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权臣 第84节
作者:橘生淮南兮      更新:2023-05-12 23:17      字数:4290
  好几个被罢了官,发配的发配,砍头的砍头。但越是这个时候,他越是闭门不见客。郑逢年知道,皇上正盯着他呢,此次查私盐一事,处置了这么一大批,没有看一点士族府上往日的祖荫颜面,都是做给他看的。他与这位刚即位不久的帝王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了。只要抓住他的把柄,成桓帝必定会有大动作。书房里,郑逢年坐在椅子上没说话,零一在下首站着,屋子里静悄悄的,半点声响也没有。半晌后他才幽幽开口道:“既然俞景没死,那册子一定在他身上,也不用再浪费精力派人去找了,我们的人最近蛰伏不出,静观其变。”俞景只要活着,就一定会再出现在朝上,因为皇上和睿王还要用他。而明日,自己便该上朝请罪了。这一步棋他损失惨重,折了好几个人进去,是他棋差一招了,只是那位乌先生虽然这次失手了,但他还是要留着他,毕竟那可是苗疆蛊王的嫡传弟子,除了长生蛊,日后保不准还有用得着他的时候。翌日一早,郑逢年如俞景所料在朝中向皇上请罪,言道自己身为唐免川的师长却不知他竟然会在阜州做出这等子事,他这个当老师十分惭愧,还望皇上责罚。成桓帝听了竟然丝毫没有客气,觉得丞相言之有理,大手一挥给他歇了半个月的朝,在府中静心思过。朝中各大臣对此心里都有了些思量。虽说郑逢年三朝元老,在朝中可以说是分量非常重的肱骨重臣,但有些年纪、眼光狠辣之人,都知道郑逢年是个什么样儿的。成桓帝登基之时两人之间尚且还维持着表面的和睦,但这两年,这种表面的和睦已经在悄悄被打破了。皇上这次歇了郑逢年半个月的朝,更是让这层关系又降了一个度,堪堪快到冰点了。郑逢年歇了朝,私盐一事在处置了大批人员之后也以唐免川的畏罪自杀而落下帷幕。因为阜州和京中在此之后出现了大量的职位空缺,成桓帝点了几个人擢升,顶上了朝中和阜州地方州牧等几个重要的位置,其余的则交由睿王督吏部去办。这一波很顺利,郑逢年的人拔了很多,顶上的自然都是自己人,而成桓帝正在一点一点的收拢皇权了。就在郑逢年歇朝的这段日子里,某日,京中各府突然得了消息,俞景回京了!这日是五月二十,时节已步入初夏。在这天的前一夜,魏世昭留在小院用了晚饭后,就见俞景从屋里拿了几样东西出来,他仔细一瞧,发现俞景竟然是要刮胡子了。他的胡子长得不快,好像真是因为中了蛊的关系才长的,后来蛊虫拔除后便许多日都没动静了。俞景摆弄着剃刀,对魏世昭道:“世子,你回去跟王爷知会一声,明日我便要‘回京’了。”魏世昭闻言点了点头,但还是好奇问了一句:“为什么是明日?”俞景笑了一下,摸了摸自己下巴:“郑逢年正在府中闭门静思,不得上朝,我挑他已经歇了一些时日的时候回去,既不突兀,也不会在朝中与他正面碰到,会少去许多麻烦。”郑逢年在朝中多年,能累积起这样的势力,可见并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而聪明人总有一百一千种识破谎言的方法,要是郑逢年要与他掰扯究竟何时回京的事,那也是个麻烦。所以能避开是最好的。毕竟朝中再有眼线,经过了一道他人的传话,总不如亲眼见着能发现些蛛丝马迹。这日俞景回京的消息一出,各府便马上又打听到,果不其然,皇上知道后立刻召见,俞景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就入了宫。众人在感叹他当真如此得皇上器重时,免不了又心里有些惴惴,俞景作为最先去到阜州的人,又在阜州失踪了这么久,此番将将回京,难道已经落幕的私盐一事还要有变故?好在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俞景虽然回京,但私盐的事没有再被提起,这日他在宫中待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便出宫回府了。翌日的早朝上成桓帝并没有说什么,一切与前几日无异。又过了两日,成桓帝在早朝召见俞景,当下给他连升多级,从一个翰林院编撰成了朝中正五品的吏部郎中。虽然在早朝中五品官也就只能站在文官队伍的末尾,但俞景将将弱冠之年,上一个职位还只是个编撰的文书之指,这下直接就入了吏部,这可是掌官员调度至关重要的部门。朝中自然是有人提出了异议的。不仅是郑逢年一脉,其他思想有些守旧的老臣也颇有微词。但成桓帝却道:“朕以为,国之若想长盛不衰,当举贤用之,不拘年龄不拘资历,若有惊世之才,身负重职,愿尽忠职守,便是于国于民的利事,反之亦然。”成桓帝这番话说出来,提出异议的几人顿时沉默了下来。俞景此番阜州之行办成了大事,查了皇上一直想查但没人愿意单枪匹马赌上家族去查的私盐一事,他们没能在那时候担下这份担子,现在便也没有底气再说俞景还只是一个年轻人,担不得重任。成桓帝的目光又扫了下头的众位大臣一眼,将满朝文武百官的表情尽收眼底。他登基三年,这朝中要整顿的地方还很多,可谓是任重道远,提拔俞景这样的人才是势在必行的。早朝散了之后,俞景神色自若地走出大殿,喻老走在他身边。今日在俞景被皇上厚赏又升了官职后,他便也当朝提出了致仕,如今俞景风头正盛,他一个祖父身在内阁高位,反倒会让他日后的仕途更加惹人非议。况且本来也是到时候了。这次皇上虽然依然惋惜,但准了奏,再过不久,喻老便要回清淮老家安享晚年了。出宫门的路上,不住的有朝臣来向俞景道喜,俞景一一应了,不高傲也不谄媚,他的姿态摆在那,宠辱不惊,一切如常。喻老走在他身边,摸了摸胡子,赞赏的看着俞景,又叮嘱道:“过些时候祖父便准备离京了,如今你身子虽是好了,但日后替皇上办的事定然还是凶险,郑逢年与你也算彻底对立,往后一切都要格外小心。”“我知道的,祖父。”往后必然会更加凶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知道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喻老点点头,看着前面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说话的朝臣,又道:“你今日刚刚升职,你可会怪祖父这个时候致仕,没有给你助力?”俞景能够理解到喻老这么做的用意,况且他从入仕起,就没有想过要得到谁的帮助,睿王也一早就跟他说过,朝堂这条路,他是要自己走的,用自己的功绩压住所有人的非议,睿王在这些事上不会帮他。他笑了一下,神色里难得又显出几分年少轻狂来:“这既是我自己要走的路,我只当对得起身上这身朝服,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皇上的重托。若我只为做个走后门的高官,祖父也会对我失望吧?”喻老听到他这番话,欣慰的笑了。俞景心性坚韧,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他虽然认回这个孙子的时间不长,但对他却十分放心。两人边交谈边走出宫门,而在他们身后不远的地方,刑部尚书蒋轶昌一直牢牢的盯着俞景的背影第77章 找机会对她下手郑逢年这些日子虽未上朝, 但朝中的事情却知晓的一清二楚。书房里,蒋轶昌刚刚将朝中成桓帝给俞景升了官又重赏一番的事说了,之后他的神色便有几分焦躁:“俞景如今入了吏部, 皇上在朝中要培养新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郑逢年喝了一口茶, 对此不置可否:“满朝文武皆是皇上的朝臣, 只是总有亲疏远近之分,但要再培养出一个俞景这样的人,谈何容易。我们如今要做的, 便是想办法把自己的人再安上。”私盐一事损失的人,他们若是再不补上, 日后在朝中会事事受到掣肘。这句话音落下, 郑逢年也放下了茶杯,他摸了摸手上的扳指,又沉声道:“吏部侍郎是我们的人, 你去知会一声, 他知道该怎么做。”蒋轶昌应下, 没过多久便离开了郑府。而郑逢年在蒋轶昌走后两盏茶的功夫, 从后门出府,坐上了马车。他只带了零一出来, 进了马车后吩咐了一句:“去乌先生那。”“是。”马车应声而走,晃悠悠的朝街上去了。-还是那间昏暗的密室,郑逢年见到乌先生的第一句依然是问:“长生蛊怎么样了?”乌先生面上有几分兴奋的神色,他打开放在屋子角落里一个土陶的小罐子, 着迷的探头看了看, 然后桀桀笑了两声:“长生蛊马上就要成了!终于,终于啊!师傅都没练成的长生蛊,要让我练成了哈哈哈哈哈!”这笑有几分疯癫, 看的人起鸡皮疙瘩,但郑逢年却毫不在意,他也朗声笑了起来,当即从怀中掏出一把银票递了过去。“这些日子先生辛苦了,这是点小意思,若长生蛊真成了,我的荣华富贵当与先生同享!”乌先生毫不犹豫的接过银票揣进怀里,脸上的笑又变得有几分贪婪起来。但不知想到什么,很快他的脸又沉了下去,低低的自言自语起来。“阜州那个人竟然没死,中了九虫蛊竟然没死!白白害我要到手的金子飞了……不行……不行!我不能放过他……“他说的疯疯癫癫的,郑逢年却不动声色的盯着他,然后突然笑道:”先生不用介怀,我还需要先生继续对付这俞景,若是他能死在先生手上,我给先生的只会比上次更多!“乌先生听后眼睛都亮了,他怪笑着看向郑逢年:”丞相说的可是当真?”“自然。”“好……好!”乌先生拍手大喊了两声,又原地走了两步,喃喃道,“我要再去外头采些新药材,还要找些新的虫卵做蛊……要做一个更厉害的,比九虫蛊更厉害……”郑逢年就在旁边听着他的自言自语,之后给了零一一个眼神,零一会意,微微点了点头。没过多久,郑逢年离开了这处隐蔽的小院坐上马车回府,在路上,他对外头赶车的零一道:“派暗卫里负责跟踪的好手去,这乌先生虽然看起来疯癫,但却异常敏锐,不要被他察觉。”乌先生虽然才被他招揽不久,常年在地下密室闭门不出,但痴迷蛊毒之术近似走火入魔,前阵子元宵节那日还在京中拿活人试蛊,闹出了人命。而郑逢年不能让睿王的人查到他,不然他将损失很大一张牌。这样一来便只能安排自己的人跟着了。-苏闻琢和俞景早就从小院回了喻府,这日,是喻老要离京的日子了。两人将喻老一直送到了城门口。清淮离着盛京路远,喻老虽然身子骨还十分矍铄康健,但到底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所以一路上俞景特意叮嘱马车要慢行,一切注意安全。之后又雇了两个镖局的高手相护,俞景亲自试过身手,对上普通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喻老临出城门前,又看着他们两人道:“往后在京中,万事都要小心,若有事便给祖父来信,虽然我人老了不再涉朝中事,但祖父的几分薄面还是有的。”俞景和苏闻琢都点了点头。喻老知道他们都是有分寸的孩子,末了视线又在二人身上转了一圈,加了一句:“还有我的曾孙,你们两人也得抓紧些啊……”苏闻琢一听脸便有些红了,她面皮始终是有些薄的,只能糯糯的应了一声,又求助似的偷偷看了俞景一眼。俞景伸手揽住苏闻琢,对着喻老笑起来:“孙儿记着呢,祖父您这就别操心了。这一路注意身子,到了清淮便给我们来信。”这番叙完了话,喻老便坐上马车出城了,俞景和苏闻琢一直目送着马车走远,才转身坐上了回喻府的马车。今日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苏闻琢坐上车后忍不住将窗边的帘子撩起了一个小角勾着,外头的阳光便照进了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