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是她的家 除了户口本,季遇还办了一张……
作者:穆烟      更新:2023-06-09 18:39      字数:3507
  季遇回到家没多久,胡大嫂子也回来了,两人碰到还打了招呼。

  对于季遇要把户口转过来这件事,胡大嫂子帮了很大的忙,所以在对方提出想多要一些油豆腐的时候,她很快就点头答应下来。

  本来这件事对她就没有什么问题,咬着不多卖的原因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但这回胡大嫂子帮了忙,又需要多一些油豆腐,她自然是没有不同意的。

  “麻烦你了。”胡大嫂子有些不好意思。

  “是我挣了钱,”季遇笑了起来,“怎么反倒叫胡大嫂子说麻烦呢,该我说谢谢才是。”

  胡大嫂子只是笑了笑,没有特意提到陈老三说的话,反倒询问户口的问题。

  季遇自然是说没有问题。

  “对了,小鱼,你以后是打算把做豆腐的生意做大的吧?”胡大嫂子问道。

  季遇点了点头,她一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几乎没有往外说起过,这会儿胡大嫂子问起,她索性主动聊了聊这事。

  “我想着如果到时候村里能多给我点地,我可以把屋子边上这块圈出来,把石磨挪到那边去,”季遇指着自己现在住的柴房边上,“做豆腐这个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是磨豆子的时候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我想着或许到时候可以请人帮忙。”

  胡大嫂子点了点头,换成是她,这样好的生意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

  但说起请人,她下意识有了对象:“是让六婶帮忙?”

  季遇摇了摇头。

  “不是?”胡大嫂子惊讶道,她以为季遇要找人帮忙,肯定会找六婶。

  季遇开口:“我想找兰云姐。”

  她的话音刚落,胡大嫂子就知道她说的是谁了。

  陈兰云的岁数跟胡大嫂子差不多大,季遇还叫她姐,是因为陈兰云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婚,原因不为别的,只因为她脑子不太好。

  不是天生脑子不好,而是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导致烧坏了脑子,到现在智商都只有几岁孩子那么点,说话都不利索。

  早些年没有计划生育,陈兰云家里也生了四个孩子,除她之外都结了婚,还分了家,陈兰云吃喝跟着父母,平时也会下地干活,因为脑子简单,不会偷懒,倒是有了一身的气力。

  只是终究脑子不好,除了让她做些体力活之外,便不能再做别的事了。

  胡大嫂子嫁到东双村,对东双村的人并不都熟悉,唯独这个陈兰云,她很是熟悉,主要是这人虽然智商低,人却很热情,有的时候见她忙碌,还会特意帮她忙。

  眼下季遇有这样的想法,胡大嫂子觉得再合适不过:“你要真能让她帮忙做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她肯定不会偷懒。”

  说着,胡大嫂子笑了起来。

  季遇也跟着笑:“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实际除了想要帮忙之外,季遇还有一个打算,就是请陈兰云帮忙,她不会去计算她磨的豆子和季遇最终做出来的豆制品数量的差距。

  “那我去帮你跟兰云家里说一声?”胡大嫂子说道,看向季遇,凑近后压低声音,“兰云家里跟村委还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呢。”

  说是陈兰云家里跟村委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不如说整个村的人基本都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区别不过是关系远近而已,毕竟东双村是陈姓大村,真要往上数,没准还能数出同一个祖宗来。

  季遇也希望能尽快批下来,但要真的批不下来,回头她在村里落户,跟村里人交易一些不太好的田地,应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两人说了一会儿,胡大嫂子原本往家走的步伐就偏了偏。

  她回来之前虽然跟陈老三多说了两句,但不代表她不愿意继续帮忙送东西,所以这会儿能有机会直接让村委给季遇批大一点的地,她自然不会放弃。

  陈兰云的父母在村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她的大伯确实是村委的人,再往上数,陈兰云的祖父母也是村委的,只不过早年是大队。

  这会儿正是中午做饭的时间,胡大嫂子上门,陈母正在厨房里烧火。

  她也没有让人出来,而是直接进了厨房里,坐在灶台后头的凳子上,跟陈母说起刚刚她跟季遇的对话。

  陈母开始的时候只当是闲聊,毕竟她知道陈老三的生意跟季遇的油豆腐搭上了关系,胡大嫂子多操心也理所当然。

  听着听着,她手上要往灶膛里送的木柴还没送进去,就砸到了地方。

  她顾不得地上的木柴,激动地看向胡大嫂子:“真的?小鱼是这么说的?”

  “小鱼的性格什么样,婶婶也是知道的,”胡大嫂子说道,“既然她这么说了,那就说明她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磨豆子也累,兰云她……”

  “这点累怕什么?这样好的事,要不是小鱼打算给兰云,我都打算争一争,”说着,陈母意识到什么,看向胡大嫂子,“美香,按你说的,要是没有大一点的地方,小鱼可能就不要人了?”

  胡大嫂子缓缓点头:“可能吧,毕竟柴房面前的院子多大,我们都知道,而且这生意真要做大了,那院子里肯定还得多放不少东西呢,还是大一点好。”

  “是这么个道理,”陈母点了点头,然后迅速站了起来,解下身上的围裙,跟她说话,“美香,你给我看看火,锅里就蒸了点菜,我出去找兰云她爹说这事,让他去找大哥聊聊。”

  交代的话放下之后,陈母立即离开了厨房,走出屋子的时候步伐匆匆。

  胡大嫂子则坐到了灶台后头,帮着烧火。

  另一边,陈母急匆匆找到陈父,两人低声聊了一会儿,陈父的眉头皱起又舒开。

  “又不是叫你做什么犯法的事,柴房边上的地没什么用,就算你不去说,村委可能也打算把那块地分给小鱼的,”陈母看出陈父的犹豫,主动开口,“这会儿你去说了,就是多添一把火的事,让这个事能更顺利完成,就当是为了咱们的女儿,当初她要不是……”

  眼看着陈母又要说起当初的事,陈父立即制止:“好了,知道了,我去说。”

  原本聪明伶俐的女儿因为一场高烧,导致烧坏脑子,这件事对陈父陈母来说,是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他们不止一次担心过要是自己走了,女儿要怎么办,可未来如何,对一直在村里生活的他们来说毫无办法。

  让陈兰云去季遇那边做事并不算是最好的法子,但至少她能挣点钱,这样等他们以后走了,还能有一笔钱交到陈兰云几个兄弟姐妹手里,让他们帮忙照顾照顾。

  陈父跟陈母说完,立即去找了在村委的大哥,如实说了这件事。

  事情并不如陈父想象中难办,也确实如陈母所说,村委在这之前就有在考虑多分点地给季遇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了季遇本人,也希望她的生意能做的好一点,或许有一天能带动整个村子发展。

  陈父说完,陈父的大哥就点头应了下来:“这不是难事,你不说我们就已经有想法了,不过既然这样,可以尽快让季遇把户口迁过来。”

  当天下午,季遇就收到了村委的通知,表示所有的资料都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去办理相关的手续。

  “迁户口不要钱,但你要买房子,还是需要给村委付钱的。”

  村委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柴房的价格,以及周边土地的价格进行了简单的评估。

  胡大嫂子和六婶,以及几个季遇亲近的村里人也都在边上,偶尔还能跟村委说几句价格的事。

  但村委最终也没有松口。

  这在情理之中,毕竟季遇是外人,要是她这里都松了口,以后村里别人还想要土地,那就不得不松口了,至少这个松口的口子不能从她这里出。

  好在季遇现在住的柴房边上不是什么好地块,除了跟六婶家里邻着,就没有别人家了,不会起什么纠纷。

  最终,双方确定下来,柴房的价格是800块钱,周边土地的价格按着大小算,总共是300块钱,土地加房屋,总共1100块钱。

  这比季遇想象中要少一点。

  甚至她现在就能出得起这笔钱。

  但她并没有说自己有这笔钱,而是按着之前跟六婶约定好的,从六婶这里借了200块,自己出了300块,剩下600块钱在半年内交到村委。

  现在去外头工地里干活,每个月都有百来块的工资,季遇做豆腐虽然是小生意,但大家都认为她在半年内挣到600块钱不成问题。

  房屋和土地的事确认好之后,季遇推出三轮车,载着村委的人一起去镇上。

  手续办下来很快,毕竟福利院和村委这边都没有任何意见。

  办理相关证件的时候,除了户口本,季遇还办了一张身份证,手写身份证,地址那一栏写的她的地址是东双村。

  六婶跟着一起过来,看到身份证的时候还有些惊奇:“这东西我都没有,不是有户口本就成了,为什么还要这身份证?”

  “以后出去办事都要身份证的,”在给季遇办身份证的人笑着跟六婶说话,“不过得拿户口本来办才行。”

  “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六婶敷衍道,凑过去看季遇的身份证,笑着跟季遇说话,“奇了,你才把户口迁到咱们村里,就有了身份证,比我还快,这是不是也算独一份吗?”

  季遇也不知道身份证有什么用,但她看着自己的身份信息从笼统的福利院变成东双村,她的心里逐渐就升起了满足感。

  东双村的柴房,以后就是她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