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
作者:天堂放逐者      更新:2023-05-26 10:03      字数:3156
  晏龙读完了信,在末尾回复了一句话:“在你盾牌与骨骼保护下的人,有一天会制造出供你使用的武器。敌人无穷无尽,甚至无形无象,但我们要做到的只是两个字,活着。”活着,并且保护更多的人活下去。就像朱祝这样的研究员没有多余的脑细胞去思考他父母的退休金,晏龙也没有多余时间思考外面的普通人怎样适应末世避难所或者宇宙飞船上的生活,因为有更大的难题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已经习惯了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明悟这点,心底也不会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自傲,只是尽己所能。晏龙关了电脑终端,跟扒饭的朱祝打了个招呼,继续往前走。机械设计部灯火通明。“抱歉,我想要之前失败的那个载体数据。”晏龙的声音只让这群满脸黑眼圈的研究员抬了一下头,然后大部分都像是没有“接受”到任何信息那样,继续低头工作或者吵架。“超算空出来了吗?我要跑一遍数据!”“不行,纽带关节连续坏了两次,我们对变量考虑得还不够充分,这些公式都不能用。”“没有更多的试验时间了,只能改设计方案……全改!”晏龙利用自己的优势,穿过了争吵的人群。他看见了新的设计图。机械载体像是一只扁平的蝠翼生物,后面拖着细长的尾巴。晏龙隐约有预感,这就是他与陆笛前往火星的量子飞行器了。***十天后。“倒计时,30、29……”陆笛听着耳边的倒计时,忽然问晏龙:“你紧张吗?”“还好,三次模拟实验都很成功,你在担心?我没感觉到你这方面的情绪。”“不是,”陆笛下意识地摸着脑袋,“毕竟是出球出差,我就想知道你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在想什么?”晏龙沉默了一秒,然后说:“我在想季厘出球出差的时候没给我写信。”“啊?”“3、2、量子传输启动!”作者有话要说:晏龙:表面不计较,确实也没想起来,但是被岁闰的信提醒了晏龙:季厘一声招呼都没打就走了!第131章 日记出国曾是一件大事, 轻易是做不到的。后来只要办个旅游签证,一千来块钱就能去东南亚某国的海滨沙滩溜达一圈,于是出国这个词的含金量就下降了。特别是在商都这种新兴科技城市, 少说也有十分之一的人出过国,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并不是没钱,而是没时间。陆笛也没想到自己加入商都执行队之后,竟然完成了三个月出国, 半年后出球的“神奇成就”。这就离谱。毕竟培养一个宇航员还得三年。陆笛心情复杂地回头望了一眼那个散发着蓝色光芒的量子传输台, 以及停在那里外观像是鳐鱼的黑色飞行器。“……呃, 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的日记, 但是每个登陆火星的科学研究人员都必须要写,据说这是个传统。好消息是可以不讲究语法修辞造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陆笛费劲地用手套戳着键盘。这个手套是简化版的,看起来更像是机械义肢,只有五个金属手指头,没有任何电子元件,依靠能量传感器来牵动纽带。陆笛在键盘上输入4月15日的日期,想了想,又给前面加上了“地球时间”。陆笛回忆自己紧急考试通过的火星课程,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时30分左右, 跟地球差不多但是不能直接根据日出日落来套用地球历法,还得经过计算。“好吧, 这算是球差,时差的升级版。”陆笛自言自语。别人可以使用摄像头拍日记,他与晏龙只能敲键盘。“登陆火星已经半小时,十分钟前清醒进行粒子态分离,目测没有后遗症, 但还没有结束保护观察期,暂时没法离开这个舱室进入火星科考站……”陆笛正在埋头敲键盘,忽然听到晏龙在后面问他:“手套哪里不适合?再给你改改?”“大拇指这里有点僵硬,敲空格键有点别扭。”陆笛停下输入,抬手给晏龙看。晏龙戴着一个奇怪的头盔,眼睛的部位是蓝色光屏。与其说他戴着,不如说他在使用这个载体。头盔连接着鳐鱼飞行器内部,便于他操纵里面的机械进行简单变形,取出携带的材料,飞快地组装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陆笛使用的金属指套、圆球机器人等等。“行了。”晏龙重新调好指套,递还给陆笛。“你是要把我们的全部‘家当’组装出来吗?”陆笛伸头张望,他发现不止有“室内”使用的防干扰用金属球,还有很多光看零件不知道什么用途的玩意。晏龙顿了顿,继续埋头干活。“嗯。”这算是回答了,陆笛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是自己刚才抖的机灵太冷了吗?全副家当?没毛病啊!精神体没了这些载体就跟幽灵一样瞎飘,多重要啊!算了,继续写日记。“被晏龙提醒,我才发现自己离开地球的时候没给陆云他们写信,主要是不知道写什么,而且写了……好像也没用。”陆笛思考了半分钟,把最后一句话删掉。“我一直是站出来面对危险的人格,到了承担责任的时候,大家默认这是我的工作,谁会因为‘工作’特意写一封信说明呢?就像陆云一直沉睡,如果她醒来,我们也不想告诉她来到商都之后找工作有多么困难,房东有多么刁钻,高昂的拔智齿费用,还有莫名其妙出现在地铁里的恐龙……“而是会昂着头对着陆云说,生活其实并不难,大家齐心协力,咬牙熬一熬就解决了。“所以应该是‘知道这个世界末日吗,我就随便参加了一个试验,临时抱佛脚考了几门课,然后完成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任务,人类文明就继续保存了’……呃,我模拟了一次这个口气,觉得自己好像很欠揍的样子。”陆笛想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欠揍没事,反正打不过。“我就喜欢他们既生气,又惧怕我的样子。”陆笛想到了蒋竽扭曲的表情,张簧惊讶赞叹的脸,还有胡琴欲言又止站在中间不知道怎么调停的为难。就在他沉浸其中的时候,后背突然被晏龙“戳”了一下——这感觉很微妙,仿佛清水落入流沙,轻轻荡开,又违背物理法则的轻松抽离。“哎?”陆笛疑惑地望向晏龙。“……那边有录音按钮,日记能以音频的形势存在。”晏龙委婉地提醒。陆笛立刻拒绝:“胡说八道,日记怎么能念出来?”晏龙沉默了一阵,然后说:“别人还录视频呢,也是念的。”“不行不行,这个舱室太小了。”陆笛想,晏龙会听到的。“别催,我马上就写好了。”陆笛缩到角落,继续敲键盘:“按理说第一段日记应该写初到火星的感想,很遗憾我没有。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就像人坐飞机到外国,第一印象是这个国家吗?不,是机场啊!”他环顾四周,补充,这个机场太小了。因为科考站的空间问题,所以比地球“登机口”的规模小了很多,简直是个狭窄的房间,勉强布置了量子传输的环境。没有地球的资源丰富财大气粗,很多仪器还是改造的。——仿佛从商都坐飞机到了非洲!陆笛一头黑线都要具象化了。“说实话,如果不是通讯器里传来的声音,欢迎我与晏龙来到火星,我一点切实的感觉都没有……可能模拟实验做多了吧,总觉得这里不是火星,下一秒夏教授就会站到我们面前,让我们说一段话判断我们的思维状态是否正常。”陆笛敲完了顺手统计了个字数,赫然发现有一千多字。陆笛:“……”他记得陆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叫学生写日记,每天200字,学生们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胡编乱造。怎么到他这里,随随便便就奔着千字大关去了?这时,房间里的通讯器嘟嘟响了两声。“有来自商都的讯息。”光屏展开,一行行文字出现在上面。主要问陆笛与晏龙感觉如何,情况怎么样等等,需要他们各自回答,然后再把讯息传输回地球。陆笛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措辞习惯明显属于夏教授。行吧,隔着几千万公里,最后还是熟悉的人熟悉的确认方式。陆笛顺手把坐飞机有感那段话复制过去了。同样能看到界面的晏龙:“这些通讯记录会被记载到教科书里,你改一改,别搞地域歧视,否则教科书那边不好办。”火星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在地球耐心等到通讯回复的夏教授伸手托眼镜,抬头宣布:“他们情况良好,没有任何问题。”欢呼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