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一阵风
作者:扑街预定      更新:2023-05-14 03:42      字数:3425
  有些歌曲是配合着故事,一起来看就最好;有些呢,则是从文字中生出无与伦比的想象来。《菊花台》和《东风破》就属于这两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首,媒体们都用“期待之上的惊喜”来形容这一次的跨年表演。毫无疑问的,叶青这两首中国风歌曲把他整个的歌唱事业往上推了一步,歌曲里那种故事,才华以及可能性,统统包含在内,锋芒毕现。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且远远看不到结束。其实媒体们是有难以言说的感觉的:这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创造惊喜,不断地用一首首新歌来带动流行,且真的做的不是小范围的东西,而是很多人都能沉浸在歌曲里。可即使是这样那很难跳出普通流行歌手的范畴。后来,他出了《爱在西元前》。各种创新想法和实践运用得恰到好处,在音乐界更是大获成功,但是传唱度就相对来说还是没有《龙卷风》这类的歌曲来的广。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就是创新的东西,和流行,有很多时候是难以兼容的。毕竟新的东西出来一般都会经过时间适应。很多人都在猜想,或许再过个几年,叶青的创新型歌曲会慢慢变成众人都能欣赏的惊喜。但今晚完全是个惊喜,而且这种歌曲传播迅速得远超想象:比如《东风破》,简直完美。就凭着如诗一般的歌词,迅速在网上带起各种自来水。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新风格的不适应,反倒是认为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像是刻在心里。“我还以为叫这个名字,会很夸张哩,是我层次太低了。”“有些人就是强的不行啊,绝了,我爱死‘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感觉啊!”“对,就像是学的课文一样。我还听到一个说法挺有趣,说的是听完叶青唱的这首歌,就好像后面应该加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楼上的,你现在真的能朗读出来‘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吗?”“真的绝了,我敢说这种东西一定会流行起来的。好希望听到更多的歌曲,我去搜搜看”11点,围脖继续热议。但如果讨论就到这里,那叶青顶多算继续扩大了他的影响力。叶青很厉害。叶青的歌很流行。叶青的专辑到时候很卖钱但事实显然不止于此,于是又有了新发展。《菊花台》看起来挺难的。要结合电影,似乎天生自带门槛。但是《东风破》哪怕没有这个结合,也惊艳得动人,并且这个传播速度让人难以想象:所以有人看到好像机会来了——因为一件事情一旦兴起的时候,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就好像这些年大家越来越发现,某些知名的企业家其实也是赶上了好时候,成功因素和时代政策有很多原因一样。不少人也就意识到了,抓住风口的重要性。马函,一个普通的北漂歌手,住在一个半地下的屋子里,此时正在反复收听着《东风破》。然后脑子里已经有了那么些灵感。可以说是平时积累+受到启发,出来的。但的确《东风破》作用很大。没有这歌,他可能很难想到这些灵感。而且这个歌的感觉和之前听的,其实越听越觉得完全不一样——之前不是没有形似的,但相比之下这歌少了些辞藻堆砌,多了意境与风格,这种新与旧交织的歌曲注定会成为流行的方向。至少马函是这么认为的。可他又犹豫了。他自认不是个没有有才华的人,哪怕在音乐市场厮杀了很久,依旧没啥成绩。他做着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晚上在酒吧的固定时间段抱着吉他唱歌,白天做音乐。他期许过,期许有谁走进屋子里发掘他,然后一夜成名。也试图参加比赛,但里面的很多东西其实是要花钱的,美其名曰xx费用。娱乐圈,也似乎渐渐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迷茫,渐渐失望,不知道前路在那,跟这个城市中很多北漂歌手一样。所以他爱听叶青。那些歌从骨子里就透出一种才华横溢。是他所艳羡,并且为之努力的。从情歌被打败的《花海》到开着小黄花的《晴天》,从带着雨水声的《七里香》到黑云压城一般的《龙卷风》mv,再到席卷着不一样气息的《东风破》前两个阶段,马函像是旁观者;但这里,他想去网上搜类似的歌曲,却总感觉啥也不像。更关键的是:就在刚才,叶青发了个围脖,说他这两首歌是按照“三古三新”写的。他犹豫着,转头跟女朋友道。“我要不要试着做个歌?我觉得我好像被他的歌启发了,有点灵感了。”女朋友反问:“做什么歌?”“中国风。”“中国风?”“对。”马函有些焦躁,只问:“你觉得怎么样?”女朋友犹豫道:“我觉得很难写得那么好。”“我知道,但是这其实是给我指了一个方向。”马函看了看有些皱眉的女友,道:“这肯定会是一个趋势。”他已经来北京三年多了,其实也遇到过一些机会,但是每次都是错过了才发现。只有这一次,他觉得是机会,而且有强烈的预感有机会。所以再一次,他问:“我要做么?”女朋友道:“你要是想作,你就做。但是,你得考虑清楚,现在做歌可不比以前”他沉默了。起身,穿鞋穿衣服。“你去哪?”“去找我之前在酒吧认识的那个制作人。”女朋友诧异道:“这么快就决定了么?”马函看了眼女朋友,道:“我觉得,我愿意为这个赌一赌。”女朋友沉默了。“马函,这首歌对你有那么重要么?”马函点头,道:“重要。”“走吧。”她站起身,也开始穿鞋,道:“看什么,其实我也觉得感慨蛮多的。”“什么感慨?”马函有些发愣。女朋友这才笑开,道:“中国风啊,我其实也好喜欢。要知道以前我都不咋感冒的,尤其是我那帮朋友,整天说叶青怎么这么的,但是刚都发消息过来说好。”她一边收拾一边起身,走到门口:“抓紧吧,说不定其他人已经在路上了。”晚上12点,朝阳区一间普通的餐厅内。包间里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电视机放着湖南台跨年,但是已经没有人在看了。各种欢笑,聊天,还有吹捧,于是田元借着上厕所的借口,溜了出去。然后就跑到楼上的洗手间里,打了个电话。“喂,田老师啊,新年快乐!”“新年快乐,你现在”“在吃饭呢,人多得要死,哎哟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过来了,我现在借口上厕所才出来呢。对了,田老师,你觉得我这舞台怎么样?”电话那头,叶青那边似乎也同样用了尿遁他不禁扯了扯嘴角,点头笑道:“感觉很好,谢谢你啊,叶青。”话说自从他和叶青合作后,便多了很多的名气,甚至有很多人在新闻里说他和叶青是天作之合,未免有些感慨——从业这么多年,和很多音乐人一样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然后慢慢地平息这股傲气。来天河娱乐其实算是养老,可没想到就是这时候,有这种际遇。曾几何时,就算是他最自大的时候他能想到自己能和王凯兴相比?“这么客气?田老师,如此感性可不像是平时的你啊”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欢快。摸出一杆烟,“咔哒”一声点燃。田元才继续道:“是真的要感谢你,没有你,我可能很难在这个年纪有这样的新成绩。”那头的叶青也认真起来:“没啥,都是田老师你自己厚积薄发嘛。”田元顿了顿,沉默了会,笑道:“行吧,我就当是这样了。你也抓紧透透气,回聊?”“嗯,回聊吧。”叶青挂断了电话,田元继续看向手机:以前叶青的新歌要是出来,其实哪怕只过了十来分钟,乐评就已经铺天盖地。但这一次,好像是感慨更多。连那些只谈论阳春白雪的文化人,都终于开始提起:“其实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正在和几个做纸媒的编辑吃饭。他们年纪稍长,对流行音乐有点不感兴趣,因此叶青哪怕被吹上了天的两张专辑也未曾入耳。但是今天吃饭的时候,《菊花台》让我们停住了筷子,《东风破》让他们改变了观点。这种风格似乎有着特别的魔力,哀而不伤,雅声雅韵,叶青的影响力辐射可能要不只是年轻人了。”就更别说普通的音乐人了。纷纷喊着,有新的感觉,要做歌了。而田元再一刷新自己的朋友圈,居然有几个在学校时候的老师,也分享了并且还带了评论。“”他有些走神了。要知道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还是音乐类资深教师,一般也不会这么客气。“田老师!”他这一根烟还没抽完,就听见门口有人叫。都躲到三楼了,没想到这群人还是找来了,他转头笑道:“这呢,我抽根烟,怎么了?”“田老师,今天我的建议你再考虑考虑,实在不行还可以加钱的。”“不是钱的问题”“诶,田老师,你就去看看呗。我们家的艺人啊,可是叶青铁粉呢,一定会争气的。而且这个中国风啊,我觉得特别适合他的形象”于是这个中国风啊这次,真的可能要刮起一阵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