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51      字数:5060
  有人则十分厌烦。吵吵闹闹的傻坐半天, 饭菜端上来基本凉透了。吃不好,也同忙碌的皇上和太子搭不上几句话, 又浪费时间,着实不是什么好事。这部分人一般是爵位高或是官位较高,不打算拉拢关系的重臣或是王爷们。他们眼中只有皇上和太子。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在太和殿举行的满月宴,则是人人都盼望的盛事。尤其是从外地赶来祝贺的外地官员们,更加盼望。京城中的官员, 早在“洗三”向皇上朝贺时,就送过贺礼了。外地官员都还没送呢,满月宴正好是机会。趁机看看三胞胎的模样。双胞胎已经是极少见了,宫里居然有三胞胎,而且又那么神奇。太子在午门前请“三官”, 大家都知道, 一部分人还看到了太庙上空盘旋的喜鹊。辅国公叶布舒连升三级, 晋为贝勒, 起初别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好奇的人,就会想法设法的打听,有一个人知道,就会有两个人知道,渐渐的就在暗地里传开了。原来是献计之功!皇上依照他说的方法投了“龙简”。太子请三官,皇上投龙简,当日皇后娘娘就生了三胞胎皇子!这不是明摆着是三官降世么?也有人说,神仙降世之说不可信,这或许是巧合。那你也来个巧合,给大家看看呀!别的不说,先生个三胞胎试试?反正是不管背后怎么说,都想看看三胞胎。朝臣们盼着参加宫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见见皇上。皇上没露面的这半个月里,太子和四阿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搞出了轰动朝野的三件大事。众人想观察皇上的态度如何。康亲王是宗亲、徐乾学和高士奇都是皇上重用的汉官。去年的会试主考官就是徐乾学,这是对他多大的信任。更不用说皇上尊称为老师的高士奇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刚监国,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换掉皇上的重臣,这是要干什么?皇上正值壮年呢,看样子,估计再活个一二十年没问题。太子就是想有一番作为,想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也太早了些。施二夫人说的,三院六部堂官都支持太子的决议,此话不假。但其中有多半官员,并不赞同如此处置这三人。认真查起来,大家都不干净。处置他们三人,对自己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现在是他们,谁知道下一个轮到了谁。但有人带头同意了,其他人也不敢反对。这件事表面看着简单,其实背后的深义却很微妙。支持,或许不会赢得太子的赞扬,还会引起皇上的不满;但反对肯定会明着得罪太子和皇后的长子四阿哥,还落个是非不分,为官不够清正的名头。两害相比取其轻,只好选了支持。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皇上发怒的思想准备,也想好了应对的说词。此时,三位小皇子的满月宴上,看到皇上带着太子和几名阿哥出现,才发觉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上和太子之间没有一点隔阂;皇上溢于言表的欢喜,众人也明显能感受得到。月白色锦衣,胸前和双肩绣着腾飞的金龙,袖口和下摆是天蓝色的祥云纹。介于正装与便装之间的装扮,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年轻了许多;洋溢的笑脸里,透着意气风发的神采。这种神采,也只有在皇上少年时期,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的那段时间,才有过。平息三藩之乱时,都没有呢。那时候的状态,就好像是沼泽泥泞中走出来,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脸上也同样有灿烂的笑意,但那种笑意,是青松傲霜的自信。不像现在,仿佛是心里开了花似的。司礼太监高声道:“行礼,山呼。”众人跪地:“臣等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恭祝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恭祝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恭祝三位皇子满月,臣等祝愿诸皇子身体康健、福禄长寿。”在康熙听来,充满喜气的山呼声,比任何一次山呼都要响亮,他甚至有些担心,会不会把太和殿的琉璃屋顶冲破。“众爱卿平身。”康熙得意地笑道:“朕听说,你们想看看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的模样。朕让他们抱过来了,你们排好队,按次序近前观看。”话落后,招呼抱着三胞胎的太子、大阿哥和四阿哥。曾有人暗自想过,兴许是皇上在皇后没生产之前,提前找了几个同样月份的孕妇。等她们生下孩子,就选两名男婴抱宫里,对外谎称是三胎胞,以图三官降世的吉兆。看到三个孩子后,这个念头消了个干干净净。六合帽下的三张小脸儿,虽然长相各有不同,但很明显都是皇子。眉目之间和皇上皇后多少都有几分相似就不说了,如此可爱的孩子,去哪儿找?乌溜溜的黑眼睛,圆润饱满的鼻头,红润的小嘴巴。一眼看过去,心就柔软成了一团。难怪皇上这么开心!谁家有如此可爱得挠心的三个孩子,谁会不开心?睡觉都能笑醒。不想出门当值了,就想守着他们看来看去。难怪皇上不上朝!“大元元,这是我们的郭罗玛法,汉人称呼外祖父。”排到佟国维看时,太子笑着说。话里带着满满的自豪感,为有这样的弟弟感到自豪。这是佟国维第二次见到孩子们。第一次是洗三礼时见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孩子们大变样。佟国维自己就有十多个儿女,见过小孩子刚出生时的长相,知道自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儿的变化。但三个孩子变成如此的可爱灵动,仍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才刚满月,已经会笑了。谁看他们,他们就冲谁笑。佟佳氏的血脉,果然是与众不同的高贵强大!先前佟国维曾为娘娘生的是三胞胎,按祖制无法继承皇位,失落过。此时看到这三个孩子,为以前的荒缪念头感到可笑。从古至今,太子常有、皇帝常有、三胞胎皇子从来就没有过!而且还是嫡子。“三位小皇子长的真好。”佟国维笑吟吟道,“皇后娘娘能顺利诞下你们,多亏了太子殿下祈福。等长大了,你们可要尽心尽力辅佐皇上、辅佐太子......”站在他后面的索额图听到此话,万分高兴,同他打趣道:“国公爷,行了,看多长时间都一样是看不够。您还是让让地儿吧,后面的同僚们都还等着。大家都这么看不够赖着不让地儿,还要不要用膳了?”佟国维让到了一边,笑呵呵道:“索大人这声称呼,得折老夫十年寿啊。即使打趣的话,可不敢如此了。”嘴里这么说,其实心里十分欢喜。索额图这是当众在自己面前示弱呢。其他人听到此话,心里也是一惊。随即又反应过来了,元后在时,可是从未在太和殿的宴席上露过面。太和殿宴席与乾清宫的宴席不同。乾清宫宴席一般情况下,宴请的是宗亲内臣;太和殿宴席中有文武百官。何况皇后娘娘此次出现,并不是临时起意,是皇上提前安排好的。否则,山呼声怎么会如此整齐。看来,在皇上心里,这位皇后的位份,远比元后的身份更加贵重。更出乎众人意料的事,还有呢!探看三胞胎的队伍还剩四五个人的时候,身着布衣的康亲王、徐乾学和高士奇被侍卫们带了过来。待他们行了礼,康熙当众说道:“他们三人所犯罪过,按律当抄家流放,以示警戒众臣。道家有言: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今日,朕看在三位皇子的面子上,赦他们的流放之罪。改为罢官削爵,收没家产。”众人听着前面的话,还以为既往不咎。一听后面的话,心道,这叫什么赦罪啊!不赦罪,最重也就是如此判法了。之前不是有纳兰明珠那个先例。纳兰明珠可是比他们犯下的罪过严重多了,也就是个罢官、收没家产。三位罪臣再次跪地叩首,感恩皇上,感恩皇后,感恩皇子。以众人的眼光判断,他们的感恩十分有诚意,并未有半点怨言。众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昨日,康熙分别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讲了一番,被判罪的好处。如此以来,之前的所有罪责就可一把抹去,再也不用为以前所犯下的罪过日夜担忧了。自二月十五日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重新开始。并暗中向他们透露,会在征葛尔丹时重新启用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们都听出了皇上话中之意。此次他们被判罪,是康熙的授意,是想用此事警示朝臣们。此前,他们心中对太子和四阿哥的怨意,在听了康熙的这番话之后,也消了个干净。康熙的这个说法,同时也说给了太子。太子倒是没有多少意外。在他监国之前,他皇阿玛就告诉他,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处理政务,错了也不要紧,他皇阿玛会来收拾摊子。曾不止一个人暗中提醒,别的错事没有关系,把皇上的近臣投牢里不行。没有哪个皇帝不忌惮太子的权势过大。汉武帝以“巫蛊”之名杀掉太子全家,就是其中的例子。太子想的是,或许他皇阿玛会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满,但皇额娘肯定会劝说。只要皇额娘在皇阿玛身边,就不会有事。他有了一次擅自作主,就能有第二次!朝臣们就会对他这个太子有所忌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四弟说的那样,他们的皇阿玛对待朝臣们,太过宽容。长此以往,会出大乱子。要把这些不好的苗头早早扼杀在摇篮之中,大清国才能更加强盛,才能让万邦来朝!“谢谢皇阿玛。”正式开宴之后,太子率先向康熙祝酒,“儿臣有这样的皇阿玛是儿臣的福气;大清国有皇阿玛这样的明君,是大清国之福,儿臣祝皇阿玛万寿无疆!”作者有话说:第198章 满意三胞胎的满月宴相较于以往大宴, 气氛轻松又热烈。皇上高兴啊,皇上高兴大臣们就轻松,不用担心皇上看自己哪里不顺眼。参宴的官员们,彼此之间也有话题可谈。以前参宴, 要避嫌, 不能谈朝政;不能谈家事, 省得让对方误认为是打探他们的隐私。这日, 就不一样了。现成的话题, 聊了三胞胎, 聊自家的孩子,再聊对方的孩子。家常话题, 聊来聊去,原来不熟悉的官员, 也聊熟了。再加上,此次宴席的饭菜可口,端上来都冒着气,酒也是好酒。难得吃的好,喝的好,聊的好。心情也就很愉快。“费大人, 恭喜您了。”一名外地官员来给费扬古敬酒,“下官听说,家里的小姑今年就要同四阿哥成亲。到时候,下官一定回京,去府上讨杯喜酒喝。”小姑是小姑奶奶的意思。费扬古有四个儿子, 一个女儿。乌拉那拉青瑶是他的小女儿。费扬古对眼前这名同他搭话的官员, 并不十分熟悉, 只是知道对方是哪个地方的知府。但人家亲切说着恭贺的话, 自然得笑脸相迎:“多谢多谢。这趟回京,你若是得空,去家里吃杯茶。”“多谢费大人盛情。”大家都是多年混官场的,对方也知道费扬古是顺嘴客套话,何况是当着众人的面说话,自然是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下官知道费大人事务繁忙,就不叨扰了。”这名官员离开后,相继又有其他官员过来敬酒。费扬古是武官,性格豪爽,来者不拒。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面前壶里的酒水变成了白水。“费大人,这是我家四爷让给您换的,担心您喝多了,胃里不舒服。”刘福小声说。主子只是说让把酒换掉,别的什么都没说,但身为奴才得理解主子话中的意思不是?这是主子的岳父,以后得一并孝敬着。刘福又端着亲善的笑脸问道:“那边备的有蜂蜜水,要给您上一盏吗?蜂蜜水解酒,酒气不容易上头。”费扬古四处观望,终于在纳兰明珠的那一桌,看到了四阿哥。此时,他正微侧着脸,在听纳兰明珠说什么。大约是感觉到有人看他,扭头朝这边看来。两人正好看了个对眼。四阿哥脸上原本没什么表情,在看到费扬古时,扬起嘴角笑了笑。费扬古心里瞬间涌起一阵暖流,好似暖洋洋的微风轻拂过田间的禾苗小花儿,舒心极了。这个女婿不错,称心如意!费扬古原本就对四阿哥十分满意,相貌好,文武双全,办事也稳妥让人放心。但在先前,他夫人有些不满。乌拉那拉氏是大族,满人八大姓之一。自己是乌拉那拉氏的族长,夫人是皇族宗室之女,唯一的宝贝女儿自小就学习诗书礼仪,秉性贤德、温婉大度,是大家女子的典范。嫁给德妃的儿子,他夫人总是觉得有些委屈。用他夫人的话说,德妃是妃位没错,可乌雅氏是包衣奴才,她本人又是宫女出身。这样的女子虽然因生皇子有功身居高位,但眼界、气度和为人处事,到底是与大家族出来的姑娘不同。闺女有这样一个婆母,将来肯定不好相处。再就是,不想和乌雅氏那一家扯上关系,乌雅太太在京城里是出了名,不好相与的主。现在那一家是被抬了旗,可人依旧是那人,粗俗又傲慢。现在不一样了,四阿哥正式记在了皇后的名下,那皇后就是名副其实的婆母。待闺女成了亲,德妃那边,礼节性的去请安就行,不用当作亲婆母日常侍奉。至于德妃,四阿哥在名义上,不再是她的儿子。对待四阿哥的福晋,她肯定得收敛着一些,说不定还会刻意讨好四福晋,以便和四阿哥关系亲近。这门亲事,现在全家人都十分的满意!四阿哥这边,对这门亲事,也是十分满意。在大婚的日子,没订下来之前,他从未去过乌拉那拉氏府上。身为皇子,面对外臣的时候,有着天生的优越感。认为是女子进他的门,她原来的家人跟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民间有俗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放在皇家也差不多,没有特别的理由,福晋们不能随便回娘家。更别说日常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