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作者:天堂放逐者      更新:2023-05-26 09:59      字数:3211
  第69章 搜索1月5日, 下午两点。军舰犹如一个洁白的海螺躺在一整块柔软的碧蓝色丝绸上。海浪规律地波动着,“丝绸”在日光下点点泛金,波纹曼妙。就算已经看了两天, 陆笛还是难以抵挡这幅碧海晴空画卷的魅力。“太美了。”在陆笛眼里, 洋流的力量是“可见”的,它有具体的线条。颜色重一点的需要奔赴远海,颜色浅一点的就在安达曼海这边打转。海面下还有暗流与旋涡, 这些深深浅浅的青与蓝色共同描绘了迷幻的美景。——这是能力“升级”之后的结果, 在尼斯特港以及搭乘安平号“货轮”那段时间, 陆笛就没有这种鲜明的感受。朱祝不清楚这件事, 他以为陆笛只是在说景色。“是啊,安达曼海沿岸有许多著名的风景海滩。”朱祝扶着扫描眼镜,小声嘀咕,“比如普吉岛,你知道吧,不管什么旅行社都喜欢挂出来做海岛游招牌的那个。”陆笛闻声张望,然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看见,这里距离岸边很远,而且是在公海上。朱祝也不是真的想去海岛度假,他只是惋惜:“……不知道一年半之后, 还能不能看见这些美景。”地球可能会面目全非。也许这一代人有生之年都很难等到生态恢复。“我在拍视频,留着做避难所的资料, 以后播放给大家看。”朱祝伤感地说。他这么一说,陆笛就想到了在雪原上看到的极光,忍不住问晏龙:“上回你拍了极光吗?”笔记本电脑就放在朱祝面前的简易台子上。听到这个问题,键盘自动输入猛然停住,然后扬声器慢吞吞地传出了晏龙的声音。“有。”陆笛眼睛一亮。是真的亮, 载体眼镜都跟着反了一次光。“……但是后来我们遭遇了激光武器的攻击,数据块受到波及,报废了。”晏龙的声音变低,听起来闷闷的。“啊!”陆笛十分遗憾,还有些心疼。然后一想,视频拍下来的画面,只是“普通画面”,触发不了联觉。仿佛看一幅不上色的画,模糊度很高的视频。想到这里,陆笛的遗憾就小了很多。“不过后来,我又梦见了。”“我也……咦?”陆笛想说自己也梦到了,因为太好看,忘不掉。随即他反应过来,惊问:“你‘梦’到了?”所以生物ai真的会做梦?不止陆笛,就连朱祝都十分震惊。其实朱祝知道晏龙在主体休眠的时候做梦了,毕竟这是一件惊动了整个科研团队的大事,夏教授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基地研究二号、三号仿生物神经元完成体的小组。——可无论是夏教授,还是科研小组的其他人,都倾向于晏龙可能不记得梦的内容。仪器记录到的数据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拼凑不出任何东西。晏龙的“自我完善”也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了主体的结构改变。所以尽管大家对晏龙的梦境很好奇,可是晏龙只字不提,大家就默认了晏龙是“没记住”。梦嘛,谁还没做过呢!别说一觉睡醒忘了,就连睁开眼的时候记得,洗完脸之后彻底忘了的事都有。“梦到极光?”朱祝迫不及待地问。说起来,极光是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冲刷大气层之后产生的,同样算是能量粒子的碰撞,所以这一波是夜观星象心有所感,然后顿悟提升境界?听起来像武侠小说。武侠爱好者·朱祝眨了眨眼,抛开了那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只等着确认消息之后转告夏教授。倒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陆笛,没有在“做梦”这个问题上多纠结,毕竟在他的感觉里,晏龙跟人没有差别,虽然生物ai做梦听起来很离奇,但是发生在晏龙身上就没问题了。“梦里的极光跟现实中一样吗?”陆笛兴致勃勃地问。“……嗯。”晏龙想了想,又补充说:“还更好看一点。”因为在梦里,他与陆笛并肩看极光,能碰到彼此。哪怕不交谈。那种静谧美好的氛围,晏龙醒来之后也久久无法忘却,甚至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其实我回来之后,在网络上搜索了所有的极光视频,然后又根据对极光成因的科学研究,看了一些实验室制作人造极光的视频……结果休息的时候做了一场梦,莫名其妙发现自己根据记忆在补全丢失的极光数据,就是补得有点过头,太完美了,不好模拟。”晏龙慢吞吞地说,“我正在研究怎样用主体元件,在带电的溶液里模拟产生极光,如果成功了,你可以来看。”陆笛:“……”硬核做梦,服了服了。咸鱼听完觉得自己不配做梦。戴着眼镜站在笔记本电脑前的朱祝也在倒吸冷气,这已经不是自动升级程序了,这是自主研究新式的发光结构啊!虽然朱祝想不明白,发光模式有什么好研究的,但是从科研的角度看,有想法还能执行就是好事!让二号、三号研发小组看看,我们这边的晏龙能文能武!不做科学家是不想做,不是在这方面比不上季厘!“呜、呜——”急促的声音传来,在甲板上分开工作的人顿时精神一振。“前方三百米,船舷左侧二十度,发现可疑目标!”朱祝拿起笔记本电脑往前跑。各国科考团分头行动,已经在这片海域搜寻了整整两天,类似的情况报告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十几次,但没有一次是真正的陨石。安达曼海的情况比较复杂,最深的水域在四千多米左右,航道众多,沿岸浅水区域又都是风景区,这里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海域之一。虽然生态不错,但海床上还是有不少来自人类社会的垃圾。这些垃圾往前数,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沉船残骸。一些含有金属成分的垃圾,严重影响了探测器的工作效率。为了避免造成二次误报,大家只能把这些导致误报的“垃圾”打捞上来。以至于陆笛有种大家开着军舰来保护环境,清扫海底垃圾的错觉。在做了两天无用功之后,各国专家团队不得不通过视频,重新划分了搜查区域,交换着进行第二轮详细排查。今天这艘属于华夏的小型军舰,就来到了前两天没到过的水域。“很像……这次真的很像。”众人看着声呐的反馈与探测仪给出的数据结果,十分兴奋。陆笛也来了精神。每天看海虽然轻松愉快,但是任务没有丝毫变化啊!名义上各国展开联合行动,可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大家都在自己国家的船上,在所有船都开齐了雷达探测的情况下,陆笛作为幽灵也没办法潜入别国船只,所以任务不是定在打捞陨石的过程中,而是陨石捞上来之后,负责捞陨石的国家留下一部分做样品,剩余陨石送到地球联邦科考船上的时候。为了确定这是平安夜“造访”地球的陨石,各国必然要使用仪器,对“捞”上来的石头进行鉴定。那涉及到的技术就多了。美杜莎号科考团还要主持分析这块陨石的成分,目的是让大家拿着结果报告单回国——想要拦截这类密度比较大的陨石,首先要有个标准跟努力方向吧?按照陆笛的理解,就是等到陨石捞上来之后,大家在美杜莎科考船上“合宿”的那两天,间谍们才会各使手段,想尽办法刺探别国机密。作为一个普通人,陆笛只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特工。现在要亲身见识,还有点小紧张。紧张是真的,兴奋也是真的。——咸鱼不干活,干就干大活。这就是陆笛的性格。所以他看到这次很可能就是陨石时,那种欲欲跃试的情绪,完全表达在了声音里。“总算来了!”朱祝一愣,有些意外。普通人在这种时候难免患得患失,既想捞上陨石赶紧做完任务回国,又害怕任务艰难不能完成,在这种压力面前表现都不会太好。朱祝还以为自己与晏龙需要给陆笛做做思想工作,才能在接下来的任务里打好配合呢!结果完全不用?晏龙心想,陆笛跟“普通人”这三字完全不沾边。这种不好战、但敢战的脾气性格,晏龙早就看出来了。普通人遇到压力就缩,这是人之常情。而陆笛呢,别看他躺在那里懒得动,可要是抬眼看到压力从天而降,他能一脚把压力踢飞了。晏龙从特别执行队的陈岩那边学到一个词,叫做“脸骗”,用来形容看起来不厉害,却很有实力的对手。晏龙觉得陆笛就有那个味,外表懒懒散散,又年轻脸嫩,一副拉不动拽不起的样子,可真要打起仗,估计冲起来比自己还快。加上陆笛总是喜欢自称咸鱼。晏龙最初不理解,后来特意连上外部网查了什么叫咸鱼。然后晏龙感觉,陆笛大概就是“脸骗”的升级版“咸鱼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