉鲜美爽嫩,手边配一盅冬酿酒。肉细而不腻,酒甜而不醉,吃来饮来,足以融冰化霜,暖意直达人心底。众人敲起碗筷来,听清欢唱小调,那调儿也不知是谁作的,旖旎婉转,轻柔迷蒙,听得人陶陶醉醉,如坠雾中。“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清欢唱道:“无力慵移腕……”余锦年听着忽觉不对,忙打岔叫住了,一人给灌了二盏黄酒汤,吆喝着划拳。众人很快酒意熏陶,天将擦黑,便各自收拾了散去。余锦年回到房中,看到季鸿坐在案前,又在看邸报,他闲着也是无聊,便一边收拾被褥,一边漫不经心地哼起曲子来,他记性好,那歌儿调子又悦耳,清欢唱过后他虽谈不上过耳不忘,大致调子也记住了七七八八。他哼了好几遍,季鸿终于放下了纸页,微微抬起眼睛看他道:“你若喜欢这等曲子,晚上在床上就多唱几次。”余锦年回头一扫:“什么意思?”“唇朱暖更融,肤润玉肌丰。”季鸿面不改色地念道,目光又落回到书页上,好似口中念的不是什么艳情春词,而是什么高文大作,“你多唱几回,我自会叫你无力慵移腕。”余锦年仔细想了一会儿,才恍然明白过来,臊红了脸,默默闭上嘴,因经过这几次弄弄,他发现季鸿某些方面——比如手上的功夫,还挺持久的,且手指异常灵活,大概是长久持腕写字、秉刀篆刻练就的?他越想越热,心里发燥,一个骨碌钻到了榻里,扯下了床帘,在乌漆墨黑的床榻里哼了遍曲子,道:“我才不信,也不知上次谁喘得比较厉害?”正小声嘀咕着,床缝间一明一灭,一个人影欺了进来,箍住他手臂道:“那试试。”余锦年嘻嘻哈哈蹬着腿笑,两人胡乱扯了衣裳,正要试,一碗面馆门外有人喊了起来:“余锦年!年哥儿!救命呐,要死啦!”那人又霍然一叫,“我的亲娘!你别吐我身上!快走开快走开——哇,年哥,大哥,亲哥!你开开门……”咣当一声。姜秉仁被突然打开的门板吓楞住了,一时间与门后的余锦年面面相觑,半天才想起来说:“要死了!”“我要被你喊死了,魂儿都叫飞了!”余锦年道,他转眼看了看姜秉仁。姜秉仁左手拎着一只溺桶,右手搀扶着一个人,是个男子,黑衣、墨靴,窄袖,腰间衣物底下鼓鼓囊囊像藏了什么东西,这装扮,怎么看怎么眼熟。他神色一凛,用脚趾头想了片刻,回头喊道:“阿鸿!你快出来看看,这是不是又是你的人啊!”姜秉仁更愣了,他攥着那人的手臂,直问:“什、什么意思?”季鸿闻声出来,披着件烟色披风,两手紧紧攥着身前的布料,施施然走了出来,余锦年憋着笑,他方才激动处不小心将季鸿的裤腰拽劈了,只怕此时他披风底下还漏风呢。季鸿走来,薄薄瞪了少年一眼,轻斥他不知轻重,这才转过视线去看来人。那人捧着溺桶呕了一会,抬眼一看,膝盖一软,噗通跪道:“公、公……呕哇!”话还没蹦完全,就弯着腰又吐了起来。姜秉仁脑中一慑,目光露骨地往季鸿下半身看去,眼中狐疑尤盛,却也不知他心中又盘算了什么,狐疑过后竟还露出了一丝精光:“……公公?”余锦年跳出来道:“想什么呢!六寸长!”姜秉仁一怔,瞬间低落下去,嘴里咕哝道:“有什么好炫耀的?”他也不知是脑子短路了还是神志不清醒,似是为了在余锦年面前找回场子,又似是非要与季鸿比一比,眼睛滴溜溜转了一圈,竟一把拽住了跪趴在地上肝胆都快呕出来了的男人,指着对方口不择言道:“他、他……比六寸还长,有十寸!——不,十二寸!”余锦年:“……”季鸿:“……”地上那男人后背一凉,仿佛是为了躲避姜秉仁一般,情不自禁地抱紧了溺桶,苦着脸再一张嘴,险些是将肚里十二寸肠管都要吐出来。可怜见的。十二寸呢,怕是得盘在腰上。余锦年一时不知道是该同情这男人,还是该同情姜秉仁。第75章 乳酿鱼因为姜秉仁和黑衣男子的到来,余锦年的一觉春梦是彻底泡汤了。那男人吐得一身馊臭,余锦年实在忍受不了他熏染自家厅堂,便自厨房打了温水,又翻出了两套换洗衣裳,他与姜秉仁个头相差不大,于是自己那套给姜秉仁换,另一套则是二娘家男人的旧衣,给那人高马大的男人穿。姜小少爷矜贵,嫌弃衣裳是粗麻的,拿捏着架子不肯动。姜小少爷矜贵,嫌弃衣裳是粗麻的,拿捏着架子不肯动。余锦年气他道:“装什么装,不是都十二寸了吗?还差给他换件儿衣服?”“我没……”姜秉仁矢口要否认,抬头一对上余锦年的眼神,再看见后头季鸿气质翩翩地走出来给年哥儿披衣,两人你侬我侬旁若无人,又似赌气似的哼道,“换就换!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褪了外头沾染上秽物的靛色绸衣,皱着双杏仁眼,百般不情愿地换上了余锦年的衣服,之后又捏着鼻子去摆弄地上吐得不像样子的病鬼。“你顾着他些,我去倒杯温水。”余锦年说。可等余锦年端了杯淡盐水出来,那男人颓丧地倒在地上,衣是换了,但发斜襟乱香肩半露,哪里是被人照顾过的样子,活像是被人蹂躏了,脸颊上还被挠了一道爪子印儿,而为祸一方的正主儿却大喇喇地坐在长凳上,心里丝毫愧疚也无,正翻弄着壶里的冷茶来喝。地上男人看那少年往肚里灌水,自己呕了这半天,喉咙里又疼又燥,不由咽了几口干干的唾沫,哀声道:“姜芽,渴……”姜秉仁勃然大怒,拍着桌子用脚去踹他:“说了几百遍了!不许叫我姜芽!我说我是姜芽的姜,不是叫姜芽,你是不是个傻子?”男人点点头放低姿态,求和道:“芽儿,就给我点水喝……”好么,敢情是听不懂人话,不让叫姜芽,就直接叫芽儿。姜秉仁气炸了,正要拎着冷茶水壶摔他身上,可那男人是习武的,即便是呕得体力不支,也仍存防御本能,迷迷糊糊见眼前一片阴影,突地伸手擒住了,往身旁一扯,紧接着便听稀里哗啦一通乱响,伴着少年人哎哟的痛呼。余锦年听见动静,赶紧端着盐水跑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一撩开隔帘,就见那两个歪在一起,大腿拧着大腿,胳膊压着胳膊,瞧姿势,还像是姜小少爷用的强,旁边儿地上还倒着一只茶壶。余锦年想起这位姜小少爷曾经的风流韵事来,猛然记起他也是个色中老手,再瞧那男人,虽然已经吐脱了形,又胡子拉碴的,但依稀也能看出长得不错。这姜小色鬼可是连季鸿都能调戏的主儿,这深更半夜地领来一个长相不俗的男人……余锦年的眼色顿时就变了,看着他俩像看什么稀罕景儿,最后实在没忍住,试探地问道:“他这样,莫不是你强喂他吃了什么助兴药罢?”“没有!”姜秉仁又恼又羞,自己也算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东家女西家娘、连地头上的母狗都害怕他,想他辣手摧花纵横县城,还没怂过谁,竟头回在余锦年面前无地自容,觉得脸都没地儿搁了,硬着舌头解释道,“谁稀罕喂他吃药了!”“嗯嗯嗯。”余锦年应付式的点头,蹲在地上给人把脉。姜秉仁见他似乎根本不信自己的话,便慢慢闭上了嘴,狠狠抿了一下,憋屈地坐在一旁,正要灌两口茶水散散火,突然想起来茶壶已经被他打翻在地上了,这会儿更是委屈了,只能用力踢了下桌腿。可桌子又不会疼,到最后疼的还是姜小少爷自个儿。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是滑脉。舌黄腻,口中臭甚。余锦年把着脉,低声问男人话,姜秉仁犹自愤愤不平地念叨:“好心做了驴肝肺,他装神弄鬼地吓唬我,我管他饭吃,给他床睡,难得做了好人,你们一个个儿却这样说我。他吃了我那么多东西,简直是猪精转世!他再吃下去,我们春风得意楼都要关门大吉了!”他回头去看余锦年,道:“你评评理,他,晚上吃了我们春风得意楼大厨亲做的六个菜!六个!结果听人说西城外有庙会,刚放下筷子就又要去庙会上吃食果子,生的熟的塞了一肚子,我说了他两句,他就吐了我一身!要不是旁边有卖新桶的,他要被人家嫌弃打死。”余锦年点点头:“确实该吐。”“啊?!”姜秉仁瞪眼,“你与他好,还是与我好?你怎么向着他说话!”他谁也不跟好,当然是和自家阿鸿好,余锦年起身,摇摇头:“唉。行了,带回去好生养着罢,多陪着他出去走走,赏赏景,采采梅……”姜秉仁见他叹息,又听他说得这般凄凉,好似人快死前的那套说辞,登时害怕了,便暂时放下了气恼,有些紧张惶恐地攥着余锦年的小臂,连珠炮弹地问道:“他是什么恶病不成?真的没救了?还……还有几天活头……”余锦年眨了眨眼,觉得他这样担心人的模样还挺有意思的,便绷住了脸,做沉默无言状。地上那男人也配合得紧,抱着溺桶又干呕了两回,脸色惨白如纸,仿佛下一刻就要绝气了。姜秉仁见他这模样,心中更是笃定,眼圈都红了,吸着鼻子交代道:“我、我也不是故意的。那天在童子巷,他装神弄鬼骗我回了酒楼,结果赖在我房里不走,还吃得那样多,我一生气,就在他茶里泡了点旃那叶……那老番僧说吃不死人的,至多会让人肚痛跑稀。我就想逼他走的,真的没想到是这样……”旃那叶就是番泻叶,味苦寒,有小毒,非本土作物,是番外传来的,主要是用来泻热通便。这小毒也不如何剧烈,余锦年前世时多得是姑娘们为了保持体形,泡来做泻茶喝,无病无痛去喝它自然是伤身体的,但也不至于叫人立地成仙。余锦年本想捉弄捉弄姜秉仁,结果却听到他老实交代出这些话,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而那男人更是听傻了,没想到有这种事,半张着嘴呆望着姜秉仁。“我错了!”姜秉仁半蹲着,扑在石星身上,抬手蹭了蹭眼睛,娇生惯养的娃娃脸都拧出了一团包子褶,他诚心诚意地道,“是我作的孽,事已至此,我一定好好待你。石星,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或者有没有什么家眷,我定会好好养着她们……”余锦年觉得玩过火了,刚要解释,却觉小腿肚子被人拽了一把,他低头去看,原是这叫石星的男人在做鬼,那人挤眉弄眼一阵,很快栽倒在地,夸张地抽搐起来。这演技有点浮夸啊。余锦年都快看不下去了,姜秉仁却仍在雾中,真当石星很快就要死了,心中愧疚和后悔齐齐翻涌,懊得他抱着人小声抽泣起来:“你放心,你以后想吃什么喝什么,我都给你弄,再不说你了……”姜秉仁自顾自地哭了会儿,就搀扶着石星起来,这时也不嫌他身上臭了,躬身将人背在肩上,转脸就要与余锦年告辞。石星趴在他背上做娇花状,出了门,迈了槛,还偷偷朝余锦年勾了勾小指头,紧接着从袖口飘忽下一筒鸽腿小笺。余锦年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二人,半晌才想起来去捡那鸽筒。季鸿换了衣服出来,见又哭又嚎的两人已经走了,只剩少年一个站在院子里,一副恍如隔世的模样,他将人带回房中,掖好被子问:“什么病,这样闹腾?”“什么病?”余锦年将那只小鸽筒塞给他,扁扁嘴道,“就是纯粹吃饱了撑的!内停食积,食化酸腐,浊气上逆,自然要吐出来才舒服,这两日多走走消了食就没事了。谁知道我话还没说完,他俩就开始生离死别了。”他抬眼瞅瞅正在看小笺的男人,好奇道,“是不是你的人?上面写了什么?”“嗯。表身份的信而已。”季鸿笑了下,也不避讳,直接将小笺给余锦年看了——余锦年瞧上头画着几个符号,他也不懂,想来可能是他们家约定俗成的什么暗号罢——他继续说,“是二哥创的一种游戏,文绉绉的,我年纪小没能学会,二哥闲着无聊常与他那些侍卫们一起顽。所以一见这符号,便知他是二哥的人了。”余锦年道:“好像叫石星。”季鸿点头:“石星是二哥手底下最闹的一个,年纪比别的侍卫小,鬼主意多,整日想着法子捉弄其他人玩儿,我自不必说,就连二哥都难逃他的魔掌。且很有一套哄人的法子,常常是前一天还被二哥追打,第二天就又与二哥称兄道弟、喝酒下棋去了。”“哎呀……”余锦年往季鸿怀里拱了拱,笑嘻嘻道,“那姜饼人可就惨啦!真是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啊,老天要来收他呀!”季鸿捏住他耳尖:“你这般幸灾乐祸,怕不怕有人来收你?”余锦年虫似的扭了扭腰,嘚瑟道:“我才不怕,我只管收你就行了!”姜小少爷来之前,他俩本就在床上闹的,这会儿虽然兴致不高了,却也惯好黏在一起亲亲摸摸,但好在季鸿在某件事上只通了一窍,就连这一窍还是余锦年带着他打通的,余锦年虽并非此道中人,但胜在有职业优势,比季鸿懂得还略多些,只是不说罢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怕疼。他脑子里胡思乱想,却被人按住了手,贴在耳边问:“要不要量量,有没有六寸?”到底有没有六寸,他根本没量过,说什么“六寸”只是气气姜秉仁而已,只是他嘴上却不肯讨饶,硬是把姜小少爷那句荒唐话抬出来给自己撑场面:“有什么好炫耀的,人家十二寸呢,能缠在手上当手钏,你的行么?”季鸿被逗笑了,也不跟他抬杠,顺着他的话说道:“六寸你还拿不过来呢,就肖想人家的十二寸了?”自然是不敢肖想的,六寸就够他拿捏的了。——一碗面馆屯了不少的羊件儿,即便冬至日已过,食馆里仍在卖羊汤,又并些红焖的、孜炝的羊肉羊血,还有新鲜热烫的宽带羊面、味美汁浓的羊肉甘荀饺子,只差开个全羊宴出来因为一碗面馆屯了不少的羊件儿,即便冬至日已过,食馆里仍在卖羊汤,又并些红焖的、孜炝的羊肉羊血,冷拌羊杂,还有新鲜热烫的宽带羊面、味美汁浓的羊肉甘荀饺子,只差开个全羊宴出来了。一碗面馆总不按常理出牌,除却几道一年四季都做得的驻店小菜以外,当日是何菜色皆要看老板心情,你今儿个吃得好,明日再来,未必能吃上同样的菜,这店开得着实叫一个放荡不羁。但人家店里又确实有本事,即便这样胡来,也还是有大把的回头客赏脸。余锦年在后厨调了食客点的几份羊杂肉,闲了下来便做起了药丸。药是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和半夏,并入了炒谷芽,是最常见的一个方子,叫保和丸,专治食积的。方里山楂治肉积,谷芽治米积,莱菔子治面积,陈皮半夏又能理气止呕,总之是各有各的好处。他想着虽说石星身形健壮,应当很快就能自愈,但呕吐吞酸的滋味不好受,更何况他还是季鸿的人,以后少不免要为季鸿出力,还是做些药丸送过去比较妥当。保和丸用蜜和丸不妥,过于滋腻,便直接用清水点丸,用竹匾子扫上配制打磨细致的药粉,一点点地摇晃成豆粒大的小水丸,这考得是臂力和经验,看着容易,真做起来却不那么轻松。前世因有了各色机器,人在当中便没了什么作用,如今余锦年亲力亲为,终于体会到其中的艰难。他一边感怀各类先进设备,一边苦哈哈地晃着竹匾,千辛万苦地制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水丸出来,做好后也懒得抛光,扫上层干药粉,直接晾晒在房檐底下阴干起来。余锦年是想尽快给姜秉仁送去的,结果刚出了一碗面馆,发现街上拥了许多拍手欢叫的小孩子,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奔跑,他为了躲避往旁边让了让,却又迎头撞上一个兴冲冲的布衣伙计。紧接着便听后头一声锣响,一队扎着红布腰绳的脚夫抬着火红的箱奁从巷道里转出来,一个衣着玫红绣缝鸳鸯的媒姐儿,前前后后张罗吆喝着,叫“小心点儿,莫摔着”,这媒姐儿讲究得很,哪里敲锣,哪里分糖,哪里须得直着走侧着拐,吩咐得一丝不苟。余锦年叫着被他撞了的那伙计,问道:“谁家娶亲?”伙计嘴里含着块分得的饴果子,半腮鼓着似田蛙一般,高高兴兴地说:“是城西严家!定亲,扯聘礼,哎呀呀,可真是风光!这少说也有十几个箱子,都压得那脚夫抬不起肩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