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第96节
作者:青析      更新:2023-05-18 02:50      字数:2896
  “不过这酸笋,原也不是妾想出来的,是庶福晋腌制了不少,顺道也给妾送了些。”“哦?她倒是个妙人。”宁容也想起前几次见吴氏的情形,对吴氏感官极好。吴氏平日里看着憨厚,实则心思灵巧。虽被困于后院,倒也自得其乐。用罢饭,六公主便提出了告辞。这回宁容没再留她,只道,“改明儿你还来,回头咱们几个一块儿吃锅子,把吴氏也叫上,说不得她那里有什么调制酱料的秘诀呢!”“那敢情好,暖锅正是要人多才好吃,小六便先谢过二嫂了。”六公主福一福,系好披风,往外去。宁容喊了丹桂,“你亲自去送,打了伞遮挡严实了,可不许叫六公主着了风。”“是,奴婢省得。”丹桂福一福,便下去了。偌大的花厅,瞬间空荡下来。只余宁容和秋氏两人。秋氏再傻也明白太子妃有事要说,定还是为了小格格的事。她紧张得直抠帕子,生怕太子妃问责。紧低着头,不敢去看宁容的脸色。宁容扫她一眼,一双杏眼弯成月芽,“你这样紧张做什么?难道我还会吃了你?”“娘娘自是不会,是妾明白自己做错了事......”秋氏老老实实道。“我把她们都喊了出去,不是为了怪你。”“吉兰这样,确实有你疏忽的缘故,但也不乏有她自己性格的原因......”宁容是真挺喜欢小孩子的,吉兰是个小女孩,长得软萌萌的,盯着人的时候,直叫人的心都化了。越是喜欢,她越是不能放纵这孩子这般下去。往后再长歪了,嫁了人,她的苦头且还在后面呢。“也是我忽略你这边,把孩子交给你,便过问少了。”“这孩子不满,其实还是不满我与太子不够关心她......”“娘娘......”“罢了,你不必安慰我,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事情已然发生了,再问责意义不大,总归你我都有疏忽之处。”宁容的语气很平和,确实不是要问罪的样子,秋氏悄悄松口气,也有勇气抬着头,观察她的面色了。太子妃本就长得极好,便是在孕中,也风姿不减,也难怪会得殿下独宠。为人端正又宽和,并不因为她们是殿下的妾室,而处处针对。若非如此,吴氏如何能在后院,这般如鱼得水?秋氏大着胆子道,“娘娘这般说,便是羞煞妾了,这里头妾占主要的原因。”见她起身行了福礼,迟迟不肯起身。宁容亲自拉她起来,让她在身边坐下。“你呀,哪儿来这么多话?我说了不追究,这事便别再提了。”“我问你,若我还叫你养吉兰,你可还愿意?”她静静地看着秋氏,不愿错过秋氏脸上的一丝表情。秋氏挣扎又犹豫,生怕小格格在自己这里,再出了什么岔子。若要把孩子再给了旁人养,她到底舍不得,日子久了,她对吉兰是有感情的。“妾愿意的,只怕小格格......”“你放心,我总要解了她的心结,叫她安安心心拿你当额娘才好。”秋氏抬起头,便见太子妃眼里一片笃定,心便定了定,又听见她道。“这两日还得辛苦你,派人盯紧吉兰,任何消息都直接报到我这儿来。之后的事,你便不用管了,不消半个月,这孩子定能心甘情愿地叫你额娘。”秋氏眼睛亮起来,眼底有好奇又有感激。想不通太子妃要怎么做才能达成目的,却有很坚信,她定不会为难吉兰。只愿,经过这次吉兰能彻底改了性子。“如此妾便先谢过娘娘了。”秋氏语带感激地给宁容磕了个头。宫中寂寞,她们都不奢望太子的宠爱。不说先前,太子本就一心扑在政事上,如今有太子妃在,她们且不知道排到哪里去。有个孩子还是好的,至少可以互相陪伴,不会让人觉得岁月漫漫,看不到头,也不会让人心思浮动,忍不住去争夺太子的注意力。“好,我既应了你,若出了岔子,你只管来正殿找我便是。”宁容笑着起身,往外走。这时外面的雨已经停了,竟然有阳光破开云层洒落在宁容身上,把她衬得愈发昳丽。秋氏盯着宁容的侧脸,恍了恍神。待回了正殿,宁容还特意喊了杜嬷嬷进来,神情严肃地吩咐。“虽则我已经命秋氏盯着吉兰,恐怕她经不住吉兰歪缠。”“这事儿还得嬷嬷亲自去办,找了人把小格格盯住了,我不信她一个小孩子,无人挑唆会随随便便转了性子。拿一个孩子做筏子,幕后之人,其心可诛!”“是呢,老奴记下了。”杜嬷嬷赶紧应下,见宁容脸上带着疲累之色,忙问,“娘娘可是累到了?今儿生了一场气,小主子有没有闹腾?”说到孩子,宁容脸上转了笑,单手轻搭在肚子上,满脸柔和。“这孩子懂事着呢,不碍的。我休息片刻就是。”“也是娘娘您心善,若换了旁的主母,遇见小格格这等庶女,还不是听之任之。哪儿会关心她会不会长歪?”杜嬷嬷对小格格的感观瞬间变差了,觉得太子妃以前真是错待了她。“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不过怜惜她只是个孩子罢了。再则,我哪有你说的那般好,所做之事,无非是想无愧于心罢了。”“果真有你说得那样好,便该不计前嫌地把吉兰抱了来,亲自养在膝下。”宁容不是圣母,小格格第一次表达出对李佳氏的依赖和牵挂的时候,就已经被她从小本本划了去。要不然,嫡母把孩子养在身边,才是正理。“您可千万别这样想,单看秋氏,且不够焦头烂额呢!”“且您还在孕中,护好小主子才是正经。”知道杜嬷嬷也是出于关心,宁容连声应下。“好好好,我记下了。嬷嬷快去吧,顺道去看看秋蕊那丫头,从没受过这样大一顿训斥,说不得也窝在哪个角落哭鼻子呢!”“哼,那丫头也该吃吃苦头了,胆子未免太大!”杜嬷嬷对秋蕊有些看不上,要不是这姑娘是个忠心护主的,早就叫娘娘换了。如今闭门思过一段时间,冷静冷静也好。宁容摆摆手,杜嬷嬷便止了话题,躬身退了下去。四福晋是个言出必行的,说了要给妯娌们把窗子换了,第二日就寻了人过来量尺寸。如今,宁容殿中全都换玻璃窗子。半下午的,殿内还很亮堂,并不需要点灯。宁容坐在窗边,透过玻璃窗子向外看。下过雨以后,院子里处处都被冲刷干净了,橙黄的菊花沾着雨滴,娇怜柔弱。便是关着门,还是有一股泥土的香气,隐约传进来。她彻底安静下来,便想起了太子的那封信。从桌肚底下把信翻出,又重新看了一回,想到毓庆宫的糟心事,回信的欲望减少了一大半。宫里头一地鸡毛,还不都是这一位惹来的?再说他还打仗呢,情情爱爱的传来传去,也不像样。宁容把信仔细收好,放在梳妆台里,便不去管了。*几百里之外,可怜的太子殿下,还不知道自己遭受了一场无妄之灾。他们连着几日的奔波,终于领着大军,到达了翁金。翁金本是清朝的一个边陲小镇,靠着两边贸易往来,倒也还算繁华。从前相安无事的时候,入了城门能看见一群奔来跑去的孩童。如今太子率领大军路过,进了城门开始,便觉得百姓像一只只惊弓之鸟,看向他们的眼神里,带着期盼又格外小心翼翼。主街道的两旁,本来有一大片低矮的泥土民房,如今看去已经空了一大半。偶然一窜而过的孩童,衣不蔽体,瘦骨嶙峋,看着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凄惶。胤褆看得一肚子火气,“太子!咱们明日就出兵,不!今日就出兵,老子非得打得他们找不着北不可!”这里的子民,也全是大清朝的子民。但他们这模样,和生活在皇城根底下的那些,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