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51      字数:4724
  “朕也不知。”康熙道,“朕过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商议。”又道,“老九是朕的儿子。真有个三长两短,不但伤了朕的儿子,还伤了朕的脸面和大清国的脸面,朕还不担心呢,你们紧张什么?都是闲操心。”宜妃不敢继续在这里碍皇上的眼,低身一礼:“皇上,娘娘,嫔妾告退。”没料到康熙会对她说话:“宜妃,你要是静不下来心,去储秀宫里陪陪温贵妃。你不是一向会说话嘛,把温贵妃哄开心,算是你的功劳。”“嫔妾遵旨。”温贵妃的精神比昨日好了许多。正像佟宝珠说的那样,医病要先医心,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念,身体上的疾病就容易治了。温贵妃原本就是有病缠绵在身。前几日,康熙亲自查王美人的事,令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她自认为自己和其他嫔妃不同,她和皇后不但有亲戚关系,她生七公主时,皇后还救过她的命。而且平日里,她还是姐姐长,姐姐短的叫。还有一点,更早些年,她和皇后的关系不好,是有目共睹。让皇后和众人认为,在对待王美人这件事上,是她一直心有怨恨,对皇后有歹意,才会如此。那她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人。这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是什么?天地为证。当初,她真没往名字上去想。她就是见不得有新美人入宫。想着顺手除掉新人,对大家都有好处。都过去了三四年,早把这件事忘了。如今翻出来,可是有口说不清。德妃和宜妃,都不是省油的灯,还不得把责任往别人的头上推。她在她们中间位份最高,这份罪责八成是让她独自担着。身体的病痛,再加上心中积郁,就觉得后宫里的生活,没一点意思,活着没什么意思。反正是被皇上厌弃着了,不活也罢。至于两个孩子,没有了她这个额娘,兴许日子会更好。康熙去亲自看她,又下旨寻医。还说,即使她不在了,也不会再晋升贵妃,在他心里,这些妃嫔们没一个有资格做贵妃。后宫中保持现在的位份,永远都不会再变。如此种种,令温贵妃改变了心境。正像秋嬷嬷说的那样,兴许是她自己多想了。皇上和皇后压根就没那么想过,更没盼着她早死。“等九阿哥回来了。宜姐姐别想那么多了,就这样安稳地过下去,有孩子们守着,有荣华富贵享受,没有皇上的宠爱,又算得了什么。”温贵妃见了宜妃后,反过来劝解她:“争来争去,除了多争几日宠幸,还能争到什么呢?你看皇上现在这个状态,大概宠幸也争不来了。”宜妃心里仍想着九阿哥,心不在焉道:“贵妃娘娘说的是。”温贵妃又道:“如今这样也挺好。皇后既使再风光占尽,也会顾着咱们,顾着孩子们。眼看着咱们年纪越来越大,容颜不再。若是有新人入宫,让新人得了宠,皇上被新人迷糊了双眼,再生了孩子,可就没咱们的好日子过了。”“贵妃娘娘说的是啊!”宜妃叹了口气,道:“王美人那件事,咱们不就是这样想的么,是有些人多想了。”两人难得心平气和地,说了一会子话。温贵妃看宜妃精神疲惫,又不说走,只好说自己困了想睡会儿。“嫔妾不想回翊坤宫,在贵妃娘娘这儿眯一会儿。”宜妃说的是眯一会儿,往外间的塌上一躺,没多久就睡着了。还是被人叫醒的。“宜主子,九爷有救了。大贝勒爷和五爷抓到了对方的头目,要用他交换九爷呢。估计用不了多久,九爷就能平安回来。”宜妃以为自己是在梦中,四处看了看后,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不到午时呢。几位小爷真有本势,在这么短时间里,就找到了人。”宫人笑道:“承乾宫那边刚得了消息,就派了人过来告诉宜主子,好让您安心。”“本宫过去看看。”“宜主子,您要不要把妆上好,再去?”宫人提醒道。宜妃:“......”瞬间又有了新的焦虑。天啊!今日让皇上看到了什么?她不想活了,这就去死了算了。晃了晃身子,歪坐回塌上。“......本宫,本宫头晕得厉害,暂且回翊坤宫。”第201章 血脉此时的承乾宫里, 欢声笑语。“臣妾发现啊,当皇帝可真是太不容易了。”佟宝珠递给了康熙一盏鲫鱼赤小豆汤,“既要自己有能力,会办事;又要有眼光, 会看人;还要懂得信任人,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这样才能当好一个皇帝。”康熙被夸得不自在, 隐隐红了脸。接下白蓝花的瓷盏, 拿起勺子舀着喝了两口, 才口是心非地接话:“朕不大喜欢喝鱼汤。”“熬夜伤肝。鲫鱼、赤小豆和花生米一起炖的汤,有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 有利于护肝养肝。皇上年龄大了,要注意身体。臣妾想和皇上白首偕老呢。”康熙看了她一眼。浅粉色锦缎旗服上绣着紫色的蝴蝶, 衣领处用了四指宽的天蓝色锦缎镶边,鬓边插戴着镶珍珠的蓝色蝴蝶簪,再配上她这张粉面桃腮的笑脸。从头到脚,从说话到一举一动,都甚得他的心意。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 思之如狂。贵妃怎么能越来越好看呢?现在好像比没生孩子之前,更好看了。相较以前,在她身上多了些亲切柔美的风韵。佟宝珠没明白他这疑惑的眼神是什么意思,赶忙解释道:“臣妾是听太医说的。臣妾的首要责任是照顾皇上嘛,自然要各个方面都要问个清楚。”“嗯”康熙又低头去喝汤。他坚持让贵妃生孩子, 果然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贵妃自从什么病症好转之后, 对他的态度是一日一个变化。照这样下去, 相信不久的将来......想到这里, 他在心里快速地打住这个念头。转念去想无关痛痒之事。不能再称呼贵妃了,表妹以后是朕的皇后。“皇上。”佟宝珠在他身边坐下,满眼崇拜地看着他道:“您的血脉太好了,瞅瞅这些孩子们,个个都是懂事、孝敬又能干。趁着现在身体还行,再生几个吧?”“你还想生?”康熙歪头看她。目光从她的眼眸处,滑过微翘的鼻尖,落在红润的小嘴儿上。他特别想做开枝散叶之事,可现在不是不行么。佟宝珠缓慢地点了一下头,然后道:“这次一下生三个,太伤身了。臣妾恢复一两年,再继续生。皇上可以先让别的嫔妃生。人才是立国之本,将来孩子们各自镇守一方,把大清国管理得井井有条。”康熙的目光在她一张一合的小嘴儿上停留了片刻,又看向她的眼睛。黑色的眸子里是他的倒影,此时心里却想着别人。想着他和别人生孩子的事!康熙把汤盏放下,没带什么情绪地说:“朕去躺会儿,等醒了再用膳。”只漱了口,擦了手脸,就躺在她的床上,佟宝珠也没说什么。依旧笑得温和可亲:“待会儿再有人来禀报九阿哥的消息,要叫醒您吗?”说着话,拉了里面的薄被给他盖上,还贴心地掖了掖他下巴底下的被边。康熙没回答这个问题,他从被子抽出胳膊,捉着她的手,红着脸说:“你也上来睡吧。”说话的时候,目光扫视了一眼她的嘴唇,落在她的胸脯上。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因为有奶水,胸脯比先前更鼓了。令他忍不住想入非非,想得身心都躁动不安,“爱妃身上的味道好闻,有爱妃在身边,朕睡得香。”做不成开枝散叶之事,搂着亲亲,也能聊以慰藉。“臣妾不困。”佟宝珠把他的胳膊放回被子里,又掖了掖被边,“臣妾饿了,要用午膳。皇上睡吧。”“好吧。”康熙万分不情愿地闭上了眼,“不是特别要紧,需要朕作决定的事,不要叫醒朕了。困倦的很。”佟宝珠放下帐帘,走出卧室,来到门廊下。已经是中春了,树木和花圃里的花草都发了芽,院子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昂然。微风里都带着春天的气息,令她忍不着深吸了口气。“娘娘。”容嬷嬷站在她身边低声说道,“趁着三少爷这次立功的机会,您同万岁爷商量一下,还是把他调离紫禁城,去别处当差吧。”佟宝珠扭头眼含疑问地看她。容嬷嬷很久,没同她提过佟家的事了。久得,她都要疑心,容嬷嬷是不是真把自己当成了康熙的人。对佟家不管不问。“再如此下去,三少爷迟早会被万岁爷褫夺掌事卫大臣的职务。当下正是激流勇退的最佳时机。”容嬷嬷看到一名宫女朝这边走来,扬了个手,让其退到一边。她又接着说道,“前段时间,京中有流言,说喜鹊报喜,乌鸦守护是人为。这个消息是三少爷的人在永和宫里听到,让人撒布出去的。现在他安排的耳目,遍布了东西六宫。万岁爷现在心情好,是睁只眼闭只眼,长此下去,会出大事,将会连累到娘娘。”待佟宝珠问清了流言的事,不禁叹服隆科多的手段。真是一箭三雕之计。既教训了宜妃、德妃,又及早地防住了,日后有人说祥瑞是人为的说法。对于祥瑞之说,她一直是半信半疑,曾想过是有人做了手脚。还真是!她这个弟弟,是手眼通天啊。佟宝珠道:“此事重大,本宫考虑考虑。”“既使调离了三少爷。在这个时候,万岁爷再安排掌事卫大臣,肯定是首先为娘娘考虑。”容嬷嬷担心娘娘是顾虑三个孩子的安危,不肯将隆科多调走,又同她分析道,“等再过一段时间,添孩子的喜悦淡了,可就不一定了。帝王之心靠不住,娘娘还是要依靠自己。自己为自己安排后路。”接着又道:“娘娘前些时候,心情不佳。很多事,奴才没告诉娘娘。三少爷纳了一名不该纳的妾室。”“谁?”“叫李四儿,是三少爷岳丈的侍妾。老爷对此事不管不问,太太都气病了。现在城里有不少人在议论,说佟佳氏压过了赫舍里氏,这可不是好现象。”康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有一份在码头上扛货物的营生。起早贪黑的扛大包小包,每天只得十文钱。家里有一位美娇娘,还有十八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挣的钱太少,全家人每天都吃不饱。他非常惭愧,常常自责。他的美娇娘,摸着他的肩膀说:“夫君的胸襟如海,两肩如铁。以后晚上别睡觉了,多扛几袋箱包,多挣钱。再养不着家,娘子我就带着孩子们另寻活路去了。”他委屈极了,扑到她怀里说:“朕不想做你的夫君,做你的夫君太累。朕想做你的儿子。朕饿,朕想吃香香。”惭愧加委屈,突然醒了。康熙看着蓝色的帐顶,心里酸涩交加。就连在梦里,皇后也同样不心疼他,对他没有男女的情爱。转念又想,梦是人潜意识的呈现。是他在潜意识里,认为皇后不心疼他。至于梦中的饿嘛,是他没用午膳就睡觉,腹中空空所致。“......今日,你皇阿玛一直在夸赞你,说你有担当,又做事果断。”从外间传来低低的说话声,“这是他最高兴的事。你的兄弟们多,又个个出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不好平衡,难免会顾此失彼。有太子如此,他就放心了。睡觉也睡得安稳。”“儿子尚有许多不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嘛。谁没个不足之处呢?就是老祖宗在时,她也一样有许多不足。何况是咱们这些年轻人,需修行的地方太多了。像太子这样,能时刻警醒自己,谦虚好学,将来就能像你皇阿玛一样威震四方,团结宗亲良臣。成为一代明君。”“皇额娘说的是,儿子多谢皇额娘的教导。”“这哪里是教导,是闲聊。噢,对了。本宫听说,石将军一家已经入京了。这两日,本宫就寻个理由,让石家的姑娘入宫,看看相貌品性如何。太子可有什么要特别交待的?”“没有。儿子的婚事全凭皇阿玛和皇额娘作主。”“侧福晋呢?太子妃要多方考虑,不能擅自作决定,侧福晋尽量依着你的心意选择。”康熙正听得起劲呢,想听听他们在背后,怎样议论自己,外面转了话题。接下来,他知道太子会怎么接话,肯定是说全凭皇阿玛和皇额娘作主。太子是他一手带大的,自小就乖巧,懂事,让人省心。岂料,皇后话落了半天后,太子才迟迟疑疑地接话:“儿子看中了一个人......”后面的话还没说出来,又听到了皇后的声音,“你们出去吧。”康熙判断,这句话应该是对旁边侍候的宫人们说的。“太子,你接着说。”“......儿子知道不该有这种想法,皇额娘问着了,儿子还是想同皇额娘说说心里话。倘若皇额娘说,不许儿子纳她为妾,儿子就彻底死了这条心。”“是什么人?”“儿子看中了惠风阁的郑答应......”太子的声音变得急切了些,“她入宫后一直病着,很少抛头露面,也从未侍过寝。皇阿玛可能就没见过她。皇阿玛若是见过她,儿子绝不会有此非份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