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作者:青猫团      更新:2023-05-30 05:36      字数:7247
  不过余锦年自然没这么无聊,他既没兴趣去参与传播这样装神弄鬼的不靠谱的流言,也不想做个被人嫌弃的扫兴鬼,所以每当有人跟他聊起,他便笑着“嗯嗯啊啊、是啊是啊”地点头赞同,也不多评价什么,很是上道儿。忙完了这一波,他赶紧回到厨下,将蒸好的五香糕夹出来。这糕蒸得火候恰时,若是余锦年晚来一会儿,锅盖上的水汽就要回浸到香糕里,则又将是一大遗憾。他闻着新出炉的米香味,哼着曲儿将五香糕切片装盘,放在一旁微微放凉一些,才端去给季鸿尝。此时药香、米香、甜香融洽和谐,余锦年端在手里时就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又因五香糕中药味多为补益之物,因此便没有准备性味清凉的粗苦绿茶,而是另烹了同样脾肾双补的大枣黑芪饮来配茶。黑芪饮,即是用大枣一二十枚,并一两黑豆、半两黄芪,加水煎熟后,代茶饮用,能够温补气血,是专门煮给季鸿这样哪儿哪儿都亏的病秧子的。这时黄金蛋还在锅里煮着,他腾不开手,就嘱咐清欢看着些,自己则兴冲冲地先去给季鸿送糕点。季鸿却不知道自己在少年心中是个“哪儿哪儿都亏”的形象,他此时站在前堂门间,正与什么人说话,那人一身棕灰衣裳,打着绑脚,似乎是个日步递,一脸点头哈腰的笑模样。那递吏与季鸿在门间说了两句,季鸿便与他离开,朝着店外走去了。日步递乃是驿站传递脚夫的一种,往上还有马递、水递、急脚递等,其中据说急脚递能够日奔四百里,不畏风雨,过如闪电。照规矩说,驿递站原只是为官府传送信件的机构,邸报手抄也是从此处流出,但如今因非战时,上头对此管理得并不严苛,这些驿递站便私下里也勾搭起当地的贵族富贾来,替他们办事跑腿,在当中吃个油水回扣。余锦年出来找季鸿时,就见他俩在外头低头说话,那步递吏交与季鸿一份手抄,又咕咕叽叽说了一堆什么,这才收了钱笑嘻嘻地离去。季鸿将那手抄看罢便收进袖中,转过头来,忽地瞧见站在门口的余锦年,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脚下迟了一步,走回来还甚是自然地抬手摸了摸余锦年的侧颈,看了眼他手中的食盘,道:“给我的?到后面去罢。”余锦年端着五香糕与大枣黑芪饮,跟着季鸿走到后院。递吏再小,也勉强算是个吏,若不是方才瞧见递吏在季鸿跟前那唯唯诺诺的样儿,他险些要忘了,这男人可不只是个嘴叼皮冷的普通美人,乃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京中贵公子,只是如今虎落平阳而已。“我是不是不该看见?”他摸着鼻子问道。季鸿也不回答,而是拖着少年的手将他拽来,揉在怀里抱着。他先掰了一小块五香糕——虽说因为他与递吏说话等候的功夫,刚出锅的蒸糕已经有些发凉了,但并未影响其中软糯松绵的口感,其中更是有药香盈口。反正只要是少年亲手做的,即便是叫他寒冬腊月去嚼冰咽雪,他也甘之如饴,更何况是这样美味的糕点。季鸿尝了一口,觉得很是不错,遂问道:“这个叫什么?”“五香糕。”余锦年殷殷地看着他道,介绍起其中用料来,讲得头头是道,“是用参粉、白术、茯苓、雁头米制成的,又有甘草、茴香制水调味,好不好吃?”“嗯。”季鸿淡淡地应了一声,便又随手掰下一小块来往少年口中递去,“你也尝尝。”余锦年听话地张口,就把季鸿指间的五香糕舔进嘴里去了,软嫩的舌尖扫过季鸿微凉的指腹,惹得季鸿手指轻微一颤,眸色顷刻间浓重起来。他并未将被舔的手指收回去,而是得寸进尺地往少年口中探了一寸,指尖便碰到了那条作怪的舌头,按了按那软绵绵的小东西。只见少年的眼睛微微眯起又忽地睁大,季鸿抓住了一只欲往他袖口里伸的手,神色愉悦地团在手心里捏了捏,半宠半溺地责备他道:“小细作,何时还学会以色诱人了?”余锦年见“奸计”败露,咔吱一口咬住了季鸿的食指,卡在齿间磨了磨,含糊道:“那你也中计看看啊……”也并不疼,季鸿见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就任他在指节上留下了一圈细细发红的牙印,这才自袖中掏出那份手抄,笑着说道:“我有什么可刺探的,不过是买了一份手抄小报,留意一下京中局势罢了,不过俱是些任免迁调、赏罚礼赐之事,也没什么看头。”小报乃是邸报的手抄翻本,此时邸报已不再是严加保密的中央机密,更像是一份在达官贵族之间传递当朝政事动向的抄纸,京中邸站抄录邸报、标价出售也不是什么秘密,许多官吏更是贪图方便,直接遣人去购买手抄来阅。只不过传抄之间有时难免会生出些纰漏,错将若有似无之事记录进去,传到末端便半真半假,不可全信。余锦年盯着小报仔细看了看,艰难地玩起了认字游戏,他如今已认得大半常用字,只是于书写上还有些困难,毕竟认字容易写字难,生僻字则更不必提。不过这份小报上好像的确没什么大事,确实很是无聊,不过倒是有这么一桩事,还算有趣,大致意思是说贵妃有孕,天子欲立其为后,却惨遭群臣反对,最终只好不了了之了。这些在政客们眼中象征着朝局瞬息万变的东西,在余锦年眼里却还不如今早菜价变动来得值钱,他算得上是胸无大志,人生最高级别的梦想不过是开一家医馆,收个听话乖巧的徒弟传承衣钵,所以也不愿深入分析这些字句背后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这些人也真是没意思,只要不想干一件事,随便什么把柄都能拉出来当由头。”余锦年发感慨道,他说完张张嘴,暗示季鸿再给他一块糕点。季鸿于是又掰了一块五香糕去喂他,喂完了捏捏耳朵,又怕他噎着,将原本给自己准备的黑芪茶也推给了少年:“此话何意?”余锦年抿了一口黑芪茶,入口药香浓郁,红枣香甜,又忽然想起来这是给季鸿泡的,怎么能被自己这个身强体壮的喝掉,于是忙又推回去,指着小报上不知真假的那条,说道:“为了不让天子立贵妃为后,就说人季家小公子生病晦气,这种理由,岂不是很好笑?”确实挺好笑的,是那群老迂腐们的风格。季鸿摇了摇头,端起黑芪茶慢慢品着,他抱着软绵绵的少年,心中却有了些思索。郦国公季家公子病入膏肓已久,朝内郎中大夫也请了一波又一波,却仍不见好,如今已数月有余。只是他总不能一直这样不明不白地病下去,再奇诡的病都得有个结局,要么活要见人,要么死要见尸,整日躲在床榻间避不见人也不成事,早晚得有个说法的。低头看了看仍在认真读小报的余锦年,心里又犹豫,实在是舍不得这样风平浪静的日子,他低头在少年耳缘亲了亲,心生欢爱,又不轻不重地揉捏一番。余锦年被弄得腰上发酥,嘻嘻哈哈地扭动了一阵,就栽倒在季鸿怀里,笑没劲儿了,抬着脸张着嘴,雏鸟似的叫季鸿给他喂食儿吃。清欢出来,见两人搂搂抱抱地坐在院中,一人一口地分吃那块只有巴掌大的五香糕,吃完了,季公子作势要给年哥儿擦嘴,却冷不丁低头啄了一口年哥儿的嘴角,她顿时觉得后牙槽都被甜倒了,匆匆掠了一眼,忙红着脸低头回避。杨财这事儿之后没几天,一碗面馆的生意反而更热闹了一些。清欢一打听,原来外头传的是,杨财是被一碗面馆的小老板给扔出去的,这些食客们遂都闻声而来,想来瞧瞧有如此好气魄的老板究竟长什么模样。来了之后见就是个清秀俊俏的年轻后生,又不免失望,不过这小面馆的吃食倒还不错,也不枉来看这一趟热闹。这一段插曲虽说令众人莫名其妙,却也没真给一碗面馆带来什么困扰,杨家那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德行,但凡是在信安县住得稍有年头的人都略知一二,这杨二爷更算是继承了他们杨家的“好色”衣钵,是深陷风月膏肓,无药可救。说起好色,余锦年就不禁想起了之前遇到的那位姜家小少爷。同样都是喜好美色,这杨财与之前那四处调戏人玩的姜家小少爷又不太一样。这姜家祖上也是颇有渊源的,即便是从商,也是有文化的商;人家姜饼人虽说是个纨绔子弟,却也是稍有学识风度的纨绔子弟,调戏人是要先一搭讪、二套近乎、三送礼,然后再相邀去赏个诗看个花儿,总得先文质彬彬一番,再与你聊聊上床的事儿。哪似那杨财杨二爷,一脸急色,毫无节制,强取豪夺,一个不成就口出成脏。但这却也不能全怪儿子,毕竟上头有个不怎么样的老子。这杨老爷年轻时听说就是个混混痞儿,是能气得死自家老子的那种,后来在赌场里发了财,便索性就跟着赌场一起干,由此就发了家,当了赌场管事,再后来又跳出来开了自己的赌坊,如今仍然是靠着几家赌坊过营生。这赌桌上逞凶斗狠之事时有发生,杨老爷当然得比这些赌徒更狠,也就从不在乎什么气质风度,于纳妾一事上更是荒唐得不得了,看中了便抢回去做小,所以才先后有了七房姨娘。有了这样的老子,就是想教育不出杨财这样不成体统的儿子都难,所以杨家算是从根儿上就坏掉了,上行下效,当然也不能太要求枝叶如何美观风雅。这么一想,余锦年觉得那姜饼人兄简直是调戏界的小可爱了。余锦年因为想到了姜秉仁,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小点心“姜饼人”,他正愁最近店里没什么新鲜菓子可卖,今日便灵光一闪,当即便决定做这个姜饼人来吃。姜饼人中用到的较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姜黄粉,这玩意儿气味辛香独特,是一种天然香料,且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因此在药坊与酱料铺子里均有兜售,余锦年也不去舍近求远,直接在附近的酱料铺子里买了一罐姜黄粉。时下铺子里又新出了一种虾子酱,颜色暗红,闻起来味道很是鲜美,飘出的香味大有盖过铺中其他酱味之势,令人垂涎,且价钱也不贵,余锦年受不住卖酱小哥“不鲜不要钱”的吆喝诱惑,亲自上前去品尝了一匙。做虾酱也不比其他瓜酱菜齑,那可真是麻烦至极,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做酱用的虾子虾米一定得要新鲜,最好是夏末秋初的小胖虾,因这时候的虾子最是肥美,过了这个季节恐没有那个鲜味,刚出水而不过夜的小虾须仔细清洗干净,不可有杂物,若是混了小壳小蟹,做出来的虾酱颜色不好看不说,吃到口中还会有砂砾感。讲究的还要铰去头尾,只留当中一截虾身,然后捣碎磨细来加盐发酵,而盐量的把握、发酵的气候、时间的长短也是很有讲究的。好的虾酱质感细腻粘稠,味道香纯,颜色也明艳。余锦年曾依书上所说的法子做过几次,不是做咸了就是变臭了,很是苦恼,总掌握不好其中的要领。他尝了一口铺子里卖的虾酱,粘稠柔腻,咸淡适口,味鲜浓郁,顿时眼睛发亮,于是又很败家地买了一小坛,心里安慰自己道,这虾酱耐放,以后既可以做冷盘时蘸食,也能炒菜做酱头,买了不亏,不亏。他正美滋滋地畅想虾酱的美味,便没有留心眼前,是故一出酱料铺子便与一人撞在了一块。那人“哎哟”一声,听着很是凄惨,却只是干嚎不掉泪,实际上动也没动一下,反倒是余锦年被撞得一个趔趄,怀里的酱料罐子都险些摔破。刚保护好了自己的宝贝罐子们,定睛看去,对方竟然是个胡须花白的阔老爷,生得很是肥壮,拄着一支雕满了灵芝祥云的玉头木杖。他方要与人道歉,那人竟然大叫一声,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抡杖来打。余锦年哪里知道出个门还会挨打,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遂腰腿上生生挨了五六下,偏生这人力道还不小,仿佛跟余锦年有仇,打起来跟玩儿命似的。余锦年只当自己是遇上了脾气暴躁的,边躲边诚心诚意地道歉,好容易逃脱了木杖的袭击范围,那老头眼见打不着了,竟又生一计,干脆扔了棍儿抱住余锦年的小腿,坐在地上嗷嗷痛哭。“……”这是他出门没翻黄历么,真是倒霉催的。余锦年往外拔着小腿,鞋都快拔掉了也没挣脱半分。周围聚起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就跟石沉大海似的,一点回应都没有,他简直气得没脾气,低头道:“你,你不要哭了!我都跟你道歉了,你还要怎样?”那老头仰起头看看,忽然自己从地上站起来了,吓了余锦年一跳。他眯着本来就不大的浑浊眼睛,仔细盯着余锦年,倏忽又笑起来,拽着余锦年的袖子道:“四儿!好四儿,乖宝儿,不哭了,跟爹回家!”余锦年郁卒,心道,不管是我哪个爹,都已经躺在墓中不知多少年了,真是哪里又蹦出个新爹来?他无奈道:“您认错人了。”老头揪着他不放,还伤心地要哭:“四宝生爹的气了,爹不是故意打四宝的……”余锦年正愁该如何是好,只见远处人堆里挤出两个同色打扮的婢女,瞧着年纪也不会小了,少说也三十来岁,正一脸恐慌地跑过来,一人扶住这老爷一条胳膊,好声好气地哄道:“老爷您可别吓我们了,您这要是再走丢,我们得被二爷三爷打死,快跟我们回家罢。”其中一个婢女因腾不出手,便只好朝余锦年行了个简单的礼,她面相苦恼地叹了口气,不好意思道:“我们老爷近几年记不清事儿,总认错人,脾气也不好,公子千万别见怪……实在是、实在是对不住公子您了……”可不是脾气不好么,上来就打人的!可是面上功夫还是要做的,余锦年忍着屁股疼,也施施然回礼:“不妨事、不妨事。”两名婢子挽住那老爷,一步一劝地哄他回家,千辛万苦地哄出了十步地儿,那人又回头看看余锦年,忽地眼睛一蹬,猛然推开了身旁两个搀扶他的婢子,立刻大步生风往回走,抓住余锦年的衣袖训斥道:“四宝,跟爹回家!”余锦年:“……”这下好了,无论怎么说,这位老爷就是不肯松手,眼见天都快黑,俩婢女实在是没辙了,一个个面色哀愁地望着余锦年,余锦年心中正叫不妙,果不其然便听她们求道:“公子,能不能……能不能就请您先跟我们回府?我们府上不远,就在北水街上,过会儿天色晚了,肯定再将您用轿子送回去。您行行好?”余锦年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活菩萨,被人打得浑身疼,还要嘘寒问暖,装人儿子,送人回家。好在他路上揪了个玩耍的小童,给了小童两枚钱,叫他去一碗面馆通知季鸿一声,省得这边才“不听管教”惹了位脑子不好使的阔老爷,那边又“夜不归宿”气着了身娇肉贵的季公子。一脸哭哈哈地随着婢女走到北水街,听着一句柔声柔气的“公子,到了”,余锦年抬头一看,登时傻了眼——好家伙么,这就叫不是冤家不聚头?上次在一碗面馆出了丑的杨财在家修整了几日,越想这事,心里就越过不去,对着铜镜看见嘴边儿上那道被石子划出来的伤,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那日先是鬼儿面的事,又是装神弄鬼的白袍僧,又在一家小小饭馆里被人嘲笑,当日被人架着回家来,路上看见的人可多了去了,本就搞得很是落魄,结果一进门,就被家里发疯的老头子一通好打好骂。好罢,这些都忍了,谁叫他们老头子迟迟不提分家的事儿,他还指望着老头儿手里的钱呢,自然要好吃好喝地供着那老不死的。他在外边被打了左脸,回家又被打了右脸,存着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且这幅狼狈模样又不能再出去冶顽,便直接在家中解决罢了,谁想他正拉了房中一个伺候洗脚的婢女行着那事,真真儿是箭在弦上,就差一发了,结果自家疯疯癫癫的骚老娘们就乱喊乱叫地突然冲了进来,直接将他那件物事吓软了。这几日自个儿管事的赌坊也不平静,晦气,都晦气死了!杨财连日不顺,这一股脑的怨气没地儿撒,就将这笔账算在了余锦年的头上,想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正打算带着人也去找找那破落饭馆儿的晦气,刚出了门,迎面撞上那死老头子回来,他躲也没处躲,只好硬着头皮上去喊“爹”。“嗯,嗯……”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老不死的竟然没打骂人?杨财纳闷地抬头瞧了一眼,登时惊诧万状,抻着指头很是不可思议地结巴道:“你、你你你——”“啪——!”杨财身上就被抡了结结实实地一杖,老头厉声道,“你爹都不认得了?!滚滚滚,饿了,开饭,开饭!”杨财:“……”余锦年硬被拖着入了席,与陆陆续续鱼贯而入的杨家人坐在一块儿,且还是坐在大家主杨巨富身边,形容很是窘迫。这满桌子的人,最不情不愿的就是杨财,耸肩塌腰不成样子,手边带着一个娇滴滴风情万种的年轻妇人,只这做派,余锦年就猜她肯定不是正房;杨财旁边的一对则更严肃些,大概就是杨家的三爷杨进了,而三夫人脸色苍白,一副久病未愈的模样。一大家子都等着家主发话开饭,可杨巨富傻愣愣的坐在那儿,直到被身后婢子附耳提醒了一下,才开心地敲了敲桌子,道:“吃,吃!快吃!”杨进冷漠地吃起菜,压根不管桌上多了个外人这件事。杨财则不行了,他一瞧见余锦年就气得嗞儿油,霍然将筷子拍在桌上,道:“他算个什么东西!”余锦年心里苦道,我的确不算什么东西,说好了只是送到门口的,谁承想又变成了一块吃饭,待会儿不会又发展成一块睡觉罢?就指望你了杨二爷!快叫你爹将我袖子放开,我好回家去找我们家美若天仙的季公子啊!杨巨富被杨财吼了这么一声,竟还委屈地一抽一抽的,愈加地攥着余锦年的袖子不丢手了,似不听话的孩童般嘴里大嚷道:“杨宝,杨宝!这是杨宝!”这一家人取名可真够随意的了,老爹叫杨巨富,生的娃叫杨财、杨进、杨宝,余锦年如今充分怀疑,他们那个已经去世的大哥很可能就叫杨招,正好凑成个招财进宝……这杨家到底是有多想一夜暴富啊!听见“杨宝”这个名儿,桌上除却杨家家主杨巨富之外,其余众人皆霍然变了脸色,好一阵又青又白,其中有人甚至搁下了筷子,正是那位脸色苍白的杨家三夫人,她冷冰冰站起身来,话也没多说一句就转身告辞。杨三爷也不耐烦道:“二哥,闭嘴。”杨财愤恨一番,咬牙切齿地坐了下来。经此一遭,席间更加地寂静了,气氛诡异非常,众人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实在无处可看,便都去打量余锦年。这可苦了余锦年,他本就是杨巨富从大街上拽回来的路人甲,这杨巨富看着就是一副髓海空虚的症状,说实在了,就是老年痴呆症。他在前世因职业缘故也接触过不少老年痴呆症患者,明白照顾他们有多不易,也深知道这些老人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轻易哄好的,所以当时才答应了那两名婢子,暂且冒充杨巨富的儿子。谁能想到,后续发展会是这样?杨家人好几双眼睛盯着他,令余锦年如坐针毡,如芒在背。他这才知道自家季美人是有多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恨不得当场化作蝴蝶,立刻飞回面馆,钻进他季美人的怀抱里撒个娇。第46章 薄荷奶冻杨家这顿饭最终不欢而散。这杨老爷仍是对余锦年保持着异常浓烈的兴趣,非要说他是自己的四子杨宝,而据余锦年所知,杨家老四早就去世好几年了,不过他也不能跟得了老年痴呆的人计较这件事罢了。杨家宅院很是宽敞,几道并不甚高的内府院墙将自家宅院划割成几个小一些的院落,分给底下的妻妾儿子们居住,各自的小院里则又有正侧卧房及一个巴掌大的花畦。本是挺幽静的一处宅院,却因杨家人炫富心重而装扮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