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丹道
作者:命官      更新:2023-05-27 12:27      字数:3205
  “那么各位就散了吧。”龙启人年报完这些人的名字之后,便让其他人各自回去。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十分有幸的有上了顾沫。其他人便立刻回去了,七天以后成王之旅,他们需要好好的准备准备。而这些人肯定是不能冒充的了,那我只能就是利用空间之力,然后靠近那里。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却有点困难,毕竟这里的少说也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比我实力高。在我想了很多办法的时候,这三百个人已经出发了。自然在这种时候也容不得我多想,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竟然偷偷的跟了上去。突然龙启年,仿佛发现了后边有什么不合群的人,往后一看。当时把我吓得直接呆在了那里,然后他疑惑地望了望,周围继续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我已经隐身了,多亏了绝颜。而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我身边还有绝颜这么大的大牌。这下我不再走的小心翼翼,反而是正大光明的混在其中跟了进去。龙家的祠堂很大很大,容下这三百人是绰绰有余。而在上方一共有十个座位正中间的应该是龙家家主的座位, 而靠在家主周围的其他九个位置,应该都是龙家长老的位置。龙启年坐在了右边第五个位置上,随后各个长老也都到齐了,他的父亲龙战千,坐在了左边第一个位置上,而右边的第一个位置上坐了一个年轻人,看起来倒是温润而雅,但自古以来都是右尊,所以这个年轻人的地位甚至要比龙战千地位还要高一点。而在所有人都到齐的时候,龙家家主终于出面了。当今的龙家家主,名叫龙禹泽是一个一千两百岁的合体期的大佬,但他的长相只有四五十岁,显得威严无比,眉眼之间都透露着似有似无的帝王之气,看样子,龙家越做越大呀。“家主安!”在他出现的时候,所有人全部起立,朝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嗯。”他点了点头,然后坐上了家主的位置上所有人才起来。“各位!今日在龙家祠堂,是为了让龙家老祖宗认认你们,因为你们都是直系子孙,是我们龙家正正经经的,天骄之子!当然以后你们其中的一位,会带领龙家走上新的高峰!”龙禹泽发表了又是一大桶鸡汤。“其实在那么多的龙家子孙后代当中,也许只有你们三百人才,有极大的可能获得紫血血脉,而今日也是让我们龙家的先祖,也是我们龙家的开辟者,龙恒! 为我们指引!”龙禹泽说完之后,他的背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人形铜像,这个便是龙家的先祖龙恒。而龙禹泽看到这个巨大的人形雕像之后,别人立刻从家族的位置上坐了起来,然后带领着所有人先朝这个人形铜像,磕了三个头之后才站起来。“请先祖庇佑,为龙家指引方向,寻紫血血脉的后代!”龙禹泽恭恭敬敬的在那里祈祷着。但是将近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依旧没有什么动静,就在所有人都比较失望的时候,突然之间天降瑞祥,天空当中突然飘下一朵紫云,然后径直的就冲进了龙家,祠堂当中环绕在这三百人的头上。龙禹泽看到此等现象,当时都非常的激动,但是突然发现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朵紫云竟然莫名其妙的散开了。“这……”所有长老都傻眼了,互相望了望,最后目光都看向了龙禹泽。“老祖显灵,看来拥有紫血血脉的人就在你们三百人当中,但具体是什么无从得晓,不过我会安排高手看护你们,直到你们其中一个人从紫血镜出来,那么有大长老为你们传授丹道。”龙禹泽说完之后便不知了去向。随后一个颤颤悠悠的老人站了起来,开始了他的演讲。“元神者,吾人之性体,为有中之无,无中妙有。当天地人物未分这时,混混沌沌,无任何凭迹与因缘可寻找,无观察者,更无被观察者,动静俱无,阴阳未分,忽偶感而“动”,自混沌中凭空一惊一跳,而生出一“觉”,此即为先天真觉元神也,此一觉即是天地人物的真主宰。此一“灵觉元神”前无所依,后无所靠,非因缘合和而生,乃无微不透遍一切处,光光净净,照耀万有之本性灵光,道书云:“神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即此灵觉元神,故丹经又云:“吾人之性乃虚空一光”。我们修丹之士,首要之务必先弄明白此元神真觉,要认得“真”。因此行者必先从杳杳冥冥虚极静笃之中寻找到我未生以前太虚本体,才不会落入边见和方所,庄子谓:“无何有之乡”,再于“虚无”中体悟出那先天真觉元神,由此直觉再来认识那太虚之本体。实际上,也只有那先天真觉才能“团聚”那“太虚”。此个元神不生不灭,出有入无,吾人本来就有。真意有二,丹经谓:一称作已土,一称作戊土,知静之时叫已土,知动之时叫戊土。意动而气动,神在炁先,意炁一体,不可分之,静而有觉炁归入神谓之已土。行者性功必须极度精纯,心中无有一点欲念,身体无有一点阴浊之气。方可窥入并把持此元神和真意,此为不持之持,不守而守,到此地步,才能完全明白元神与真意之深刻内涵。如行者修功之时,稍有测度,摸拟之心,则得之非真,丹经云:“不可思议也”。丹道不过以此真意为丹头,意即炁,炁即意,神即炁,炁即神矣。整个仙道修炼过程,无非是对此“觉意”进行反复炼养,先在身内安炉立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入于宇宙太虚之炉鼎炼养,再入于天地之炉中炼养,最后入于宇宙太虚之炉鼎中炼养而修成旷劫不坏之元神。故我们修丹之士,首要之务,最紧迫之事,必先对此元神、真意认得明白,方不至步入岔路。在何时用何种方法才能体悟到?于至阴之中,恍惚之时,此刻行者无任何知觉,在混沌无觉中,忽然有了知觉,不是思议,不是模拟,不是触物,不是触境……。而是于杳冥冲醒而来,苟或妄为,则全体皆非,夹有丝毫暗想暗意,都非真正元神。丹经云:“静时固非,动时亦非,其机在静极而动之初,其间只一息耳”。普通之人,欲念纷纷,虽时有元神出现之景,但都被后天识神蒙蔽,一瞬即过,移时即非,不能知此真机。何谓真意呢,即在此一“觉”之后,如何“保持”此一“觉”之意,道祖有云:“何谓无念?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即是一心一意持守此“觉”,念住此“觉”而无它念。觉后意动,此意与觉是一是二,有别亦有相同处。行道之人,意发之时,心中仍是无任何欲念游思,心内无有一物,此时之意谓之真意。丹经云:“无心忽觉为真觉,一心内守为真意”,看似有别,实是一觉而已,一意而已。真意实际就从那一觉之后,只保持纯洁一心,而无二念罢了,丹经云:“守心如一曰真人”也。就如同一个走路之人,顺着一条大道一心往前,并没有丝毫念头要寻岔路,这就是真意,一句话顺其自然,道经云:“道法自然”,修丹全在顺其自然,但非完完全全无作为的任其自然,如一放任而漫不经心,则又可能堕入顽空,无法成就变化莫测之元神,如果执于有作,则入于魔道,害人害己。故曰:“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绵绵若存。”……”这个老人看起来挺不中用的,但是他的话每一句,都是经典精髓,可以说是对炼丹的人,非常的有帮助。下面一些炼丹的人,都纷纷开始盘腿修炼起来,希望能获得大道之力。“道远字辅,汉建武十年生于昊之天目山。暨长,博习旱书,从学者千馀人。寻中直言,极谏科拜巴郡江州令,弃官隐洛阳北郁山,修鍊形之卫。章帝以博士徵,不赴。和帝即位,召为太傅,封冀侯,亦不就。乃杖策游淮,入鄱阳,上龙虎山,合九天神丹。访西仙源,获制命五岳,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俄往嵩山石室,得黄帝九鼎书。衡字灵真,有长材,韶徵黄门侍郎,辞隐居阳平山,誓以忠孝导民,君子谓其有继宗开绪,纳俗安善之功。生盛,字元宗,魏太祖封都亭侯,弗受。始自汉中还龙虎山,遇三元日,升坛传录衡生系师鲁,字公棋,益钻前人之烈,以道术教人,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授以道业,已信,号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者,自首其过。后设义仓,置义米内其中,任人量腹取饱,过取则有祸,人归者日益众,遂居汉中,诏授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其后归魏太祖,拜镇南将军,封闻中侯,五子皆为列侯,女归太祖子彭祖。鲁卒,追谧原侯……”我想了想之后,还是放弃了听这个,毕竟我的丹道,是有专门的类别,毕竟上万年的古法,和现在相提并论起来,大部分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