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作者:捡垃圾的猫      更新:2023-05-24 02:43      字数:4369
  康熙说的费统领是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费扬古,也就是俗称的九门提督。是康熙的心腹大臣之一。佟国维慌忙跪下谢恩,表示现在就出宫。哈密瓜也不等着吃了!贵妃娘娘出面代表皇上施粥,那是多大的荣耀,这件事比哈密瓜甜一万倍。这个时候,佟宝珠和博尔吉特氏在宏福楼吃午饭。已经过了饭点,大厅里的人不多。两位俊俏的女公子,就特别的显眼。不时的有人回头看她们。暗自揣测,这是谁家的一对姐妹花!如此姿色,居然没入宫当娘娘。转念又想,可能在等下次选秀。好看归好看,偷偷的看看罢了。也没人敢前去招惹。人家敢在大街上行走,就是不惧被谁家纨绔子弟看上。佟宝珠让博尔吉特氏跟她一起出来,是容嬷嬷的主意。容嬷嬷说:“博尔吉特氏跟太皇太后和太后是血脉亲,万一出宫的事被太皇太后知晓,因为有博尔吉特氏,也不会重罚。”这都是什么事嘛,她身为后宫之首,又是得皇帝的指令出宫,还得偷偷摸摸的。前防狼,后防虎。侍女都没敢带,就带了两名侍卫,远远地跟着。博尔吉特氏兴奋的很,没想到自己有一日还能出宫看看。今儿中午佟宝珠过去找她的时候,她正在用午膳,一听是出宫。抱着佟宝珠又蹦又跳,说要到宏福楼吃烧羊排。她曾听宫女说,宏福楼的烧羊排好吃到尖叫。佟宝珠也爱吃烤羊排。所以,她们一出宫,就直奔到这里来了。半日时间呢,不急,等吃了烤羊排,再去买衣服也不晚。何况她也得提前准备准备。羊排是用果木碳烤的,烤得焦香扑鼻,外焦里嫩,咬一口,满口香。虽然没到尖叫的程度,但到了内心的沸腾程度。“姐姐,真香啊!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出来?姐,您说吧。只要能出来,您让妹子做什么,妹子都在所不辞。”佟宝珠夸奖她:“可以啊!你居然会说在所不辞这个词了。”“妹子还能说更多的词,明天开始背诗词。只要以后还有机会出来。”转话又说,“姐姐放心,我口风严的很,这事谁都不说。”两人说着悄悄话,美滋滋的吃了一顿。结帐时,管事的说:“两位公子第一次来宏福楼,这次算是本酒楼孝敬的,不收钱。以后常来啊!以后再来,只收成本价,按六折的价格算。”他想的是,要是这两位经常来,酒楼的生意指不定,能更上一层楼。这下,博尔吉特氏真尖叫了:“这么好!我们以后还来。”佟宝珠矜持地拿出五两银子,搁在柜台上:“做生意不容易,别人看到的是赚钱,看不到起早贪黑的辛苦。这些银子若是有余,就当是给的小费了;若是少,算是掌柜的对我们关照。”管事的连声道谢。起早贪黑的辛苦,这句话真是说到他心窝里了。开店看似赚钱,其实花出去的也不少,城里哪家公子哥来了,都要给折扣。还有各路的孝敬打点。说来是赚钱,赚的那都是辛苦钱。出了门,博尔吉特氏说:“吃白食多有意思!以后提起来这事,还能说,我们出去吃饭都不要钱。”佟宝珠笑:“带的有银子嘛,总要花出去的。”其实,她想的是,过几天要施粥呢,别人可能会认出来她。所以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但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将会严重损害她美好的形象。两人一起悠悠晃晃地到了东三街,远远就看见了王氏成衣的招牌。佟宝珠捂着肚子说:“哎呀,我要去一趟茅厕。”说着话,四处看,最后目光落在王氏成衣上,“那家估计有女眷,你等我啊。”急步走过去,到门前,又抬头看招牌,确认地方。然后大步跨进门。一位中年妇人迎上来笑问:“姑娘想要什么衣服?”浓重的南方口音。佟宝珠弯着腰,小声讪讪地问:“大姐,您这儿有茅厕吗?让我借用一下。”茅厕就在后院,中年妇人还贴心的给了她一块软布。佟宝珠轻松之后出来,中年妇人指着屋廊下冒着热气的木盆,笑道:“姑娘要是不嫌弃,洗洗手,旁边有澡豆。“谢谢大姐。”佟宝珠洗着手,说:“大姐怎么称呼?”这一路上,她想了,康熙让她来,肯定不是买衣服这么简单。想要什么衣服,尚衣局的人做不出来。不是衣服,那应该是与这里的人有关。所以,她特意使了这个丢脸的法子。人与人之间交往,让对方施恩给自己,比自己直接施恩给对方,更能快速的拉近距离。对方觉得对她有恩,也算是对自己投入了感情。人往往对投入感情的人更有感情。这道理是她老爹教给她的,也是她老爹在生意场上常用的手段。经常制造机会,让别人帮他。一来二去的就熟了,生意越做越大。佟宝珠想的没错。中年妇人就是对这位姿容不凡的姑娘,大有好感。虽然主要是因为,觉得帮了她这么大一个忙,若是个知恩图报的,应该会买件衣服。笑道:“我姓王,街坊邻居都叫我王姐。”“谢谢王姐。”佟宝珠扯了盆架上的手巾擦着手,问:“从你这里买走衣服,大小不合适能换吗?我想给我表哥买件衣服,担心他穿着不合适。”博尔吉特氏进到铺子里,不见贵妃娘娘,站在前屋里大喊:“姐姐,你在哪儿啊?”“在这儿呢。”佟宝珠应声:“你看看,有你喜欢的衣服没有?姐送你两件。”王姐大喜,果然被她猜中了。这姑娘就是个知恩图报的,而且是大户人家,出手阔绰。“可以换,订制也可以。还能上门量衣服,不收跑腿钱。”就在这时,从厢房里出来一位年轻布衣的公子,看了佟宝珠片刻后,问道:“娘,这位是谁?”求之不得的问题!正愁怎么打探,这户人家都有什么人呢。佟宝珠转身,冲他一笑道:“问别人之前,是不是要先报自己的名字?”布衣公子正色道:“在下施世纶,字文贤。”佟宝珠:“……”《施公案》的主角?未来的江南第一清官?也就是施琅的儿子?那眼前这位王姐,应该是……施琅的夫人。作者有话说:第40章 侍寝佟宝珠帮同事去幼儿园接孩子时, 经常会遇到别的小朋友男家属搭讪。比如:“你是某某小朋友的姑姑吗?我是某某的叔叔。”“你是某某小朋友的小姨吗?我是某某的小舅。”“你是某某小朋友妈妈的同事吗?我是某某妈妈的同事。”下一句是:“交换个联系方式吧?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咱们交流交流。”一般情况下,她会说:“不是,我是孩子的亲妈。”被她接的孩子, 同她相熟了, 非常配合地插话:“妈妈, 我想吃冰琪淋。我后妈太坏了, 老不给我吃。”若是遇到不在意生过孩子的, 继续追问。她会说:“我老公在外面等着, 那辆蓝色的新能源车,就是他开的。要不要一起走?”身为一个经常被男同胞搭讪的资深美女, 佟宝珠的宗旨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招惹着一个, 免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她也知道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灭了对方萌芽的念头。她对着施世纶笑道:“我是你家铺子里的顾客,来给我相公和儿子挑两件衣服。”人家姑娘进来方便,这是羞于启口的事。这孩子怎么追着问啊,真不懂事。施夫人赶快说:“老二, 这里没你的事。进去看你的书吧。”博尔吉特氏从前面铺子里探出头,“姐姐,这里有茅厕?我也要去。”施世纶看了一眼博尔吉特氏,对佟宝珠点了个头,退出屋内, 把门关上了。博尔吉特氏入厕的时间里, 佟宝珠已经和施夫人拉上了家常。从衣服的花色绣工谈起, 说到了施夫人手艺在哪儿学的, 扯出了原来在南方居住的事。佟宝珠顺势问她家男掌柜在做什么生意。施夫人笑道:“我家掌柜是官家人。他不让我做这个,我是天生操劳命,想找点事儿忙活着,就开了这间铺面。赚钱是小事,图个乐呵。”施夫人说的是体面话。对于施家来说,赚钱是大事。施琅是三品闲职,全年的俸禄俸银炭银纸银加起来,不足二百五十两银子。吃穿住用是绰绰有余,可身为官员花钱的大头是人情礼往。一品大员的儿子成亲,要不要去送礼?二十两银子,拿得出手吗?二品大员的女儿出嫁,要不要去添个礼?最少也得十两银子吧?同僚家添儿子摆满月酒,去吃喜酒要不要送给个红封?哪个月都有一两家办喜事。大部分官员,背后都有赚钱的门路;那些没门路的清官,每年找个名头办一次宴,收收礼。这样也能顾着全年的开支。办宴收礼做家用,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就连康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施琅比较特殊,官位高,没根基没实权,还是个外来户的汉人。准确点来说,是皇帝变相把他软禁到京城里了。这种人家办宴,根本没啥人添礼。男人挣的钱不够自己花,儿子们,除了老大之外,都没官职。再不想着开铺子赚钱,日子过不下去啊!这也是施夫人对哪个顾客都笑脸相迎的原因,进店的每一个人都是衣食父母。佟宝珠对这些官场上的事不懂,也不懂一个清官背后的辛酸。她以为施夫人说的就是实情。不禁对她大为敬佩,这才是一个女性应有的觉悟。不能总围着男人孩子转,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有自己的事业,有活着的价值。她拿起一套深蓝色衣领袖口带水波纹的男式旗装说:“我要这件,我表哥若是穿着不合适,我拿来换。我儿子的衣服,等我量了尺寸,让人给你送过来。”博尔吉特氏从后院挑帘子进来:“姐姐,准备给你哪个儿子做衣服呢?”佟宝珠喜滋滋地笑道:“我可爱的大儿子。”施夫人忙不迭地夸赞:“姑娘好福气,年纪轻轻都有几个孩子了。”佟宝珠笑的很开心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可爱。听着他们叫额娘,心都要融化了。美中不足的是,我表哥是个爱操心的,孩子们穿什么衣服,需要他同意。等我回去跟他讲,你这里的衣服做的好。他要是同意,几个孩子,一身添一身。”“先谢谢姑娘了。天儿冷,姑娘要是不想跑,着人来说一声,我上门去量尺寸。”施夫人道。可不能让上门。博尔吉特氏插话:“不麻烦您了,我不怕冷。”看向佟宝珠,“姐姐,等量了尺寸,让我来送。你以前说的,四处跑跑长的高。”施夫人接话:“哎呀,姑娘真是好福气。儿女双全,姐妹的感情也深。什么高官厚禄,都比不上一家子人和和美美的好。”三个人聊的火热,最后挑了四件衣服。一件给康熙的男装。另外佟宝珠一件,博尔吉特氏两件。佟宝珠给施夫人建议,让在衣服的袖口领口绣上“王氏制衣”四个字,以便和别人衣服区分。“朝廷命官夫人亲手做的衣服,单凭这一点,这件衣服的价值,就跟普通绣娘做的不一样。何况王姐的手艺确实很好,针工细密,款式别致。别人买回去,穿的不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一种荣耀。把价格往上加三成,也不愁没人买。”施夫人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四件衣服,只收了三件的钱。佟宝珠那件算是送的。博尔吉特氏羡慕的不行。坐着马车回宫的路上,还在惦记着这事:“我也想穿不要钱的衣服。”佟宝珠:“你的衣服,你自己付钱了吗?”博尔吉特氏靠着她的肩头,笑嘻嘻道:“我和姐姐是一家人,花谁的钱都一样。我想穿真正不要钱的衣服。”她们外出的这段时间里。康熙召见了淑妃,跟她说,南方在打仗,军饷吃紧,今年的年节简办。能不花的钱,就不花。淑妃大喜,赶紧说:“嫔妾也是这么想的。歌舞乐曲这一项,就不请人了,让姐妹们每人出一个节目,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同时也是对太皇太后和太后表达孝心。”康熙笑道:“淑妃的想法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