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49      字数:3957
  纯亲王福晋本来跟佟宝珠比较熟悉,也没敢说话,默不做声地站在了她旁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佟宝珠有些担心屋内的人。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看看时,隐约听到太皇太后的声音:“……本宫问心无愧,本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本宫也不想做坏人,都是被你逼的。如果不是你迷上了那个狐媚子,置大清江山于不顾,哪里会有这些事……”“……本宫夜夜睡不安生,生怕被我的孙儿知道了本宫做的那些事,怕他像你一样,不理解本宫,怨恨本宫……”“……哀家做的孽事太多了,太累了……死后不愿再与皇家有牵连。等哀家死了,一把火烧掉,把骨灰撒到护城河里,顺水冲走……干干净净……”佟宝珠看着自己的脚尖,突然感觉,太皇太后也许并不是真的糊涂。也许是在离开之前,想一身轻松。可憋了一辈子的话,又不知道该同谁说。不知道谁能理解她。想来想去,只有她的孙儿最合适。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为大清国的稳固而日夜努力。那么,康熙呢?听到太皇太后口中所述的迫不得已,会有什么反应呢?佟宝珠想看看太后的表情,又觉得在这件事上,自己是个外人。还是装着没听见的好。“皇阿玛!”“皇上!”“皇兄”“万岁爷!”直到听到众人的惊呼声,佟宝珠才抬起头。康熙弓腰扶着门框,大口地喘着气。太子搀扶着他另一边的胳膊,急声喊:“皇阿玛。”佟宝珠看到这个情形,第一个念头是:待会儿进屋,要不要把西次间的窗户打开通通风,里面太闷了,看把皇上憋闷成啥样儿了。真担心他,一口气缓不过来,瘫到地上。太医们和三位王爷簇拥上去,七嘴八舌地说,让他进屋里歇歇。康熙抽出手,捂着胸口的位置,虚弱地说了句:“……回乾清宫。”有太监飞跑到大门外叫龙辇进来。“娘娘……”芳华姑姑推了她一把,佟宝珠才从局外人这个角色里,回过来神,朝康熙走去。门口的一堆人,注意力全部在康熙身上。康熙站在门口,他们又不敢进去。佟宝珠被他们挡在了人群外面。“让开些。”梁九功大声说。众人相互看了看,这才从中间让出了一条路。这时候龙辇也抬了过来。太子和梁九功扶着康熙从佟宝珠跟前经过,她看到康熙脸色腊白,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人是从未见过的虚弱。“……都不用管朕,你们进去看看太皇太后吧。”三位王爷以及太子,本来要跟着上,听到此话,停着了脚步。“恭送皇上!”“恭送万岁爷!”康熙没有说平身,也没回头看。侍龙辇绕过影壁,众人不约而同地站起了身。紧接着一拥进了殿里。再接着是:“老祖宗”“皇祖母”之类的呼声。次日停了早朝。前朝后宫都知道太皇太后病倒了,皇上也病倒了。乾清宫里除了太医之外,不让任何人进。朝臣们以及阿哥们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太医每次出来,都要拉着问上半天。“大人们放心,皇上没多大的事,就是太累了。想独自歇歇。”问来问去,都是这句话。没人相信,是真没多大的事。皇上自从登基以来,朝政从未有一日停下。慈宁宫倒是没有门禁。前朝四品以上官职,后宫贵人以上位份的,都可以探视。只是时间有要求,最长不得超过半刻钟。这是佟宝珠和太后商议后决定的。太皇太后一生劳碌,在她最后的日子里,热热闹闹的。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表明她的孙儿并未怪罪于她。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佟宝珠给一众王爷和福晋们排了班,每班四人,两名王爷两名福晋。每次值班三个小时,日夜守着太皇太后,在她醒着的时候,陪她说说话。太皇太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再没说过出格的话。大多时候说些,当年的趣事。众人用她的自称,来分辩她是清醒或是糊涂。用“本宫”的时候,就是糊涂了;用“哀家”那就是知道自己是太皇太后的身份。康熙一连休了五日的早朝,五日内谁也没见。没人知道这五日内,他都想了些什么。第六日恢复了朝政,但没来慈宁宫。下朝后,裕亲王先去求见,看到明显瘦了下去,又神色疲惫的皇弟,张了几次口,也没说出来话。康熙说:“将来把皇祖母暂时供奉在东陵外面吧,让先帝陪她。离景陵也不远。”东陵是先帝的陵寝,景陵是康熙的陵寝,“朕这就叫工部和礼部的人过来,商议具体位置,现在就开建。”裕亲王松了口气。这几日,太皇太后又提到葬地之事,依旧是说让烧了,把骨灰撒掉。他真怕皇上真依着太皇太后的说法行事。那可是大不孝,会被人暗地里骂的。那日的谈话,他断断续续只听了个尾声。听到那句“生怕我的孙儿知道了我做的那些事”的话,心惊胆颤。猜测着,是不是太皇太后把圣母皇太后的死因,告诉了皇上。皇上若是知道,太皇太后因为他,对他亲额娘下了毒,他会怎么想。难道真不怨恨吗?唉,一国之君,真不是好做的。还是做个贤王的好,在京城的时候,每月初一十五,还能入宫给额娘请安。“皇上决定甚是英明。”裕亲王诚心诚意地说。康熙用食指描摹着茶盏的蓝釉,半天后说道:“等明年暖和了,让宁悫太妃迁出宫,去你府上住吧,你好好孝敬她……”话还没落,裕亲王就打下袖子,伏地谢恩:“臣谢皇上恩典!臣代额娘谢皇上的恩典!”生怕康熙会改变主意似的。“你们暂时先挤挤住。狮子胡同那边圈的有地,明年开冻就建,到时候给你一出大院子,钱从户部里出。”裕亲王出了乾清宫,还晕乎着。有人同他打招呼,才发觉走到了景运门。这是出宫的方向。赶紧转回身,往隆宗门走,过了隆宗门就是慈宁宫。站在慈宁宫大门外,让冷风吹了半天,决定把他藏着的那个秘密告诉皇贵妃。现在不能叫做秘密了,从皇上的举止来看,他是知道了。这需要有人疏导他。不然,是会憋坏人的。“你确定?”佟宝珠听了裕亲王的话后,不可置信地问道。她还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但这种伤人心的事,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于是就止着了自己的好奇心。“负责英华殿香油的老太监经手的此事,当时情形,他知道的最清楚。”英华殿在皇宫的西北角,是太妃和太嫔们的礼佛之地。裕亲王说,“他原来叫德安,现在叫胡涂。”“除了你,谁还知道此事?太后知道吗?”佟宝珠攥着帕子问。还有他额娘知道,但这话不能说。裕亲王沉声道:“太后娘娘应该是不知。”裕亲王离开后,佟宝珠独自坐了半天。然后交待黄忠去缢死那个叫胡涂的老太监,并特意交待,不许跟他说话。到地方,先把嘴堵上。死后把人扔到城外的乱葬岗里,让野狗撕吃了。这是她来到这里,做的第二件人命案。第一次是为了避免越演越烈的后宫倾轧,杀一儆百,赐死了一个太监。这次是为了不让康熙日后审问,也是为了保住更多的人。太皇太后一直留着这个人,或许就是想让康熙的怒火,有一个地方可以撒。让他亲手把这个人碎尸万段。但反过来讲,这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知道其中详情又能如何?又一次撕心裂肺罢了。康熙多次说过,未得一日,在父母膝下承欢。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每提一回,心伤一回。想到这里,佟宝珠又想到,太后跟她说过的,圣母皇太后临终的前一日,康熙守在跟前衣不解带地喂茶喂药。兴许,兴许圣母皇太后是自愿的呢?为母则刚。为了自己的儿子,什么都可以舍弃。所以太皇太后才一直留着这个人,让这个人做个见证。佟宝珠想亲自去问问。刚站起身,黄忠过来交差,说是事儿已经办妥当了。“顺利吗?”“回娘娘的话,顺利的很。那个老胡涂一点都没挣扎。”黄忠接着又说,“奴才刚办妥,梁总管过去了。尸首被他带了去。”佟宝珠洗了把脸,又换了身衣服,等着康熙的召见。圣母皇太后是她姑母,也是她的亲人。在这件事上,在这宫里面,她是康熙最亲的那个人。乾清宫的人还没来,五阿哥来了。“儿子在宫外认识一个江湖术士,他会测字算命,皇额娘想不想见见?”作者有话说:第153章 表妹佟宝珠送走五阿哥, 乾清宫仍然没有来人。于是,她去了一趟慈宁宫。太皇太后刚睡醒,六十多岁的安亲王坐在床边说话。讲他当年跟随肃亲王豪格,带兵入蜀地征讨大西王张献忠的事儿。“年轻时候吃的那些苦, 现在回想起来, 都变成了甜的……如果能回到年轻时候, 小侄还是选择提刀跨马上战场, 保我大清河山……”“现在呢?”太皇太后哑着嗓音问。“若是小侄自己能选择, 选择马革裹尸, 战死沙场,搏得身前身后名。”安亲王笑道, “这是将士最好的归宿。老祖宗的战场在这巍峨的紫禁城里,有了老祖宗这个尊称, 就是最大的胜利……”佟宝珠听出了话外之意,这是想利用太皇太后要兵权呢。晚膳过后,仍没等到康熙派的人,她主动去乾清宫里求见。向康熙陈述了安亲王说的这番话,当个话引子,也顺便提醒他, 各位王爷明着哄太皇太后高兴,暗地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贵妃来就是说这些?”康熙盘坐在塌上面无表情地说。因为削瘦了不少,更显得五官锐利,棱角分明。整个人给她的感觉,像是一把藏在皮鞘中的重剑, 虽然看不见锋芒, 但知道, 它在刻意收敛着, 只要出鞘必会伤人。佟宝珠担心他厌烦了,让她告退。便不再绕圈子,笑呵呵道:“皇上还记得臣妾的姑母是什么模样吗?”看着康熙徒然变冷的脸色,硬着头皮往下说,“太后跟臣妾提起过,说臣妾不但跟她长的有三分相似,性格更是有七八分像。”锐利的目光,像是在辨别她的话真伪似的,在她脸上扫来扫去。盯得佟宝珠有些坐不着。“假如臣妾是姑母,生了一个有皇位等待继承的皇子,臣妾愿意为了他铺路;会想尽办法替他铺路。在后宫这个战场上,把儿子扶上皇位,就是胜利,这辈子活得就值了。”转话又笑道,“不过,臣妾必竟不是姑母。皇上也不是先帝。现在有太子,太子文武双全,地位稳固。臣妾就是生下皇子,也不会傻傻地替他的筹谋。这种情况下,保皇子平安顺遂到老,才是真正的胜利。”“骗人。”康熙把脸转向了窗口。从佟宝珠的角度看过去,眼神深邃而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