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作者:天堂放逐者      更新:2023-05-26 09:58      字数:3025
  这时他忽然看到秃头旅客揣手机的时候,不小心掉了证件。吴希眼睛发亮,悄悄一脚踩住证件,飞快地捡起来。“我的证件呢?不是你一起收着的吗?”秃头旅客被同伴一问,慌张地在身上乱摸,结果只发现了自己那份。他的同伴是个身高跟吴希差不多,年纪也差不多的男人,脸上还有胡子,也是游客打扮。两人怒气冲冲吵了一阵,觉得可能是丢在游客中心了,于是互相埋怨着回去了。吴希打开证件,发现长相虽然有不小的差异,但都是华裔亚洲人面孔,他心一横,拿着这个从天而降的证件跑去了一条通道排队。上船是需要人脸识别的,吴希心里没底,额头全是汗水。“滋啦。”仪器忽然空白了一下,然后又恢复了正常。检查员望向仪器,也没发现什么毛病。轮到吴希的时候,证件递上去成功通过,人脸识别仪器又“滋”地一声空白。“怎么回事?”检查员很诧异。屏幕上一个劲地冒雪花点,好像受到了什么干扰,可是几秒钟后又恢复了。检查员照了照自己,很正常。吴希开始哆嗦,这时他身后的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催促道:“能不能快点,都要冻死了。”检查员看了看他们,发现仪器好像又恢复了正常,决定还是谨慎起见。“机器坏了,后面的排另外一队。”“什么?”众人怨声载道。吴希抱着手臂,哆嗦着请求:“我这是过了吧,都好了的!”大概他这样子挺可怜,加上证件也没问题,检查员点点头,给放了通行。吴希如蒙大赦,一路小跑向船上冲去。在他身后,隐形的陆笛默默收回了按在人脸识别仪器上的手,正是这种一秒灵一秒不灵的精准干扰,让吴希成功蒙混过关。那个排在吴希身后的人,愤愤不平地指着仪器:“这不是好了吗?”又折腾了五分钟,检查员确认仪器确实没有故障,队伍重新开始挪动。排在吴希身后的人过了通道,不着痕迹地拿出了一个微型耳麦放在领口边:“定位仪已经成功安放,我已上船,等待进一步指示,完毕。”“不要跟太紧,不要与目标有眼神接触,完毕。”“了解。”陆笛目送着这位行动队员离开,转身回头去找晏龙了。游客中心那边,负责“送”证件的朱祝,笑着看自己的搭档。要不是船上有一个身高外表勉强符合吴希条件,还有“第二份证件”的船员,这个计划就没法实施了,还得另外想办法。“行了,回去报告吧。”朱祝摸了摸光脑袋,戴上帽子搓手,钻回有暖气的大厅等陆笛回来。“成功了。”听到耳边忽然响起的声音,朱祝咧嘴一笑,然后小声嘀咕:“特勤局太松懈了,港口检查应该派专人盯着,怎么能让没有反恐经验的轮渡公司工作人员上呢?”“如果他们很警惕,计划还怎么实施?”陆笛无奈地问。晏龙缓慢地说:“其实是检查方向的问题,特勤局在找那些携带了枪支与刀具的危险分子,只要能通过安检门,后面的检查并不是太严格。否则袁队长也不会顺势制定出这个放猎物出陷阱,再一网打尽的计划。”吴希是一只稀里糊涂撞进网的猎物,抓他没用,抓住他身后的林北堂才是关键。“这次计划要是能成功,得感谢晏龙。”没有巧合地在人群里发现了吴希,就没有整套后续计划。晏龙否决道:“不,主要功劳是陆笛的,没有他,我们不可能这么快通知袁队,让吴希赶上这趟渡船,脱离特勤局的视线。而且没有故障干扰的话,吴希不可能混过关卡。”“……”陆笛的眼角抽了抽,这是感谢幽灵的作祟技能?说起来他这方面本领还挺欠缺的,根本不可能像电影里鬼怪那样,想让屏幕上显示什么就出现什么。“别互吹了。”朱祝催促道,“该去跟袁队汇合了,我们也要想办法混上别的渡船。”猎物已经放出去了,线不能松。“带上金属球。”晏龙提醒道。“什么?”朱祝一愣,“两个吗?你们都要备用的载体?”“对。”晏龙语气沉稳地说,“虽然这是一条撞网的鱼,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一切都是敌人陷阱的准备,永远不要小看敌人。即使不是陷阱,林北堂现在也肯定知道,幽灵在我们这一方了,预防措施必须有。”作者有话要说:陆笛试图与晏龙完成商业互吹然而默契太差,相声搭子的明褒实贬功能太好,互吹并不成功晏龙:表彰大会首先要感谢幽灵的作祟技能陆笛:……陆笛骂人了啊还没骂人,晏龙又侧面嘱咐陆笛小心,不是直接发话要陆笛注意防备,就表现得很相信陆笛的能力,却又显得周到体贴陆笛:……陆笛:都是生物ai,情商为什么差这么多?躺着不动的季厘:?第48章 星幕漆黑的天幕犹如倒扣的巨碗, 覆盖着大地。一颗颗闪烁的星辰高悬着,像是打翻的碎钻,就这样铺在黑色天鹅绒的缎面上。陆笛看得入了神。即使在故乡兴覃镇的田野上, 也见不到这样瑰丽的星空。据说这跟空气质量有关,在没有污染, 人类活动很少的区域,人们才能像祖先那样窥看星空的瑰丽与奥秘, 才会发现月亮根本不是黑夜里最显眼的那个存在。哪怕它很大很亮, 也比不上星辰的数量。陆笛想要形容一下夜空的壮丽景色,竟然发现词穷,他甚至有种自己不站在地球上的错觉。难怪尼斯特港有那么多准备进入极圈游客呢!极光还没看到,单是这片星空就值得了。“唰——”雪橇板快速擦过雪面,与雪原上的风融为一体。陆笛存身的摄像机被拆得只剩下主体外壳,这样容易携带, 又能抵御外来攻击, 此刻正摆放在雪橇板的物资上面,一起用绳索牢牢固定着。袁仲夏带领着一支七人小队, 正在这片茫茫雪原上前行。越野车动力足, 但是目标大,而且穿越雪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故障,所以他们选择了雪橇。很多年前,在这片雪原上还发生过一次持续了整个冬季的惨烈战斗, 这个国家的军队就是踩着雪橇, 藏身在稀疏的树木之间与茫茫雪原之中, 不断狙击开着坦克的敌人。袁仲夏等人虽然没有一边驾驭雪橇一边作战的本领,但赶个路问题还不大。距离吴希逃出尼斯特港,已经过了三天。吴希一路更换交通工具, 但是因为身上有追踪信号发射器,又拿着袁仲夏“好心”提供的证件,所以始终没能脱离这边的掌控。当然为了防止意外,一直有个人远远地跟踪着吴希,每隔十分钟或半小时就冒险接近一次。这是为了确认目标无误。如果目标具备反侦察能力,是有可能把定位仪放在别人身上,误导追踪者的。吴希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他换船换车,每到一个地方就把衣服从头换到脚,为此报废了好几个追踪信号发射器,跟踪人员还要不断“拍”上新的。换了老牌特工,这个方法不会起效,老特工对“擦肩而过”的一切人都心怀警惕。吴希再小心,也没有那根神经,不是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队员对手。只不过吴希选择的路线越来越偏僻,在物理程度增加了跟踪难度。最后袁仲夏决定冒一次险,示意队员暗中制造一场街头冲突,趁着混乱的时机,接近吴希,把最新科技的纳米定位仪“拍”进吴希的后颈。这种东西扎入皮肤之后,像被虫子叮了一口,微痛,但是一秒就过去了。混在街头斗殴的推搡里,就很难察觉了。袁仲夏一开始没动用这个东西的原因,不是怕失败,而是这玩意不便宜,还是一次性用品。事后证明这是个非常有预见性的决定,因为在今天下午,吴希与人接头,搭车进入了这片广阔的雪原,正常的跟踪手段统统报废,只剩下十分钟接受一次的追踪信号了。自从进入雪原,袁仲夏的心情就变得沉重。五年了。虽然不是同一片雪原,但是这熟悉的冰天雪地景色,仍旧让人伤怀。晏龙以三足机器人的形态停在雪橇板的前方,转动镜头扫描周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