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节
作者:千斤顶      更新:2023-05-19 06:16      字数:4723
  有钱好办事,这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没有多久,一桌丰盛的酒菜就被端了上来。这次不是什么胡辣汤、酱红萝卜这些素菜了。像什么五香风干兔肉、桶子鸡、铁锅蛋、清汤东坡肉等菜肴等荤菜摆满了一大桌,就连好久也端来了一坛,李国等人没有客气,早就饿了一段日子的四个人甩开腮帮子狂吃起来。正当四人吃得正欢的时候,旁边的一张桌子上传来了一声包含怒意的声音,“三潭兄,你不用劝我了,这件事我是管定了,吾辈读书所谓何来。先贤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今昏官当道民不聊生,百姓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可那张扒皮依然不肯施粥赈灾,如此昏庸糊涂的官要来何用,我一定要去县衙把那个昏官给骂醒!”“李贤弟,你不要冲动,如今你虽然有举人的身份,但并非官员。那张知县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县令,但却是你我的父母官,你若是贸然前去,搞不好还会被他扣上一个结交匪类的帽子,如此一来你以后还想不想入京赶考了?”年轻的声音依旧怒道:“若是科举考出来的官都是张扒皮那样的,这个官不当也罢!”刚听到俩人说话的时候,李自成等人都不禁哑然失笑,感到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太天真了,不过听到后来李自成不禁心中一动,只见他站了起来,端起了一杯就走了过去拱手道:“在下李弘基见过两位仁兄……”第1075章 头铁天启九年正月二十六(前面写错了,抱歉)京城户部衙门由于新年刚过不久,各个衙门的官吏也因为刚刚开衙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大家的心还没从新年中转过来,户部自然也不例外。如今的户部尚书名叫王永光,此前在南京任兵部尚书,今年四十九岁的他素有廉洁清正的名声,被朱由校所看重,所以去年的时候被调来京城任户部尚书一职。此时,王永光看着桌面上摆放的一摞摞公文只感到脑袋有些发胀,原因无他,这些公文都是各地衙门报上来的要求调拨粮饷的。这些公文里有要求修补黄河堤坝、有要求下拨粮食种子、有要求拨款修建安置灾民的,林林种种不一而足。作为户部尚书,王永光除了要找出真正急需调拨粮饷的公文之外,还得通盘考虑要调拨多少,库房里还有多少银两,然后将计划写好上呈给内阁批准。内阁批准后还要呈送给内廷,然后由内廷上报给皇帝,这才是正确的流程。良久,王永光将最后一份积压了大半个月的公文全都批阅之后,揉了揉眼睛,拿起被自己放在一旁的一叠公文装到一个匣子里,拿起匣子出了签押房,对候在一旁的员外郎道:“你且将桌上的这些公文发还给王侍郎,让他将这些公文全都打回去,本官去内阁一趟。”“下官明白!”员外郎赶紧躬身行礼。王永光出了户部大门,乘坐着轿子很快入了宫来到了位于东华门内文华殿后的文渊阁。文渊阁里,孙承宗、韩爌以及朱国桢分别坐在书案后埋头批阅奏折。作为一个帝国的中枢,每天接到的奏折实在是太多了,尽管下面六部以及大小衙门已经处理了大部分,能送到他们手里的已经是精简后的重要折子,但他们每天要处理的折子也得好几百份。孙承宗放下一份批阅好的奏折,重新拿起了另一份折子一看封面,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冷声道:“来人!”“首辅大人,下官在。”很快,一名身穿绿袍的官员从门口迅速走到他旁边。孙承宗指着这份奏折不悦道:“按照规矩,这份信国公送来的折子不是应该优先呈送给老夫看么,怎么会跟那些普通的折子混在一块?”说到这里,他又翻看了一下折子的背面,脸上的怒容更盛了,猛的一拍桌子:“混账,这份折子七天前就送到了,却今天才放在老夫的书案上,若是贻误了军机,你有几个脑袋?”这名官员吓得赶紧跪了下来:“首辅大人息怒,这几天刚过完年,下官一时间还没缓过神来,放错了折子,下官知罪,请大人恕罪!”“哼!”孙承宗重重的冷哼一声,看着垂着头跪在地上的这名官员,神情淡淡的,但心中却是暗涌起一阵怒意。说起来,放错了折子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只是一时疏忽,但往大了说问题可就大了,说是耽误国事也不为过。不过孙承宗宦海沉浮了那么多年,心中的城府自然是有的,他先是打开了折子,发现这是杨峰亲自写来的,上面除了汇报了近期的战况之外,杨峰还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当面朱由校禀报,所以要亲自回一趟京城云云。孙承宗看完折子后就知道下面的人在打什么鬼主意了,他们这是在给杨峰上眼药呢。按照朝廷的规矩,领兵大将在外征战,没有旨意是不能无故回京的,现在他们将这份折子拖延了几天,等朱由校看到这份折子的时候,杨峰恐怕已经回到京城了。看到突然回京的杨峰,朱由校即便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不痛快,这样的事情若是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一旦发作起来,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事就会成为致命的导火索。想到这里,孙承宗不禁暗自感叹,为了扳倒杨峰,有些人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放下了折子,孙承宗看着跪在地上的这名年近三旬的官员冷声道:“朝廷大事,岂容尔等胡来,你脱下官服回家吧。”官员吃惊的瞪大了眼睛看向了孙承宗,虽然他已经做好了被处罚的准备,但却没想到这么严重,他顿时激动起来,大声道:“什么……阁老……这这……下官不服……”“去吧!”孙承宗懒得再看他,摆了摆手,便有两名侍卫站了出来将他拖了出去……“大人,下官不服,下官不服……”等到那名官员被拖出去,旁边的韩爌轻叹了一声劝道:“首辅大人,您又何必跟这种人置气呢,就算您将其罢免,下一个接替他的人也不会好到哪去,该动手脚的他们还是会动手脚。”“哼,老夫当然知道。”孙承宗淡然道:“老夫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告诉那些人,既然敢在老夫的眼皮子底下玩花样,就要做好迎接老夫震怒的准备。刚才那个人肯定收了不少好处,那就干脆拿着他的好处回老家吧。”“唉……”韩爌无奈的摇了摇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孙承宗重新拿起一份折子正准备打开,就听到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眉头微皱,抬头一看,就看到王永光提着一个匣子大步走了进来。看到孙承宗后王永光躬身道:“首辅大人,两位阁老,下官给三位见礼了。”孙承宗对王永光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看到他过来,放下折子笑道:“原来是王大人,不知王大人不在您的户部衙门办公,跑来这里所为何事啊?”王永光长叹一声,将手中的盒子放在孙承宗的书案上拱手道:“三位大人,这是新年伊始收到的各地官府送了上来的折子,要粮的要粮,要银子的要银子,可如今户部的仓库早就空空如也,下官实在是没有法子,只能交由三位大人处置了。”韩爌闻言有些不高兴了,叱喝道:“王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这些原本就是你份内之事,难不成连你处理不了吗?”“是的!”王永光很光棍的点点头:“这里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下官实在是没有法子,只能向三位阁老求援了。若是三位阁老认为下官办事不利,尽管处置下官好了。”“你呀……”孙承宗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家伙的头也太铁了吧……第1076章 入京看到王永光把皮球踢了过来,孙承宗三人也很是头大,偏偏他们还不能置之不理,谁让他们是内阁的阁老呢。说实话,遇到这种头铁的下属上司也头疼得紧。处分他吧没什么用,想要撤他的职他们也没那个权利,再说了,没钱就是没钱,不是说撤职处分就能变出银子来的。孙承宗三人用眼神交流了一下,韩爌才轻哼了一声:“王大人,陛下器重你,将你从金陵调至京城就任户部尚书,不是让你发牢骚的。你这个户部尚书有难处我们都知道,但若是谁都像你一样,遇到事情就发牢骚推脱责任这还了得,还有没有体统了?”韩爌为人方正,且长着一张国字脸,平日里一旦板起脸来任是谁都会害怕几分,下面的官员都怵怕他,不过王永光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依旧板着脸闷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个道理下官自然明白,可如今各地官府要求着急调拨钱银的折子如同雪片般飞来,下官看得实在是火大,这才过来请求三位大人做主。”“火大?”朱国桢立刻注意到了这个词,立刻问道:“王大人,这里头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成?”“这是自然。”王永光大声道:“若是陕西、山西等地官府请求调拨银粮也就罢了,这些地方这些年频频遭受灾情,官府难做下官也是知晓,可如今却连江浙、湖广等地官府也一起上折子,说今年各地频遭灾情,请求朝廷下拨赈灾银钱,这不是开玩笑吗?”“什么……竟有此事?”孙承宗三人闻言先是大惊,随后便是一阵大怒。江浙向来是大明最为富庶之地,而湖广又是大明最大的粮仓,可以说在杨峰出现之前,就是他们撑起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如今就连他们也开始喊着要朝廷下拨赈灾银两,这不是开玩笑吗?而且据他们所知,如今的江南等地并没有发生什么灾情啊?“这里面一定有阴谋!”孙承宗三人心中立刻涌起了一阵危机感。韩爌顾不上发火,立刻追问道:“还有什么事情,你一并说了。”“当然还有。”王永光道:“信国公也发来了折子,他们刚在河南府的孟津大败贼寇,不但将贼酋高迎祥斩首,而且还全歼了近三十多万贼寇,俘虏近二十万,现请求朝廷下拨犒赏银两和粮饷,毕竟数十万贼寇每天要吃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听到这里,孙承宗三人又感到头疼起来。江南等地闹着要粮饷赈灾他们可以勃然大怒,但江宁军催促粮饷这件事却不能等闲视之,更何况个人家还是打了大胜仗的,若是连军队的肚子都不能填饱那还了得,以后还有谁敢为国征战?韩爌有些苦恼的摸了一下胡须:“信国公上报说需要多少粮饷?”“信国公在折子上说,需要粮食五万石,银子三十七万两。”王永光飞快的报出了数字。“嘶……”孙承宗三人只感到一阵牙疼,新年刚过,如今的户部空得可以跑耗子,你让他们拿什么拨款。“唉……”孙承宗不禁长叹了一身,感到一阵悲哀,偌大的大明居然连犒赏三军的银两都拿不出来,大明到底是怎么了?看到孙承宗三人难看的脸色,王永光也知道这件事确实让这三位大佬为难了,他叹了口气拱手道:“三位阁老,下官以为此事只能请陛下开内帑了,毕竟不能再拖了。”孙承宗和其余俩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缓缓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这样吧,待会王大人就跟本官三人一起求见陛下吧。”王永光躬身道:“下官遵命!”“阁老……阁老……”伴随着声音,大门被推开,一阵冷风立马吹了进来,孙承宗年纪大了,被冷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心情原本就不佳的韩爌气得指向了推门进来的官员骂道:“混账,还有没有规矩了。”来人是外头负责处理杂事的一名小官,他没有理会韩爌的喝骂,跑到三人跟前单膝跪了下来有些着急的说:“三位阁老……信国公回来了。”“不好!”这一次包括王永光在内的四人全都面面相窥起来,心里打了一个激灵,这位该不会是追银粮追到京城来了吧?天子脚下压根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峰刚进入正阳门,他到来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京城。进京后的他没有回府,而是第一时间就来到皇宫外递牌子求见,很快就有一名太监出来亲自迎接他。看到来人,杨峰不禁大感惊讶。“三德子公公,怎么是你亲自出来了?”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由校身边的管事太监三德子。按理说,三德子身为朱由校的贴身管事,平日里只负责伺候朱由校,像是迎接人这种粗活随便派一个小黄门就够了,怎么也轮不到他亲自出马。三德子一脸的笑眯眯,“信国公为国征战劳苦功高,能出来亲迎国公爷那可是奴婢的荣幸,怎敢说辛苦二字。”杨峰也不客气,拱了拱手:“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三德子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哪里的话,国公爷请随奴婢来。”杨峰跟着三德子来到了后宫,熟门熟路的杨峰一路跟着三德子来到了御书房。当杨峰进入御书房后,发现不但是朱由校,就连孙承宗、韩爌、朱国桢等三位内阁大佬也在这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他没见过的官员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