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作者:青猫团      更新:2023-05-30 05:37      字数:6417
  都克干净了,他这才当上了世子。严荣虽对这种说法不尽然相信,但季三公子既然提及了这桩事,便不难讲,他会不会故意“克”一下严府。严荣冷汗骤出,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只得将腰躬得更低了。——余锦年仍旧叫粉鹃行心肺复苏,又掏出针包,在严玉姚百会,双侧内关、合谷、涌泉下了针,又抽出一根稍粗一丝丝的毫针来,重刺人中。约莫有个一时片刻,严玉姚忽地张口抽了一下,眼皮下两珠睛球蓦然微动,竟是自行吸入了一口长气,紧接着鼻息便有规律地呼吐起来。余锦年一喜,探罢五小姐颈侧,脉也有了。又掐着下颌骨将嘴掰开检查了一番,见口中有些血色,便问粉鹃讨来一条白绢帕子,伸到五小姐口中拭了一下,揩下一层染血的黏液,但好在只是些血丝,没见有新的出血。他将严玉姚上身抬起,背后稍垫了个软枕,将五小姐头部抬高,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余锦年做完这些,不禁长出一口气。粉鹃似也卸下了肩上的重担,身子不住发软,竟向后一翻从榻上滚了下去,她坐在地上失神半晌,才渐渐有了些真实的感觉,放声大哭起来:“小姐,小姐……”余锦年不管她,自桌上取了宣纸,又自行研了墨,写下“麝香、梅花脑、栀子、郁金”等各味,又斟酌了用量,交给粉鹃道:“这方子拿去抓了,煎得浓些,每日一剂,想法子喂五小姐服下。若是她服不得,就用羊肠葱管插到喉咙里,给她灌进去。”这其实就是醒脑静的方子,有开窍醒神之效,只是他前世都是注射用,此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只能改成汤剂,好在他也看过一些口服醒脑静组方的有效性试验,权当实践了。粉鹃一听什么葱管什么羊肠,还要往喉咙里插,骇都骇死了,不禁犹豫道:“这,这能行?”“只有这个法子了。”余锦年想了想,此时谈鼻饲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且不说用什么材料,只这种消毒条件,也不容许有一道管子长时间停留在人的鼻腔咽喉中。从喉咙里下胃管是最简单的,只是必须立插立拔,不能碍着呼吸,且又没有什么好材料,可能下个两次三次才能成功一回,会痛苦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首先要保证生存,才能谈别的。“若是明日不醒,粥水也只能这样灌。”余锦年摇头道,“这管子怎样插、如何插,我会教给你看,实在学不得,每日叫我来也行。切记,不管是粥水还是汤药,都不要喂得太多,这两日水少喝些。”粉鹃一一应了。余锦年又问道:“这时节,可有冰?”用冰是为了做冰帽,好使头部降温,收缩血管,减少脑的耗氧量,也是为了防止脑水肿的措施。这种状况,他没有任何检验措施,只能凭肉眼和经验来诊断,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他都得想到。粉鹃仔细想了想,忙回答:“还有些今夏用剩的墙霜,能制墙霜冰,但是也没有太多了。”墙霜就是硝石,溶于水能够吸热制冰。余锦年点点头,说:“那就制些,用猪尿泡装上冰水,扎紧了口,给五小姐敷在头顶。敷个一时半刻便拿下来缓一缓,半个时辰之后再继续敷。可记得了?”“记得记得,一个字也不敢忘!”粉鹃指天做发誓状。严荣听见房中没了动静,便按捺不住了,径直赶进来,焦急道:“可是活了?!”“严大人这才心急,未免晚了些,早做什么去了?”余锦年终于有了闲心与严荣理论理论,他跳下床榻,朝严荣翻了个白眼,语焉不详道,“这身子是暂且活了,可是什么时候醒却不好说了。”严荣皱眉,不安道:“什么叫暂且活了……余老板,这究竟是何意?”“字面上的意思啊。”余锦年看着严荣,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遗憾道,“这儿,不知有没有损伤,若是没有,那明天就能醒来;可若是吊了太久伤了脑子,也许三五天后会醒来,只是会忘记些什么东西,又也许……这辈子都不会醒了。”严荣脑袋里发懵,脚下一滞:“什么……”余锦年耸耸肩,向严荣走去,字字句句针尖似的扎在严荣心坎上:“她就这样躺在床上,不吵不闹,不说不笑,像朵真正的花儿一样高贵温婉。严大人,这不是你所期望的吗?”严荣瞪大了眼睛,不禁朝后踉跄了两步,他哑口无言,便逃避似的走到床旁,伸手碰了碰严玉姚的脸颊,轻轻唤了声:“……姚儿?醒醒,是哥哥啊。”余锦年吩咐粉鹃:“若是你家小姐突然抽搐起来,定要第一时间来告知我。”粉鹃重重点头:“好的,小神医!”季鸿过去握起余锦年的两只手,少年方才捻了好一会儿的针,手指都有些僵了,便都包在手里慢慢按摩揉搓,低声道:“辛苦了。”“不辛苦。”余锦年朝他笑起来,忽又想起件事,对严荣说,“另外,再备些参汤以防万一。参要多年老独参,用碗盏隔水炖了,莫要拿那些新参糊弄你家小姐,想来你们严家也不差这一两根好参罢?”严荣:“……”余锦年当他面牵起季鸿的手:“阿鸿,我们回家。”季鸿也笑:“好。”第67章 三色米豆腐第二天,余锦年去看过,还教着喂了开窍醒神的汤药,灌了些糖米水,严玉姚脸色好了许多,绀紫色已褪去,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一样,脸颊两侧的血丝也有渐渐淡去的迹象,只颈上的绳痕落了瘀,显得愈加重了,余锦年又开了些活血化瘀的外伤药,令粉鹃他们磨成药粉,用醋调了来用。回到一碗面馆,正是一天里最闲的时辰,店里三两个客人在嗦面,清欢领着穗穗在前堂收拾了一张桌子,正用一只木骰子搏豆子玩,还约好了输的那个要去扫院子。余锦年见她俩闹得开心,自己便去了后院,从厨间后窗台上取来了之前晾在那处的鱼惊石,他今日有了空闲,便搬了凳子坐在院中,边晒着太阳边用一把小锉刀慢慢将鱼惊石打磨。这鱼惊石此时还是骨黄色,看着并不如何好看,但一层层抛磨下去,便能看到里面晶莹剔透,如琥珀一般。青鱼石算不上什么好物,只因青鱼本身就不是什么稀奇食材,是故青鱼石在浮市上有好些奇巧商贩在卖,都是论斤来的,一些贫贱女儿便买一两兜子回去,自己打磨了穿成项链、做成发饰,比之什么玛瑙琥珀也是不差,还又有佑福保平安的作用。打磨鱼惊石是个功夫活,须得细致,余锦年一时做入了迷,竟也没注意院中有什么变化,只觉得怪别扭的,好像是少了些什么。待他将手中鱼惊石磨成圆形,又用小凿子等工具仔仔细细地掏出一个圆孔,再慢慢内外打磨。一块不起眼的鱼惊石在他手中雕雕琢琢,竟渐渐变成了一枚平安如意扣。他也不知之后该做成什么,便暂先停手,抬起头来迎着光欣赏着,这时候忽然听到前堂在闹腾什么事,好像是清欢的声音。余锦年怕是有人来闹事,将打磨好的鱼惊石揣进衣襟,忙不迭跑出去看。——竟是季鸿从外头回来了,脚边还敞着一口米袋。他这才意识到院中少了什么,可不正是那个整日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季大公子?清欢回头看见余锦年出来,赶紧跑过来,手中捧着一抔米给他看,委屈道:“年哥儿你看,方才食客多,厨下太忙走不开,我见这米缸里都见底儿了,便请季公子去城南买米,谁知他半路竟被牙人掮客截了去,钱是一分没少花,可你看买来的米……”余锦年低头看了眼,从清欢手心里捻起了几粒仔细一看,也不由有些头疼,季鸿买来的竟都是碎糙米。这稻谷入米行之前,先要经挨砻脱壳舂碾等工序,上好细米碾磨细致,白如积雪,口感香糯,自然价格也是可观,而糙米虽价格便宜,但口感粗粝,久熬不易烂,即便是平民小户也是不怎么愿意吃的,信安县又是个富足之地,糙米更是无人问津,更何况还是不小心碾碎了的糙米。季大公子是个钟鸣鼎食的主儿,能分清自己吃的是米还是麦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哪里还能知道糙米和细米有什么分别,想来那些牙人掮客正是瞧他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三言两语就将他给骗了。他们一碗面馆虽不是什么大酒楼,却也是打开门做生意的食肆,自然不能以次充好,拿糙米来待客,只是这满满一麻袋的碎糙米可如何是好。清欢气道:“那些杀千刀的,我去找他们算账!”“哎。”余锦年叫住清欢,摇摇头道,“算了,都是打一榔头就跑的人,骗完阿鸿肯定立马就溜了,你去哪儿找?”清欢撅撅嘴,自然也是明白这个理儿的,只是心里这气消不去,又懊悔这买米进菜的活儿本来是自己的分内事,她不该劳烦季公子出去跑腿,不然也不会有这样一出。“抱歉……”季鸿似也知道自己犯了错,一直微垂着视线看着脚边的米袋,正在玩骰子的穗穗跑过去,也蹲在米袋旁边跟着看,一大一小两个也不知能从米袋里看出什么稀罕物什来。清欢倒也不气怪季公子,季公子懂得什么呀,她是生自己的闷气,一时又忧道:“我们又不似以前了,这没米明日可怎么开张?年哥儿,要么我再去重新买一袋?”余锦年看季鸿一副内疚的表情,竟心疼起这位罪魁祸首来,张嘴护短道:“罢了,碎糙米一样用,大不了这些日子不卖粥水,我一样有法子。”听他说有法子做,萦绕在众人头顶的阴霾就又散去了,余锦年将糙米用井心水浸泡上,到了傍晚,米都泡粉了,便领着众人推转院中的小石磨,将糙米一点点磨成了白米浆。这是个力气活,可怜的是他们一碗面馆都是病残妇孺,一个有力气的都没有,只能就着劲儿慢慢来,最后都磨得满头大汗,余锦年绝望道:“清欢,这两日留心些,我们也再招个人。”“招人?”清欢吃惊,没想到他突然提出要招人来。余锦年点点头:“如今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又与春风得意楼有合作,只我们几个如何忙得过来,是时候招一两个伙计帮忙了。回头让阿鸿写个招工告示贴在门口,你消看着些,要健硕麻利的,脑子要灵光,工钱都好说……嗯,还有,我们管吃不管住。”二娘虽是名义上的老板,可她如今病着,店里上下事务都已交给年哥儿打理,清欢应了一声:“好的年哥儿,那我勤留意些。”几人磨着米,余锦年便先端了一盆米浆到厨房去,试做米豆腐。米豆腐说来也简单,与寻常豆腐是差不多个制法,只不过豆腐最关键是点豆腐,而米豆腐则是要蒸浆来凝固。这米豆腐口感如何,一是看米,而是看水,水越是纯净甘甜,则蒸熬出来的米豆腐越是香甜。好在信安县傍水,不管是河水还是井水都是极清且澈的,滋滋然有种甘美之气,用他们院中井心水来做米豆腐,他自信比得过外头的什么甘泉水。首先是要将米浆倒进清洗干净的锅子里,要慢慢地一点点的倒,同时须用木杓来搅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火候,米浆是有黏性的,若是稍不注意便会落了锅,结成糊团,那一整锅米豆腐都要坏在这上头。因此清欢他们在外头吭哧吭哧地推小石磨,他则在厨间哼哧哼哧地搅米浆,总之谁也没闲着。熬了也不知多久,锅里的米浆终于结成了浓稠的米糊,木杓搅过去有了十分明显的阻感,余锦年忙抽了火,将平日里揉面的大木盆擦拭干净,将熬制好的米浆趁热倒进去,用杓背抹平,上头遮上一层布,便拿到院中靠井的阴凉处晾着。眼下时节天也冷了,过不了一夜,米豆腐便会自行凝固。院中清欢已累歇了,是季鸿在推磨,他也不吭声,似老牛般默默地推,不仔细看都看不出他额头两鬓冒出了细汗,余锦年放好那盆米豆腐就颠颠儿跑了过去,捻起袖子给季鸿擦汗,又去接磨把,道:“累了罢,换我来。”“无妨。”季鸿道,“左右是我误听误信才惹出的错事。”都说流汗时的男人最有魅力,余锦年坐在井边,两手托着腮呈花痴貌,双眼一眨不眨地望着推磨的季鸿,边偷看边偷笑,眼睛里都是小星星。这晚他们总共做了好几盆米豆腐,余锦年为了使卖相更好看,还用甘荀和菠菜各搦了橙红色和绿色的汁水,在蒸熬米浆时倒进去,分别做成了红米豆腐和绿米豆腐,也都摆到井边去晾着,这样明早起来时,便就可以吃了。将院子都收拾好,豆腐们都遮起来以防小叮当回来乱踩,余锦年这才高高兴兴地回房。一推门,就瞧见季鸿正背对着自己,似乎是在擦手,他一走过去,季鸿便将手巾扔进了盆子,转身坐下来,拿起桌上一个瓷罐儿朝他招手。余锦年知道是护脸的乳膏,便抱着凳子去挨着他坐,将脸伸过去由季鸿涂抹。他很是自在地享受着,却忽然听得季鸿轻轻地吸了口气,他睁开眼疑惑道:“怎么了?”季鸿摇头:“没事,手上自己抹。”余锦年觉得奇怪,一直追到床上去,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他伸爪子去撩季鸿,这位季公子竟一反常态地矜持起来,不禁没有将他拽倒亲吻,更没有惯有的耳鬓厮磨,他躺在季鸿身边沉思片刻,突然一个翻身压住了男人,皱着眉心道:“你不对劲!”季鸿直视着少年的眼睛,奇怪道:“如何讲?”“你……”余锦年抿了下唇,理直气壮道,“你今天都没亲我的,以前每个晚上都要亲。”季鸿失笑,这算个什么理由,却也顺其自然地捧住少年的脸颊,拉凑近来轻轻吻了一下:“好了,可以睡了。”余锦年依旧很不开心,像是没吃到糖果的小孩子一样,气鼓鼓地在季鸿身边躺下了,他在被窝里摸摸索索,也不知是摸了什么冰冰凉的东西,就听见季鸿又哼了一下,他当即抓住了症结所在,一把将那只冰凉的手扯了出来,凑到眼皮底下去看。“怎么磨了两个泡出来?”余锦年疼道,又去拽他另一只手,蹙眉责备道,“这个也有。哎呀,早知道就不叫你推那么久的磨了,你手疼怎么都不说的?”季鸿缩了下手,眉间隐隐发蹙:“没什么大碍,也没见血,怕你见了忧心。再者说,清欢一个女子,总不能一直叫她来做那样的重活。”“你心疼她,就要瞒着我?床上放着个大夫,本来只是挑破了的功夫而已,你还咬着牙不肯说呢!若是明日疼起来,看你以后还怎么写字!”余锦年瞪了他一眼,跳下床取了自己的金针,用火燎了几遍,便捧着季鸿的手,慢慢将他手掌上的水泡戳破了,挤出里头的液体来,又用干净的白纱布卷起来保护好。水泡也无需太多操作,挑破了注意清洁,不要感染就好。少年正低着头,认真地帮他挑另一只手上的水泡,手掌又麻又胀,金针扎在上头也没什么感觉,季鸿凝视他片刻,低声道:“我也想做些事,为你……”为我?余锦年像是吃了蜜,嘴角慢慢有要咧开的趋势,但好在稳住了,没有当场绷开,还能用一副自以为很是严肃,实则在季鸿眼里与骄傲过头的小麻雀一样,洋洋得意的表情教训他道:“那也知量力而行,我们二娘请你来是做账房先生的,可不是叫你来做苦力。”季鸿受了“训”,顺从地点一点头,伸手搂着自己的“小老板”躺下了。余锦年望着季鸿铺散在枕上如乌云一般的墨发,心中忽然有了主意,知道要用平安扣做个什么小玩意儿了,就忍不住抬手按了按胸口,确认那个平安扣还安安分分地躺在衣襟里,这才心满意足地偎着他睡下。——接下来的几天,一碗面馆便在门前支起了摊,卖上了米豆腐。米豆腐虽看着与寻常豆腐没什么区别,但口感上却是大大不同,它比豆腐来的更软糯细滑,却又比普通吃食摊子上卖的凉粉碗添了几分米香,因着没有什么豆腥味,口感还细腻,所以甜咸皆宜,无论怎么做都是好吃。来往食客见一碗面馆又有了新玩意,纷纷拥过来围观,只见少年郎在摊子上固定了一支短木棒,棒上系了根结实的绵线,便将手用清水洗净后,一手托起块米豆腐,一手扯线,以线做刀,在米豆腐上础础几下。客人们像是看杂技一样看着,见他切完手中的白豆腐块,又如法炮制地切了另两种绿色和红色的豆腐,紧接着便取了个盛了冰凉井水的白瓷海碗,将几块豆腐放进去,用手一搅。三块颜色各异的豆腐哗啦啦散成了一粒粒骰子大的小方块,好看得不得了,众人正兴致勃勃地瞧着,那少年郎就拿出一排小碗,用漏杓各舀了一把彩色豆腐块进去,左边几只碗淋上酸醋、酱油、腐乳、辣末子和一撮花生碎、葱末、蒜末,右边几只碗则浇上糖桂花蜜、又或者玫瑰蜜。米豆腐是西南菜,信安县中即便有见过的,也是为数不多,余锦年是开门做生意,又不是布施做善,这米豆腐如何补中益气、坚补筋骨,自然是夸得天花乱坠。且又来了两个黔州府的走商,见是乡味,便也万分自豪地与余锦年一唱一和起来,直说得米豆腐仿佛是天上人间难得一尝,有意无意地给余锦年招揽了不少食客进来。余锦年也只是在门口展示一番来吸引客人的,自是不会一直站在外头,虽说冬日里风清气爽,但白晃晃的太阳没有云彩遮蔽,还是挺刺眼的,他吆喝了没一会儿便躲回了后厨,亲手调了一碗酸咸口的三色米豆腐给季鸿吃,自己则弄了份油辣碗,淋上姜醋,也吃得不亦乐乎。谁想他刚放下碗,前头清欢便喊着说米豆腐卖完了。他瞪大了眼睛:“怎么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