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作者:草一斤      更新:2023-05-14 07:08      字数:4476
  不管别人信不信,总之,张柏又一次在长兴县出名了。作为张柏曾经的老师还有岳父,孙进也沾了光,松南书院这回招到的学生,比从前多了一倍不止,这还是因为书院地方有限,只能装下这么多人,外面还有排着队等着的呢。书院里还有张柏曾经留下的文章,众学子看过后,心里大受震撼,孙夫子说这是张柏十三岁时写的东西,要不说人家能成解元呢,普通人哪怕是再读个七八年,也未必有他十三岁的水平。张柏中了举,孙进也十分欣慰,不过在给他的信里,他还是劝张柏千万要沉住气,好好准备明年的会试。而张柏自然没有骄傲自满,事实上,他都没有时间听外面那些人的闲言碎语,因为他们打算年前入京了。“现在就去京城,是不是太早了点啊?”饭桌上,杨氏惊讶道。张得贵没说话,其实他心里也这样觉得,现在才九月呢,会试在明年二月,他听人家说,十一月再走也不迟啊?他和杨氏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神中看见了一丝害怕。从长兴县搬到省城,已是让他们担惊受怕了许久,如今才习惯在省城生活,又要搬到京城去。京城,天子脚下,那可是只有在说书的嘴里才能听见的地方,他们两个泥腿子,真能进京?张柏给爹娘各夹了一筷子菜,笑道:“也不是说马上就搬,只是先告诉你们一声,早做准备。”张得贵一脸忧愁,“可是妙味斋怎么办?难道不开了?”杨氏立马附和,“是啊,福娘累死累活的,真的说不要就不要了?”福娘抿唇一笑,“爹,娘,你们不用担心,妙味斋自然不可能不要了,我和夫君会商量出个法子的。”“夫君是这样想的,早点去京城,咱们也能早点在那边安定下来,何况阿玉阿青都到了入学的年纪了,京城那边书院也更好些。”福娘轻声解释道,摸了摸两个弟弟毛茸茸的脑袋。张青不知是不是听懂了,一脸正色道:“大哥说读书好,我喜欢读书。”张玉不甘示弱,“我也喜欢!”听起来是这个理……杨氏轻轻点头,张得贵刨了两口饭,心想,大郎两口子有主见也有魄力,说搬来省城就搬来了,说开铺子也开起来了,他们两个老东西,犹犹豫豫,总是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不免拖了后腿。重重搁下碗,张得贵沉声道:“既然你们决定了,爹娘也没别的意见,那就都听你们的!”看了眼杨氏,他又说,“爹娘没本事,这回也沾了你的光,进京城去看看!”张柏和福娘相视一笑,桌下,二人的手悄悄挨在了一起,继而十指交缠。夜里回屋后,张柏和福娘便开始盘算起来,进京之后,住的地方不用担心,福娘手里还有一张京城的地契,但是最要紧的是,进京之前,妙味斋要怎么处置?若是盘给别人,福娘是一万个舍不得,这不仅仅是一间小小的店铺,于福娘,它的意义太重要了,虽然只开了不到一年,但福娘已经把妙味斋当做自己的孩子了,随意将它舍弃,不说是她,张柏也不忍心。更何况,李叔和芸娘子也为妙味斋倾注了太多心血,这还是秦家的铺子,他们也并不能随意处置。“睡吧,明天去找李叔他们商量商量,看到底怎么办。”张柏轻轻叹息一声,把福娘搂入怀中。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到铺子里,把他们要入京的事告诉了李叔和芸娘子。两人面面相觑,惊讶地说不出话,而后,便是长久的沉默。没一会儿,便听见了芸娘子的低泣声。福娘很想让他们跟着她去京城,可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李叔妻子早亡,却还有儿子和爹娘,芸娘子也还带着小蜜,为了家人,他们也不会离开省城。李叔沉默着递给了芸娘子一方洁白的帕子。福娘叹息一声,“娘子别哭,咱们相遇一场,已是有缘,即是有缘,日后定会再见的。”芸娘子泪眼婆娑地点点头,“掌柜的,你们去了京城,记得给我们写信。当初若不是你们,我也不知道现在在哪儿了,这份恩情,我永世不忘。”李叔也恭敬地朝二人拱手,他说不来什么好话,但也是打心底里觉得掌柜夫妻俩是一等一的大好人。妙味斋若是关了门,他再找下家,或许永远也遇不到这样好的掌柜了。虽然悲伤不舍,可妙味斋还开着,店里来了客人,李叔和芸娘子一脸失落地回到后厨继续干活去了。几人都以为不久后妙味斋就要关门了,可没想到是,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有人找到福娘,说愿意接手妙味斋,也愿意让李叔和芸娘子接着在店里干活。不是别人,正是福娘的好姐妹——刘玉秋。刘玉秋在省城这段日子,常常来妙味斋帮忙,和李叔芸娘子相处的也很好,听说福娘要关了妙味斋,她急得不行,想了几天,决定自己接手试一试。她不比福娘有勇气,但她也像学着立起来,而不是做攀附于别人的蔷薇。福娘对她的决定,先是惊讶,而后更多的是为她感到高兴,玉秋真的和之前不太一样了,她愿意走出这一步,也是好事。妙味斋交给她,福娘也很放心。高兴的不止福娘一人,还有秦启仁。刘玉秋要以后成为妙味斋的掌柜,秦启仁打定了主意,他日后就要当店里的伙计,鸡叫三遍就去外面等着,虽然刘玉秋现在对他不冷不热的,可秦启仁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捂热她的心。怕她不喜欢胖子,秦启仁再没有吃过一次肉,每顿连饭都只吃两口,虽然饿的眼冒金星,但成效也很明显,才过了几天就瘦了一大圈。这回乡试,秦启仁也挂了个尾巴,成了举人,这还得多亏了张柏,在最后几个月给他开小灶。不过他不打算再进京赶考了,对于他来说,考上举人都是走了大运了,他本来也没想入仕,读书哪有做生意有趣?他娘催他赶紧成亲,秦启仁拍着胸脯说,今年就把媳妇给她领回来。他打听清楚了,刘小姐嫁过人,不过他不在意,只是有些惋惜,王家那小子他也认识,长得跟个小白脸似的,懦弱又没主见,嫁给他,是刘小姐受委屈了。短时间内,她或许不会再想儿女之情了,秦启仁打算每天陪在刘玉秋身边,默默守护着她,让她看到自己的真心。他美滋滋地和张柏说了他的计划,却见张柏一脸不赞同,于是纳闷道:“难道这招不行吗?”张柏皱眉道:“你要想清楚,刘小姐经历过从前那些事,怕是不会再轻易相信别人,难道她前夫从前待她不好?人是会变的,你若真是喜欢,要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她相信你。”他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秦启仁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又振作起来,急不得急不得,慢慢来就是了!没过多久,李叔和芸娘子也知道了妙味斋不会关门的好消息,两人都喜极而泣,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与此同时,福娘也发现了这两人之间的不对劲。有回她路过后厨,瞥见李叔和芸娘子在厨房里说话,不知李叔说了什么,芸娘子捂嘴轻笑,眉眼弯弯。她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两人不知何时,眼里早已有了彼此。这样也好,两个苦命人走到一起,将来的日子,或许还能越来越好。这天晚上临睡前,她和张柏说起这件事,张柏轻轻一笑,表示他早就发现端倪了。福娘诧异地抬起头,询问他是从哪儿看出来。李叔和芸娘子平时很守规矩,在他们面前从来没有过分的举动,任谁看都是清清白白的,要不是今日她不小心撞见了,怕是离开省城都不知道。张柏却不告诉她了,一脸神秘道:“反正我很早就看出来了。”福娘气愤地捶了下他胸口,被他抓住手腕,一个翻身压在身下。接着,就是他缠绵的吻跟了下来。……良久后,张柏看着身下被她折腾的满脸红潮的娇妻,心满意足地在她脸颊上印下一个爱怜的吻,心想道,他可是过来人,李叔再藏的好,可对着喜欢的人,眼神怎么能藏得住?福娘想知道,他可不能轻易告诉她,等他收够了“利息”再说吧!*妙味斋的事已经打点好,张家便收拾了行李,准备出发了。这个小院子才住了不到一年,可到处都是一家人留下的美好回忆,杨氏又像上回搬家一样,想把所有东西都带走,被张得贵说了一通。看着婆婆委屈的模样,福娘心里也不太好受。老来多念旧,爹娘这么大的岁数还跟着他们奔波,实属不易,今后,要更加孝顺他们才是。离开之前,一家人在这里给福娘过了生辰。依旧是一碗由杨氏亲手制作的长寿面,福娘珍惜地吃完,心头暖暖的。今年,张柏他找了个做家具的木工师傅,按照他画出来的妙味斋的布局,做了一个缩小版的妙味斋,作为礼物送给了福娘。师傅手艺精湛,这个小小的妙味斋,只有两寸长一寸高,却完全复刻了妙味斋真实的模样,里面的木头架子,桌椅板凳,甚至连窗格上的花纹都是一样的。“等你想念妙味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张柏轻声道。福娘被他这份心意感动得说不出话,她什么也没说过,可他总是能明白她的心思,在她心情低落时,立马就会想法子安慰她。她何其幸运,能遇到这样好的夫君。唯一的缺点,就是晚上太过“凶猛”了,让她有些吃不消。不过人高兴时总是好说话的,晚上张柏要这样那样福娘都不反对了,甚至还难得地配合起来,她一有回应,张柏更是忍不住,累的她到最后手指头都抬不起来。张柏也有些懊悔,最后他没收住,释放在她身体里面,立马抽出来想下床给她收拾,却被福娘拉住了,美人半睁着一双迷蒙杏眼,轻声道:“夫君,不用了。”她探身过来,雪白的双臂搭在他脖子上,倾身而上给了他一个吻,抵着他的额头,柔声道:“我们要个孩子吧,我想要一个长得和夫君一模一样的孩子。”张柏瞬间愣住了。福娘的话让他手指都有些发抖,小心翼翼地凑过去,颤着声问,“福娘,你真的想好了?”他太过紧张,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福娘点点头,乖巧地埋头在他肩上。她真的想要一个孩子,最好长得像他,不论男女,一定都很可爱。他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爹爹吧,是男孩的话,就跟着他读书好了,若是个女孩,那就喜欢什么学什么好了。张柏心里满满都是欣喜,桃花眼中尽是笑意,收拾了一番,抱着福娘躺下,晚上便梦见一个长得像福娘的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叫他爹,张开小手要他抱,而福娘在一旁目中含笑地看着他们。福娘生辰一过,张家就收拾好了东西,雇了辆马车去京城了。临行前,一众好友都来相送,芸娘子牵着点点,红着眼圈道:“掌柜的,有空回来看看,我们等着你。”福娘点点头,蹲下身揉了揉点点毛绒绒的脑袋,他们去京城,不能把点点带走,尽管万分不舍,福娘也只能把她托付给了芸娘子。和几人道别后,马车便出发了。福娘掀起帘子,不舍地回望,秦启仁和刘玉秋冲她挥手,而芸娘子正抹着泪,李叔在一旁低头安慰着。几人的影子越来越模糊,福娘终于放下了帘子。从湖州到京城,马车走了三天,等进入城门时,已是人困马乏,张玉和张青靠着车壁睡着了,忽然听见一片喧闹声,立马爬起来,掀开帘子好奇地往外看。比起省城,京城要繁华得多。城门处全是穿着甲胄的士兵,盘查着路引,杨氏看见他们的盔甲,吓得声都在抖。一条能并排驶过两辆马车的平整大道两旁,是贩卖各式各样货物的小摊贩,让人目不暇接。入了城便不能狂奔了,车夫缓缓驾着车,张玉和张青非要下来,张柏便下来牵着他们,以免人多走丢了。杨氏闻着空气里传来的诱人的香气,掀开帘子道:“大郎,那边有卖胡饼的,你去买两个来垫垫肚子吧。”张柏点头应下,把张玉和张青抱进马车里,自己揣了钱袋,往卖胡饼的摊上去了。许是因为这家味道好,还有摊主是个有着浓密胡子的胡人,小小的摊位前,排了长长的队伍,张柏给两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让了位置,安心排在一位高大的蓝衣男子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