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造势
作者:长沟落月      更新:2023-05-23 02:40      字数:4249
  ("皇后每天都想被废");对于宋瑾宁提出来的这两条建议,李承宣自然都准了。宋太后那里不但准了,还甚为高兴。这两条建议一发下去,她又可以为宋瑾宁造势了。到时后宫前朝,乃至天下百姓都会称赞宋瑾宁是一代贤后。自然也就有不服的。譬如说魏太妃。听了松枝的禀报,她不屑的轻哼了一声。“她自己幼时就曾数次私下苛待侍婢,这会儿竟然善心大发,不许旁人私下对内侍用刑?怕不是只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的,好让人说她是个贤良仁德的皇后吧?”松枝显然极为赞同她说的话。不但一叠声的附和着,随后还说道:“奴婢觉得就皇后那脑子是想不出这样的两条点子的。想必是太后想出来的,但对外却说是皇后提出来的。”“太后的目的,无非是既想让人夸皇后好,又想让人觉得她自己眼光好,给皇上挑选了这么一个好皇后。这样往后他们宋家的荣宠才能一直长长久久的延续下去。”“我就知道!”魏太妃一脸的忿忿不平,“想原本先帝在时,是属意我魏家的女儿嫁给皇帝的,可寿康宫的那个却一直推三阻四的。一会儿说什么这孩子年纪还小,还不到娶妻的时候,一会儿又说什么大师说了,这孩子命中不该早娶,等他大些再说吧。可到后来先帝驾崩了,她却是立刻就定下了她娘家的外甥女儿为后。你说,她是不是就是故意的?”这事其实认真说起来也怪不得宋太后。想当年李承宣还是三皇子的时候,先帝并未明确要立哪一位皇子为储君。魏太妃那会儿虽然存了想将娘家的外甥女嫁一位皇子,但其实她压根就瞧不上李承宣。其后李承宣登基为帝,魏太妃自然后悔。想再将自己娘家的外甥女嫁给李承宣,宋太后能愿意?谁娘家还没个外甥女了?皇后的这个宝座吗要便宜你家外甥女?但现在每每想起这事来,魏太妃只会觉得这是宋太后不安好心,故意抢了原该是她外甥女的皇后宝座,她们魏家是受害者,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松枝作为魏太妃从娘家带进宫来的侍婢,那肯定跟魏太妃是一条心啊。就帮着魏太妃一块儿声讨宋太后。声讨完了宋太后之后两个人又继续编排起宋瑾宁来。完了魏太妃下了个定论:“她可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才在皇后的位子上坐了几个月,就要改这改那的?合着我还得听她的话?甭理她就是。”又问松枝:“怎么近来总不见我那儿媳妇进宫?这是懒了不想跑,还是眼里没我这个婆母?”松枝的消息还是灵通的,当下就悄声的说了那日在寿康宫发生的事。“当日王妃说了那些话之后皇上好像很不高兴,转头就跟皇后说了,往后王妃要再想进宫就得提前往宫里递牌子,得皇后允许了她才能进来。皇上甚至还说了,王妃要是没有合适的进宫理由,就让皇后直接驳回呢。”这若是个拎得清的婆母,听了这话就该明白这事是江婉秋做错了。还得叫人去训斥江婉秋两句:后宫尚且不得干政,你一个外命妇,怎么能当着皇上的面说这些话?往后切记不可再犯之类的。但魏太妃要是个能拎得清的人,她也不至于混到现今这个地步了。“皇上有什么可不高兴的?”魏太妃气的抬手就重重的拍了一下炕桌。桌面上放着的白底蓝地缠枝牡丹花纹的盖碗被震的往上一颤,碗盖磕着碗壁发出当啷当啷的一阵响。“他是先帝的儿子,我儿子也是先帝的儿子,这江山都是李家的,怎么他们母子两个,哦,现在还有个皇后,都能就老李家的政事发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我儿媳妇就不行了?他们这是瞧不起谁呢?”“就算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那前几年寿康宫的那个还直接把持朝政了呢,那会儿怎么就不说后宫不得干政的话?这会儿倒是会上纲上线了。”“还有什么进宫要先递牌子,没有合适的理由就驳回,不让进宫的话,合着进宫给我侍疾就不是合适的理由了?”魏太妃越说越气,就叫松枝:“去,现在你就叫个人去一趟福王府,就说我头痛的病犯了,让她明儿进宫来给我侍疾。我倒要看看谁敢拦着!”松枝为难了。“可是太妃,您知道的,内侍是不能随便出宫的,得有腰牌才行。”所以这不还是得皇后同意才行么?魏太妃给气的啊,一张脸都给涨成了酱紫的猪肝色。想先帝还在时,她是何等的尊贵威风,什么宋贤妃,三皇子她压根就不放在眼角之中的,没想到现在却要仰他们几个的鼻息。若当初是她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她又哪里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行,看来要是有机会,她还是得让她儿子争一争这个皇位才行。盛夏已过,金风渐来。因着宋太后的寿宴临近的缘故,后宫也日渐的忙碌起来。宋瑾宁身为皇后,少不得也得跟着一并儿忙碌起来。好在现今国库已经日益充裕,在该花的钱上面也不用束手束脚的了。若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宋瑾宁这个皇后也难张罗。说起这个来,连宋瑾宁都不得不夸赞一句李承宣着实是个捞钱的人才。那夜她提出了自己的几个想法同李承宣商议,过几日宋瑾宁就听说李承宣顶着众多大臣反对的声音,亲自去了一趟皇陵拜祭先帝,将自己欲开埠通商的决定在先帝陵前说明了。其后就是扩大丝绸,瓷器等的产量,用作海外贸易。盛产茶叶的地方也命增加茶树的种植。商人不可穿丝绸的这个国策也很快就被李承宣下旨作废。听说此道旨意一下达,众多商人欢呼雀跃。甚至爆出有些地方的绸缎庄一日售罄所有库存的消息来。而且李承宣还深深的领会了宋瑾宁所说的,钱放在那里不动那就是一张纸,一块疙瘩,只有动起来才能生钱这句话的奥义,下旨将京郊用来避暑的一处皇家园林对外开放。无论臣民,但凡交了一两银子就能进内游玩。又遣人将园内的几处楼阁改为酒楼茶肆,从御膳房调拨了几位御厨过去制作御膳供人食用。自然所得收入一律充入国库。一两银子的入园费虽然并不便宜,酒水糕点菜色更是价高,但要知道这可是皇家园林,以往只有皇帝等皇家成员才能入内,其他人哪里会有机会看到里面的景致。而且这御膳先不管吃着的味道如何,这可是皇帝和宫里的各位娘娘才能吃到的!就连各位大臣都不一定能尝到,他们普通老百姓能见一见就很稀罕了,更不说能吃到了!于是一时之间,京城民众争先前往皇家园林。这些民众中自然不乏富商。以往都说是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被排在最末。但是现在,皇帝下了旨意,他们可以穿绫罗绸缎了,子孙后代也可以参加科举了,个个都欢天喜地的,直说皇上英明。现在皇家园林都开放了,还有御膳,他们不得过来瞧瞧啊。一两银子的入园费算什么?掏!价高的御膳算什么?吃!不仅一个人吃,还得叫上家人,呼朋唤友,一块儿来吃。而且今儿吃了,过两日再来。既然这皇家园林只要交了一两银子的入园费就能进,就将这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也没什么,咱又不是掏不起这银子。而且往后请人吃饭也得来这,倍有面子。至于家境一般的民众,纵然吃不起御膳,但是坐在里面点杯茶水喝着也好啊。指不定皇帝喝的也是这种茶叶呢。还有那等外地的富商和家境还算富裕的民众,一听皇家园林竟然开放了,都争相涌入京城过来观看。这一来,不得吃饭,不得住宿,临了不得买点儿京城特产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啊?于是整个京城很快就活泛了起来,一应商户所缴纳的税费也较以往多了起来。下面的府县也都不是傻子。一见陛下都亲自这么搞了,效果还挺好的,他们也受到了鼓励,争相有样学样。一时之间冒出来无数名胜景点,甚至有地方将贡院也对民众开放了。因为这贡院几年才会用到一次,平时都是闲置着的。倒不如开放了,也能挣点儿银子。如此变革,自然有大臣反对。京中有,外地有,奏疏雪花似的,一封封的飞到李承宣的案前。约莫是压力使人成长的更快的缘故,现在的李承宣与前段时间相比可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举手投足间更见一位帝王的强势和冷静。他命人将京中所有反对的大臣都召集到太极殿前的大广场上,然后叫了户部尚书过来,将皇家园林开放后的收益,以及京中商户所缴的税费都逐条的告知这群大臣。还有各府县奏疏上所奏报的近期收益也都一一的告知。最后李承宣开始义正言辞的训话。“你们一个个的都跟朕说威严,说脸面,说皇家和官府就该高高在上,岂可让寻常老百姓进出皇家园林和贡院等神圣之地?可朕问你们,前朝的那位永和帝倒是要威严,要脸面,从不将普通民众当人看,一口一个的贱民,最后怎么样?”“他口中的贱民揭竿而起,将他退下城楼活生生的摔成个肉饼。”“这才有了我大昭朝。可你们不思前车之鉴,竟然还跟朕说出这等的话来!朕问你们,你们居心何在?”这帽子扣的就有点大了,哪个做臣子的能戴的动啊?纷纷跪下来说微臣不敢。“哼,朕看你们敢的很!”李承宣将原本握在手里的一本奏疏扬手掷在面前的丹樨上,气势凌然。底下跪着的群臣头伏的那就更低了。“你们一个个的就只会跟朕说威严,说脸面。怎么,读了两本书就觉得自己清高了,是人上人了,瞧不上老百姓了?那朕问你们,你们每日案上所食饭食从何而来?每日身上所穿衣物又是从何而来?那都是从你们瞧不上的老百姓手中出来的。”“就是你们的俸禄,那也是从亿万老百姓缴纳的税赋中而来。所谓衣食父母,老百姓养活了你们,称得上是一句你们的父母吧?但你们竟然瞧不起自己的父母!朕问你们,这叫什么?”没有人敢做声。李承宣目光威严的扫视了他们一圈,然后沉声的将这事的性质给下了个定论。“没人说话?好,那朕告诉你们。这叫不孝,不仁!”群臣尽默。这帽子扣的可就越发的大了。然而也木得办法,只能头再伏地,口中说着微臣不敢。至于劝谏的话,那是再也不敢说了。李承宣也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眼见自己这一番话将众人都给压服了,就没有再继续下去。“你们回去每人给朕写一份悔过书来。再每人罚三个月的俸禄,以儆效尤!”“所有外地就此事上书非议的官员,尽皆如此。江卿(左相),你即刻着人将朕的旨意传达下去。”说完,李承宣转身举步就走。悔过书什么的他是肯定不会看的。每天的奏疏都批阅的烦,那么多的悔过书他得看到猴年马月去啊。不过一下子罚了这么多官员三个月的俸禄,朝廷这次能省下一大笔银子了。一想到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李承宣就志得意满就唇角带笑。好像连脚步都要轻快了不少呢。作者有话要说:史上最强捞钱皇帝宣哥儿掉钱眼里啦。2("皇后每天都想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