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48      字数:4251
  走出乾清宫,佟宝珠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敞亮,终于在不顾忌别人感受的情况下,为自己说了一次话。这种感觉还挺好!是啊!大家都是同等的,自己即使是一个现代人,位份比她们高,也不比她们高一等,也没有理由处处考虑她们的感受。用康熙的说法,只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这种方式又快又直接。至于让不让她伴驾,她真还不稀罕。有句话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风景,而在于心情。心情好不好,要看一同去的人。现在与康熙一同出去,只会增添她的糟心。中午,四阿哥来请安,问佟宝珠是不是要和康熙一起南巡。当知道佟宝珠不去时,显得挺开心:“皇额娘,皇阿玛不在宫里,儿子是不是晚上也能来请安?”佟宝珠想了想道:“应该是可以。”四阿哥欢呼了一声:“那太好了,等皇阿额出了宫,儿子就在这里用晚膳了。”接着又迟疑地问道,“江南很远吧?一年能回来吗?”佟宝珠:“……”她怎么感觉四阿哥不想让康熙回来了?次日,太子来了,也提到南巡的事,“皇额娘想和皇阿玛一起去江南吗?如果皇额娘想,儿子可以帮您想想办法。”佟宝珠道:“不想。”又说了理由,“本宫不喜欢坐马车。出门前呼后拥,两边都是人,既看不成风景,也逛不成街,除了旅途劳累,跟宫里没什么区别。”“皇额娘说的是。”太子好像也很高兴的样子,“皇阿玛让儿子监国,儿子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来请教皇额娘。”佟宝珠笑道:“本宫不懂朝政。毓庆宫里的宫务,有不好处理的地方,或许能给太子个意见。”太子“嗯”了一声后,道:“钦天监看过日子了,皇阿玛九月二十八启程,十一月二十八回宫。今年的颁金节不在宫里,儿子让人好好准备今年的颁金节。”又解释道,“好让皇阿玛放心。”佟宝珠:“……”怎么感觉这是庆祝康熙不在宫里。康熙这边,就没那么清闲了。准了荣妃伴驾之后,惠妃、宜妃和德妃也先后来求见。他直接说不见。此事传到了太皇太后那里,被太皇太后说教了一通。说他处事不当如何,应该提前私下里讲好谁伴驾谁留下,这样等公开宣布的时候,就不会闹出这些矛盾。这不是想给贵妃出难题,等着贵妃来求他伴驾的嘛。除了贵妃没来求,还惹出了一堆麻烦。康熙正郁闷着呢,听说太子去了承乾宫。“太子去干什么了?”“不知。”禀报此事的宫人道,“奴才看太子殿下走的时候,心情颇好。”忙完手头的政务,康熙叫了太子来问话。旁敲侧击问他去承乾宫里干什么了。太子半真半假道:“儿臣听说,皇阿玛此次南巡,没让皇额娘伴驾,儿臣担心皇额娘伤心。想去劝劝皇额娘。”“怎么劝的?”“皇额娘没伤心,儿臣便没劝。”康熙:“……”当真不想下江南?朕才不信。哼哼,你就装吧,有你求朕的一天,“太子快成年了,以后没事,还是少去后宫。”太子低着头道:“是,皇阿玛。”三公主搬去了承乾宫的东配殿居住,佟宝珠把慈宁宫里的账目分给了她。“管理家事,要先学会看账本。知道哪些银子该用,哪些银子超支。学会了合理的用银子,就等于学会了一半家务。等你能把慈宁宫管理好,再分你别的宫殿。”“皇额娘。”三公主迟疑地问,“怎么知道这些账目记的是不是真实情况?”又赶紧说,“女儿不是说皇额娘记的帐不真实,是指皇额娘怎么知道别人报上来的数字是否真实。”佟宝珠笑道:“你能这样想,就对了。这就需要你一一甄别。你可以对上面的每一笔记录抱有怀疑,有怀疑的地方,就叫人来问。需要叫什么人,你尽管吩咐,直到你弄清楚明白为止。”三公主住进了承乾宫里,荣妃便管不到她了。上午看账本,叫人问话;下午去练一会骑马射箭。然后去各宫里走走,和太妃以及嫔妃小主们谈心。这是佟宝珠教给她的,说是多接触一些人,才能更了解别人的想法,才能开阔眼界。三公主的日子过得前所未有的充实。荣妃偶尔去看她,看着女儿忙碌而又欢快的样子,气得心口疼。这还没嫁出去呢,就成了别人家的闺女,这些年真是白养她了。康熙等了一日又一日,等到了九月初一,也没等来贵妃来求见。晚膳后,看见绿头牌里仍是没有皇贵妃,极是郁闷,沉声问道:“皇贵妃身体仍没好吗?”“回万岁爷的话,娘娘说她不想碍万岁爷的眼,影响万岁爷的心情,所以让奴才们把她的绿头牌给撤了。”“去承乾宫里传旨,今晚让皇贵妃准备。”敬事房太监离开后不久,康熙又吩咐,“再去承乾宫传旨,朕马上就过去。”传旨太监离开,康熙洗了脸,换了衣服,就出了乾清宫。一路想着,到了承乾宫,怎么跟那个不懂事的小女人说道。岂料,出日精宫,遇到了八阿哥。“儿子求皇阿玛去见见额娘吧,额娘病的很重。”四岁的孩子俯首跪在地上,小小的一团,像只冷风中“啾啾”叫的小鹌鹑。这些孩子里,康熙对八阿哥的感情最淡薄。亲额娘觉惮氏至今还是个答应,养母惠妃年龄大又是无趣的性子。自从大阿哥搬到东五所,他十天半月才去一趟,还是坐上片刻就走。每次去,都是因为贵妃提醒,才想到很久没去了。这次隔了多久了?好像是四五个月?好像是……贵妃惹他生气,他就没再去长春宫了?后宫那么多人,他又那么忙,没人提醒,他怎么能记得哪个宫里去过,哪个宫里没去过。康熙跟着八阿哥去往长春宫里走的路上,对佟宝珠的怨意,又增了几分。为什么不提醒他呢?就是禁足的时候,也该着人给他捎话嘛。见不着人,可以传个纸条什么的,能提醒的方法多的很。“胤禩最近在玩儿什么?”“回皇阿玛,儿子在读书。”八阿哥勾着头小声道。“读什么书?”“回皇阿玛,儿子读的三字经。”觉惮氏自从生了八阿哥,只在这年初一的朝见礼中,隔着纱帘见过康熙一次。后宫中苦躁难熬的生活,搓磨掉了她所有的楞角和锐气。随着儿子一日一日长大,她的身体也逐渐衰弱。她还以为自己就要这样在无人看到的角落里,被熬死了。没料到康熙会有亲自来她的住处探望的一天。坐起身,看着康熙半天不说话。就是这个男人啊,让她由一个宫女变成了一个后妃。开启了她一生的不幸。生了个儿子,也没改变她低贱的身份。儿子也因为她的低贱不入他皇阿玛的眼。“免礼了。”康熙背着手道,“请太医过来看了吗?”“回万岁爷的话。请了太医,也一直吃着药,可一直不见好。”旁边的宫人答话。“别闷在屋里,没事多出去走走。有什么需要,你着人告诉惠妃和皇贵妃。”屋里有一股子又苦又涩的霉味儿,眼前这个人气色不好不说,还脏兮兮的,康熙不想在这里多呆,“朕还有事,先走了。你继续睡吧,不用起来送了。”没等床上的人应话,快步出了屋子。这女人估计是活不多久了,白搭了贵妃这些年的开导。就连贵妃都开导不好的人,是没救了。“皇阿玛。”八阿哥小跑追上去,又跪在康熙跟前,“儿子,儿子可以去承乾宫里和皇额娘一起住吗?”说话有些结巴,但语速很快,生怕自己的话在短时间内,说不完似的,“四,哥和七哥搬走了,承乾宫的后殿空着。儿子保证不给皇额娘添麻烦,儿子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作者有话说:当当当!娘娘真正的小棉袄来了。情商高,会关心人,又讨人欢心。历史有记录,老八是惠妃和娘娘先后养大的。至于虐康麻子的事,这得一步一步的来呀。娘娘不是那种不管不顾的人,做什么事前,都会考虑后路。不然,连累到别人仲么办?第129章 不同康熙不想让八阿哥去承乾宫里住。后宫嫔妃的首要任务是伺候好皇帝。不想让贵妃的心思分出去, 才让老四和老七迁宫。这还没清静几天呢,又有人想住进去。至于三公主,一是想着三公主快到了议婚的年龄,让三公主跟着贵妃学学如何哄骗男人的心;二是, 有三公主在, 他也有理由偶尔去承乾宫里一趟。可眼前低声祈求的幼童, 康熙仿佛看到了自己幼年的影子。他小时候也这么祈求过他的皇阿玛。他皇阿玛当时没答应他的请求。他太了解, 满怀期望, 却被皇阿玛拒绝的心情了。康熙不想答应, 又不忍拒绝。犹豫了片刻后,说道:“此事需要和你皇额娘、惠额娘商议。回头决定了, 再告诉你。”八阿哥仰起小脸,颤声道:“启禀皇阿玛, 儿子已经把自己想法告诉惠额娘了,惠额娘愿意让儿子搬去承乾宫。”像是证实他没有说谎,又说道,“惠额娘说,在哪里住都一样,反正都是皇阿玛的儿子。以后, 儿子会每日来长春宫给惠额娘请安。”昏黄的灯光下,他的面孔有些模糊。康熙回忆了一下八阿哥的长相,竟也觉得有些模糊,甚至有些想不起来,他长的是什么样子。不是老大的精致;不是太子的明朗;不是老三的文静;不是老四的干净利落;不是老五的憨厚;不是老六的机灵;也不是老七的温和。康熙着实的看了一会儿八阿哥的小脸。准备回答他的话时, 才意识到, 八阿哥的说法, 好像是笃定了自己会同意一样。“跟你皇额娘说了吗?”“回皇阿玛的话, 尚未。”八阿哥垂下了眼皮。“你先起来吧。朕去跟你皇额娘商量一下。”“谢皇阿玛。”八阿哥爬起来之后,又说道,“儿子可以在承乾宫门外等吗?”康熙:“……”这是在逼着他同意!转念又想,也不算是。照方才的话说,都是他的儿子。先前老四和老七在承乾宫里住,现在后殿空着,他没理由不同意老八住进去。只用去和皇贵妃说一声就行了。所以他说等,也合情合理。长春宫在内廷西边,去承乾宫要经过御花园。走到御花园拐角处时,康熙让落了辇。低声吩咐梁九功:“去查一下,八阿哥今晚为什么会在日精门拦朕,是不是皇贵妃暗中安排的。”又道:“朕今晚要去承乾宫,没几个人知道。”他方才仔细想了一下,如果是在去慈宁宫或是下朝的路下拦,他肯定不去长春宫。八阿哥是得人指点了。梁九功赶快跪下了,“启禀主子,是奴才给八阿哥出的主意。”康熙:“……”“最近两天,八阿哥常去茶房找奴才,央求奴才传话给主子,他想进见主子。八阿哥是小主子,奴才不好拒绝,可又不想给主子添麻烦,就给他指条路子。”猜错了答案,康熙有些不高兴。冷声问:“他给你什么好处了?”“哎哟,奴才怎么敢要小主子的好处啊!”“那就是给你好处了。”“启禀主子,八阿哥给了奴才一双鞋垫。说是让伺候他的宫女做的,奴才没敢收。” 送金送银的人多,送鞋垫的人可不多。何况还是阿哥送的。梁九功想到,或许有一天此事会被康熙知道。虽然当时特别想收下鞋垫,楞是忍着没收。承乾宫里。容嬷嬷低声说:“听说万岁爷去了长春宫。看来八阿哥求动梁总管了。”前些日,佟宝珠去探望卫氏,八阿哥求她,求她求求康熙去探望一回卫氏。佟宝珠告诉他,让他自己想办法,并给他指了梁九功这条路子,“如果你能打动梁总管,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