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
作者:千斤顶      更新:2023-05-19 06:07      字数:4359
  马脸死了,在挨了六十多道浸了水的鞭子后,整个身子都被抽得稀烂的他终于挨不过去,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或许在他死后那些一路上枉死的冤魂会很“欢迎”他的到来。马脸死后,宋烨他们又搜罗了他随身携带的包裹,将它拿到杨峰跟前。“侯爷,这是那家伙的包裹。”“打开看看。”“喏!”宋烨将包裹打开后,发现除了衣物以及几个大饼之外,竟然还有三百多两银子,只是这些银子除了几个银锭之外,大多数都是零散的碎银和一些铜板。杨峰的脸色很是难看,三百多两银子在山西那个地方,足够盖一座三间的瓦房,并买上二十亩的薄田以及一头耕牛了。那个马脸区区一个衙门的差役,出一趟差当然不可能携带这么一笔“巨款”,所以不用问也知道这些银子肯定是一路上敲诈那些迁徙的百姓来的。而只是一个马脸就敲诈了那么多的银子,那么剩下的这二十多个差役呢?杨峰的脸冷得能刮下一层冰,只见他指着依旧被绑在树上死不瞑目的马脸对剩下的这些差役缓缓说道:“本侯如今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将身上所有的银子都交出来,要么就跟他一样的下场!”“什么……把所有银子都交出来?”乍一听到这里,在场的差役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都傻了。华夏有句老话,千里当官只为财。那些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尚且如此,这些差役就更不用说了。在封建时代,差役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读书人能当官靠的是苦读四书五经精通经义,而差役这个群体则不同。他们在明面上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而且这个差事也是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别看他们的身份卑微,但是手中的权柄可不小,而且由于他们的官职基本上没有上升的空间,所以就捞钱成了他们当差的唯一动力。别看刚才那个被打死的马脸叫嚷着自己有多倒霉,但实际上这一趟差使下来,随同押送这些迁徙百姓的差役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搜刮银子。虽然这些百姓都是苦哈哈没有多少油水,但架不住人多啊。这一趟他们押解着两万多百姓前来福建,一路上巧立名目变着花样不停的搜刮,百姓们身上的银子基本上都落到了他们的口袋,由此可见他们的手段,现在杨峰让他们把所有的银子都交出来,这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嘛。这时,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差役走了出来,噗通一声跪在杨峰跟前叩头道:“侯爷,这一路上都是那个马家的老大作的孽,跟咱们可没有多大关系啊,小人都是一群苦哈哈,哪有银子啊?”“苦哈哈?”杨峰打量了一下这个头领模样的中年差役,指了指旁边的这群差役问道:“你就是他们的头?”中年差役道:“好叫侯爷得知,小人小姓杨,承蒙府台大人和众位兄弟的抬爱,小人添为山西大同知府衙门壮班的班头。”“哦?”杨峰有些意外的说。“这么说,你我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啰?我是不是该喊你一声杨班头?”杨班头有些惶恐的连连摇头:“不敢不敢……小人哪有那个福气能跟您老人家做一家人?”看着一脸惶恐的杨班头,杨峰心里却没有小瞧对方的意思。别看他在自己面前一副奴才嘴脸,但这个壮班班头的身份可不一般。封建时代的官府衙门,有俗称的三班衙役,指的就是皂、壮、快三班衙役。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力差就是专门负责收税、摊派、押送的官差,通俗的说,这个杨班头相当于集合后世一个地级市的城管局长、武装部长、税务局长三个实权部门于一身的人。所以说,别看杨班头属于不入流的胥吏,但手中的权利可是非常大的。而这位杨班头竟然说一路上盘剥必行只是那位被打死的马脸差役个人所为,杨峰心里就呵呵了,这是把我当傻子来忽悠呢。只见他一板脸,冷声道:“来人啊,将这些差役通通给我拿下,顺便搜搜他们,本侯倒是很想知道,杨班头你说得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喏!”只听到身后的宋烨和上百名家丁齐齐应了一声,全都下马朝着这些差役扑了过来。看到上百名如狼似虎的家丁扑来,杨班头一群人吓得是魂飞魄散。别看他们平日里一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模样,但那要看在谁面前。面前这位可是征南大都督,江宁侯兼南京总兵,想要动他们这些人,不必碾死几只蚂蚁困难多少。看着朝他逼来的两名神情冷漠模样彪悍的家丁,杨班头急得大喊:“侯爷,您不能这样啊,小人可是奉了府台大人之命给您送迁徙百姓来的,您不能这么对我们啊!我……诶呀……”说话间,杨班头已经被两名家丁扭住了胳膊压倒在地,俩人先是夺下了他背后的包裹,随后又在他身上摸索起来,很快就摸出了一大堆的东西。其他人也是如此,一群差役被家丁们压在地上,不少人一边挣扎一边急得嗷嗷叫。但是然并卵,在这些如狼似虎的家丁的镇压下,这些人全都被压倒在地。周围的百姓看着平日里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的差役们狼狈的样子心里简直有着说不出的痛快,虽然依然畏惧这些差役的淫威不敢大声拍手叫好,但不少人已经在低声喝骂了。很快,这些差役全部都被搜身完毕。从他们身上搜出的银子少则一百多两,多则两三百两,而那位杨班头是最多的,足足有七八百两银子之多,这些银子合起来总计足足有一万多两。看着堆在面前一大堆的各种银锭、碎银、以及诸多的铜板,杨峰冷笑道:“杨班头,你不会是想告诉我,这些银子都是你们从家里带出来的吧?”这回的杨班头再也说不出狡辩的话来了,耷拉着脑袋默不作声。看着这些崔头丧气的差役,杨峰轻叹了一声摇头道:“罢了……来人,将这些银两全都收拢起来,再每人发二两银子,打发他们回去吧。”说罢,杨峰上了马,有些意兴阑珊的回去了。第0696章 心烦意乱回去的路上,杨峰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项在他看来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到了下面居然会演变成这个样子。治理一个国家果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即便是上面出台了政策,也需要一大批能干的官员和能吏执行才行,否则再好的经文也得让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以前杨峰曾经看过一部叫做《某某当官》的电视剧,虽然是一部辫子戏,但里面的大麻子康熙曾经说过一句话曾经让杨峰记忆犹新。康熙是这么说的,“朝廷拨下去的赈灾银子,他若是能督促地方官员能将六成用于实处,朕便赐他‘廉吏’二字。”杨峰还记得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自己还曾经嘲笑康熙这个家伙要求也太低了,只要求六成的赈灾银两用于实处,那岂不是康熙已经默认地方官员贪污百分之四十吗?若是换成现代社会肯定会如何如何云云……现在回想起来,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倒也不是胡说八道,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次朝廷计划迁徙陕西、山西两地共二十到三十万人到台湾,并为此拨付了一百万两的银子。理论上这些银子是够用的,但杨峰估计实际上这些银子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恐怕连四成都不到,甚至极端点的恐怕一两银子都没有。甚至地方的官吏还会上下其手从被迁徙的百姓手中敲出一笔银子出来,否则也不会出现刚才看到的情形了。一想到这里,杨峰的心里就沉甸甸的。他长叹了一声,在另一个时空里,大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和满清鞑子给颠覆掉,恐怕也不能全都怪在小冰河气候上,他自己本身的吏治就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眉头紧锁的杨峰回到了城里,由于有心事,当他回到府里时,对出来迎接他的海兰珠三女也只是匆匆打了个招呼就到了书房,自顾自的想着思考事情。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到“吱呀”一声,书房的门打开,一个窈窕的身影走了进来,随即一股淡淡的香风也传入了他的鼻中。杨峰头也不回的说:“布木布泰,不用担心,我只是想一个人静一会。”“谁担心你了,我只是被姐姐和姑姑喊过来看看你而已,你可别想多了。”旁边响起了布木布泰的声音,这位另一个时空的大清国的孝庄皇后依旧是一如既往的骄傲,有时候杨峰真不明白,象她这么骄傲的女孩怎么会愿意担上荡妇的恶名,义无反顾的跟着自己来到大明。在思考了一年多后,杨峰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可能是自己在那方面的能力太过厉害,使得这姑侄仨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自己。嗯……一定是这样的。看到向来骄傲的大玉儿主动过来询问自己,杨峰微微一笑,伸出手搂住了她的纤腰微微一用力,将她整个娇躯都抱在怀里。“没什么,就是今天碰到了一个事,心里有些烦躁而已。”说完,杨峰就把今天碰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大玉儿。大玉儿听后却是微微一笑,将皓首靠在杨峰的怀里,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这才不以为意的说:“这有什么的,夫君你也太多愁善感了,这种官员贪腐的事情哪朝哪代能杜绝得了了,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杨峰有些苦恼的说:“这点我当然知道,可现在的问题是如今的大明上下几乎是贪腐成风,朝廷拨的任何款子到了官员们的手里不被他们刮下一层油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拿这次朝廷拨下的一百万两迁徙百姓的银子来说,户部拨下一百万两银子,可最后却没有一两银子到百姓手里也就罢了,最后这些贪官污吏还要从这些苦哈哈的百姓手里搜刮掉最后一点救命的银子。这已经不是贪腐一点的问题,而是大问题了。大明过时再这样下去,我都不敢想象最后会有什么后果了。”听到这里,大玉儿的柳眉也微蹙起来,她沉思了一会才说道:“夫君说的不错,这确实是出了大问题,若是再这样下去大明不亡还真是没有天理了!诶……你可不要这么瞪着我,人家说的是实话嘛。”杨峰收回了目光,悻悻的说:“哼……贪腐这个问题自古有之,但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朝廷能做的也就是尽力将它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你不是号称才女吗,能不能替我想想法子,看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治理贪腐可是个世纪难题,别说杨峰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家伙了。就算是到了后世,华夏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就说号称民主象征的美国佬也没有办法消灭这个弊端。是人就有贪念,有贪念就会有贪腐,至少在杨峰看来这是个无解的难题。不过虽然不能彻底消除,但压制这种歪风邪气还是可以的。想了好一会,杨峰才对大玉儿道:“布木布泰,这样吧,你的文采比我好,我说一个意思,你替我草拟一份折子,将今天我碰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陛下,请他派人催对这次的事情进行彻查,狠狠的敲打一下那些贪官污吏。”“我明白。”大玉儿点点头表示知道。杨峰这个从小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家伙文言文的水平恐怕还比不上一个童生,所以平时给皇帝上折子的事情全都落在家里文化水平“最高”的大玉儿身上。而且说来也挺有意思,大玉儿这个人平日里对女红之类的东西向来不感兴趣,但一旦涉及到这种事情,她的精神头立马就会高涨,杨峰看在眼里也只能感慨,难怪是另一个时空里培养出了两代皇帝的皇太后,对于这种东西悟性几乎就是天生的。交待完之后,大玉儿就从杨峰怀里跳了下来,连声催促杨峰让开,自己坐了下来开始琢磨着怎么给朝廷上折子了。而作为正主的杨峰反而沦落到了只能站在看戏的结局。看了好一会,觉得好生无趣的杨峰轻哼了一声,悻悻的离开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