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作者:溜溜猪      更新:2023-05-29 06:16      字数:4515
  过了没多久,付欧拎着一个烧好了的煤炉子回来了。“哇,你这么快就生好火了吗?”刚才还好担心他是不是出去生火了,不过看他进出的速度,不像是自己生火了的。付欧笑着摇摇头,说:“找邻居拿一块新煤换的燃着的煤,这不就快了吗?”何小丽两手一拍:“好妙招,赞!”这主意恐怕就他想得出来,旁人一是舍不得,不想便宜别人白得一块新煤,第二就是也想不出这么便捷的招数,宁愿在门口扇风点火搞得跟打仗似的,也不会去拿一块新煤去换人燃了一半的煤。付欧拿着火钳,从西屋捡了一块新的蜂窝煤放在上面,敞开了底下的灶门子,又打了一锅的水,烧在上面,进了何小丽的屋。她的屋子比他自己的还大,是以前大户人家给男孩子们用的大屋,棉絮也是张澄换的新的垫絮跟盖絮。大炕上面还有个胶皮热水袋,看起来还是崭新的。付欧说:“热水袋是我单位发的,你晚上睡觉会冷吧,添热水袋暖着如果还冷,咱们就得烧炕了。”现在城市里面烧炕很不方便,买柴火也不是很方便,所以炕基本上变成了摆设。在他心里,何小丽一个南方人,应该很怕冷。何小丽哭笑不得,其实到了几十年后,没有暖气的南方人还经常取笑北方人怕冷呢,她拍了拍热水袋说:“够了,有热水袋就行,你可千万别给我烧炕了,多浪费资源。”付欧有点愣了愣,看着他媳妇儿,浪费资源这个词,一般的姑娘可真是说不出来,他呐呐的说:“我就是怕冻着你了。”“不会的,我哪有那么怕冷啊,咱们在村里的时候,冬天不也挺冷的,我还没热水袋呢。”煤炉烧水比较慢,两人在屋子里面也是干冷,付欧开始跟她讲一讲家里的事情。他一般都在单位上班,很少回家做饭,攒下来好多煤都堆在西屋里头,因此不用像别人那么节省,等到何小丽开学,她也要去学校里面上课,到时候两人除了周末,都可以吃食堂,基本上只有周末才会用到煤。每次用的时候,可以找隔壁的李奶奶用新煤换燃煤,她人比较好。西屋放了几百块的蜂窝煤,就他两人用,用一年也是够的,如果平时不用做什么东西,可以把灶提进来,放进特制的烤火架子里面,木夹子上面搭了一层薄棉絮,比较保暖。其实他自己也不太用得着烤火,就是怕她冷。另外如果不太用煤的日子,可以烧白炭,白炭他妈是拖河北那边的同学弄来的,比煤的味道小,烤着上身也舒服很多,有一百斤,满满一竹筐都没用过。这一看就是专门为了何小丽来北方过冬准备的。说这话时,付欧减了些木炭,放在煤火灶上面稍微点了点,就着了,又添了新炭,用蒲扇扇了几扇子,里面就开始熊熊旺旺的燃烧起来,付欧麻利的把灶子给放在架子下面,把何小丽按在架子上烤火。何小丽刚想起来,又被他按了下去:“你烤烤,刚从外面回来冷。”他是多怕自己冻着。“我想出去一下。”付欧看了看外面,天色有点晚了:“有点冷。”“我要给我爸妈打电话啊。”何小丽有点无奈:“刚才我看到你家附近有家电话亭,我要去打电话,你陪我吧。”付欧恍然大悟的拍了拍脑袋:“糟糕,我真是忘记的干干净净了,你到家了理该要回去报平安的,我的错。”何小丽哭笑不得,他们一下火车就聚餐,聚完餐赶回家,到了家里又忙着安顿她,哪里顾得上别的,再说他也是头一遭应付丈母娘,经验尚且不足:“没事,你陪我去一下吧。”外面天很冷,幸好有张澄带过去的羊绒衫,穿上暖和多了,也不会太臃肿,上面再罩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基本上就很暖和了。两人并肩走到巷子口,看见刚才那个电话亭。守着电话亭的是个中年男人,大冬天的天也冷,他头上戴着一顶厚厚的棉帽,身上穿着军绿色的棉大衣,很像横店通用明星款,这种军大衣在这个年代很应景。中年男人守在这里一整天了,一到年节,打电话问候亲人的也特别多,他要到七点才能下班,内心想早点回家的热情,跟需要加班的烦闷,交织在一起。看见这一男一女走近来,中年男人哼着京腔说:“三分钱四分钟,抱电话号码和门牌号。”这个年代打电话不仅要电话号码,还需要提供门牌号。电话号码何小丽记得的,但医院的门牌号她不记得呢,刚想翻她的小本本,付欧利索的报给中年男人。他记性好,对数字特别敏感,最重要的是对她的事情也比较上心。何小丽感激般看了他一眼,电话接通了,对面传来滴滴的声音……作者有话要说:有同学说为什么写了几十万字好像才开始……因为换地图了,现在在北京。上个月的收益终于可以提了,本章开始留言发红包咯~~2分评均有红包领,三日内有效哈(时间久了我会不记得哪章说了发红包的,因为都是随机的)爱你们,么么哒!第100章感激般看了付欧一眼,他脸色反而淡淡的,好像理所当然。突然感觉自己为他做的很少,他也喜欢默默的去付出,不计成本的付出。终于拨通了父亲科室的电话,不出意外他应该在加班。果然电话那头接通了,恰好何正在加班呢,明天就是过年了,医院里面的病人也不多,住院部除了极少数的重症患者,其他的也都回去过年了,沈悦也就来在一旁陪着他。两口子,就生了一个孩子,孩子不在身边,真的一点寄托都没有,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身份恢复以后待遇也提高了不少,沈悦现在也不像以前那么忙了,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调理何正和自己的身子上头。他跟沈悦两人一起在办公室里头,两口子在家,没有孩子,比较随意一些,何正在做一个专题的研究报告,沈悦则在一边织毛衣,还是织给何小丽的。“爸爸。”听见是何正的声音,何小丽声音里面带着几分惊喜,其实在b市转车的时候已经跟沈悦打过电话报平安了:“我今天到北京了,今天付欧的外婆一家聚餐,我刚刚才到他家里……真可惜不能跟你一起过节了。”后面的声音越说越小,一是想自己的爸妈了,二是,真的跟原主的父母有情感。女儿打小就跟爸爸亲,电话那头的何正听见女儿的声音,也挺高兴的:“到了就好,爸爸妈妈这里你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你们两过好年就好。”付欧当时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比较仓促了,因为省内人流量大,从新蔡去省城的火车票最紧张,反而从县城去北京的火车票比较好买,在买火车票前,付欧给何正也打了个电话,何正当然没意见,他那里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姑娘嫁人了再回家过年是不好的,女儿还是去北京过年比较好。其实办婚礼的时间当时也都提了一下,选在了二月二十,那个时候何正和沈悦夫妇都能请得到假来,再加上天气暖和了,方便出去玩,再晚一些,付欧的父母又该要出国了。到时候天气也暖呵一些了,岳父岳母来北京就不会太冷。沈悦听见丈夫跟女儿讲上话了,忙过来抢了电话,语气里面满满都是欣喜:“小丽,你到了吗,你还好吗,北京天气冷,你要注意保暖。”何小丽在电话那头哈着气儿,还骗她妈:“这边不冷的,我穿的可暖和了,您自己要注意,不要搞感冒了,办公室太空,您别干坐在那里,记得抱个热水袋。”家里也有热水袋的,沈悦体寒,一到冬天就不暖和。沈悦想着跟自己体质差不多的女儿,眼睛就迷住了:“你一个人在外面妈妈怎么放心啊……”何正在一旁嘀咕:“去插队那两年那么难都捱过来了,难不成到了首都还比农村差了,你这人就是,话越来越多,她又该想家了。”付欧在旁挺不好意思的,至少这个年代,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回家过年的习惯,或许几十年以后风气会开放一些,现在甚至在有些地方,离了婚的女儿住在娘家,除夕那几天都要自己找个破庙安生,不能住在娘家的。何小丽:……两母女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电话都要聊烫了,直到守电话亭的人都不耐烦了,用食指指节扣动着桌子:“三分钱四分钟啊,讲多久了。”何小丽这才注意到,几十分钟都过去了,她已经很奢侈的消费了好几毛钱。付欧在一旁给人陪着好:“没事,再打一会,她过年没回家……”守着电话亭的人用满嘴的京片儿说:“哟,新媳妇儿啊。”大家在外面都不容易,他也理解,本来心里有点不愉快的,这不又坐了回去。外面噼里啪啦的开始有爆竹的声音,伴随着爆竹的声音的是孩子们欣喜的叫声,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从巷子里外穿过。浓浓的年味……突然觉得外面没有那么寒冷了,挂了电话,两人一起走了很远,从这条胡同,转到那条胡同,直到外面的孩子们都少了,才往回走。外面真的很冷,走着走着,脖子里面一凉。何小丽缩了缩脖子,抬头看着天空。一片片精英的雪花从天上慢慢飘了下来,偶尔有那么一两片掉到她脖子里面。她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见过雪的了。一直生活在南方城市,毕业以后又在深圳,即使过年回老家,能看到一次雪都很不容易,后面到了大河村,也是很典型的南方农村,一年到头都不会下雪的。这一次,第一天到了北京,居然遇到下雪了。何小丽抬起脸,不自觉的盯着飘来飘去的雪花看的很入神。都没有注意到手被付欧包在手心里面,他身上火气大,这么冷的天,手心都是暖暖的,天真的很冷,心里也真的很暖。“你没有见过下雪吗?”他问。声音沙哑,很好听。“没有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下雪。”莹白的脸,肉嘟嘟的唇,怎么看,都是典型的南方女子,原主的记忆告诉她,原主从出生以后就没有见到过下雪。“说不定到明天早上院子里面就是一层白朦朦的了,走,咱们回家。”“家里有爆竹没有,我想看放爆竹。”何小丽突然甩开他的手,开心的在胡同里面跑了起来:“我还从来没有在北方过过冬天,也没有在这么冷的地方玩过爆竹。”玩心大起,还真是……一遇到冷爆了的天气,加上稀稀散散的爆竹声响,就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还真是孩子气,玩个爆竹需要这么多理由吗?“刚才那个电话亭就有爆竹卖啊,干嘛跑那么远啊。”付欧啼笑皆非的看着她,太好玩了她。“啊?”一路狂奔的何小丽,突然停了下来,目瞪口呆的看着付欧:“你怎么不早讲?”“你也没说你要玩啊。”付欧存心逗她玩,眼睛圆圆的样子可真是……太好玩了。还真是……不过女人有撒娇耍赖的特权!她追着付欧,要拎他的耳朵:“我没说你也可以买给我玩啊,不行吗?”第101章当然最后也没有买到爆竹,等他们回去的时候,那里都关门了。人都回去准备捂着过年了,两人却还是很高兴的在附近转了好大一圈子,直到晚上八点才回到家。家里的热水也烧好了,灌了热水袋捂在炕上的棉絮中间以后,何小丽美美的洗了个澡,留了点热水给付欧。煤炉子没像别人家那样灭掉,用煤火继续烧着热水,明天还可以用了。何小丽想到老式的煤灶,就是她小时候老家用过的那种,在煤炉子外面围一圈保温的设计,周围全部都是可以储水的东西,接一个水龙头,随时可以用热水,这样既环保,用热水也方便。她把想法给付欧说了一下,付欧说也可以,他可以把何小丽说的那个方案优化一下,做一个循环的功能,灶里面的水定时清理,就不会造成里面总是有放了很久的水在用。泥瓦匠的事情他自己会做,里面加一层铁胎,环住煤炉子就好,这样有一层吸热的铁桶围着煤炉子,外面再砌一层砖还可以保暖。“这个你也可以自己做?”她忘记这个年代的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请工人的,所以动手能力必须强啊。“这有什么难的,反正这段时间不在家,你要的这个东西,我帮你做。”再说他觉得做出来这个东西也蛮好,用水会方便很多……何小丽还真是很会想,满脑瓜子都是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