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作者:草一斤      更新:2023-05-14 07:07      字数:4152
  “说什么呢!这怎么可能,福娘退亲那会儿他才多大,福娘又不是那种人!”旁人忙说了他几句,止住他的话头。人家大喜的日子,说些胡话,也不怕被赶出去。不说别的,福娘是这些街坊领居看着长大的,乖巧又懂事,做得一手好糕点,常常送给大家吃,孙夫子也是出了名的好人,怎么可能做出那等伤风败俗的事?“张秀才我见过好几回呢,长得可俊了,福娘可真有福气!”“但是张家穷啊……”“又不是穷一辈子!等张秀才中了举,福娘可不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众人纷纷点头,要不说还是孙夫子有远见呢,福娘再拖下去,更说不到好亲事,左思右想,张家真是最好的选择了。孙进顶着众人艳羡赞叹的目光,笑的眼角都是褶子,朗声道:“诸位街坊邻居,今儿不凑巧没备下酒食,待福娘大婚之日,大伙儿别嫌弃,都来喝一杯!”大家哪有不乐意的,纷纷向他道喜,又怪他藏得深,直到下聘了他们这些邻里才知道。孙进但笑不语,两家人都是为了福娘着想,如今聘礼也下了,这门婚事算是板上钉钉了,谁还敢来说些风凉话?看过聘礼后大伙儿便散了,两家人关起门来商量婚期,杨氏请人算了两个好日子,一个是六月初八,一个是八月初十。如今已是三月中旬,六月成亲有些赶了,孙家需要准备嫁妆,福娘也要绣嫁衣盖头,而张家院子也要修整一番,怕是来不及。八月初十便不错,那个时候府学也放假了,张柏正好可以回来,不用请假。孙进私心也想把女儿多留几天。于是两家人一致决定,将婚期定在了八月初十。杨氏一想到小半年后福娘就能进门,心里乐开了花。在孙家又待了一会儿,张家夫妻俩便乐呵呵地回去了。福娘出来,见孙进躲在屋里,捧着她娘的牌位抹眼泪。眼圈有些酸涩,福娘悄悄离开,到院子里去看看,小院中堆满了箱子,满院的红绸映入眼中,福娘心头一暖,忍住了眼泪。笼子里竟然还有两只活生生的大雁,许是刚才折腾累了,如今正交颈而眠,她走到跟前都没醒来。书里说,大雁对伴侣最是忠诚痴情,年少时她也曾羡慕不已,不曾想到有一天,有人会捧着同样的真心来到她的面前。他会是很好的夫君吧?那她……也会学着去当很好的娘子的。但愿此生,白首相约,花好月圆。第21章 玄元寺这样让人瞩目的朝气,他最是厌……不过一日,张孙两家定亲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长兴县。大家都觉得这门婚事也算一段佳话,长兴县就这两个秀才,以后成了一家人,说出去还挺风光。又有人八卦起福娘前头那个未婚夫,一打听才知道,秦二郎被打残了,人都不知道躲到哪个角落去了,一时间唏嘘不已。福娘倒没功夫关心外面的人怎么说,刘玉秋听说她定亲之事,颇为震惊,下了帖子请她去踏春,但福娘已经和孙进商量好,要去苏州一趟,于是只好拒绝了她。学子们半月前也已回到松南书院读书了,孙进和小昭都不能陪福娘去,孙进看着她收拾行李,担心道:“福娘,不然就不去了?你一个人,爹放心不下啊。”福娘笑道:“爹,不用担心,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舅母信里说了,会让人来接我的。”本来一月前就想去的,但当时因为忙着定亲,现在才腾出空来。舅母说最近身子不大爽利,她想去看看,等嫁了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去苏州了。孙进只好同意,另一边,小昭因为去不成舅舅家,小嘴已经撅的可以挂上葫芦。“阿姐坏!”他缠着福娘撒娇,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福娘揉了把他肉肉的小脸,又来哄这个小的,“阿姐去照顾舅母呀,小昭要好好读书,等阿姐回来,给你带好吃的糕糕。”小昭眼泪汪汪地扯出一个笑容。舅母派了自己的贴身嬷嬷来接福娘,马车就停在书院外头,冯嬷嬷一见福娘就湿了眼眶,笑道:“表小姐又长高了些。”她也是看着福娘长大的,福娘退亲时,林家也气愤不已,老爷都想去找秦家讨个说法,后来被孙姑爷劝住了。表小姐婚事坎坷,上回夫人在苏州没为她相看到合适的人家,心里焦急的很,谁知不到一年,峰回路转,表小姐定下了一门这样好的亲事。孙进父子俩依依不舍地送福娘上了马车,孙进一再拜托冯嬷嬷照顾好福娘,冯嬷嬷自是答应下来。马车里十分宽敞,铺了软垫,还摆了张小几,上面摆了新鲜的果子和糕点,冯嬷嬷给福娘剥了个橘子,白色的脉络摘的干干净净才递给她。“表小姐婚期可定下了?”冯嬷嬷轻声问。福娘有些害羞,小声道:“定下了,爹说定在八月初十。”这事还没来得及告诉舅舅一家呢。冯嬷嬷点点头,“那还不算太赶,老爷和夫人呐,早就盼着您回去了。”福娘又问起舅母的病情,冯嬷嬷说并无大碍,都是老毛病,治也治不好,只能慢慢养着。一路说着话,行了一日,才到了苏州。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绿茵翠柳,端的是一派好风光。马车停在林府门前,舅母和表哥们早在门口等着了,待冯嬷嬷将福娘扶下车,都簇拥了上来。舅母紧紧握着福娘的小手,仔细打量她的气色,只有些疲惫,但目光有神,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好福娘,来舅舅家就好好玩儿,什么都别想。”她温柔地将福娘脸颊旁边的碎发抿到耳后。三个表哥也热情地凑上来,替福娘背包袱,又问福娘赶路累不累,又问那张秀才人好不好,把福娘问得脸色通红,舅母一人赏了一巴掌,让他们滚回去读书。舅母把福娘带到正厅里,冯嬷嬷倒了茶,福娘关心地问起她的身子,舅母慈爱地笑道:“没什么大事,我这都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倒是你,怎么还是这么瘦,舅母要给你好生补补。”她捏了捏福娘的手腕,细的很,不免心疼,又见她手上多了个玉镯子,看福娘脸慢慢红了,她打趣道:“怎么?这是定情信物?”福娘脸更红了,强作镇定地低下头喝茶。难得能看到福娘露出羞涩的表情,舅母愣住了。从前与秦二定亲时,旁人再怎么打趣,福娘也总是淡淡的,难道这个张秀才,已是让她上心了吗?“福娘,那个张秀才,待你可好?”舅母担心道,她也没见过那人,只听说是个读书厉害的,年岁也小,怕福娘受委屈。福娘回想起和张柏相处的那些片段,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笑容,点头道:“他待我很好。”舅母见她这副模样,也放下心来。她也希望福娘能找到琴瑟和鸣的良人,而不是被迫嫁给谁。晚上,福娘的舅舅也回来了,见了福娘也很是高兴,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用了晚饭。赶路太累,福娘夜里很快便睡着了,一夜美梦。*石阶蜿蜒而上,山脚下遍植松柏,半山腰云雾缭绕,能嗅到浓重的香火气息。冯嬷嬷和福娘一左一右搀着舅母,小心地往山上走,舅母笑着说:“这玄元寺最是灵验,就得一步一步走上去,才显诚心。”福娘点点头,从前她也常陪着舅母来烧香拜佛,这段路已是熟悉了,三人说说笑笑走了一个多时辰,不久后,便到了玄元寺的正门。玄元寺香火鼎盛,给了香油钱入寺,大雄宝殿中,全身塑金的佛祖颔眉低首,慈爱地看着脚下众生。福娘跪在蒲团上虔诚地许愿,往年都是盼望佛祖保家人平安,今年又多了个愿望。愿张柏万事顺遂,早日高中。舅母疑惑福娘怎么跪拜了这么久,见她脸上红扑扑的,心中暗笑。果然呐,这小儿女的心思,半点也藏不住。拜了佛烧过香,舅母到住持那儿去求签,殿中人来人往,便让冯嬷嬷陪着福娘去外头等她。庭院中种着参天古柏,石壁上刻着名家诗句,福娘一路顺着看过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求姻缘的地方。姻缘树上挂满了红绸,树下洒满了铜钱,这处也极为热闹,男男女女都拿着红绸写着愿望,求一段好姻缘。“姑娘可要来算一算姻缘?”身着袈裟的大师微笑看着福娘。福娘朝他行了一礼,还未开口,大师打量她一番后又说道:“倒是老衲眼拙了,姑娘良缘已定,何需再算。”福娘笑了笑,又想起去年来寺里时,舅母也曾带她来算过姻缘,还在树上系了红绸,那时她也不曾料到,缘分竟来得这样快。正想着,人群中忽然传出一声惊呼,姻缘树下,很快围起了一群人。冯嬷嬷拉着福娘也去看热闹,她生得又高又壮,很快带着她挤到最前面。只见地上躺着个身着华服的妇人,面色苍白,身旁小丫鬟搂着她不住啼哭,手足无措的模样。人群中有人问道:“这位夫人是怎么了?”小丫鬟年纪轻,被吓到了,哭的鼻涕眼泪都出来了,颤着声说:“我家夫人刚才……刚才系了红绸下来……下来就忽然晕倒了,怎么叫也叫不醒。”这可怎么办呐?叫人去后院禅房里找公子,这半天也没把人找过来,夫人脸色像纸一样,这寺里又没有大夫,小丫鬟急得直掉眼泪。福娘仔细想了想,小丫鬟说这位夫人是系了红绸下来便晕倒了,那姻缘树旁有处高台,许多人以为红绸系的越高就越灵,常踩着那高台上去,这位夫人鞋底上还沾着青苔,应是才上去过。人从高处下来,有时是会眩晕,但那只会持续一阵子,不至于晕倒。正疑惑着,人群中冲出来一位锦衣公子,焦急地半跪在妇人身旁,小丫鬟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欣喜地唤了声“公子”。她又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公子,抹着泪道:“都是如意不好,夫人说要亲自为公子系姻缘带,奴婢该拦着她才是。”锦衣公子冷冷看她一眼,又探了母亲鼻息,松了口气,又斥道:“那还不快点下去找大夫?愣着做什么?”如意吓得一抖,忙垂下头跑出了。那锦衣公子拉着母亲的手,后悔道:“娘,都是清儿不是,不该让您为了我斋戒数日,又冒险登高,您醒一醒啊,清儿带您回去。”他吃力地抱起母亲想要离开,他脸上气色也不大好,唇色发白,一副快要倒下的模样。人群中,福娘听了他的话,忽然灵光一现,明白了这位夫人为何会晕倒。她摸了摸袖中东西还在,忙上前拦住了那位公子,“公子且慢,小女子有法子可以救这位夫人。”锦衣公子凤眼一挑,冷淡地看着眼前突然窜出来的少女,眉目里满是不信。福娘也来不及跟他解释了,从袖中拿出荷包递给他,焦急道:“大夫上来还需要些时辰,公子不如试一试,若有不测,小女子愿随你去见官!”沈清面色微动,见这女子言语诚恳不似作假,又想这寺里有沈家诸多下人,出事了她也跑不掉,于是半信半疑地将母亲小心放下,接过她的荷包。他倒要看看,这女子是有什么灵丹妙药。然而一打开荷包,里面只有几颗琥珀色的松子糖,他眉目间满是怒气,抬头质问道:“你玩儿我?”福娘快速解释道:“夫人许是因为斋戒太久,气血不足引起身子虚弱,吃颗糖就能缓和许多,公子试一试就知道,小女子是否在骗人。”她眉眼平和,目光沉静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