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八十九发表
作者:写离声      更新:2023-05-21 09:18      字数:3538
  皇帝已经移驾寝殿,子也已子妃身不适为由带她回了东宫,晚上的便宴只由公主主持。桓煊本该打道回府的,还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赏梅之人陆陆续续回到亭中,公主手里也捧着一束红梅,一进亭子便眉花眼笑,分出两枝给桓煊和桓明珪:“这些驸马选的,不很有画意?待我回去贡在瓶中,把每一枝画下来。”驸马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脖子泛红,显然已经被公主哄舒坦了。桓煊接过梅花,想起方才远远望见那一幕,尖像被针刺了一下。公主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一边在宫人端来的温热香汤里浣手,一边问道:“萧将军和程公子还未回来么?”不等别人回答,她便了然地一笑,目光盈盈地看驸马:“了,想我当初和驸马也如此,见到良辰美景,便想同赏同看……”驸马瞥了眼桓煊,从案上拈起块梅花糕塞进妻子嘴里:“这个甜。”说笑间,两个身着白狐裘的身影从梅林中走出来,沿着石径向六角亭走来。桓煊不经意地一望,女子的身影便撞进了他眼里。她手中拿着两枝梅花,雪颜朱唇比梅花还鲜明。桓煊的呼吸一窒,他想移开视线,力不从。看一眼也无妨,他想,看了一眼又一眼,直到她走进亭中,他才慌忙别过脸去。随随和程徵浣了手,在案前坐下。程徵向宫人道:“否取个手炉来?”待宫人将手炉取来,他用绢帕将手炉层层包裹起来,这才递给随随:“如此便不会烫了,将军暖暖手。”萧泠道了谢接过,笑道:“我没那么讲究。”程徵道:“受了凉乍然暖和,反倒容易生疮。”说着从金盘中拿起一只橘子剥开,仔细地剔去白『色』橘筋,一瓣瓣分开,用玉『色』瓷碟装着,放到随随面前的食案上。随随道:“这种事不用你来做,费事了。”程徵垂着眉眼柔声道:“不费事。”随随拈了一瓣橘子放入口中,纳闷道:“你怎么知道我不吃橘筋?”这只她的习惯,因为讨厌橘筋,连橘子也不怎么吃。程徵抿唇一笑:“稍加留意便知道的。”他瞥了一眼随随搁在坐榻边的梅枝:“在下也知道将军最喜欢梅花,且偏爱白『色』的。”桓煊微微蹙了蹙眉,他和萧泠一起生活近两年,从来不曾注意过这些。他对她的喜几乎一无所知,她爱吃什么东西,喜欢什么花,他一概不知,也从未想过去了解。桓明珪说的没错,这萧泠,不鹿随随。对猎户女鹿随随来说,他高高在上的天皇贵胄,对她一分便如施舍。她离了他几乎寸步难行,他永远高枕无忧,永远不必担会被背叛。他或许只喜欢有一个人全全意待他,身属他罢了。如今她身边蜂蝶环绕,谁知道程徵之外还有多男子争相等她垂青。他引以为傲的身份、武艺和棋艺不什么稀罕东西,因为那些萧泠自己也有。除了一张肖似她上人的脸,他称一无所有。他已亲手将这张脸毁了,从此更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东西。程徵身份不如他,棋艺不如他,病恹恹的看着风一吹就倒,骑『射』刀剑自然也不行,论辞采他也未必输与他,他觉得他配不上萧泠,并不将他放在眼里,如今才知道,萧泠喜欢的或许就这样意温柔、贴入微的男子。即便他愿意做伏低,低得过那弱不禁风的病秧子么?他当然也以递手炉嘘寒问暖,替她剥橘子剔橘筋,比那媳『妇』剥得还快,剔得还干净。萧泠身边永远不会缺这样的人,他又何必去自取其辱,徒增笑柄。桓煊站起身,向子和众人道了失陪,没看萧泠一眼,头也不回地向亭子外走去。公主一脸纳闷,拈起一瓣驸马剥的橘子,问桓明珪道:“三郎这怎么了,谁惹他不高兴了?”桓明珪轻轻叹了口气:“和自己闹别扭呢,让他自己回去静静也。”公主道:“罢了,我们管我们玩,不如以梅花为题联句吧?”众人道。乐工奏起轻缓的曲子,宫人取了书案文房来,众人联句赋诗,烹雪煮茶,很快便将那雪地里渐渐远去的落寞背影忘得一干二净。……子回到东宫,没理会簌簌发抖的子妃,甚至懒得宽慰她一句,便即回了前院。他在房中踱来踱去,越想越惊。萧泠突然来京朝见,肯定不血来『潮』,定然有其目的。那她的目的什么?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他不敢深想,不得不想。当年桓烨和萧泠情投意合,她会不会为了当年的事而来?想到当年之事,子的脏猛地抽搐了一下。不会的,他用帕子掖掖额头和鬓角的冷汗,怀着一丝侥幸安慰自己,当年之事证据已湮灭,桓炯已死,炼制毒『药』的方士也已死了,死无对证,谁查到他头上?或许她入京并非为了他,或许她有什么别的阴谋。他披上貂裘走到屋外,沿着廊庑走了两圈,还骗不了自己——如今朝廷和三镇局势虽谈不上剑拔弩张,皇帝想收回三镇不言而喻的,萧泠入京无论如何担着风险,否则也不用让精兵驻扎在潼关外了。让她冒险亲自进京的,除了当年之事还有什么?子又踱出几步,扶着阑干站了许久,手脚冻得几乎麻木,他丝毫没有察觉,因为他胸腔里像有一团火在烧着——这或许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比当年下定决除去长兄更艰难。他既兴奋又煎熬,咬紧了牙关,浑身上下战栗起来,对亲人下手从来不一件容易的事,尽管这样的事他已做过两回。良久,他的目光慢慢变得坚决,终捏了捏眉,转头向内侍说了几个名字:“叫他们即刻到书房见我。”来的共有四人,无一不子最亲信的僚属,其中便有东宫侍卫统领孟诚,他因为部下隐瞒左手刀一事领了四十笞杖,眼下面如金纸,几乎站立不稳,不时用袖子掖着额上冷汗。子屏退了侍从,令孟诚掩上房门,扫了几人一眼,缓缓道:“今日孤召诸位前来,有一事相商。”几人道:“请殿下吩咐。”子便将萧泠当初潜藏在齐王别馆中的事说了一遍。几人有些难以置信,但看子神『色』严峻,知道他不在开玩笑。子接着道:“萧泠在京中潜伏两年,此次又专程入朝,孤疑她为了对付东宫。”众人悚然一惊,一个方颌长髯的中年人道:“殿下听闻了什么消息?”子看了眼孟诚:“孟统领,你说说秋狝时的事。”在场几人参与了秋狝那场密谋,孟诚便如道:“秋狝时某等清点刺客尸,其中了两人,偏巧这两人知道全盘计策之人。”其余人尚未想明白其中联系,一个隐士模样的布衣年轻男子道:“殿下怀疑那两人在萧泠手上?”子点点头:“。秋狝时萧泠一直跟随桓煊左右,他遇袭时萧泠也在。”其余人不禁动容,先前那方颌男子捋须沉『吟』道:“即便萧泠手中握有人证,她身为藩将,不干涉朝廷内政,陛下也不会任由她猖狂。”方才那布衣青年道:“朱先生所言甚,但萧泠此人阴险诡诈,谋定而后动,她既然不远千里亲自来京,定竹在胸。”方颌男子皱着眉道:“疏不间亲,想来陛下不会任由她挑拨离间,一定不会轻信的。”布衣青年道:“储君结交藩将忌,若陛下知道东宫与淮西节度使府私下往来之事,恐怕会龙颜怒。”方颌男子想反驳,眼角余光瞥见子神『色』,知道他里已有算,便将要出口的又咽了回去,改口道:“苏郎所言亦有道理。”子颔首道:“圣难测,何况把柄留在萧泠这样的人手上,终究夜长梦多。”顿了顿:“此事不坐视不理,今日孤请诸位前来,便想商议出一个对策。”布衣青年道:“在下以为,当斩草除根。”方颌男子骇:“萧泠身为三镇节度,关乎朝廷与河朔的局势,且她武艺高强,身边还有那么多护卫随侍,万一行刺不,反倒授人以柄……”布衣青年道:“本就背水一战,焉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两人来回争辩,其余两人也各持一端,辨不出个所以然。子捏了捏眉,清了清嗓子。众人立即噤声。子道:“诸位说的有道理。萧泠身份非同一般,且武艺高强,要刺杀她并非易事,若事『露』,孤这子不废也得废了。”僚佐们面面相觑,不知他究竟何意。只有那布衣青年若有所地点点头:“即便杀得萧泠,还有齐王手握重兵虎视眈眈,仍治标不治本。”他顿了顿,轻声道:“废立储君的只有一人……”众人明白他的意,尽皆惊失『色』,方颌男人颤声道:“苏郎,休得胡言!”子目光一凝:“朱先生稍安勿躁,孤倒以为苏郎君所言有几分道理。”他虽失了圣,眼下还子,只要皇帝在废储之前死了,那么他就名正言顺的天子,他只需将刺杀之事栽到萧泠头上,她那三百精卫便有通天之也保不住她。齐王的神翼军驻扎在京畿,他只要控制住十二卫,先下手为强将他除掉,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只要神翼军的兵权收归他手中,正借着讨伐叛逆的由头征讨三镇,将矛头转向外部,朝臣们即便有什么想法,敌当前也不罔顾局。若收回三镇,更名垂青史的奇功一件。子眼中闪动着希冀的光芒,向众人扫了一眼:“当年东宫的事和秋狝的事诸位为孤出谋划策,出力不,如今诸位与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此事干系重,一着不慎便落得个毁灭族的下场,孤不勉强诸位,若有哪位不愿效力,尽管告诉孤,孤奉上财帛田产,全我们一场情谊。”虽说得听,哪有人真的敢当真,几人伏倒在地:“不敢有二,听凭殿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