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青猫团      更新:2023-05-30 05:37      字数:6484
  季鸿在床帏里又说一声:“快些回来。”“嗯。”余锦年爽快地应了声,便跳下床走了。清欢也闷着头过去,径直拿走了他们床旁的铜盆去接水,也没敢抬眼往帘子里头瞧。余锦年来到前堂,听见一众食客叽叽喳喳地碎嘴,那杨府管家带着三两个小厮候在面馆外,面上焦躁不安,正在原地踱步。他身后的一名小厮手里提着个精致的木笼,比鸟笼大好几圈,一只胖狸猫蜷在里头睡觉,将身周厚厚的软绵垫儿都压出个凹陷来。杨府管家见出来的只是余锦年一人,郦国公府的大煞星并未跟出来,忙松了口气迎上去,道:“余老板,余先生!”余锦年明知故问道:“管家吃面?”“不不不,”管家连连摆手,干巴巴道,“我们来造访先生,合该先递上名帖,不过前日我们府上……您也知道,呵,呵……实不相瞒,今日委实是有事相求……”余锦年奇怪:“我不过一个厨子,哪里帮得上贵府。”管家脸上露出窘迫来,两手交握着,道:“先生过谦、过谦了。”余锦年知道一跟杨府的人寒暄起来,是没个三五句能打住的,便不再说,只盯着管家等他的下文。管家清清喉,却没人应和他,他气得回头踹了一脚,那小厮才回过神来,将一只两手才能托住的黑漆木螺钿嵌双耳百宝匣献上来,奇怪的是,木匣虽未上锁,却封贴了一张黄符纸,上面用朱砂狂草着一串鬼画符。见了这百宝匣,他第一个想及的就是“一心”。果不其然,管家抹着冷汗道:“这匣乃是四爷的,昨夜四爷突然开口说话,绕着木匣叫了一夜的‘余’,想来四爷是要把这木匣送给您……这不就、就,今儿个给您送来了么?”说着笼子里的花猫伸伸懒腰,嗷呜地叫了一声,这在余锦年耳朵里听着就是个猫叫声,谁知管家哈腰弓背地朝它道:“是是是,是那天给做素斋的余老板。”余锦年:“……”所以说,这人要是迷信起来,可真是了不得,一只胖成了圆盘脸的花狸猫竟然被他们当做了小四爷。一心那一手蛊惑人的功夫也真是了得。管家命小厮拿出随身携带的鱼干,伸到笼子里去喂猫,将猫四爷捋毛顺嘴地伺候好了,才起身叫来另一个小厮,又拿出一个稍小的匣子,很是不好意思地对余锦年道:“那日府上大乱,未能招待好二位,实在是过意不去。今日一来是给余老板送这匣子,二来是给余老板二位赔礼道歉的,这三来……”“管家你讲便是。”余锦年说。他顿了顿,先朝狸猫拱拱手施礼,继续绷着个僵硬的笑容说道:“我们向四爷保证过了,今后三年全府上下皆礼佛茹素,向兰姨娘赔罪。那上师也说,余老板您的素斋最是有清心静气的功效,故而想请您这几日各做一顿素斋——不用您亲去府上,每日午时前我们派小厮来取便是。”“还、还有件事,李夫人连用了两副您的药,果真止住了疼,所以还请您能继续为夫人诊治——哎这是预定您素斋的银钱,还有我们夫人的诊金……”余锦年顺嘴问了一句:“诸位老爷可大好?”“……唉。”管家懊悔地捶胸,委实伤感地说不下去,也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及家丑,只得连连叹息了几声——想他为杨家兢兢业业操劳了大半辈子,到最后自己无妻无子也就罢了,本还指望杨府人能念及他没有辛劳也有苦劳,能善待他至百年,却没想到杨家竟然落得这样一副场面。二爷做出那样的事,早被传遍了满府,于里于外看来都是不能顶事了;三爷却也是个只会钻计蝇头小利的,于生意上开不得窍,如今三夫人又含愤触墙去了,三爷更是日日在房中借酒猛浇愁怨;老爷则愈加糊涂,只会念叨兰娘和小四爷;就连府上未签卖身契的婢子小厮也都纷纷请辞而去。——这偌大个杨府,难不成还要靠他一个外人来维持不成?可纵然他能顶个一时半刻,却也顶不住一辈子啊,待他两腿一蹬,这杨家,还不得顷刻间轰然垮散?余锦年看他有苦难言,也就心下有数不再戳人痛处,而是伸手接过他们给的小匣,打开看了一眼——里头数根金银条,铺在小半箱浑圆饱满的珍珠上,这可真是下了血本。李夫人的病虽说奇怪,且没有什么彻底根绝的好办法,但是缓解症状却还是不难的,只要在饮食日常中稍加留意,日后再不复发也不是没可能。况且杨家出手这样阔绰,有了这些钱,莫说是维持生计,就是将店面扩一倍都不成问题,还能给面馆里众人买几件越冬的厚袍子。余锦年已进入了见钱眼开的无我境界,连给季鸿买什么样的棉袍都想好了。杨家经一心蛊惑嘲弄这一遭,没得没、痴得痴、乱得乱,是大树倾倒猢狲散,不论杨府管家是出于迷信还是其他,能如此毕恭毕敬地上门求斋求药,想来是不会再拿他们开刃了。他想了想,便收下了小匣子,应下这差事,左右忙里偷闲做几道素斋的功夫还是有的。管家见事已成,也不再多留丢人现眼,忙告辞回府去了。余锦年捧着一大一小两个匣子,往后院走,他与杨家人在门前讲话,也未曾刻意避开什么人,因此堂中人都听了个大概,此时俱是拿或惊、或怪、或若有所思的眼神观望他,待他穿过隔帘,食客便即刻低下脸交头接耳起来。这厢余锦年刚钻过隔帘,就见季鸿不知何时起来了,正倚靠在隔帘旁的院墙上,身上披着件轻飘飘的青色外衫,看起来单薄得很,他又没有多余的手,只好口头谴责他道:“怎的穿这样少就出来了?”“你迟迟不回,放心不下。”季鸿要帮他去搬一个匣子,被余锦年一个侧身躲过,生怕再累着了他刚刚好转的老腰子,季鸿也很有自知之明地不与他争抢,而是回眸看了眼前堂,轻嗤一笑道,“这谢医礼倒确实别出心裁。”“什么意思?”余锦年纳闷,他低头看看自己怀里的珠宝匣子,“这不还是金银珠宝么,他们杨家一贯的风格。”季鸿捏了捏少年的鼻尖,摇头无奈道:“小傻子。”杨家人被一心玩弄在掌心,这样大张旗鼓地跑来求医求药,食馆中最是人多嘴杂的地方,出不了两日,满县城便要传开了,也许传得五花八门,但跑不了要提及余锦年医术如何厉害,治好了杨家夫人多年未愈的沉疴。医者名号正是这样,你治一百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也不及治上一个高门大户的夫人公子,所以那邹恒不就是削尖了脑袋往有钱人家里钻,才赚来个名不符其实的神医名头。余锦年盯着季鸿瞧了一回,还是没想明白,便紧踩着男人的影子,小尾巴似的追着他问:“你快说,快说,别卖关子!”两人一前一后地追进了房内,余锦年将两个匣子摆开,小的那个他见过了,也就不再感兴趣,直接推给季鸿去看,自己则撕掉了螺钿嵌百宝匣上的封箱符纸。季鸿拿过那符纸,顿时拈酸:“一心给你的?”余锦年奇道:“诶,我还没说,你怎么就知道了?”季鸿微微抖一抖那黄纸:“这纸上写着。”“写了什么?那上头鬼画符似的,我怎么看得懂!”余锦年挤过去要看,季鸿却抬高手不叫他看,两人推来挤去好一阵子,余锦年气急败坏地身子一沉,腿张开直接夸坐在季鸿大腿上,捏着他脸道,“给不给我看?”男人的脸被他向两旁捏扯出一个笑容,颇是喜感,余锦年自己没绷住,嘻嘻哈哈笑开了。季鸿将手中黄符纸拍在少年嘴上,因对方嘴唇湿润,符纸一下就黏住了,他轻轻托着少年的臀股,怕是自己瘦了硌了令少年坐得难受,又似笑非笑、似气非气地说:“自己看罢。”余锦年嘴上沾着纸,瞪着眼睛看季鸿。像是个被人定住的小妖怪,季鸿心想。小妖怪等不到季鸿亲手将纸给他撕下来,嘴上的湿意就被纸吸干了,那纸轻飘飘地掉下来,被余锦年一把接住,翻过来调过去地看。看不懂,心里急得要命,只得好声好气地去巴结季鸿:“快告诉我。”季鸿被他磨得没法,指与他看道:“这并非符箓,不过是四个异体草字,前越朝时用得较为广泛,大夏立国时已将此体废弃,如今也只有西北边关处还有一州府尚且在用此旧字。况且这四字又被那和尚用画符箓的方法篡改了一下,其实写得是‘一心谨奉’而已。”“倒像是他的作为,就擅长这些装神弄鬼的事。”余锦年咋舌,他从季鸿身上跳下来,献宝似的抱来那螺钿匣放在季鸿腿上,急切道,“快打开看看,金银归我,珠宝归你!”匣子有些沉,看来装了不少东西,季鸿失笑:“为何珠宝归我?”“我是个整天不是厨房就是药坊的粗人,带珠宝不伦不类的,有什么好看?”余锦年忽地高兴道,“一心手里的都是好东西呢,我上次见的那个梅花琉璃簪,波光粼粼的,还嵌着小米粒似的珍珠……总之,这些东西你带着肯定好看的,都给你!”他推了推匣子,催促着快些打开,季鸿笑着摇摇头,将螺钿匣的铜锁扣向两边一拨——两扇匣门向外打开来,又露出里面大小不一的各色抽屉,俱都嵌着彩色的螺钿,各抽屉上钉着单蝠衔环的小铜把手,整只匣面的黑漆油光水亮,仅这做工,便是拿到郦国公府去也是能入眼的,不至于被嘲笑为寒酸破落。余锦年看得“哇”一声惊叹,赶紧指挥着季鸿将这些小抽屉打开。季鸿将里面的东西一一取出,陈列在桌上,各是:一只白釉牡丹瓷花脉枕,一只八卦铜虎撑,一套玉质小药钵与小药锤,一把白铜刻花吹药鼓,两把杓面如指腹大的银质小药匕,一把缠金小剪、扁头银钳以及一把柳叶形的破皮刀,木把银尖七星针,两片玳瑁痧板,还有零散几个小巧的黑釉面瓷药罐,并五六个玲珑白瓷药瓶。仅这些东西,就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许是送来前有人将这些器具仔细地擦拭过,又或者一心从未使用过它们,因此每只器具都是光鉴干净的,金银制物更是煦着微光。而最重要的,却是从最下头的抽屉里取出来的一只红绸布包。——里面裹着的赫然是少年心心念念的那套金针。季鸿见了这套东西,一面是替少年高兴,一面又在心里吃味,觉得一心这和尚真是诡计多端,他还不若送些珠宝来,少年不爱金银珠宝之物,转眼就能忘了,只如今到手这样一套好医具,怕是这辈子都不可能忘掉“一心”这二字了。余锦年激动得连“哇”三声,趴在桌边看得眼都花了,看了看这个又舍不得那个,还拿起药铃虎撑“铮铮”地摇了摇,响声震得满屋回荡,他便在旁边跟着声响儿笑。看了好半天,余锦年忽然安静下来,摩挲着药具道:“阿鸿,这样好的东西,肯定好贵的罢……我是不是不应该收呀?要不,我还是给他还回去?”他嘴里说着要“还回去”的话,眼神里的喜欢却都快溢出来了,仿佛下一刻就恨不能将这些东西都揣在怀里,谁也不给看。季鸿发闷地拉动着抽屉,倏忽不知按动了什么隐扣儿,竟摆弄出一间隔层来,里面还有东西,似乎是两个用纸包起来的小药罐,以及一封信。余锦年好奇地挤过去,蹲在季鸿边儿上,两手搭在他腿上跟着瞧,一个劲儿问:“是甚,是甚?”季鸿将一个闻着是苦涩药味的纸包递给他,自己则拿出当中一封信,令季鸿诧异的是,这信竟不是写给余锦年的,而是写给自己看的,信封落着“季公子谨启”的字样,也是用异体字书就。余锦年正辨认药罐里的东西,其中一个装着一粒粒的黑色小药丸,淡淡清香之中透着涩涩苦味,应该就是一心精制的阿芙蓉膏。另一个则更好认了,乃是一把用纸包好的阿芙蓉籽,以及一些铰碎了的阿芙蓉壳。阿芙蓉此药,既是一味神药,却也是味能置人于万劫不复的毒药,其在止痢、镇咳、定痛、镇静甚至是麻醉上皆有奇功,非常药所能比;而其中的毒素却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炼制成膏后,更是易致成瘾,甚至休克致死。而夏朝此时,阿芙蓉还未引进,药坊中尚未有此药。一心曾游学番国,阴差阳错将此药带回,也算是开了医药史上的先河,而如今,这药种又落到自己手里,倒也算是因缘巧合了。余锦年看着这两罐了不得的小东西,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他感叹完此事,恍然发现季鸿在读信,悄悄瞥了一眼,见上头又是一堆鬼画符,只好老老实实地敛起衣服,拽来蒲团坐在地上,乖乖等季鸿看完跟他讲。可要是季鸿不愿意跟他讲……他也没什么办法。季鸿将放下信笺,便瞧见少年抱着双膝坐在身旁,小狗似的可怜巴巴望着自己,似乎是在说“发发善心,里面都讲了什么东西”?他伸手撩撩少年的下巴,将他拉上来坐在一旁的凳上,道:“一心说,这些东西并非是他行骗术赚来的,用的俱是干干净净的钱,道你不要心存芥蒂,随意用之即可,也算是替他积累一些福报了。”一顿,他又说:“还道明年寒衣节,莫忘了给兰娘烧些五彩衣。”“哦,不会忘的!”余锦年用力点点头,反过来问道,“那我要不要给他回封谢礼信啊?这些东西这么贵重,怎么好一声不吭地收下?还是直接上风波寺里去谢谢他……”“不必,一心已云游修禅去了,不若有缘再会时再当面感谢罢。只是四海之大,或许此生……再难相见了。”季鸿嗓音发沉,他靠过去贴着少年的嘴角吻了一下,道,“好了,去罢,我有些饿了。”听见季鸿饿了,余锦年再不舍也将手里小药瓶放下了,问道:“嗯……想吃什么?”季鸿道:“弄些热汤汤水水罢,方才你与杨家人说话时,清欢也说二娘这两日不大好,想吃些汤。”“好的。”余锦年想了想,便起身往厨房去了。待他一走,季鸿便起来点上烛灯,看着一心的信一点点地燃尽了。他只捡了其中一部分说给了少年听,更多的,仿佛是一心倾诉的话,俱都沉在了季鸿的肚子里—— 一是一心特意在信中注明不要说与余锦年,二是季鸿自己心里也盛着满当当的私欲,不愿说给余锦年听。如果这世上真有什么人是天生合该从医的,那定然是少年这般生着一副软烂心肠的人,他见不得人苦痛,更刻意回避旁人的恶意,也许他是真的不知道,也许他只是假装看不到,只是余锦年这样的性子,注定了在他面前,“医”之一字胜过万千。倘若他知道那个寡言少语、一身阴鸷的小和尚,突然间冒出这样多的牢骚话来,絮絮叨叨写了满满一篇,从番国写到夏朝,从十三四岁写到今天,纵然迟钝如余锦年,也定是会察觉出什么来。一心说,他将澄澈此心,放空此身,仅携至纯至净的魂魄去云游四海。他说,人身难得寿无常,无欺业果轮回苦;却又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颇有些放下一切的意思。佛所说放下一切,是放下贪嗔痴、放下对红尘纷扰的执念,而一心的执念只有那一样,他完成了,结束了,执念已断,他还能放下什么。若还要放下,就只能放下这具拖累了他好些年的肉身了。有人救得过来,便有人救不过来,这是世间常理,季鸿也对此深有体会,他烧了信,默默将桌上的药具整整齐齐地码回匣子里,然后给自己斟了一杯茶水,茶汤泛黄发凉,端至嘴边时他仿佛闻到了一股隐隐的桂香,打开茶壶一看,里头果不其然飘着一小撮干桂花,不知是少年何时放进去的。饮了一口,苦中翻甜,便不由想起那日桂花树下,那个双袖盈香跑过来的少年,也许正是风起桂飘的那一刹那,又也许是少年斟了桂花茶强留他的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有一股清新的风,掼进了自己沉甸甸的躯壳里——这个他曾经也准备彻底抛却的躯壳,在那一刻仿佛轻盈起来了。他本想到二哥在雪洞中曾极力赞美过的极南之地,见见沧海之边、桑田之角是不是像二哥说的那样辽阔、那样四季如春,看看那是否真的是个永不知寒冷的桃源之地——可他哪里不知道,二哥那时那样说,只是想给他一些憧憬,一些回家的希冀,二哥以为以他的身份,永远都不会去到那么远而荒凉的地方。于是他同样留下了一张纸条便出发了,像一心一样干净利落,没有分毫留念。从北到南,从春到秋,他走了数个月,几度昏睡在马车里,被车夫拉偏了既定的方向,又几度将身上钱财舍给沿路的流民,无牵无挂,也不知自己究竟行了多少里日月。结果阴差阳错,他迷路到了信安县,遇到了偷摘桂花的余锦年——那样香的桂花,自二哥走了以后再也没闻见过了。这是他偏离南下方向最远的一次,却也是距离他自己心意最近的一次。若是一心当真对余锦年有什么念头,写信来挑衅,要与他争抢,那倒也罢,一心的信里字字句句流露着一派安然释怀,甚至还能开些无伤大雅的顽笑话。这和尚显然是浸淫佛理太深,除却那份执念以外他什么都看得开。余锦年对一心而言,也许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欣赏、是向往,是万里无云时突然照见的一道虹光,美则美矣,可供他品味、可供他赞扬,可供他向无数人称颂,却独独生不出追逐的念头。他知道虹光早晚会逝去,所以选择继续向前行走,仿若无事发生,正像个冰冷而虔诚的佛子一般。季鸿铺开一张小纸,写了几句回信的话,大致是说余锦年收到礼物很是高兴,要谢谢你……之类,便叠好了,出门找了个脚夫,请他快脚往风波寺上去一趟,交给寺中的一心小师父。然后转身回到后院,远远就瞧见少年在厨间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