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秦王破阵乐
作者:温七郎      更新:2023-05-11 13:24      字数:2122
  长孙无忌说的很有道理。李世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就算知道了,他心里仍旧是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叶小天的徒弟,就这样被他给推进了火坑里啊?如果不是他们大唐现如今的实力不足以与突厥一战,他又何至于让谢雨去冒险?李世民一声长叹。这个时候,一名宫人跑了来。“陛下,叶驸马送给谢雨了一首诗。”“哦,什么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宫人吟了一遍,李世民听完,神色微微一震,许久之后,一声长叹,道:“也驸马为了大唐,真是操碎了心啊,他肯定也知道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才给谢雨下了这样的决心啊,看来,谢雨归来之时,就是我们大唐对突厥用兵之时啊。”对叶小天,李世民又多了一些喜欢。如果叶小天知道李世民心里想法的话,一定会很懵逼的,自己当时没有想这些啊,他就只是没有什么礼物好送的,只好送谢雨一首诗而已,算是糊弄过去,毕竟就他所知的诗中,比较符合谢雨去玉门关情况的,也就这一首了。李世民说完,长孙无忌也是点了点头:“是啊,叶驸马决心之坚定,实在是少见,为我大唐,叶驸马可谓是煞费苦心,连自己的徒弟都舍得,我们应该对谢雨充满希望啊。”李世民颔首。这个时候,长孙无忌道:“陛下,再过几天就要祭祀了,这祭祀时候的舞蹈,怕是要定下来了,要不明天定下如何?”李世民点点头,时间的确不多了,应该尽早定下来。“好,明天把叶小天和古三叫来,让他们在皇宫预演一下,我们当场决定吧。”长孙无忌连忙应下,随后退去。次日,天气寒冷。皇宫却是出奇的热闹,朝中很多平日里不怎么上朝的老臣都忍不住的来了。这里,有很多老臣都是当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老将,只不过要么年纪大了,要么受伤了,所以平日里没什么大事,他们都是不上朝的,这是李世民给予他们的特权、但今天,长安城皇宫之中要举办一件盛事,那他们自然也就来了、皇宫的人越来越多,叶小天和古三两人几乎是同时来的。两旁碰面之后,古三看了一眼叶小天,眼神之中满是不屑。“晋国公还会舞蹈编排,这个老朽还是头一次听说,希望晋国公莫要让人失望,你勾栏瓦舍的一些舞蹈我也看了,有些不堪入目啊。”古三身材肥胖,虽然上了年纪,但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却是十分圆润的,显然,他保养的很不错。他在得知要跟叶小天比试一番之后,就对叶小天很不屑,的确,叶小天的身份和地位比他高很多,但在舞蹈编排这个专业上,他是真的看不起叶小天。他觉得让自己跟叶小天进行比试,简直就是在侮辱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见到叶小天后,他忍不住便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叶小天看了一眼古三,道:“本驸马的确不会编排什么舞蹈,我也就随便玩玩,你也别介意。”叶小天根本就没把古三当回事。这让古三有一种受到了轻视的感觉,他很生气。不过,不等他发作,李世民带着一些人出现了。“拜见陛下。”李世民颔首,道:“今天诸位进宫所为何事,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那朕也就不多说了,让古爱卿和叶爱卿两人直接开始他们的舞蹈吧,两位谁先来?”古三道:“陛下,臣愿意先来。”古三对叶小天没有丝毫担心,他觉得自己赢定了,如此,先让他的舞蹈队伍表演一番又如何?让叶小天先开开眼界,震撼他一番,这样叶小天待会恐怕就要着急了吧?古三开口,李世民点了点头,很快,古三的舞蹈班子出来,开始表演起来。古三的人都是一些舞姬,她们身材曼妙,样貌绝美,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佛带着无尽的魅力。今天来的人,大多数都是男人,男人那有不好色的?看到这样绝美的舞蹈,众人不由得看的痴迷了起来。李世民看到这个后,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陛下,臣这个舞蹈名字,叫做天上人间,陛下祭祀之后,我大唐必定百姓安居乐业,这大唐就犹如天上人间一般啊。”古三在旁边解释了起来,这个解释倒也又那么一点意思。李世民点点头:“不错。”听到这话,古三越发的欣喜起来,他知道,自己肯定能够压叶小天一头。天上人间表演完结束后,叶小天站了出来,道:“陛下,臣的这个舞蹈曲目,叫做秦婉破阵乐。”叶小天没有多说什么废话,就这样说了一句之后,便让人开始表演起来。跟古三不同,他的舞蹈班子都是男人组成的。这些男人开始跳舞,这舞蹈大开大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看的人顿时热血沸腾起来,一些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老兵,更是在这一刻有些热泪盈眶。他们当初跟着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多次破敌人阵营啊,那段岁月,会想起来,真是激动人心啊,如果可以,他们真想再回到当年的岁月。但他们知道,他们回不去了,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连想都想不全那样的画面。可今天,看到叶小天编排的这个舞蹈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回想了起来。振奋,振奋,他们心中莫名的振奋,他们有万千豪言壮语,但这一刻,他们根本就不用说,因为舞蹈已经全部表现出来了。很多人在这一刻,忍不住浑身晃动了起来,他们在跟着乐律晃动。而就在这个时候,叶小天突然击鼓: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