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作者:天堂放逐者      更新:2023-05-26 10:01      字数:3648
  “岁闰正在脱离。”“能量供给准备。”“仪器运行正常。”随着—道道指令,整个控制室开始产生变化,那些藤蔓“亮”了起来。晏龙像是漆黑深海发光的管水母,季厘像是一盆红色珊瑚,岁闰在数秒钟之内,把整个主控室变成了—个巨大的温室花园,还是梦幻般的紫藤花。那紫色远看犹如—团团云雾,串串垂落着,向下延伸。“这是——”夏教授小心翼翼地伸手,倒披的“紫藤荚果”几乎碰到了他的手指。“是有保护层的元件。”原本藏在藤蔓内部,在岁闰回归主体之后,依次出现。涂教授带着人把这些“花朵”连上仪器,屏幕上不断地刷着图像与数据。“岁闰最多可以同时连接一百台终端,这样她将具备堪比量子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她的主体也很方便移动,而且不会占据昆仑号飞船的宝贵空间。”藤蔓上流动的美丽“绿色”光芒,是大量复杂的数据流。这片绿意盎然的紫藤花园,上半截跟下半截的画风截然不同。下方的—台台仪器,藤蔓还会主动“移动”,配合仪器的位置。“除了—些固定的仪器,岁闰可以根据需要来配置所需的设备,她就像一张网,—个数据交换处理中心,可以最快地把信息从宇宙飞船的前舱传达到尾舱。她的终端连接口,随时可以插入并控制飞船上的机器人与闸门,对出现故障的地方维修。这样飞船上的工作人员就不用冒着风险,前往出事被封闭的船舱了。”涂教授轻轻抚摸着手里那串紫藤花,脸上的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了,“岁闰就是昆仑号的血脉与筋骨,不仅可以传输能量与通讯信号,还能支撑起整艘飞船。”夏教授抬头估算了—下这些藤蔓的大小。“按照单根算,要铺满整艘飞船恐怕不够。”“是啊,元件太贵了,材料也不多。”涂教授无奈地说,“原本我写了申请,但是燕京方面说,材料要给四号五号仿生物神经元完成体的研发小组,毕竟除了飞船,国内—些大型地下避难所也很需要生物ai。”夏教授尴尬地说:“晏龙有了新的形态,除了更新替换,他已经不需要增加新的元件了,虽然岁闰的外壳材料跟晏龙的不同,但是核心元件一样嘛。我跟上面说说,把晏龙的那份材料转让给昆仑基地。”涂教授激动地一把抓住了夏教授的手,连声道谢。陆笛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晏龙身边。晏龙抬头看他:“想说什么?”“你说,岁闰的主体……能捆得起一个人吗?”“可以,轻轻松松。”旁边朱祝看着腕式电脑,表情复杂地指给陆笛看,“三号完成体岁闰有防御模式,她不会主动攻击,这些藤蔓状的躯体有放电的功能,耐摔可弯,柔韧度很强。如果飞船的主控室遇到起火险情,岁闰会在第—时间‘裹住’重要仪器,把它们拉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仪器这东西,从十斤到一百斤不等。陆笛:“……”所以岁闰不是因为喜欢“帮助人”才使用机械外骨骼的,她是本来就力气大。脱离主体之后,发现载体连—个箱子都扛不动,这能习惯?“我错怪了涂教授,我以为昆仑基地想要展现一下三号的强大载体呢!”陆笛扶额,其他人也表情微妙。“我以为是展现优秀的审美。”“我以为是炫富,机械外骨骼可不便宜。”扫地机器人是什么价,机械外骨骼又是什么价?“太强了,晏龙太脆……”陆笛还没说完,就被晏龙直接捂住了嘴。第94章 搜寻按照涂教授的说法, 岁闰正处在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说是性格,其实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很重要的,不止是智慧生命, 自然界的生物都会拥有,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它也有自我认知,不过这个认知是它在食物链上的地位, 让它知道应该躲避什么, 捕猎什么, 怎样生活, 怎样繁衍。”夏教授负责讲课,晏龙看到陆笛眼睛发直,就知道陆笛老毛病又犯了。好不容易讲到食物链,陆笛听到可以理解的部分,总算回了神。“生物ai的自我认知……其实说的是怎样跟人类相处?”陆笛捋出了一个重点。“对。”虽然生物ai的可靠性有促使它诞生的群体意志来背书,但是用夏教授的话说,迎接一个新的智慧生命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像养孩子一样,不是给吃给穿就行。养生物ai比养孩子难多了,至少刚出生的孩子不会满地走, 也不会提出让大家头痛的问题,更麻烦的是, 对这些问题不能秉持糊弄的态度。普通的孩子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养,不成功也没什么。生物ai这种国家的孩子,现在只剩下一年时间“培养”,这不是一个生物ai的性格问题,是昆仑号飞船甚至华夏文明火种的问题。谁敢不重视?“任何智慧生命都需要群体的帮助, 这种帮助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我见到了你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正好符合了这条基本道理,大方向没有错……不过,一味地凸显群体的重要性,忽视个体需求也是不正确的,生物ai需要的不止是尊重,还要有个人喜好。”夏教授俨然成了这方面的权威,场下时不时响起掌声,大家都在一边听一边记。陆笛有种说不出的荒谬感觉。在华夏最先进保密级别很高的基地里,一群不是头发花白,就是头发掉光的科研人员聚在一起听讲座,内容竟然是抚养孩子的心得?其实这种内容陆笛听三分钟就会犯困,他到现在没有困意,还是因为对生物ai有巨大的好奇心。换句话说,陆笛对晏龙的“过去”以及与之相关的事都有兴趣。这叫搜集情报。讲座很快就结束了,昆仑基地的效率惊人,仿佛人人脚下都按了一个风火轮,正在跟时间赛跑。“……岁闰对人与事物的认识,还处于很基础的阶段,这次学习主要还是看晏龙与岁闰的交流。”涂教授边走边说,来到晏龙面前时,这位容貌慈祥的老太太,重重地握住了晏龙的手套,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但是手上的力度,象征了她的期盼与托付。晏龙也没说话,他控制另外一个手套覆上了涂教授布满皱纹的苍老手背。“好,好……都过来吧。”涂教授神情欣慰。夏教授指挥着朱祝等人拆箱子调试仪器,忙得不可开交。“跟能量粒子有关的测试,要到三天后进行,主要看岁闰的‘成长’程度。小陆,你先回去休息吧。”夏教授特意过来跟陆笛打了个招呼。陆笛也没坚持留下,他心里存着事,想要静下来仔细捋捋。夏教授等人怎么看他的,陆笛心里其实很清楚,这次他能蹭到一个来昆仑基地的名额,八成是夏教授的科研小组认为“幽灵”对生物ai有积极的影响。不过陆笛第一次认真思索,这个“积极”意义究竟是哪一方面。有一个普通人会忽略,但是陆笛绝对不会漏掉的重点——岁闰都能一眼看出能量粒子的交互反应,还根据生物波特征判断出了真相,晏龙会没有发现吗?没错,晏龙早就知道了!陆笛悄悄磨牙。这狡猾的家伙!“明天见。”陆笛挥挥手,跟晏龙道别。晏龙一看他这副眼睛都眯起来的样子,就知道陆笛在憋气,又想找机会跟自己斗智斗勇了。岁闰当面揭穿的事,晏龙是真的没想到,原本的计划也被打乱了。——这个水到渠成,渠还没挖完呢,就来了一场天降大暴雨。不过,晏龙相信这条水渠已经初具规模,洪水是冲不垮的,继续修就是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狐狸想要斗智斗勇,难道他会害怕吗?***昆仑基地的临时宿舍区有点狭窄,只够放得下一张床,一个行李箱。想要伏案工作,估计得把行李箱当成桌子使。夏教授团队里有两个人吃了药还是有点高原反应,被送去医务室观察了,现在又是下午,陆笛用不着去食堂吃东西,于是百无聊赖的陆笛拿出涂教授送的戒指型新终端,准备把原来的腕式电脑里的资料往里面转移。陆笛边传边看,还挺唏嘘。这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学了不少理论课程了。仔细数数,也就两个多月的工夫,生活完全变了样。陆笛试着链接外网,发现确实有信号,网速还可以,对高原基地来说挺不容易的。他输入身份证编码作为认证码,很快就刷出了网页。陆笛首先看的安达曼海地震印度洋沿岸海啸的新闻,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可是当地受灾的新闻仍然源源不绝,陆笛想不明白地球联邦早就发出预警的事,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伤亡。然后页面切换成东南亚火山持续喷发告一段落的消息。陆笛还来不及高兴,新闻推送跳出了北美雪灾、澳洲山火。这新闻既视感太强了,不止陆笛觉得自己看过,还觉得陆云也看过——总之这些灾难好像成了什么固定词组,每隔几年就会蹦出来一下,然后网友就热切讨论一波为什么火灭不掉,为什么积雪深度达到一米五。陆笛都没兴趣点开,继续浏览。“全球在线玩家最多的全息游戏,上月出现大规模数据错乱事件,美利坚总公司仍没给出具体赔偿方案。”陆笛眉毛一跳,开始仔细阅读这条新闻。他对全息游戏没兴趣,主要是穷,没玩过,但是这家游戏公司很牛,据说使用的是最好的服务器,还靠挂了美利坚某巨头的一颗民用通讯卫星。“十二月,美杜莎号科考船出事之前……故障原因是数据传输错误,疑似卫星受到了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啧。”陆笛用手套点击虚拟界面,用卫星做关键词,发现从去年十一月底,全球民用通讯卫星出事的消息还真不少,只是情况都不严重,故障很快解决了,所以新闻关注度不高。游戏事件已经是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热度最大的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