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
作者:天堂放逐者      更新:2023-05-26 10:03      字数:3351
  差点忘了,整个火星同步学西班牙语的同时,康科医生也在学中文。咸鱼今天也因为太过学渣,而感觉到自己跟这颗星球格格不入。可能要等到来自地球的宇宙飞船落地,才能稀释掉火星的全员学霸成分吧?不过——“等到飞船降落,这里也会变得复杂。”如果生存资源稀缺,或者地球环境迟迟无法转好,人类将没有归处,也不知道去处。到那个时候,或许很难看到一位医生穿越沙暴为人治病,再看到一辆抛锚的火星车,大家不会毫不犹豫地询问遇到什么麻烦。当然陆笛不是看不懂空气的人,非要在这时候说煞风景的话。沙暴恰好停歇,康科医生再次出发。没多久,通讯也开始恢复了,得到曹严准确消息的何教授激动万分。当事情往好的方向转变,就会振奋人心。阑尾炎是小手术,只是发病急,现在有了医生,科考站也不缺药品,病症也没被拖延,当天晚上廖晨就脱离了危险,只等伤口恢复。还在户外坚守岗位的曹严听到科考站传来的好消息,总算松了口气。回头一看,那边两个竟然已经把被黄沙埋掉的地基重新挖出来了。陆笛甚至在一边写日记一边挖,毕竟上火星干建筑工,是他万万想不到的发展。“这可能是史上时薪最高的建筑工人,单是补贴就吓死人。”“……这是有缘由的。”“啥?”陆笛纳闷,晏龙提醒他:“火星科考站因为资源稀缺,所以留守的人手有限,基本上能得到这一任命的,不管是华夏俄罗斯美利坚还是地球联邦的工作人员,至少都有两个学位,其中一个最好是博士,而且年纪太大的人不行,所以曹严他们都是跳过级的天才。”陆笛:“……”懂了,他觉得这份薪水与补贴高,是都市打工人的想法。其实按学历算,这份工资还少了。毕竟有这份才华与脑子,去做别的工作年薪也很丰厚,缺啥都不会缺钱的。到了曹严这等学霸的境界,他们除了钱还有远大的理想,愿意为人类的航天探索科考事业付出。“曹哥厉害,何教授了不起,就连那位康科医生也很值得钦佩。”陆笛点头说,顺带写进日记。因为在工作,日记只能声音录入。所以曹严一不小心就听见了,他带着三分尴尬,连忙说:“咳,其实现在要钱也没用,这个薪水吧……”陆笛猛地一愣。对啊!末世了!钱在账户里可能取不出来,取出来也没处花。“商都基地那边发什么?粮票?工分?”陆笛一点都没怀疑,这套制度会直接用在避难时期。晏龙还真没想过这茬。“哎,你真是……不说别的,如果以后有华夏的宇宙飞船降落在火星上,总不能大家以物换物吧,经济也是秩序的一种。”陆笛一句话让旁边的曹严也开始挠头。“这不用我们费心,我们就管盖房子。”晏龙淡定地说,“反正该发什么,该有什么,我们都不会缺。”这就是国家养出来的底气吗?陆笛哑然,再瞅一眼漫天黄沙下面的地基。行吧,只要给得多,咸鱼可以马上不咸,上火星盖房子算什么!陆笛习惯性地闭上眼睛,一边听着萨克斯一边干活,琢磨着自己真正拿到的好处是什么?难道是晏龙?“……”机械人控制的合金铲滑了一下,陆笛突然心虚。第137章 分析4月30日, 地球。现在时间是上午十点,可是天色暗得出奇。黑灰色阴霾笼罩着大地,遮住了原本明亮的太阳, 只有一些灰黄色的残影隐隐绰绰地存在着。几辆装甲车在城市里行驶。说是城区, 其实跟废墟差不多,一些高楼的墙体剥落,露出了钢筋水泥的结构, 远处的低洼地带完全淹没在了海水里。在强烈的海风吹拂下, 碎纸屑与塑料袋在废墟上空旋舞着, 像是徘徊不去的幽灵。广告牌倒在路边, 原本光鲜亮丽的女明星脸部出现一个黑色大洞,洞里躺着一个差不多散架的空调外机。路面上残留着大量泥沙,在建筑半米高的地方留下了明显的水渍,上面还趴伏着绿藻与海贝。因为海水退去,许多遗留在岸上的贝壳张开了壳,它们同一些不该出现这里的海水生物一起干死了在陆地上,导致城市里到处弥漫着难闻的海腥气与腐臭的异味。装甲车上配备了高压水枪,还有类似消防车的软管,一路走一边喷洒着街道,尽量除掉这些异物, 把它们从阴暗的角落里冲刷出来,然后洒上配置好的药水。商都人仍未放弃自己的城市。哪怕它在短短一月内遭遇了两次海啸, 一次强风暴。由于整座城市都是近二十年建造的,不管是材料质量还是设计都非常过硬,所以除了海边这个受灾严重的城区,其他地方都保持着完整。车停在新的海堤旁边。这是根据测算修筑的临时堤坝,可以防止海水对城区的进一步侵蚀。一些建筑只能被“遗弃”在了堤坝外, 很多都泡在海水里,它们静默而破败的影子像是钢铁森林里枯死的大树。袁仲夏抬头凝视着远处灰蒙蒙的海面,咬断了嘴里的烟。“队长你可省着点吧,现在烟成了稀缺品,你既然不抽,换成冰棒根与糖棍怎么样?”陈岩在旁边建议。袁仲夏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踩着污浊的泥水走到堤坝旁边。“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袁仲夏指着不远处搁浅的船问。“报告长官,是蚌港,都是之前不愿意接受搬迁,不肯去内陆地区的人。”一周前的风暴潮彻底淹没了附近的几座城市,尽管做了准备,死伤还是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很多人认为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要去避难所或者听从安排搬迁,就要抛弃大部分财产——其中最主要的是房产,蚌港老城区那边性格顽固敌视政府的人很多,他们连家具都舍不得,更不乐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加上华夏现在的人力物力有限,底层的工作重心肯定放在那些愿意走的人身上,没有时间跟人手去劝说他们。“这几天,幸存者陆陆续续抵达了这边。”有些是被搜救队发现的,还有的是自己搭船逃命。面对这些衣衫褴褛,满脸惊恐的逃难者,不管是袁仲夏还是驻守海堤的部队,脸上都没有鄙夷的神情。因为在人群里,还有不到成年人大腿高的小孩。这些孩子能做什么决断?无非是父母、祖父母固执不肯走,拖累了他们经历这场灾变。还有一些成年人,因为经济、家庭、以及自身性格的原因,只能跟随家里那个拿主意的人,结果差点葬身在海水与风暴之中。像袁仲夏这样履行“保护”职责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主动嘲笑“被保护者”。“12区的避难所还有位置吗?”“没了,不过卫星城的地铁站还有位置。”“告诉他们,让他们愿意去就去,但是不满十六周岁的小孩一律进入12区接受统一教育,不超过六十岁的成年人都必须工作,由各个避难所分配。”袁仲夏说完,又补充一句,“如果有不想留在这里的,告诉他们没有多余的人手,只能让他们自己前往内陆地区。”这个消息显然不会让人满意,人群里传来了愤怒的声音。袁仲夏不用看就知道又是那些当年搞水货走私,后来断了财路的老人,这都是蚌港的老问题了,这群人已经习惯了闹腾,在他们的印象里,聚众拖一拖闹一闹总是没坏处的。可惜现在已经不是物资富余,按闹分配的时代了。哪怕他们喊着打人了,欺负老人了,连踢带打甚至躺下打滚,驻守海堤的人员也不会多给一个表情。如果有敢于靠近,做出攻击动作的,分分钟按倒,然后带进旁边的空帐篷。毕竟驻守部队身上有武器,不能被这些发疯的家伙抢走。这里没记者、基站损坏导致民用通讯中断、危险地带附近更没有普通居民,所以不管是这些人嚷嚷着的曝光,还是大喊大叫造成的不良影响,都是不存在的。袁仲夏微微皱眉,低声说:“把那几个孩子带出来,给他们找点东西吃。”四月的商都,温度已经在三十度左右了,然而火山灰对阳光的遮盖导致平均气温暴跌,现在商都海边的风吹得人身上发冷,可能还要穿上长袖与薄外套。逃难者的船都受损严重,他们也没有干净的衣物。偏偏在这时,地面又轻微摇晃起来。惊叫声响起,许多人惊惶地奔跑。“安静!”袁仲夏大喝一声,这时人们才发现摇晃停止了,刚才的惊慌犹如一场幻觉。“这是今天第几次了?”袁仲夏皱眉问。这种程度的摇晃,人在颠簸的车辆上根本察觉不到,只有站在高楼或者空旷的地方才会发现。“第一次,情况在逐渐转好。”商都前几天遭遇的海啸与风暴,是发生在南华夏海一次强震造成的。之后余震一直存在,不过总的来说,不是什么坏消息。至于商都,根本就不在地震带上,除非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出现大变动,不过按照科学分析,要分裂也是裂这一块儿,中南半岛那边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