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50      字数:4324
  阿哥们正要欢呼,康熙又道:“回来写一篇策论,题目就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众人:“......”还是别放假了,最讨厌策论。作者有话说:谁对贵妃真心呢?第174章 喜气腊月十四, 在庐州府的五阿哥,吃到了由京城快马送的腊八粥,同时还得知大福晋生子的消息。再三向差役确认是位男孩之后,仍是不能相信。差役道:“万岁爷下旨封了世子, 这还能有错?您没看《京报》吗?还有京畿减税的消息, 城内的商户们可是乐坏了。”五阿哥这算是才信了。前世, 大福晋头胎生的是女孩, 而且连续生了四胎, 全都是女孩。直到第五胎才生了弘昱, 大福晋却坏了身子,不久便离世了。为此, 大阿哥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世,真的不一样。庐州府是个穷地方, 知府怠政,没专门安排人送报纸,只有一月两次的朝廷邸报。六日之后,五阿哥到了应天府,终于看到了纯亲王办的《京报》。最近一期是八天前的,也就是腊月十二日。京城距离应天府太远了啊!两千多里地。知府说:“下官专门养了一批差役, 在京城里买报,快马往这边送。知道朝廷的政令,才能更好的办差不是。”五阿哥顾不上理会他,打开近半月的《京报》看。大部分都是奇闻异事,他先是扫视重墨标题, 然后挑自己关注的事情细看。“上书房改制啦”自康熙二十八年起, 上书房如同官员, 每十日休沐一日。腊月二十三朝廷封印之日起, 至元宵节为年假。五阿哥看了一眼右上角的日期:康熙二十七年腊月十二。他暗想,宫里是发生什么事了呢?皇阿玛竟然改了上书房的时间。读书苦啊!比当差还苦。这对阿哥们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苦哈哈的日子终于有了个盼头。“小九爷胤禟是否能成为下一代的庄亲王?”“云林惮寺谛晖方丈为未来的皇子占卜。”“大清银庄于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十八正式营业。”“万岁爷要把嫡子赏给庄亲王啦!”“新型织布机终于面世,织布又快又好!”“万岁爷为番薯和番米重新命名。”“利用水力驱动的纺织机正在研制中……”五阿哥看完了一条条带着喜气的重要消息,他又去看名为“顺天府尹为双胞兄弟取名为:繁荣昌盛”的消息。文中的大意是,京城麻状元胡同一家姓孙的商户,是位大善人,三代单传,就在腊月初九那天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曾有人在当夜看到有流星入了孙家的后院,白塔寺释然方丈推算说,此双生子命格贵重,将来必定是大清国的栋梁之材。顺天府尹听闻此消息后,特意为此双生子取名,并承诺将来可入八旗官学读书。“孙家是给《京报》赞助了吧。”知府看到五阿哥的目光落在“繁荣昌盛”上面,他笑着搭话:“就这样一条消息,也能占半版?双生子又不是稀罕事,应天府就有好几对,还是龙凤胎。”五阿哥看到这条消息,本来也没多想什么,他只是被繁荣昌盛吸引了。被知府这么一说,他也觉察出其中有奥妙。不过,他与知府想的不一样。他知道《京报》是纯亲王所办,还知道纯亲王不会因为钱财,占用宝贵的版面,去大幅刊登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仔细一寻思,觉察出其中的深意了。心里笑道,他也该回去了。再不动身,可就赶不上小皇子的洗三礼喽。也就是在这一日,纳兰明珠和施世纶回了京。为庆祝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康熙在乾清宫里设了晚宴为他们接风洗尘。不但有太子和几名重臣作陪,还叫了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来为他们敬酒。可谓是风光之极。“娘娘,您猜不着,皇上给了施大人什么大赏。”次日,慧妃去承乾宫向佟宝珠请了安之后,同她聊闲话。八个多月的身孕,笨重的程度和大福晋快生的时候差不多。佟宝珠斜倚在塌上吃慧妃夹的核桃,她现在是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坐着不动。“你怎么关心起了前朝?”慧妃闷笑道:“因为与后宫有关嘛。”本来是想卖个关子的,可她是个急性子,忍不着直接说了,“皇上赐给施大人一位八品格格做平妻,这位格格您认识。”与后宫有关,她又认识。佟宝珠道:“不会是选了一名宫女,封了格格吧?”慧妃哈哈笑:“娘娘您真是太了解皇上了,就是您说的那样。您猜破脑袋也猜不出来选的是谁。”迫不及待地说,“是金嬷嬷啊,昨晚已经送去了施大人府上。”佟宝珠:“……”这事儿,昨晚容嬷嬷就知道。担心娘娘插手,没告诉她。此时,被慧妃说出来,也忍不着跟着低笑。金嬷嬷今年四十七岁,是慎刑司的精奇嬷嬷,也是宫中最厉害的嬷嬷。不但熟悉各种宫规条律,还十分有手段。“金嬷嬷是什么态度?”慧妃走后,佟宝珠问容嬷嬷。容嬷嬷道:“在奴才看来,没有不情愿。上轿子的时候,还挺开心,一脸的喜气。”又道,“施大人前途无量,去做他的平妻,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又比宫里自在。这是好事,她能不开心嘛。”皇上仍在为她出城的事生气,这是在惩罚施世纶。佟宝珠手里翻来覆去地转着两个核桃,半天后接话:“你往宫外传个话,让她来见本宫。”又道,“本宫虽然没管后宫事务,但本宫是后宫之首。施大人是内务府副总管,他的新妇来拜见本宫,也是正常的礼节。”“娘娘……”容嬷嬷的话,还没说出来,被佟宝珠打断了:“这事暂且缓缓,等过了小年之后再说。”这个时候,施世纶正和纳兰明珠在东市上吃早点。“明大人,您说什么也要帮帮下官。皇上是在生下官的气,所以故意为难。这不是娶妻,这是娶了个镇宅老妖,她要是一直住下去,下官的日子可别想好过了。”“怎么镇你的宅子了?”纳兰明珠好奇地问。“昨晚她进了家里,就一通指教,大到院门位置开的不对,要下官封掉,在别处重开;小到桌子上有灰尘,让下人立马擦干净。还说什么,为了这个家着想。这不是镇宅老妖是什么?”“你夫人不是皇贵妃宫里的大宫女吗?应该是同金嬷嬷认识的吧?让你夫人和金嬷嬷谈谈。既然进了你府里,就是你施家的人,别太闹腾了,家和万事兴。以后我们有的忙,不能让后宅不消停。”施世纶摆摆手:“可别说这个了。拙荆当初入宫的时候,是由金嬷嬷教导的礼仪,挨过几次她的手板子,现在看见她还紧张,哪里还谈得了话。何况金嬷嬷现在是格格,拙荆只是包衣奴才。”纳兰明珠笑着叹气:“施大人呐,不是老夫不帮你。内宅的事,我自家的还理不清楚呢,你这还掺合着宫里,老夫就更帮不上忙了。你还是另想它法吧。”接下来的几天,施世纶想了很多法子。最终他得出了一个沮丧的结论:只有和离或是休妻这两条路。因为只要金嬷嬷在家里,就别想安生,一天到晚指挥着下人们忙活。更让他不能容忍的事是,他原来的那些朋友,金嬷嬷一个都不让进府。皇上赐婚,和离都不用想,更别说休掉。忧愁得他寝食难安,头发掉了一大把。腊月二十三是朝廷封印的日子,也是上书房放假的第一日。宫里头与施家的阴云密布截然不同,是喜气冲天。有二十多天不用起早读书,除了太子之外,其他正值读书年龄的阿哥们,开心得想在地上打滚。小年宴摆在了寿康宫里。太后的性格随和,阿哥公主们不怕她,还没等开宴,就聚了许多人。比往年除夕夜还热闹。这年的宴席除了裕亲王、恭亲王、纯亲王以及福晋们之外,还请了庄亲王和他的福晋。庄亲王福晋抱着他们家的七格格,先去了承乾宫。前几天讲好的,等七格格满周岁,抱进宫里给慧妃抚养。她与庄亲王多次商议后,决定现在就抱来。石氏生了位格格,不再像怀孕时期那般众星捧月,一下受冷落接受不了,整日哀哀凄凄,对什么事都不上心。尤其是对小格格,一天也不去奶娘那里看望一次,总说这个女儿不是她的,是被人调换了。既然是这样,那就不让她养了。“起名字了吗?”佟宝珠看着包被中的小女婴问。“回娘娘的话,尚未。”庄亲王福晋回答。其实在没出生之前就起过了,是依着辈份起的男孩名字。“去同皇上说一声,七格格来了,让他给七格格起个名字。”佟宝珠吩咐芳华姑姑后,又吩咐其他宫人,“去把慧妃唤过来。”慧妃刚到承乾宫,芳华姑姑便回来了,带回了三个大字:道可欣。“万岁爷说,是喜气,祥瑞之意。”慧妃从嬷嬷手里接过小女婴,笑得一团欢喜:“那以后就叫欣儿格格。娘娘,您跟太后说一声,嫔妾晚一会儿再过去啊。嫔妾回去给欣儿格格收拾个房间出来。”寿康宫里,九阿哥正站在庄亲王身边给他捶肩膀:“阿玛,皇祖母这里有腌黄瓜,可好吃了。等我们出宫的时候,带一坛回去。”宜妃进殿门,看到的就是这个情形。更可气的是,九阿哥看见她时,先是没说话。后来不知凑在庄亲王耳边说了句什么,然后跑过来行半跪礼:“胤禟给宜妃娘娘请安。”殿内的人“哄”的一声,大笑起来。老九是铁了心的要做庄亲王世子啊!额娘也不认了。三阿哥凑过来问:“老九,待会儿三哥的皇阿玛就过来了,你想好称呼他什么了吗?”第175章 重要因为九阿哥, 寿康宫里的人都开始盼着皇上赶快过来。好看看九阿哥见了皇上如何称呼。哦,还有皇贵妃。寿康宫中唯一没有去想,九阿哥对皇上和皇贵妃如何称呼的是庄亲王。此时,他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就是感觉毛绒绒、软乎乎的。这十几天来, 九阿哥除了去酒楼里卖东西之外, 就是缠着他, 说东说西, 然后阿玛长阿玛短的叫。晚上非要跟他一个床, 钻到他被窝里睡;一天两顿饭和他一起吃,给他夹菜。还告诉他要少吃肉, 多吃青菜,养好身体, 长命百岁。那些小事就不说了,九阿哥还把自己积攒的一千四百多两银子归他保管。然后每天赚的钱,分三份。一份是要交内务府的;一份要交承乾宫;另一份属于自己的,就交给他。给他汇报,这一日都卖了什么,每样东西本钱是多少, 赚了多少。庄亲王没有什么好回应九阿哥的热情,只是认真听他说话,然后夸赞他聪明能干,再或者是出个什么主意。比如说,指点九阿哥去谁家府里收东西, 某样东西多少银子能收过来, 能卖多少钱。可以这么说, 九阿哥满足了庄亲王对儿子所有的想象。唉, 皇上的儿子,怎么能如此可爱懂事呢?“跟你三哥玩儿去吧,总跟我这个老头子腻在一起,有什么意思。”庄亲王看九阿哥不理会三阿哥,便开始撵人。九阿哥靠在他身上,嘿嘿笑道:“不跟他玩儿,他又不好玩儿。”又道,“阿玛才不是老头子,阿玛比皇阿玛还年轻。”距离他们近的几个人听到了九阿哥对康熙的说法,但这回没一个人笑,不约而同的装着没听见。包括三阿哥。三阿哥想和九阿哥单独说说话,于是扁着头问他:“老九,你听说过澄泥砚吗?极品澄泥砚的质地就像是小十一的脸蛋,光滑细腻。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丝毫不受损。千金难买。”九阿哥看了眼太后怀里抱的亲弟弟,又看向三阿哥:“有这么好的砚台?在哪儿?”“三哥什么时候说过谎话。”三阿哥笑道:“昨日内务府给皇阿玛送过去了三方澄泥砚,皇阿玛全赏给了太子,让太子拿去分。三哥听说,太子还没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