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眸 第112节
作者:蒋牧童      更新:2023-05-14 02:52      字数:3430
  明明魏王坏事做尽,害得那么多人家破人亡,更是不择手段,只要是触犯到他利益,他就会毫不犹豫痛下杀手。“皇上,这位大人所言极对,西北大营与北戎乃是死敌,岂能被北戎人轻易混入进去。只怕此事也另外隐情,不如一并查证。说不定又是一桩杀人灭口的惨案,就像死在护国寺的欧阳泉一样。”沈绛说罢,将脑袋在地上重重一磕。她明知道此事就是皇帝所为,如今却也假装不知道。这一步,他们就是逼得皇上做出选择,是继续保住自己这个儿子,还是让自己一世英明毁于一旦。锦衣卫虽然将此事做的隐蔽,可是这世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永隆帝望着跪在地上的少女,终于心底叹了一口气,罢了,老四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已包庇过他一次,如今证据确凿,哪怕是帝王,他也无法一直视而不见。说到底,老四一直以来都不知收敛。况且边疆死了那么多将士,竟是被自己人所出卖,这样的惨败,也叫永隆帝心头恼火。若不是谢仲麟纵容,那个叫欧阳泉的小小香料商人,如何能与这么多官员勾结,最后将西北大营都弄得乌烟瘴气。一场仰天关之败,西北大营连失两名主将。永隆帝终于下定决心,只见他面无表情环视一圈,淡声道:“众卿平身吧,此事便交给刑部去审。仰天关之战,确实应该查清楚。”“至于魏王,在案情未查明前,圈禁与王府之中,不得踏出半步。”本来众人听到前一句时,还以为皇上还是打算轻拿轻放,毕竟只交给刑部去审,而不是三司会审,摆明还是要留魏王一条性命。可是下一句,却又彻底打碎了魏王的希望。此番朝议结束,皇帝似乎已疲倦不堪,他看向殿内众臣,淡淡道:“退朝吧。”“谢主隆恩。”众人跪拜,皇座上的人先行退下。沈绛伏趴在金銮殿的金砖上,这金砖光滑如镜,隐隐照着人的轮廓。周围朝臣却都未立即转身,反而是望向依旧跪趴在地上的少女。少女青丝落地,柔弱身姿似乎连一场风雨都扛不住。偏偏却扛住了帝王雷霆震怒。“沈作明倒是生了个好女儿。”也不知是谁先低语了一声,这句话竟是被在场所有人都听了进去。仰天关一战之后,众人都以为此番沈作明必无翻身之日,沈家更是彻底败落了下去。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沈作明并无儿子,膝下不过三个女儿。沈家再无领兵打仗之人,就连替他伸冤的人,都找不到了。结果,这么一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姑娘,竟敢敲登闻鼓,闯金殿,对峙皇子,就连她对皇上说出的那一番话,都叫人动容。待沈绛缓缓从地上站了起来。方才她在殿内,与魏王对峙时,丝毫不落下风。可是如今药物激发的潜力,仿佛都随着帝王的那一声退朝吧,彻底消散。她起身之后,迈出的每一步都那样的沉重,脚下步履犹如千斤重。待她迈出金銮殿高高的台阶,用尽全身的力气走到玉阶前。此刻天际上晴空万里,那一轮耀眼骄阳当空高挂,微一抬头,金光刺眼,这温暖光线将她轻轻包裹住。原来这就是活着的感觉。方才这一场弹劾,她竟是从阎罗殿走了一遭,此时才发觉掌心早已经冷汗淋漓,后背更是疼痛欲裂,本来她被杖打之后,就留下了伤痕。如今沾了汗水,犹如在伤口处浇了一遍盐水。若问她怕吗?原本沈绛以为自己会怕,天下之间,谁人不怕死。所谓不怕死者,也无非是有了让自己敢去死的决心。方才在那金殿之上,她似乎找到了。就在沈绛停在墀台,略缓和一口气的时候,旁边有人匆匆赶来,她回头一看,竟是温辞安。温辞安一身御史绯衣,本来冷硬冷肃的眉眼,在这一身绯衣下,有种凌厉的俊美,此刻在金光下,这样的凌厉似乎也被染上了一缕温和。特别是他望过来的眼眸,带着某种柔软的笑意。“沈姑娘。”他轻声喊了一句。沈绛望向他,正欲开口,却见他竟双手合起,冲着自己作揖。忽而,这偌大金殿前的广场,似乎有风声渐起。这风中似乎带着细细砂砾,仿佛这突然卷起的风来自于漠北。沈绛忍不住抬起头,望向遥远的北方,她的目光穿过宫墙,穿过万千民居,穿过山川河流,似乎真的看到了那个她从未去过的漠北。那里也有欢声笑语,也有万家灯火,那些将士所守护的一切。她虽女儿身,不得入朝堂,可是却也拼死,为这些战死的将士们,做了一点事情,所为也不过是想让这些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将士,能得到真正的安息。你听,漠北风声里的哭声,变小了。这么一想,沈绛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随后她冲着温辞安恭恭敬敬行一大礼,低声道:“温大人,身为御史,能不畏权势,为不公请命,不逐波而流,才是最为叫人钦佩。”此时,郢王正带着谢珣从殿内走出,他正欲教训,却看见站在墀台处的两人。郢王倒是难得多嘴感慨了句:“这位温御史据说二十有三,也未曾成婚,一心为民。我瞧着他倒是与这位沈姑娘颇为般配,两人站在一处,极是登对。”“不配。”突然,他身侧的人冷冷开口。郢王一怔,扭头看着身侧的儿子,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说什么?”谢珣似乎不介意再多说一遍,“我说这两人不般配。”一、点、都、不、般、配。此时,内侍匆匆而过,竟是皇上派人过来,将温辞安叫了过去。沈绛孤零零一人,虽然很多人感慨她大义,可她到底刚得罪了皇上,谁也不敢轻易上前与她打招呼。眼看着她要往前走。却没想到,她刚迈出去一步,身体如落叶般,落在地上。郢王一惊,开口喊道:“来人呐。”可是他这一句,刚喊出口,身侧站着的谢珣却已经冲了出去。郢王眼睁睁看着,一向淡然从容的儿子,就这么几步冲到那少女的身侧,然后将她抱了起来。“叫太医。”谢珣声音着急。他声音中的焦急担心,是郢王从未见过的。第71章殿阁外, 骄阳斜照,将一缕秋光送入殿内。角落的香炉上,白烟袅袅, 带着一丝丝幽幽清香, 不断有穿着统一制式衣裳的宫女, 端着水盆、毛巾来来往往。太医院的三名太医, 都在外殿守着,围成一团似乎还在商议。“殿下, 王爷说他在外面等您,一块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呢。”一个小太监,低眉耷眼的走了进来, 脚步轻的一丁点声音都没有。谢珣犹如没听见, 依旧还坐在床边,望着躺着的沈绛。她脸色苍白的似乎连一丝血色都看不到。“阿绛。”谢珣轻俯身, 将她的手掌抬起,握在自己掌心中。小太监垂着眼,也不敢多看, 只跪在地上等着。他不知她是带着何等心情,给他写下那封信,可是如今, 他看着躺在床上的她,心底犹如坠入无尽深渊。没一会儿, 竟是郢王本人直接进了内殿。这是含光殿所在,沈绛晕倒之后, 谢珣便将她带到此处, 并且宣了太医。也不知是谁多嘴告诉了皇上, 帝王居然直接传旨, 让她留在宫中养伤。郢王一入殿内,就先看见坐在床上的谢珣,握着沈绛的手掌。原本他心底还存着那么一丝侥幸,可如今却是心头一沉。“程婴。”郢王低声喊了句。谢珣转头,这才将沈绛的手掌放在床上,缓缓起身:“父王。”“走吧,你皇祖母还在等着咱们,你许久未进宫。如今进宫,这么久还不去看她,她老人家没准就要派人来催了。”郢王淡淡道。这次谢珣并未再拒绝,而是低声道:“是,父王。”只是他先伸手拉了拉沈绛身上盖着的薄被,待温柔整理了后,才转身跟着郢王离开。到了外殿,三名太医见着他们二人出来。纷纷起身行礼请安。郢王神色凝重道:“这位沈姑娘虽不是皇宫之人,但她是皇上亲自下旨要救治的人。各位太医都是医中圣手,还请务必尽职尽责。”“王爷谬赞,臣等一定竭尽所能,救下沈姑娘。”其中官位最高的院判赶紧道。不过郢王却又开口,语气极微妙的说道:“本王自是相信诸位的医术,不过沈姑娘到底姑娘,还请诸位务必管好自己的嘴。”随后父子两人离开宫殿。留下这三位太医,其中一个稍显年轻的御医,低声道:“世子殿下与这位沈姑娘到底是什么关系,瞧着竟是极紧张她。”“闭嘴。”院判突然低声呵了声。一旁稍年长些的御医说:“王爷刚才那一番话,这刚说完,你竟就给忘了。”院判左右看了一眼:“在这宫里当值,你竟还敢问东问西,当真是不想要命。咱们当太医的,最要紧的就是小心谨慎。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问的不要问。”年轻太医被训斥了几句,赶紧连声道歉。此刻院判稍微缓和了些,低声道:“还有别人若是问起来,世子殿下的事情,也只说不知道便好。”初秋凉风,御花园却依旧一派郁郁葱葱之景,太掖池一片碧色,清风拂过,水波粼粼。往来的宫人,一瞧见这对父子两,纷纷行礼请安。郢王作为亲王,在宫中有乘撵的资格,只是今日他并未乘坐。反而带着谢珣步行前往太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