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作者:十月海      更新:2023-05-11 14:36      字数:3445
  宁泽清见气氛有些尴尬,便起了身,走到唐老头身边,认真观察皮丘局部。第124章 成果云禧对众人解释道:“由于酒精刺激, 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皮丘不大,红晕小于这么大……”她用拇指和食指比划着一厘米的长度,“就是假阳性, 反之, 就是真阳性, 真过敏, 绝不能再用青霉素, 用了就会死人的。”盛泓抹了把络腮胡,“那云大夫为何还用酒精。”“晚辈也是第一次打,打完了才想起来。”云禧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用来消毒的东西,不消毒也罢。幸好, 我本来就想多做一次皮试,不然患者就要多遭一回罪了。”“云大夫胆子真不小,居然一次没用过,就敢大张旗鼓地让咱们来了。”“还不是为了有个见证?”“云大夫从哪儿学的方子?”“云大夫的祖父,云一针。”……一干人小声议论起来,彼此你问我答, 倒也不用云禧操心。一刻多钟很快就过去了,唐老头的皮丘果然起了不到一厘米的红疹, 皮丘不大, 假阳性。宁泽清与云禧对视一眼, 皆放心了不少——云禧放心, 是因为药有效, 病人有救了;宁泽清的放心比她多一层, 云禧预见了一切, 他对云禧更有信心了。云禧增加青霉素含量, 再做一次无消毒的皮疹,这次完全没有过敏现象。“可以注射了。”她对毫无存在感的唐家大哥说道,“请帮我把唐老伯调过来,裤子稍稍往下拉一点,露出屁/股的上半部分。”“啊?”唐家大哥目瞪口呆。屋子里陡然安静下来,十几个人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云禧。清醒着的唐老头默默裹紧了被子。云禧觉得此刻的自己像个女流氓。其实不非得在臀/部注射,手臂肌肉注射也可以,但一方面针头太粗;一方面药可能会很疼,臀/部注射对患者有好处;最后一方面是臀/部肌肉面积大,出错可能性小,她得为新手考虑。云禧环顾一眼,“怎么了,你们没给女患者看过病?”宁泽清父子是有心里准备的,所以心情恢复的最快。宁泽清给王一鸣使了个眼色。王一鸣劝道:“医者面前无男女,唐老伯,云大夫是唯一一个能救你的大夫……你要真不想打也别耽搁,我这就找其他病人来。”唐老伯看向牛御医等人。云禧明白,他大概觉得年纪越大就越会治病,遂问道:“牛御医,这位患者的病您老能治吗?”牛御医上前摸摸脉,又看看肩头上的伤口,问了几个问题,说道:“脓毒血症,老朽不保证能治好。”楚御医爽快地说道:“唐老头,我们虽是御医,但对你这病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人家云大夫都不说什么,你怕什么!”唐家大哥已经回过神了,也瓮声瓮气地劝道:“爹,我娘还在家等着你回去呢,打就打吧,难得药合适。”唐老头看着云禧。云禧穿着褐色棉袍,梳男子发髻,容貌精致,气质斐然。也是,吃亏的是人家,不是他啊。他认清事实,到底趴了过去,任由儿子拿掉被子,把裤子扯下半截……唐家大哥红了脸,退到一旁。云禧带上手套,用镊子夹起一只酒精棉球,在唐老伯的屁股上一擦,“会有点疼,您稍微忍耐一下。”她说着话,针头已经刺下去了……一支药注射完,云禧拔出针头,用棉球压在针眼上,又道:“注射的位置一般在臀部外侧偏上,这里的肌肉相对发达,可有效避免由于针头而引起的神经损伤情况。而且,不可过深,角度也要适宜。”李健明走过来,从云禧手里接过注射器,问道:“一天注射几次,多长时间见效?”云禧道:“他的病情还算稳定,我打算三个时辰后再注射一次。”说到这里,她补充道,“眼下,青霉素的效力未曾得到进一步判断,所以相关细节必须以事实为基准。”李健明把注射器还给她,“未得到进一步判断是什么意思?”云禧指着注射器上的刻度,“这一管药,能有多少有效青霉不能十分确定,需要在未来做进一步核实。所以,每次使用都需要极为谨慎。”她把针管放回盒子里,“李院使,对于青霉素,我希望太医院能纳入统一管理,比如枯荣堂和宁神堂独一家制造,太医院统一管理,仅限一家或几家有使用该药品资格,等等。”云禧和宁泽清商议过,只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青霉素带来的死亡威胁。李健明思考片刻,“好,过了明日,我会呈上条陈,尽量促成此事。”……青霉素注射完了,患者在一个时辰内未出现特殊情况,一干御医和大夫便都撤了。第二天再来时,云禧已经打完了三针,唐老头的病情果然有了好转,且肉眼可见。这令一干老中医惊为天人,纷纷亲自下场学习,做云禧的徒弟,认真学习注射相关的一切技能。云家和宁家合资的青霉素作坊,有序且蓬勃地运营了起来。云禧一面教学生,一面改善青霉素生产,忙得不亦乐乎。季昀松比云禧还忙。嘉元帝免了他在顺天府的差事,专心搞温度计和钟表。这两样不难,前者有工部和云禧技术支持,后者有御用监和银作局全力以赴。季昀松只需要搞懂钟表的内部构造,并对其做有效复制就可以了。他是个专注的人,白天搞研究,晚上像海绵一样飞速吸取云禧供给他的各种知识。偶尔还要去西城兵马司,与常可进会晤一番,对整个西城的排水、排污做统筹安排。杨道文和柳晔都进了科技司——杨道文因为后台强横,直接升了从五品的员外郎,柳晔做正六品主事。三人在云禧家一呆就是半夜,不是跟季昀松学习数学,就是一起研究温度计和钟表。云、季二人是嘉元帝身边的大红人,工部对科技司可谓有求必应。赶在春节前一天,他们做出了二十支精致的温度计和十台座钟。这天下午,天清气爽,暖阳高照。季昀松三人围着长案转圈圈。柳晔美滋滋地说道:“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来了科技司。”杨道文捏起一只温度计,看着银白色的柱体缓慢上升,笑道:“我为此还挨了我家老爷子一巴掌,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季昀松道:“你若留在翰林院,升迁一样不慢。”杨道文摇摇头,“留在翰林院哪会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神奇的物事。季大人,勾心斗角的日子不好过。”他和柳晔都是理工男,对这种技术型工作无比适应。季昀松也觉得在科技司,比在内阁快乐多了。他抻了个懒腰,“走吧,明儿就大年三十了,都早点回家。”云禧的生日就在三十,趁着秋硕街的铺子还开着,他得给云禧买个可心的礼物去。三人出了屋子,锁好门,溜溜达达出了院子。“现在是未时正。”柳晔手搭凉棚看了眼太阳,“人也挺有意思,没有钟的时候看看日头、听听报更也就罢了,如今有了钟,不知道具体时辰,就总觉得差点什么。所以,要是能把钟做小一点,可随身携带就好了。”季昀松道:“云大夫说,这玩意能做成怀表,或者手表……”“怀表?手表?”隔着一道墙,外面有人接了一句。柳晔道:“谁呀。”“皇上。”季昀松压低声音说了一句,急忙忙往前迎了过去。柳晔吓了一跳,与杨道文对视一眼,也跟上去了。出大门左转,就见嘉元帝带着几位重臣站在外面,正在看斜对面还未修缮好的宫殿。三人一起掀衣摆,准备跪拜,“微臣等……”“行了,免礼吧。”嘉元帝做了个平身的手势,“小季大人,一个多月过去了,任务完成得如何了?”季昀松道:“有一点成果了。”嘉元帝龙颜大悦,兴致勃勃地对陆微、常似之等人说道:“走,看看去。”一行人重新回到小院上房,围在条案四周。季昀松飞快地在嘉元帝和几位大臣脸上扫了一眼。嘉元帝兴致盎然,先拿起了一只温度计。二十支温度计都是水银温度计,有两种款型,一种有底座,制作比较考究,一种没有底座,只有玻璃泡和毛细管等。其中四支比较长,最大温度在一百二三十度,其他最高温度都在四十二度。季昀松道:“皇上拿的这支是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的,最高温度只有四十二度。一般来说,在腋窝处夹盏茶的功夫,就能得到一个误差不大的体温,三十六到三十七都比较正常,超过了就是发热了。”陆微拿起一只带木座的大温度计:“这支呢,最高一百多,做什么用的?”杨道文在他旁边,解释道:“可以测一测炉火或者蒸锅的温度。这种是为了日后做其他东西提供可靠的数据,日常生活一般用不到。”常似之问柳晔,“这种木座钟,时辰准吗?”柳晔颤巍巍说道:“准的准的。”常似之对他身边的大臣说道:“材质简陋了些,意义也不大好,只怕卖不上好价钱呀。”他说的是“撞木钟”。柳晔一哽,想反驳又不敢,只好求救地看了季昀松一眼。季昀松道:“常大人说笑了,这个木钟不用撞,它自己撞自己即可。”说完,他对嘉元帝解释道,“皇上,之所以用木头做,是因为成本低,塑型容易,工时短见效快,如果皇上能赐几个墨宝,让工匠雕刻上去,价值一定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