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43      字数:4392
  康熙犹豫了片刻后,笑道:“一个老奴才。贵妃看上他,是他的福气。”担心佟宝珠压不着他,又道,“这人心眼多,贵妃要小心他。要不然,让他在暖房呆半年,挫挫他的心气儿,再调他过来。”佟宝珠笑道:“臣妾有皇上做靠山,还能压不着一个奴才?”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的常态就是争斗。主子跟主子们斗,奴才跟奴才们斗。黄忠做了十多年的大总管,这期间,不知道跟多少红眼这个位置的人斗过。这大半年太皇太后很少传他问话,他以为太皇太后把他弃了,选了旁人。十分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就想着在后宫里寻个靠山。最初是想依靠贵妃,可是贵妃对他送上门的好意,根本不回应。只好选了淑妃。眼瞎了啊!选来选去,选了个薄情人。他在这花坊的日子,倒是不算坏,还能活下去。可怜了他的干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这个冬天。在御前当差的时候,可是没少踩别人,这时候别人还不得加倍报复回来。黄忠正蹲在两盆子白菊花前伤神,哀叹将来想给干儿子的坟头上摆盆花,也不知道那小崽子会埋在哪儿。红云带了两个丫头过来,大声道:“多搬几盆菊花送承乾宫,让娘娘选。除了白色,黄色之外,别的颜色,每样儿选两盆。”接着又说,“让你一起过去。”“哎哟,红云姑娘,这得脸的差事,还是让年轻人去跑吧。老奴还是守在这里。万岁爷说了,不让老奴出花坊。”“就是万岁爷叫你,赶紧的。”一听是万岁爷。黄忠欢喜得腿都软了,一屁股坐在了坐上,又慌忙爬了起来,急声道:“麻烦红云姑娘等我片刻,容我换衣服,洗把脸。”作者有话说:第52章 快来康熙对朝臣们说话, 大多时候都很亲切近人。别人出的主意,明明他早就想到了,有人提出来,他还装着惊喜的样子, 连声夸赞别人的主意好。朝臣求见, 十有八九, 他能猜到对方要说什么。是夸赞, 是驳回, 他也是提前想好的。倘若不确定对方要说什么, 就暂时不见,另派心腹朝臣暗中打探对方来意。每日看似要召见不少人, 但所谈话题基本都在他的掌控之内。天子,一国之君。要让他们认为他深不可测, 万事都在他手里掌控着。如此以来,他们才会对他发自心底敬畏。康熙以前跟贵妃谈话,就有点跟不上她心思的感觉,谈的越多越是如此感受。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句话会说什么。谈论她绣花,最后落在了琉璃窗上面;问她赏赐呢, 把他的大总管讨走了;同她说太后最近身体不安,她说到了酿酒。问她还会做什么好吃的,说到了给有身孕的嫔妃配小厨房配厨子;问她几何书看的如何了,不知怎的转到了洋文上,从洋文上, 又央求准她偶尔出宫一次。他转了话题, 问她除夕夜宴, 准备了什么节目, 她提到了博尔吉特氏。话刚落,博尔吉特氏来了。好不容易把博尔吉特氏打发走,乌雅氏又来了。乌雅氏还没打发走呢,郭络罗氏来了,接着宜嫔来了。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她们前两天就约好,腊月二十三晚上来承乾宫吃饺子。他怎么不知道,贵妃整日这么忙呢?你们忙吧,朕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晚上,康熙和小太子在清乾宫用的晚膳。承乾宫送来了三盘饺子,蒸饺、煎饺和水饺。说是六名小主对他的心意,是她们亲手包的。康熙莫名的有点生气,过节呢,把她们都招惹来干什么。让他没地方去。晚上也没翻牌子,直接洗洗睡了。不用上早朝,仍是到点醒,睁开眼看看,继续睡。身边睡个人多好,还能抱着说说话。不过,这只是一点小小的不如意。自腊月二十四这日开始,南方的捷报不断,有时候甚至一天有两三份。因为康熙有交待,每次捷报入城,役使都会高喊“南方大捷”。这也成了京城里的一景。城内的老百姓每天都琢磨着,今天会不会有捷报回来。同时感叹大清国强大,所向披靡。听到大捷,也有不高兴的人。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这两个人就特别郁闷,他们在南边打了五六年仗,眼看着要反攻,却把他们调了回来。可心有满也不敢在皇上面前表露,只是每日往慈宁宫里跑。说的是给太皇太后请安,陪太皇太后说话,其实是在历数这些年打过的仗,吃过的苦。每日出宫都能带不少赏赐,大到慈宁宫里的屏风摆件,小到银制的掏耳勺。太皇太后偶尔还把康熙叫过去,陪着她听听他们的功劳,听他们的辛苦。那他就得跟着赏点什么。每每这个时候,康熙就很无奈。有点怀念休朝前的日子了,若是没休朝,还可以用抽不开身为由不过去。在慈宁宫里说话,是拉家常,论辈份的话,要管他们叫伯父叔父。不爱听的话,也要面带笑容的听。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把他们调回来,就无法把更有能力的人,往重要的位置上放;不是把他们调回来,战事不会这么顺利。不把他们调回来,他们会以为只有自己会为大清国出生入死。康熙又想起贵妃,当初她也提到用汉人。起因是太皇太后责骂了她,她觉得自己错了,想出主意为自己分忧。太皇太后责骂她的原因是她安排了不该侍寝的人侍寝。让谁侍寝是由他决定的,她就是在他面前提了提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个说话欠考虑。太皇太后这么小题大做,是在敲打她,不让她越矩。她却真去反思了。这人究竟是聪明呢?还是傻?入宫这么长时间,竟然没看出来太皇太后对她的防备。就拿四阿哥的事来说,她以为她立了功。岂不知这种出风头,是太皇太后最看不过眼的事。太皇太后喜欢的是规规矩矩,安守本份的人。当时如果他大赏了她,太皇太后就该在他面前说贵妃张狂之类的话。他不赏,就等于他不满。其它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对贵妃心存不满,便不会再过多的指责。贵妃兴许还以为自己对她冷淡呢,不知道他在背后操了她多少的心。虽然操的这个心不是为了她本人,是为了后宫安宁,但朕的这种关怀毕竟落到了她头上。表妹遇到朕这样的好皇帝好男人,还是很幸运的。幸运的佟宝珠,自二十三日开始,每日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康熙跟她提到太后身体不适,说是屋内的热气太重所致,让她也多加注意。她又想到了酒精的问题。冬天外面冷,一天到晚门窗都关着。屋内摆着碳盆,空气干燥,一天几撒水,很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有酒精消毒就好了。酒精这个问题,她以前就多次想过。古代很多治不好的病,都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消毒到位,就会好上很多。但酒精制作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另辟场地,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康熙听说她对酿烈酒感兴趣,准许了她在宫里试制。康熙离开承乾宫,她立即着人把葛禄叫来。让葛禄给她找三名酿酒的师傅,准备在闲置的重华宫里按着她的指点酿酒。内务府就有专门酿酒坊。次日上午,葛禄就把三个会酿酒的太监带到了承乾宫,同时把需要的原粮,设备,运到了重华宫。三名师傅是专门挑选出来的,不但技术好,人也机灵。佟宝珠把她的要求一讲,立马就明白了,让酒更烈一些嘛。领头的师傅崔九问:“娘娘想要的是不是烧刀子。”烧刀子是北方猎户爱喝的酒,味道浓烈,喝到嗓子里似火烧。喝两口,浑身热腾腾的,能暖和半天。特别适合在雪里埋伏的时候喝。贵族以及皇宫里喝的一般是黄酒或是果酒。佟宝珠道:“比烧刀子还要烈的酒。”崔九提醒道:“娘娘,再烈会喝死人的。”接着又说:“奴才酿过最烈的酒,也就是烧刀子。再烈的,奴才们不会。”佟宝珠道:“酿出来的烈酒,本宫有别的用处。本宫在医书上看过酿酒的方法,我们一起试试。”佟宝珠在这里喝过酒,与现代的白酒相比味道极淡,最多有二十度左右。他们说的烧刀子,她估计应该是五六十度。七十五度的酒精消毒灭菌的效果最好。还需要一个酒鬼品酒。不过,这个不急,第一锅酒最快也要过了年,才能酿出来了。从酿酒这件事上,佟宝珠对康熙又有了新的认识。康熙实在是个好上级,只要不是很离谱的事,他都会同意,并且会给予支持。同时也更加认识到,康熙在她职业生涯中的重大作用。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实现的,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她能在这里实现剖腹产。康熙提到几何书,她说到洋文,就是为手术准备的。听胡青儿说西洋医生曾帮一个难产的农妇接生,用上了剪刀。她问明白后,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这是在现代接生时很普通的做法,叫侧切。承乾宫里另一件大事,是换了新的总管。没跟容嬷嬷商议就让黄忠来,佟宝珠还以为容嬷嬷又要进言。岂料,她非没说不妥,还夸赞佟宝珠的做法好。“我们处理宫务,都是按规矩来,没有私心。掌着后宫银库这大半年,账目走的清清楚楚,一两银子都没克扣。佟佳氏用不完的银子,有人私下里塞点碎银子,我们的人根本看不到眼里去,从来没收过。有个万岁爷身边人在这里,是好事。万一遇到别人栽赃陷害,也能有个证人。时间长了,若是能彻底为我们所有,那就更好了。”最后这句是佟宝珠心里想的话。奴才跟了主子,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黄忠他有再多的心思,进了承乾宫的门,自己就是他的主子,他就得为她这个主子着想。不管他背后都有谁,她要是落了难,他也别想有个好。她要是好了,他跟着在宫里得脸。容嬷嬷和这些丫头们,不能让她们陪着自己困宫里一辈子,终归是要出宫的。这也是她不跟她们过多亲近的原因。表面上对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为她们着想,才是好。这些人的前半生为了她活着。希望她们也有能为自己活的时候。倘若,她待她们太好,她们可能真就不想出宫了。她需有能干又一直在身边帮助她的人。培养一个机灵能干的人,没有三五年成不了。别人培养好的,拿来用,多省事。黄忠不知道贵妃向皇上讨要了他。他这个承乾宫总管,是康熙任命的。当时康熙对他说:“贵妃这里缺个能干的人,朕念在多年的情份上,让你来做。你要安分守己的当这份好差,再出一次错,撵出宫。”这是什么好差事啊!明明是苦差。他情愿回花坊,也不想在贵妃这里担左右为难的差。唉,既来之则安之吧。希望贵妃少出错,省得连累着自己。黄忠知道贵妃娘娘在张罗着酿酒,担心老祖宗知道后,被叫去斥责不务正业。悄悄地提醒:“太皇太后喜酒,每餐必饮。尤其喜欢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娘娘是在为太皇太后酿酒吗?”佟宝珠:“……本宫是想给太皇太后惊喜,被你看出来了?黄总管,太皇太后还喜欢什么?让本宫多尽尽孝心。”让黄忠来承乾宫她真是太英明了。知已知彼,还不得百战百胜。后宫的嫔妃们知道黄忠去了承乾宫,心里酸的要命。一个容嬷嬷就够能干了,皇上又把乾清宫的总管调到承乾宫了。再这样下去,整个后宫都是贵妃的了。好吧,现在后宫就是归她管。哎,为什么同样是入宫侍候皇上,命运是如此的大不同呢?接着又感叹自己的娘家,没有佟佳氏得力。众人背后的心思,佟宝珠丝毫不知。腊月二十八这日下午,她煮了一锅养生茶。分别差了人往慈宁宫和寿安宫里送。乾清宫这边,她亲自送。到门口,准备上台阶时,遇上胡太医从乾清宫里出来。满脸的愁容,对她施礼后,匆匆地走了。佟宝珠进去一问康熙,才知道太后病的很重。究竟怎么个病法,他说的含含糊糊。小年那天,康熙说太后病了,往寿康宫送饺子她亲自去的。太后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