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47      字数:4357
  “不是这个原因。”宜妃皱着眉额对贴身宫女说。“主子怎么想的?”“本宫不关心她们,本宫只想知道皇上为什么对皇贵妃特别。”宜妃咬了一会嘴唇,迟疑道:“抛开位份家世,皇贵妃与众姐妹最大的不同是,她对后宫的女子都很好。皇上是喜欢她这一点吗?”宫人抿抿嘴:“奴才不知。”“应该……”宜妃若有所思道,“应该是这件事背后的东西。”沉默了半天后,突然眼睛亮了,“本宫知道了。应该是皇上认为皇贵妃对他好,为他着想,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能安心处理政务。”又反问,“谁会不喜欢一个处处为自己着想的人呢?”紧接着又急急地说:“是了,就是这个原因。后宫这些小主们争宠,争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要说为皇上着想,还是要数皇贵妃。”宫人点头附合:“主子说的是。”宜妃叹了口气道:“有皇贵妃在前,本宫就是知道了是这个原因,又能如何呢?即使向她学习,也做的没她好。何况她掌着后宫……”如果……如果,后宫不是由她掌管呢?想到此处,宜妃心里嘭嘭跳,干咳了两声,吩咐道:“给本宫倒杯茶。”十月三十是四阿哥的生日,他告了一天假。上午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之后,到几位主殿额娘那里分别请了安。每到一处,都能收到红封和各色礼物。其中德妃送的最为特别。除了五十两银子的红封之外,还有一件亲手做的吉服。之所以称为吉服,是因为衣服上绣的有九十九个“吉”字。四阿哥身边的人,都十分不高兴,暗自嘀咕,“德妃心眼真多,想法设法的向四阿哥表关心。”“四阿哥现在不知道吉服所花的心思,长大了可是知道的。娘娘费劲把力的四阿哥抚养大了,德妃白白得一个懂事的儿子。”“可不是嘛,娘娘说了等四阿哥再大一些,就告诉他谁是他亲额娘。”“唉,估计到那时候,四阿哥往永和宫跑的就勤了。”他(她)们也只能在背后悄悄议论。娘娘说过,不许谈论四阿哥身世的事,不许对外说七阿哥洗脚的事。佟宝珠看看座钟,快到十二点了。扭头对四阿哥说,“胤禛去上书房接接大哥、二哥和三哥,看他们下学没有。”要到给七阿哥洗脚的时间了,想把四阿哥支走。小孩子嫉妒心强,佟宝珠担心四阿哥排斥七阿哥,看到给七阿哥洗脚又不高兴。上次,她喂七阿哥吃饭,他就生闷气。哄了半天才好。四阿哥站在罗汉塌上,握着小拳头在给她捶背,笑哈哈道:“不去,他们自己会来。”“那你先在这里玩儿,额娘去把七弟抱过来。”“不,儿子要跟额娘一起。”说着话,就蹲下身,爬着下塌。四阿哥别看人小,主意大的很。他要做什么事,很难改变他。佟宝珠看支不走他,只得由他跟着自己。“皇贵妃娘娘来了,七阿哥快给皇贵妃请安。”一直伺候七阿哥的周嬷嬷行半蹲礼,“奴才见过娘娘。”七阿哥拍着手,奶声奶气道:“皇额娘万福金安。”佟宝珠笑道,“还有你四哥。”“四哥好!”七阿哥无忧无虑地笑,露着一排小米牙。“让儿子给七弟洗。”四阿哥蹲在水盆边,把小手伸进水里。看到额娘抱七阿哥心里就很不高兴,看到洗脚更不高兴。如果他来洗,就不用额娘洗了。“胤禛不会,快别把衣服弄湿了。一会儿要给小寿星祝寿呢。”佟宝珠搓捏着七阿哥的脚掌说。七阿哥开心地“咯咯”笑。四阿哥扒着佟宝珠的手,犟强地说:“儿子会,让儿子来。”佟宝珠只得由他。做了一下示范后,让他来洗。可别说,他做的真还像回事儿。待把小脚丫搓到发红,又放水里泡了一会儿。才擦干了,穿上虎头鞋。“胤祐说,谢谢四哥。”“谢谢四哥。”七阿哥张着小嘴笑。四阿哥没理会他,而是问:“额娘,以后还洗吗?”佟宝珠迟疑了片刻,还是决定说实话,“要洗。这是给七弟治脚疾,多洗几次,兴许就好了。等七弟的脚好了,就能和胤禛一起去上书房读书。”“七弟的脚好了,就能去上书房了吗?”四阿哥问。“是的呀!如果不是有脚疾,七弟现在就会走路了。就能去接你下学。瞧瞧,这有个弟弟多啊。还能有人一起上学下学。”第110章 有喜次年二月, 太皇太后回宫,当月正好是她的寿辰。康熙为她举办了盛大了寿宴,为此还提前斋戒了数日。太皇太后十分感动。自此,与康熙的关系比先前更加亲厚。再加上她不在的这段时间, 除了大阿哥的婚事之外, 并没有让她不满的事。前朝后宫之事, 她打算彻底放手, 冷眼旁观。寿宴过后, 宜妃诊出有身孕;三月德妃有了身孕;紧接着温贵妃也有了身孕。众人都说太皇太后福泽后宫, 所以才会喜事连连。“胤祚,你想要弟弟, 还是妹妹?”太皇太后轻摇着红色的拨浪鼓,逗着三岁的六阿哥玩儿。一年多远离京城的纷扰, 让她的气色比先前好了不少。“想要妹妹。”六阿哥接过拨浪鼓,笑嘻嘻道,“孙儿谢谢皇玛嬷。”“胤祚真乖。”太皇太后摸了一下他的小脑袋,吩咐宫人,“把六阿哥带下去吧。”接着,对苏嬷嬷笑道, “哀家瞧着,德妃这一胎像是个女娃。”“德小主已经有两位阿哥。添个公主,是喜上加喜。闺女好,闺女长大了贴心。瞧瞧六公主多可爱,没少给老祖宗添乐子, 老祖宗也特别疼她。”苏嬷嬷拿了个小玉捶, 弯腰轻敲着太皇太后的后背说。“你说的是这个理儿。可她自个儿不一定会这么想, 老四给了皇贵妃, 老六在你这里。后宫那些个嘴碎的不是常在背后议论嘛,说德妃白生了两个儿子,都是给别人生的。”太皇太后想到德妃说,若是生个公主就抱给太后抚养的话,又接着说,“德妃的心思,哀家有些琢磨不透。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有个小闺女在身边养着多好。”以为自己知道了生子秘方,就能一直生孩子?呵,这事可说不准。生一次孩子,可是去鬼门关走一遭,回不回得来,谁能知道。后宫娘娘们,老祖宗议论得了,做奴才的可不能议论。苏嬷嬷避开了德妃的话题,笑道:“不管是谁生的,都是万岁爷的孩子。谁养着不重要。不管谁来养,孩子长大了都会知道谁是他亲生额娘。皇贵妃今儿不是说了嘛,明年生辰就把四阿哥他的身世告诉他。”太皇太后不再接这个话头,感叹道:“这阵子没见,老四懂事不少。书读的不错,还学会了骑马。皇贵妃把他教的也还行,虽是任性了些,却是个听得进去道理的。”康熙二十二年,前朝后宫都充盈着喜气。南边的备战情况从三五日一次,渐渐变成一日一次。即便是这样,康熙仍是心急。进入六月,收到了施琅率水军出发的消息之后,吩咐每天至少要传两次战报。日日盼望,终于在十月初,收到了施琅登台的捷报。康熙率领太子、大阿哥和三阿哥前去昌瑞山祭孝陵,以告祖宗。昌瑞山距离京城,走官道两百多里地。有庞大的仪仗随行,再加上沿途接见官员,来回一趟,用掉了大半个月时间。这日,正当康熙琢磨着,待自己回宫,贵妃会不会像他迎接她一样,在东华门迎接他时,张英向他禀报了一件事。为了给七阿哥治脚疾,皇贵妃每日让四阿哥给他洗脚。“张大人怎么得知此事?”“臣准备让四阿哥自十一月一日起,同其他阿哥一样,卯时去上书房,午时下学。四阿哥不乐意。臣让犬子劝解四阿哥。犬子向臣提及此事。说是让四阿哥卯时上书房可以,但中午要提前下学。臣再三问原因,犬子说,四阿哥要给七阿哥洗脚。并再三叮嘱臣不要说出去。臣觉得此事,非同寻常,思考再三,决定禀给皇上。”康熙笑道:“这可能是,皇贵妃采取的增进四阿哥和七阿哥感情的方法。两兄弟小时候没在一起,感情淡薄。这一来二去的,不就熟悉起来了?”又道:“这方法管用,你看,现在哥几个关系多好。”自今年二月开始,三岁的七阿哥就日日跟着四阿哥去上书房。七阿哥不会走路,来回路上,由大阿哥或是三阿哥来背。四阿哥跟在一边跑。进了上书房,就坐在特制的小木椅里。七阿哥很乖,从不闹人,扰乱课堂秩序,还能跟着三阿哥和四阿哥一起念书。现在已经会背好几首诗了。这些是有目共睹的。张英道:“皇子们职慧懂事,兄弟之间的情谊,感人至深,寻常人家的孩子望尘莫及。”那是当然,朕的儿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嘛。康熙愉快地笑了一声。张英道:“臣告退。”康熙叮嘱:“此事,张大人莫要再往外说。”张英知道皇上是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去了,没敢再说别的。打了马蹄袖“喳”了一声告退。快要到京城时,有人来向康熙禀报探出来的消息。康熙听到张明德这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吩咐道:“今晚秘密安排他来见朕。”又添了一句,“朕私下里见他,不要让他知道朕的身份。”晚上,在一处农家院子里。康熙微服见到了张明德,四十多岁,瘦瘦的,束着道士髻。“听说先生会测命,解命。帮我测一个,测的准;赏千金;不准,滚出京城。”张明德看到这个不怒而威的年轻人,知道此人非同寻常。慌忙跪地求饶:“小的是贱命,依靠祖传的识人之术,混口饭吃。不敢给贵人测命,贵人高抬贵手饶了小的吧。小的滚出京城就是了。”“你还没测。”“贵人的命贵不可言,小的不敢测。”朕是天子,当然是贵不可言。这时候,康熙对张明德的话,有了几分相信。从荷包里拿出一个生辰八字给他看:“看看这个人的命数。测一下,她会有几个孩子。”张明德盯着看了一会,记下来之后,掐了一会儿手指,又开始磕头:“贵人先保证不怪罪小的,小的才敢说实话。”“说。”张明德又掐了一遍手指,才道,“此人已不在此世。”“胡说八道。”康熙怒了,一脚把他踹了个仰八叉,气冲冲道,“以后不准入京。”说着话,就往外走,“打他个半死。”“贵人饶命啊…… ”张明德翻过身,叩着头说:“本该不在此世的人仍在此世,可能是中间另有机缘。只是小的道行浅,参不透其中的奥秘。”康熙停着脚步,转回身,又拿出准备的一个纸条给他看:“这个呢?”张明德掐了四五遍之后,道:“……此人机缘飘浮不定。遇贵人相助,将贵不可言;无贵人相助则会沦为阶下囚。”“现在就打。”康熙听着凄惨的求饶叫喊声,抬脚出了门。一派胡言。如果不是他多次在天坛发誓,不会草菅人命。这样的人,就该活活打死。入宫是在午后。进了东华门。康熙左右看看,没看到皇贵妃。倒是四阿哥飞奔着过来,尖声叫喊:“皇阿玛,皇阿玛,七弟会走了……”兴奋的样子,像是不久前,驿兵传回收复台岛的捷报一样。康熙让人落辇,大步过来抱起四阿哥,大笑道:“是吗?那他怎么不和你一起来接朕啊?“四阿哥笑哈哈道:“七弟刚学会走路。额娘说,还走的不稳,不能出门。“搂着康熙的脖子,咧着嘴笑,“儿子很开心。皇阿玛,你开不开心呀?”“胤禛这么开心,朕当然开心了。准你半天假,下午不用去练习场了。”此情此景,不但后面跟的太子、大阿哥和三阿哥大为惊讶,就连跟着的官员、侍卫和太监们也是一样的惊讶。除了前年的小年宴之外,皇上还没在公开场合抱过人呢。上次小年宴也是四阿哥。唔,上次是四阿哥闹着要他抱。这次是主动抱,还是当着官员们的面。明日早朝,怕是会有御史上奏呈,说皇上的此举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